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代同治《興國縣誌》的記載:「初,楊與曾不著文字,江東稍有口訣」,在楊、曾、廖等人不著文字的情況下,他是楊公風水理論的主要記錄者,著有《三寶經》一書傳世。在楊公曾、劉、廖三位弟子中,曾、廖兩位弟子將風水術列為家傳,不傳外人,實際上是將楊公風水術封閉起來。而劉江東傳道,不僅傳於子孫,「有好學者,不拘姓氏則傳之。」經劉江東口授心傳的徒弟代代相傳已遍布海內外,為楊公風水文化的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劉江東,本名劉韶後,字淵則,又名七碗、添碗、晚年號劉白頭,世稱見道先生。江西省於都葛坳上老人,生於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劉江東出生於動亂的唐朝末年。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黃巢起義,兩年後起義軍攻下東都洛陽,乘勝西破潼關,直入長安。當年長安攻陷,唐朝皇室向西出逃成都。時任金紫光祿大夫的楊筠松,時年47歲,攜庫中風水秘籍逃出京城,避難江南。其後的幾十年間,楊筠松在贛州為民看風水、結廬授徒,直到終死於都躍口。
楊筠松逃出京城、初到贛州時,劉江東尚未出生。說起劉江東拜在楊筠松門下從事風水一事,有必要介紹一位重要人物——時任江西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節度使的盧光稠。
盧光稠,字茂熙(懋唏),郛名十七郎,諱定國,於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生於虔州虔化縣上三鄉懷德清音里韶坊(今贛州市寧都縣洛口鎮)麻田村。盧光稠少年時就天資聰穎,喜愛騎馬射箭,常用藤條、利器與堅甲操練武藝。他博覽典籍,細察民情,光明磊落,智勇兼備,文經武緯,融會貫通,甚得鄉人好評。
盧光稠所處的年代,正是唐朝衰落、社會動盪的年代,尤其是公元878年開始的黃巢起義,摧毀了唐王朝絕大部分地區的統治機構,大大削弱了朝廷及舊藩鎮的統治力量,但皇室貴族、官僚地主及新出現的藩鎮為了自己的增殖財富及供應數額浩繁的軍費,互相之間展開了更為慘烈的攻殺及傾扎。在這些戰火紛飛的年月里,廣大人民陷入了更為痛苦的深淵。當時,虔州各縣,兵匪峰起,他們燒毀城垣,殺人掠貨,傷害老幼,姦淫婦女,致使市井化為瓦礫,村舍變為焦土,遍地屍體,暴野枕籍,豬羊驚噘,雞犬不寧,民不聊生,人人自危。目睹這一切悲慘的景象,看見平民百姓企盼安定、渴求生存的強烈願望,盧光稠內心極為痛切。公元885年,即黃巢起義失敗後第二年一月,時年四十六歲的盧光稠與同鄉好友譚全播在南康縣石溪都(今上猶縣雙溪鄉)舉行起義,當月即占據了虔州,並宣告自任刺史,實行武裝割據,擔負起保衛、鞏固、治理、開發虔州的重任。
其時,楊筠松正在贛州為民看風水、結廬授徒。
與楊筠松上下年紀的盧光稠請楊筠松策劃贛州城區及城防,並先後為盧光稠葬父、葬母。劉江東的祖父其時正在為盧王參政,目睹了楊筠松「寅做卯發」的神奇風水術,叫自己的孫子江東拜楊筠松為師學藝。為此,劉江東成了楊公的第二位弟子(第一位是比劉江東整整大了30歲、且是同鄉的師兄曾文辿)。楊公師徒走遍了贛南的山水,留下了許多風水遺址,但留下的風水著作卻很少,很多託名楊救貧的著作卻是後人的偽書。只有劉江東做了些紀錄,劉江東自己稱「稍得青囊口訣」,根據口訣寫下了《三寶經》這篇不朽的風水名著。另外,還著有《懷玉經》、《海底眼》,作為傳家口訣。後來其裔孫謙(為宋吏部郎中,知袁州事),又著《囊金》七篇,曰星、龍、穴法、應案、四首、水城、明堂、水口,詞旨明達。劉江東的徒裔們將劉江東的風水口訣編纂成《劉公葬法》。劉江東與劉謙的事跡在當地修著的縣誌(《于都縣志》)和其劉氏族譜中都有記載。
楊公去世那年,劉江東僅23歲。楊公去世後,劉江東在當地和贛南活動了30餘年,留下了許多風水遺蹟。最典型的是在上腦劉江東選址而建的劉氏宗祠,祠中除了祀奉著劉氏的祖先,還雕有楊筠松和劉江東的塑像,放在一起祭祀。
公元907年後,唐已經滅亡,歷史上進入了五代、宋朝時期。劉江東從事風水術的大量時間也在五代及宋朝年代,所以很多歷史書記載劉江東是宋朝風水師。
劉江東的最後30餘年是在廣東梅州地區度過的,最後老死在豐順境內(徑義)的「蓮花寺」。 廣東豐順等地還保留有劉江東所勘定的陰陽宅,至今乃興旺發達。據豐順建橋張氏族譜記載:劉國師為張姓造開族地「觀音坐蓮」形,辰山兼乙,水走戌乾亥。劉江東所點和設計的廣東豐順與劍橋鎮一河之隔的「張氏圍」,大河從坤方流入此鎮,繞「張氏圍」北門而過,向乙辰方流出。「張氏圍」有東南西北四門,裡面有總祠和各房份的大廳。西門立卯山酉兼甲庚,丁卯丁酉分金;東門立的是酉山卯兼辛乙,辛酉分金;北門立巳山亥向,朝逆水;南門立子山午向兼壬丙,丙子分金;總祠立酉山卯向兼庚甲,丁酉丁卯分金。目前,還住著幾十戶人家,大部分搬出去了。
劉江東歿於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享年88歲。其後裔將劉江東的遺骸從廣東豐順運回江西於都葛坑老家,與其父親合葬在一起,由於劉江東名氣大,人們才叫「劉江東墓」。相傳,這塊墓地還是楊救貧親點的。劉江東在學藝期間,其父突然病危,劉江東請楊公為其父擇地葬父。楊公在劉家的山裡走了一趟,回來告訴劉江東,墓地已經找好了,我在那裡埋下一銅錢,你自己找去。劉江東知道師傅是在考自己,便在師傅走過的山場裡細心尋找,最後終於找到了師傅埋銅錢的地方。不久其父去世,就安葬在那裡。其墳墓至今保存完好,地點在於都葛坳上腦村尚書庵(今曾子村紅星組)東南天字嶺半山腰上,下山虎形,王字穴。劉江東有二房妻室,共生有五子二女,其後裔從上腦繁衍到了於都各鄉鎮和興國、寧都甚至延伸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