本帖最后由 aidj 于 8-8-2019 10:37 AM 编辑
智慧产权声明:博客内文章均系作者原创,网友仅以个人观点参考,欢迎同行人士共同研究指正,但不得转作商业用途,否则追究侵权责任,如需转载、刊登、出版请与本人取得联系后,方可执行。
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與布爾運算 ~~ 解開300年来莱布尼茨心中的遺憾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很多人觉得周易和二进制有关联是因为莱布尼茨的关系,因为当年有人给莱布尼兹看了中国的先天八卦图。但是事实上,莱布尼兹在得知周易之前就创造了二进制。应证了一句出自韩愈的《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工”。
早在1679年,莱布尼兹 [2]就已完成了论文《二进制算术》的草稿。文中,莱布尼兹不仅详尽说明了“二进制”算术原理,而且还给出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规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数学符号,比如分数符号、比例符号、对数符号 “log”等,也是由莱布尼兹发明的。
1701年,莱布尼兹给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Bouvet)的信中,再次阐述了“二进制”的算术规则,并希望白晋将“二进制”介绍给康熙皇帝。收到信的白晋感觉莱布尼兹的“二进制”似乎与中国的八卦图形有某种联系,比如八卦中的阴爻“— —”(2画)就像“二进制”中的“0”,阳爻“——”(1画)就像“1”。于是他在回信中说明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并且把一幅“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一并寄回。
莱布尼兹见到白晋的回信时已是1703年4月,但那张六十四卦图还是令他兴奋不已。不久后的5月5日,莱布尼兹终于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自己那篇关于“二进制”的文章,题目就叫《关于只用两个记号0和1的二进制算术的解释——和对它的用途以及它所给出的中国古代伏羲图的意义的评注》。
说真的,没什么关联。
对于二进制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计数算法。中国人的计数法同样也是从周易卜算中演变来的,叫做算筹计数,但是是十进制的计数法。而关于周易的数理部分可以参考河洛理数,基本上也不是以计数为目的的,而是以纳甲卜筮为主。
文章导读
《概念篇》、《演绎篇》、《计算篇》。
演绎篇
图1是《周易》中的“先天八卦次序”,它由“两仪”、“四象”、“八卦”三行黑白矩形组组成。“两仪”中有两个矩形,“四象”中有四个矩形,“八卦”中有八个矩形。矩形的上面是八卦的卦符。
☰,111=1×22+1×21+1×2o=7 ☱,110=1×22+1×21+0×2o=6 ☲,101=1×22+0×21+1×2o=5 ☳,100=1×22+0×21+0×2o=4 ☴,011=0×22+1×21+1×2o=3 ☵,010=0×22+1×21+0×2o=2 ☶,001=0×22+0×21+1×2o=1 ☷,000=0×22+0×21+0×2o=0
由此可见,用“先天八卦次序”表示的方法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与莱布尼兹的方法完全相同。
图2左上方是网络上的“先天八卦次序”的十进制数的图像。
然后看看“宋代邵雍六十四卦方位”及其六十四卦的排列规律。如图3所示。
莱布尼兹对 “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规律(图4) 疑惑不解,成了他毕生遗憾。
I-ching
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少走弯路,这是对的,也是应该做的。但在更多情形下,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
科技日报总编:“新四大发明”等忽悠了公众
第一,缺乏科学武装。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才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在科学上的建树实在乏善可陈。有人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四大发明属于技术范畴,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指南针,我们的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迷不了路,找得着家。没有去研究磁场、磁力线,也不懂得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更推导不出麦克斯韦方程。比如火药,我们的先人只满足于它能爆炸的事实,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没有深入探讨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所以才止步于黑色火药,没能研发出黄色炸药。有人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所以才有了后来工业和军事上用的炸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些倾向今天也在严重影响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离开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摘文自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刘亚东 2018.6.21)
参考资料:
1.二进制的由来及二进制与各进制之间的转换 作者:佚名 2.【河洛理数】 (宋)陈抟撰、(宋)邵雍述。 3.【堪舆实证】曾子南著 台湾瑞成书局
[1] 董枚
美國數學協會(MAA) 的機關刊物《數學雜誌》(Mathematics Magazine) 2003 年10 月號上登載了一篇耐人尋味的數學史長篇論文:「萊布尼茨、《易經》和中國人的宗教轉化」。
[2] 戈特弗里德· 威廉·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 年-1716 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涉及的领域及法学、力学、光学、语言学等40 多个范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