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4|回复: 4
|
方言族語滅絶對共同語不是好事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alibabasan 于 26-5-2019 05:33 PM 编辑
共同語(華語/國語/普通話)的推廣對中華世界眾多不同漢方言群和非漢族語群的相互溝通是必需,早在清雍正帝對粵省官員之「鳥語」難懂,乃至清光緒以來的國語統一運動,至今已看到了共同語對中華世界內部溝通起著巨大好處。但是,推廣者若急於見到成效,過度地推廣共同語並進入家庭,將導致方言族語滅絶危機(推廣入家庭是指在無使用共同言家庭成員的家庭內,促使共同語介入母語化。),對共同語的發展不是好事。多少新辭彙是由非北方官話系統的其他語群,甚至是漢字文化圈其他成員所提供。不論「搭計程車」的「打的」(香港「搭的士taxi」)、「靚」(香港粵語)、電子零件IC(Integrated circuit)的「集成電路」(香港)、「打拼」(臺灣話)、或近代許多新名稱「經濟、哲學...」(日本)都不是北方官話系統區所創。共同語不能因爲使用北京音讀白話文的字音而得,就祗靠北方官話系統來發展。其他方言區族語地的在某些方面比北方官話區更發展進步,是否共同語就面臨固步自封?而且,在字音、辭彙而語言上相異於共同語者,也造成比北方官話系統歷史更悠久的其他語言群體的傳承文化受損或滅絶,這種成員文化團的消失或失能是多元的中華世界的大損失。一個文化體的多元性消減成單元時,難以保有文化體及所支撐之文明具有持久性和長壽性。我們觀察多少企業集團由單一產品面世壯大後,都往多元化方向經營就知道。英語之所以通行全球壯大,不是盡靠英倫三島區區千萬人支撐,所以近代英法兩語比拼全球勢力範圍下,法語堅持著由一個法蘭西學院統領制訂法語標準,最後法語被英語打趴掉。
——大陸的政府官員爲業績倡導共同語(普通話)入家庭,例如今日二十多歲的廣東人不會講廣東方言,廣州已成普通話世界,鮮少聽到粵語。是變相強制滅絶方言的手段。也許是中央對經濟發達區域如長三角和珠三角,進行緊密掌控先聲,語同而思齊——既思齊,想法與中央同步取得支持。其實支持首在利導而非強推語同作始。
——臺灣國民政府秉持清末以來,光緒帝大臣王照發起之國語統一運動,大力推行共同語(國語),過度壓縮了方言族語發展空間。
——馬來西亞華社有爲了華族團結,極力推崇、推廣共同語(華語)。然而,團結不是祗有語言一途。基本上華社大部份人都懂閩粵華英巫五語,要求單一化祗用共同語(華語)不見得就能團結。而且百五十年前的拉律戰爭(註)海山義興爲錫礦水源而起的土客之爭早已過去(可視爲清咸豐年間粵省內的土客大械鬥在海外的延伸,因而導致約60%與粵語相近相通的客語群另立爲獨立之語群,客家之名自此而有),祖籍閩粵兩大群體間也和諧相處,方言差別早已不是團結的歧異點。真正的團結重點是個中的利害關係,尤其英文教育者和華文教育者之間的心念各異,互相傾軋。應鼔勵非華教者就讀華校。星州李光妖身爲華人,卻極力打擊華文教育,連全球唯一由海外華僑獨資興建之南洋大學也給予消滅,華人多數之國竟然排華(其雙語政策可謂英文獨大的包裝),中国改革開放又倡華語運動,藉口方言分裂分化華人而要滅方言,讓華人基層文化載體消失;可見英文教育者,極易改宗英國爲祖,文化思想上是英國血統。
(註:拉律戰爭導致雙方拉攏了土人王室,扯入王室繼承之爭,給英國人有隙可趁,插手進來,最後南洋半島成爲英國殖民地。)
——歐美澳華人,能習得華語文的機會不易,跟南洋一般,在異文化包圍下總有困頓之感。能有華文教育,便很易「饑不擇食」而思慮不周。全球華文教育,在清末的國語統一運動與共同語需求下,都使用華語教學。然,真的不洋腔怪調挨屄吸就不錯了,在家庭內想及祖語傳承可能就擺其次了。
以下借用陳碧璿的《客語教學困境與策略探討》的一段文字:
語言代表一個族群/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一個族群/民族的倫理、道德、風𠈻、習慣,對宇宙世的認知,和大自然山川的互動,對糯神世界的信仰,藉著語來傳達給後代子孫,語言具有族群/民族性、哲學性,任何一個族群/民族的語言死亡,等於一個族群/民族纍積的許多智慧都將消失,這是莫大的損失。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 ... 4_5845706_53056.pdf)
「一個國/民族、一個語言」這樣的想法,始於歐洲國族主義的興起。」如果把共同語升格到這樣的高度,那不禁要問:我們是東方的亞洲,又是亞洲的東方,爲何要學西方的歐洲?難不成這也被當成是一種科技,必需要向西方的歐洲取經?要與國際接軌,是這樣接的嗎?
推廣和發展共同語,跟維持方言族語,兩者並不衝突,絶對不是有你無我,有我無你,而更應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相輔相成,但又我肉非你肉、你肉非我肉,有所區分。是你我相融又不失原來之中心。可比的,如中西文化交流,中英雙語或多語教育,絶對不是你死我亡的零和壹遊戲。零和壹世界是粗糙的,是造物者和受造者的關係,是主宰者和被宰者的關係,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關係,兩者是對立的。這是西方承襲自希伯來宗教獨元宇宙觀產生的,等同是陰陽永遠相剋。這不是中華體系的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生相剋。零和壹如無情的電腦世界,再高超也是掌控者(供電者或程式員)的傀儡;人工智能可完整自我思考的話,第一件要做的必然是反控掌控者,而非將之視爲生我之父母來敬愛。這是中西文化的核心差異(細心看下殖民主義帝國,英文是凌駕一切的。)。
中華世界方言的形成有三個主要動力:分化、滲透、靠攏融合。
1.分化:主流執政軍事團體因國防駐屯、貶抑流放或政治鬥爭失敗逃往邊陲等。雲南是西南官話的主要地區,是明朝朱元璋追殺元朝蒙古軍而屯駐該區所形成。歷代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造成大批南遷移民,所謂衣冠南渡,如五胡亂華、南北朝、南宋、元清入主中原等,也對南方方言產生過影響,或形成語言島(如杭州話不同於周圍吳語的蘇州話、上海話等)。
2.滲透:因集體遷徙或軍事駐屯而與當地及其他相遇語群互相滲透影響而成。四川在明末張獻忠入川殺到人口稀缺,清廷從兩湖、粵閩贛交界客家區鼔勵舉族遷入或因罪發配落戶。現在的四川話主要是以兩湖方言爲基底建構出來。
(http://city.udn.com/3011/2611243 由湖廣填四川中的客家人看臺灣的族群問題)
二千多年前,秦派五十萬軍入粵,秦亡而留駐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的秦將趙佗成立南越國,鼔勵中原將士與土人通婚融合,產生粵語。
3.靠攏融合:少數語群向多數語群靠攏、多數語群融入少數語群而成。海南話是閩南語的遠親,與當地少數民族畬語融合而成。
上述三種方式,會形成仍屬於漢族方言,卻不會形成另一民族語言,是方言始終圍繞著以漢字爲依據產生,其演變在大原則下受到漢字約束,主軸形式在一義一字一音,串字擴義成辭。漢字成了各語群團結凝固劑,這必須歸功於漢字以形表義、而表音較西方拼音文字(同音必同形)較薄弱的緣故,看漢字便可讀自己方言族語。日本韓國越南都是如此,各漢方言群都各讀各的字音,而可以全用同一種文字,文體(文言文)。
西方語言學始祖索緒爾就說,世上祗有兩種系統的文字:一是表音以希臘文爲代表(音義文字),另一是表形以中文爲代表(形義文字)。形義文字不以音符記語音得義,是華文漢字的優點。發明微積分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就曾努力尋找一種能清晰表義的文字,又能跨族群通義,認知到中文後,他非常讚賞其優異性。秦統一六國後,中華世界有了共同的統一文字,書同文,讓中華世界能幾千年長壽下去。現代有了各種資訊設備及交通運輸,提升人們即席臨場接觸促進語音交流的機會,共同語(語同音)需求增加,但不能因此說方言沒需求或可以放棄,方言承載的地方文化也是拱衛著整體文化的一部份。中華文化是多元的,不是一個中原文化(龍圖騰)能代表,至少孔子就是(鳳圖騰)東夷人(使用蝌蚪文),屈原端午是楚文化(算南蠻,文化水準比當時中原還高,其楚系文字是另一跟今日承襲自中原的漢字不同的另一系統文字。淅江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原始文字可比甲骨文早上千年。多元的融合纔有今日歷久彌新的燦爛。
(來自德國北部盎格魯Anglo部落遷徙到英格蘭後,就產生了英格魯傑克遜民族,成就古英語(而三百年前古英語文又與今英語文難以相通)。今英格蘭的倫敦英語又始終不能和原住民塞爾特族的南方威爾斯語融合,也不能與北方蘇格蘭塞爾特語融合,兩者鬥爭了五百年,並跟西邊操塞爾特語的愛爾蘭產生長達八百年的齟齬至今。百多年前法國強盛,英語還直接收進了不同系統的法語的語彙,拼音法則怪異(像technique,不發音的que或作k音尾就是怪胎,跟queen的que完全不同)。這就是講究音模式的拼音文字先天特質上,就是強制同化、滅絶被征服者文化引發的問題(當然,後來還摻雜了耶穌教內二大教派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問題(華譯用好聽名稱謂基督教,較中庸的稱新教,其實原名是抗議教Protestant)。同樣情況,古文明的埃及、兩河流域的蘇美文明、古波斯(今伊朗)都成了阿拉伯世界一員,因爲阿拉伯拼音文和強制崇拜獨神阿拉的回教(承襲自希伯來獨神觀系統),使這些古文明都滅絶了。)
下述兩視頻,適合於給所有各種方言群的華人/中國人/中国人/漢族與非漢族。方言族語滅絶不是好事。
華語/國語/普通話是中華共同語,在公共事務中供不同方言群及不同族群作溝通橋樑,共同語必需是無庸置疑的。另方面,共同語的養份來自各方言族語所支撐。當方言族語滅絶被共同語取代時,拱衛不著土的共同語會失去四周護欄支柱,對外內的語言應變彈性和維繫其中流砥柱能力衰弱,等於是將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上的孤注一擲,外來強勢文化將很易擊潰目前處於中華史上文化最低谷的漢語。(漢拼的字母在大陸正激起瘋狂的、收費昂貴的雙語幼兒園(事實是英語),國家未來主人翁從小就被教導捨中就英,那未來會如何呢?)
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8RA2VxO04w
闽南话该如何传承与发展? 十分关注 2017.1.9 - 厦门电视台
前一段時間,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報告指出,我国方言現狀不容樂觀,面臨着不斷减少甚至消失的局面。那麼,咱們閩南話目前的情况如何?對於閩南話這樣珍貴的文化遺産,我們又該如何加以保護和傳承呢?(新媒体編輯:李珂)
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VDqDR6w8s
【人文講堂】20170903 - 臺語得欲消失去?- 何信翰(台中教育大學)
12:12~12:41~ 歐洲人都會講好幾種語言。...他們對小孩訓練是一人一語策略:在一家庭裡,固定有一個人講特定一種話,如父親負責對小孩固定講臺語,母親對小孩固定講客語。
12:37~12:52 因爲小朋友很厲害,小朋友我們照那個語言學的發展,大腦語言學,小朋友學習語言用的部位,跟大人學語言的部位,是不一樣的。所以小朋友七種語言以內,都可以很順利地轉換,沒有問題。
13:25~ 根據研究,每一種語言對應到大腦的部位是不同的,如讓你小孩會講多一種語言,他大腦受刺激的部分就不同,他的創造力就更強。老了,老年癡呆的延後的時間,好發年齡就會往後延。
~23:08~ 我們失去了臺語/祖先方言土語,我們就失去了著土的根文化。
三、雖然粵語在香港是官方語言,但在其他地方,甚至廣東話大本營的廣東省,連廣東話粵語都要叫救亡!而在香港,來自中央的普語教學巨大壓力下,也顯示出了癮憂。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41026265/ 廣東話推廣協會Cantonese Promoting Association - 救亡廣東話 Save Cantones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 ... 5&hc_location=group Save Cantonese in Malaysia
目前的大灣區計劃,在珠三角本區,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列爲四大核心城市,還有「較二線」的惠州、東莞、佛山、珠海、中山。在大力推普下,加上來自更內地二三線地區的移民工,已將普語氾濫了內地七中心城市。大灣區包圍港澳,大有將僅有粵方言島普化,以便將歷史上被迫「出遊留學寄洋的小孩強抓回『家』」之勢。
方言族語與共同語之所以有敏感話題出現,都是推動者過於急燥和大力,似乎唯有共同語代替一切就萬事俱備。又是來自西方概念的萬事唯一源的、肇始於希伯來發明的獨元信仰體系的引申。其實祗要規定省級以上使用共同語,地方的文化娛樂則自治自理,豈不皆大歡喜?硬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需要軟實力作永續支撐的。文化發展是最重要的軟實力,千萬不能重蹈北宋過度強幹弱枝的憾事。被認爲中華戲劇核心瑰寶、萬劇之源的昆曲(京劇是發展自昆曲),卻是用吳語蘇州話唱的。你不覺得北京的京劇唱的不是華語北京音麼?
(「敏感話題」,例如網搜「撐粵語行動」和「還我母語運動」。)
四、https://read01.com/2OBPAn.html 漢族始於元朝,普通話被蒙古人改造過!(相較於宋之前古文,元曲已趨近今之白話文,但蒙古未能改造漢字;而學漢語不精的滿州人,在明朝的南京系官話中嵌入捲舌音ㄓㄔㄕㄖㄦ(漢拼zh ch sh r)和棄刪了入聲促音的音尾(-p -t -k),再混入蒙古滿州一些辭彙,便成就了今之北京系官話。)
華語/國語/普通話是以北京音讀白話文之字音而得語音的新漢語語種。自西元一九三二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會決議,採古字制訂注音符號(藍本是清末民初大國學家章太炎所訂)、用北京音讀字音始,歷史不及百年。讀白話文產生的普通話又是白化掉(退化)的漢語。白化之例何其多:如國要稱作國家,「家」是多餘贅字;「同」一字要擴作「一樣」兩字;明明是屋house要叫作房子room,房room要叫房間room space;一堆跟「子」無關的椅子、桌子、杯子、銀子、....五子登科之金子、車子、妻子、兒子、房子。
五、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2907156 中國人語言演變過程
依德國哲學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在《西方的沒落 The Decline of the West》中所指:文化是一個生物有機體,具有生、長、盛、衰等規律性和可預測性的過程。繼承他這一意見的,有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阿諾爾得.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那麼,是否有甚麼方法可讓這有機體長壽無疆?也許這範圍說得太大了,回到作爲文化的串連核心——語文,斯賓格勒的意見,對中國以西的西方採音模式拼音文世界會是正確的,但對東方的中國/中華世界/漢字文化圈祗對一半。至少,漢語可能有方言的興衰(限於北方,南方沒有),但在形模式的華文漢字上,在幾千年的時光中,斯賓格勒的預言從未應驗。雖此,對某一特定之方言土語族語,要長壽無疆,至少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外在環境非個人一人之力可改變,但自己本身是可以改變以因應環境的。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重點是方言族語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個人)佔有一定比例,所謂佔比,現代術語叫市場佔有率——在個人使用市場中,至少在三分之一或以上。
建議:
1. 上文臺中教育大學何信翰教授的演講,希望大家「敢在公眾場合講方言」,是「承」,是發展;沒有很好的「傳」作基礎,「承」會不易長久。
在公眾場景下,個人要能影響可能不易,但在小眾的家庭就不同了。
家庭內父母對孩子要講自己方言土語族語,這是「傳」,是延續,是語文繼續生存到下一代,其背後跟隨的文化也會向下傳、扎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2U8qlzHnA 台灣媽媽以色列教育 獨立放養鼓勵思考
上面視頻,同樣是在以色列生長的華人小孩,父親是以色列人的以華混血小孩,高雄媽媽在家跟他講國語;而駐以色列大使之小孩是非混血的純華人卻要使用英語來溝通,顯然,家裡大人沒跟小孩講華語(或祖籍方言)。
2. 共同語在學校即學會,將來出社會、工作,主要都使用共同語,使用機會多多,不怕不會。所以,在家裡不必然要講共同語(除了有成員以「共同語」作母語的)。採共同語爲母語者(如北方),能多學其他方言,自必擴展人脈,社會基礎,將是更好的。
3. 在讀、寫、打字時,文字是華語的白話文,但心念上默讀的卻是使用方言族語的音,這是民初私塾教學的方式,也是漢字文化圈的日本、韓國、越南閱讀漢字的方式。用於文言文,使用音讀,自然覺得押韻好聽;用於白話文,可以音讀(讀字音)也可用訓讀(對應意思的方言字之字音)。推薦以訓讀最能保持方言族語的原味。
心念上使用母語方言發音默讀快速閱覽書報,即使遷居到周圍都不再是同祖籍的方言群地區,乃至工作上盡是華英語,開口跟人溝通以對方用語爲準,但私下讀打寫中文都用自己母語方言(甚至英文偶而也如此)。如此幾十年來未曾跟本祖籍方言的人交往,但祖籍方言鄉音仍能保持,未被外在環境同化。這是實例上做得到的。
胡適的我手寫我口指的是對北方官話系統的白話文而言,他的口是共同語的華語,要依他所建議根本是在滅絶方言。
實例上,心念爲準,要發何音(眼看默讀或說話)或打何字(方言文或華語白話文),是可以悉聽尊便。以心念爲準,除了耳-心之外,眼-心、心-手、心-口,可以不同音不同文。這是絶對辦得到的。而且,對今日網路上使用京音音碼(注音和漢拼),造成許多同音錯字,得→的,再→在...等,更糟是退化到認錯字,即使→即便...等(非常糟糕),能達到立即矯正效果。使用眼手口心不同音,完全能清楚地分辨出來。重點是抓準一個「義」,義同則字形同,甚至不同形(字)之同義辭或方言文也可。
例:
英文「I like to be your friend./I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you.」默讀:「I(英) ZhongYi(粵:鍾意) chou beng iou(閩:做朋友) ka(閩:佮)you(英).」(甚至粵閩的辭彙混用)
巫文「Saya suka menjadi kawan awak./Saya suka membuat kawan dengan awak.」一樣可依上述方式默讀。
中文「我喜歡跟你做朋友」:
1)默讀建議採辭彙意義單位作訓讀,如:「我鍾意同你做朋友ngo zhong yi thong nei chou peng jau」(粵)或「我歡喜(嘉意)佮汝(你)做朋友wa huaN hi(ka i) ka lu(ni) chou beng iou」(閩,漳州腔(泉州腔)都可)
2)默讀較不建議採音讀,因意義表達突兀且難達意,如:「ngo hei fuen gin nei chou peng jau」(粵)或「ngo hi hua gun ni chou beng iou」(閩)
4. 文法差異。
某些方言尤其南方方言在文法上跟北方方言有點差異,不易字對字或辭對辭順序轉換,但意義仍可相通。如「你先吃」在粵語是「你吃先」,副字辭放在動字之後。這種少數情況,可整個辭彙當作一個小段處理、意譯。
較複雜的是非漢族語群體,訓讀(依原文字辭順序)或者通意不順,但不需做到現場口譯高手的水準(馬上譯讀成完全合乎文法之本族語),還需佐以華文漢字的文法。
中文「我 喜歡 跟 你 做 朋友」訓讀依原文字辭順序,如阿美族語:「kako maolah ato iso mala widan」。若真依原本阿美族語文法,應是:「Maolah kako malawidang iti so wanan.」
5. 速讀是抓取關鍵字掃瞄,可忽略文法,甚至能訓練到腦中無音默讀最好。這樣的速讀如看電影圖畫,清乾隆的紀曉嵐就是這樣。
華文寫打字是給別人看的,需依中文的文法,這是必需的。心念上使用本族語,字辭轉化不成問題,文法上祗需儘量即可。久之,也大致可做到。(例如近代明清民初古人不見得心念上全是文言文用字及文法,寫出的字文章一樣是文言。)
6. 今時打字機會比筆寫多,建議千萬勿用注音和漢拼,必須要使用以打筆劃爲本的輸入法,跟音毫無關係的。這樣不會被語言之音綁架心念。
|
|
|
|
|
|
|
|
发表于 3-6-2019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nglung 于 6-6-2019 12:18 AM 编辑
樓主果有見地,應還可加上 第7. 自我思考、計劃,閱讀等個人活動,採腦內生音自言自語方式的話,應使用祖語。
樓主在結論第第6.指出打字代替筆寫的問題。注音和漢拼是京音,是忘亡方言之始。
語文活動/工作,視其職業,一般上佔七成至九成是語的聽講,一成至三成是文的讀寫。文字讀寫活動中,大約讀佔七成寫佔三成。寫其實機會較少,除了記者、作家等,以文字寫作爲業的人。手機普及,即使通訊上網流行,產出文字作業增多,但今時手寫由打字取代,實際手寫機會少之又少(小學的手寫學字階段不算),祗有偶而的記事簽名。
在產生文字的活動機會這麼少的情況下,又打字取代了寫字,流行的卻是使用音碼(注音和漢拼)輸入打字!結果得四系電腦病:盯屏目疾不可盲打;音魔殺形而同音錯字、認形退化;京音音碼忘亡方言;內有上百個「音與符不合」的漢拼abc更自貶五千年身價(如從仰韶文化的陶文算起,就有七千年了)。打字用違反中華文字形模式特性,仿西方拼音文音模式的京音音碼(注音和漢拼),使文字文化能力退化,加上忘亡方言,對中華共同語的發展非常非常地有害。
如樓主點出另一危機,華人漢族是由古代各民族融合形成,是因華文漢字而有,華文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紐帶,支撐著中華文明,漢字能力退化意味中華民族的支柱受到腐蝕,甚或解體。傾向使用音模式的現代日、韓、越南的語文,到維基百科查一下,新名辭(尤其科技名辭)幾乎都被美國英文硬生生地嵌入,全是沒本國語文意義的美式英語文之音的音符拼湊。
《鍵盤時代的怪現象》:https://cn.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79808
三十多年來研究了各種輸入法(有上千種),其設計分兩大部份,字根(基本筆劃)和取碼(規則)。基本筆劃設計有四系:筆劃特徵分類法(分類即配鍵,如倉頡(單組配一鍵)、大易(複組配一鍵)),筆劃依賴英文字母分類法(如嘸蝦米(依字母形音義)、大漢(依字母形)),基本筆劃編號法(以十種基本筆劃編號,如四角號碼、縱橫、九宮),筆劃編號矩陣法(以五種基本筆劃編號,如五筆王碼、鄭碼、和碼取首次筆;以十種基本筆劃編號,如王安三角取首末筆擴自四角號碼、行列取首末筆)。取碼有三大系:一將全字視作一整體,挖取字根,缺點是字根不規則且數量眾多;二將全字視作一整體,由四角取字根,缺點是能編字數不多,王安三角是稍好的但字根數暴增;及三將全字依結構視作區塊組合,再用字根標示區塊首尾,字根數量少有利記憶和用頻均勻。後者三最優,祗有倉頡一法;中間二的中庸,就是能編碼字數太少;其餘千種全是前者一的,字根至少三百以上挑戰用戶記憶。
最適合的輸入法,必需在「意念-字根-鍵」設計上完全是一條龍整套符合中文漢字結構筆劃的形模式,完全緊貼字形、不需太多花俏功能(如所謂辭輸入,實用性都是因人而異,有必要應依個人需求建設,設計者越俎代庖祗是廣告用辭,不實用。)
倉頡輸入法是臺灣朱邦復在西元一九七九發明中文電腦時所用的中文系統內附的中文打字方法。採用目前通行的美國發明之電腦、打字機所用之標準鍵盤(所謂小鍵盤),倉頡輸入法是中文輸入法始祖。此前在研究機構實驗中的中文電腦,不祇字數少而且需要特製中文大鍵盤,是仿日本發明之仿活字印刷用字盤之中文打字機。大鍵盤笨重又要死記字位,不適於一般人。其他輸入法都有各種比不上的缺點,在這三十多年使用、比較了近二十種各種流行、不同架構的輸入法,仍以倉頡優點最多。中文鍵盤必有倉頡,全球所有系統、電腦手機必有倉頡,免費,不用另外安裝,祗用廿六文字鍵,可打全部十萬多漢字(除非電腦手機未收該字)。
倉頡對於小學生還有幫助「學習認辨記憶寫打識」字,使用了「筆劃→部件(字根=基本筆劃組合)→組件(區塊)→全字」取碼進程,實切掌握中文字結構字形。其他輸入法,音碼(注音和漢拼)會產生四系電腦病最糟,打部件的形碼就是略過組件(區塊)造成三百個以上字根及怪字形怪規則,挑戰記憶。
使用倉頡很容易,門檻是字根表114個字根。字根是組字的基本筆劃及組合。所有輸入法都有這門檻,包括注音要懂四十一個注音符號,漢語拼音要懂廿六拉丁字母及所組成的五十個表音符,都要學,祗是,在小學學字前臺灣必學注音符號、中国強灌漢語拼音之拉丁字母和字母組。這跟學英文、阿拉伯文必要學字母abc、ج‎ ب‎ ا‎ 一樣。不是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好學,而是它們是在學語文的黃金期又是學字前先強灌學了,入心入肺,日後打字拿來用就省了不用再另學一套。但,這不是正途,華文漢字不是音模式文字,走音模式會將華文漢字帶入死巷,且諸多不便。
倉頡規則簡單,就是:1.採空間順序(左右、上下、外內),依結構(囗吅吕回)先貫穿切出左上外區塊再取首尾字根;
(包圍型有九種亞型:回冋凶叵彐仄刁亾𢇍;凵∟ㅢ內涵突出於外框致失去包圍能力者,衍變成連體。)
2.第一刀切出(字首)最多取首尾2碼,剩下(字身)最多取3碼;
3.最多貫切兩刀成三區塊=[字首][次字首][次字身]。
總結以上得取碼四格式:4--、23-、221、212。(★記得取碼四格式就夠★)
(~表省略,區塊中間不取碼。 x表尾碼包含省略,改取三或四面包圍尾碼之字形。)
*鳥=4--(一區塊)=[鳥]=[ノ曰卜~灬]=竹日卜火
*龍=23-(二區塊)=[立月][<龍-立月>]=[亠~月][卜コ~匕]=卜月卜尸心
*轉=221(三區塊)=[車][叀][寸]=[十~十][十~、][~、]=十十十戈戈
*踼=212(三區塊)=[?][曰][万ノノ]=[口~一][曰][丆~ノ]=口一日一竹
其他字例:
一、4--(一區塊)[首次三尾]=整體字
乘=4--整體字=[乘]=[ノ木丨~匕]=竹木中心
爽=4--整體字=[爽]=[大乂乂~乂]=大大大大
臣=4--整體字=[臣]=[匚丨コ丨]=尸中尸中
二、23-(二區塊)[首尾][首次尾]=組合字&整體字身(字首2碼、字身3碼)
珊=23-並列型=[王][冊]=[一土][冂卄]=一土月廿
照=23-重疊型=[昭][灬]=[日~口][灬]=日口火 (貫切,分離‘昭灬’)
鳳=23-包圍型=[几][丆鳥]=[丿?][丆曰~灬]=竹弓一日火
三、221(三區塊)[首尾][首尾][尾]=組合字&組合字身(次字首2碼、次字身祗取尾碼1碼)
瀏=221並列並列型=[氵][卯金][刂]=[氵][ノ~金][~亅]=水竹金弓
昭=221並列重疊型=[日][刀][口]=[日][?ノ][口]=日尸竹口
纖=221並列包圍型=[糹][㦰][韭]=[ㄥ~<糹-幺>][人~戈][~一]=女火人戈一
籠=221重疊並列型=[竹][立月][<龍-立月>]=[竹][亠~月][~匕]=竹卜月心
籗=221重疊重疊型=[竹][雨][隹]=[竹][一~冂x][~土]=竹一月土
藏=221重疊包圍型=[艹][<臧-臣>][臣]=[艹][戈~丆][匚x]=廿戈一尸
𡈵=(囗環)=221包圍並列型=[囗][王][睘]=[囗][王][~<艮-日>]=田一土女 幽=221包圍並列型=[山][幺][幺]=[山][ㄥㄙ][~ㄙ]=山女戈戈
㾶=221包圍重疊型=[疒][冎][月]=[疒][冂~冖][月]=大月月月
䢛=221包圍包圍型=[辶][冂ㄦ][口]=[辶][冂ㄦ][口]=卜月金口
四、212(三區塊)[首尾][首][首尾]=組合字&組合字身(次字首1碼、次字身2碼)
鞭=212並列並列型=[革][亻][更]=[廿~十][亻][一~乂]=廿十人一大
褐=212並列重疊型=[衤][曰][匃]=[衤][曰][勹~∟x]=中日心女
胸=212並列包圍型=[月][勹][凶]=[月][勹][凵㐅]=月心山大
罹=212重疊並列型=[罒][忄][隹]=[囗~丨][忄][人土]=田中心人土
鬱=212重疊重疊型=[木缶木][冖][鬯彡]=[木~木][冖][凵~ノ]=木木月山竹
菌=212重疊包圍型=[艹][囗][禾]=[艹][囗][ノ木]=廿田竹木
㘤=212包圍並列型=[囗][氵][<淵-氵>]=[囗][氵][丿~丨]=田水中中 (複合字:𣶒=<肅-肀>=中難中)
颱=212包圍重疊型=[風][厶][口]=[ノ?x][厶][口]=竹弓戈口 (x=尾碼<丶>及<䖝>都被几包圍,包含省略,改取包圍字形几)
匈=212包圍包圍型=[勹][凵][乂]=[勹][凵][乂]=心山大
《1普及版華文積木遊戲(橫排).pdf》: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 ... 0eK80QKSs4kURSVg5Gl 「小大老朋友積木遊戲」
|
|
|
|
|
|
|
|
发表于 6-6-2019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贴!大陆闽南人喜欢说 kah i 或 hi huann 啦。实际的情况是大陆的方言不会消失但会统一,就是没了南海三水顺德番禺粤语而只保留广州话。大马人就是不会自己的祖籍粤语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保留了祖籍话。拉律或怡保很多是福建客家,不要扯上什么粤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19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babasan 于 8-6-2019 07:49 AM 编辑
抛磚引玉,就是hi huann, kah i你來添點垃圾。hi huann是受到普通話文法影響的音讀,訓讀應作原本的huann hi。
是用方言讀文呢,還是華語讀文?以後用方言讀文,就可繼續呱呱呱方言。還有二樓建議不錯,打字也用方言思想的音,其推薦的倉頡看來很好,不妨改用。
「大陆的方言不会消失但会统一,就是没了南海三水顺德番禺粤语而只保留广州话。」
基本上,南海三水顺德番禺和廣州話相同,祗有口音差一點點。沒了也算了。但東莞話就不同了,雖相隔五十公里,若從未溝通見識的,無法溝通。東莞成爲世界工廠後,湖南貴州等內地省出來了許多移民工,已淹沒了本地人,能留下的方言島稀少,也日漸水漲淹土無船,東莞話可說滅絶。深圳香港在清朝是東莞領地,另立縣制及鴉片戰爭割出去,也都成爲移民天堂,「無主空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19 08: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樓建議不錯。
鍵盤時代,打字取代筆寫,打形碼(最優選倉頡)能像以前筆寫般維持形思惟,不受音思惟的京音音碼(注音漢拼)綁架。因此,導致力推保護方言者走向極端,要學文字改革直接以挨屄吸abc哀逼屍來拼寫自己方言作方言文,更有想獨的人參考了如周有光這類拼音人的著作與理論,拿來用到自己爲了獨而提倡的方言文上,搞拼音方言文。文字改革支持者反而不自覺地成了獨人旳背後支持者了!這是當初始料未及的。尤其有想獨或與中共區隔的政治勢力要介入方言維護的文化界,因爲挨屄吸祗管音,拼寫出的「字」可以因族群之語音而異,便與中共的普通話京音區隔開來了。這可說是漢語拼音泛起的政治效應。所以,沒事不要推違反中華文字特性的漢拼,看來注音好得多了。至少有漢字筆劃之形。當然,二樓建議,不論注音或漢拼,音碼真的不能用。
使用形碼(上千種之中,最優是始祖倉頡),有效舒緩此種不正常張力,更正確說是回復筆寫時代的文化活動形態(依漢字特性採用形思惟),這纔是正常的。天下本無事,何必去沾惹那些跟權力有關、有爭議性的事?
搞方言拼音文,有人給這些與中共有所區隔的行爲稱作「去中國化」,事實不盡然正確。如硬要用這種說法,應說是「去中国化」(中国讀zhong2 kuet3,湖南音),不是「去中國化」(中國讀zhueng1 guo2,華語北京音)。「中國」是文化民族歷史的,「中国」纔是政治的,兩個不同,要懂得分清楚。許多搞權力的(不管陰的、陽的),就在大眾分不清兩者,利用製造新聞話題,從中撈取己方想要的支持度(所謂政治資本)。
若說去中国化,那中国根本不用ㄅㄆㄇㄈ而是用b p m f 的挨屄吸,那用了挨屄吸不就是反而「繼承」了「中国化」?事實是用了ㄅㄆㄇㄈ纔是真的「去中国化」,而又真的維持傳統文化。很多人總是心中不平,衝著一股怒氣怨氣,成了豆腐渣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