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谁喜欢水墨画...懂水墨画...
谁知到槟城那里有老师教...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5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懂水墨画最重要的是画所带出来的意境罢了。。。。。。。。。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5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米米缘 于 13-11-2005 01:00 PM 发表
我只是懂水墨画最重要的是画所带出来的意境罢了。。。。。。。。。
哈哈,又是意境,被滥用的一个词。
不如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意境吧。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5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5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wuneng 于 14-11-2005 05:30 PM 发表
你先來,什么是意境?
哈哈,我真的不懂。
若从字义直译,就是凭作者意愿营造出来的环境。
[ 本帖最后由 林绍胜 于 14-11-2005 08:16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5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意境是什么....但是老师曾说过一幅画最重要的是感觉...有没有画出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5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以为画画也需要服合逻迹..
但原来只是需要丰富的想相力....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5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ihazelnut 于 13-11-2005 12:24 PM 发表
有谁喜欢水墨画...懂水墨画...
谁知到槟城那里有老师教...
我所知道的老師是>>> 沈瑞山 先生﹐ 畢業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現為瑞山美術室負責人。
地址﹕441-3F-4 PULAU TIKUS PLAZA﹐ BURMA ROAD﹐ 10350 PENANG
電話﹕04-2263284
我曾經向他學過篆刻﹐他是一位蠻有耐心和親切的老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5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oxin 于 16-11-2005 03:12 PM 发表
我所知道的老師是>>> 沈瑞山 先生﹐ 畢業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現為瑞山美術室負責人。
地址﹕441-3F-4 PULAU TIKUS PLAZA﹐ BURMA ROAD﹐ 10350 PENANG
電話﹕04-2263284
我曾經向 ...
谢谢你....
我妈妈知到了一定很开心....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意境 文/林绍胜
美学无法普及本地水墨画市场,造成「意境」一词,固定於水墨画某种形式。齐
白石之寥寥数笔、烟雨蒙蒙之山水、幽居图、没骨花鸟画等皆冠以意境非凡,严
重误导初学水墨画者。马来西亚母语教育之局限,各小型水墨画班导师文化涵养
之贫弱,「意境」涵义愈加模糊。
「意是意思(主题、思想、感情),境是境界。所谓意境,是指一幅画中所体现
的思想感情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生活即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画家头脑里所
反映结果。」----谈中国画 / 沈叔羊著 13页
据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第210页,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有
六种境界:
(一)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主于利。
(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主于爱。
(三)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主于权。
(四)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主于真。
(五)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主于神
(六)介乎要点(四)与(五)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
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
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称为「艺术境界」。艺术
境界主于美。
浅言之,「意境」,精神内容也。不过宗白华赋予艺术境界(或艺术精神内容)
的定义,则难免流于狭隘。难道「美」只限于物我两相忘?难道美不存于其他
境界?难道「美」真的无目的?
所以,「行货」有「行货」的意境,西画有西画的精神内容,宣传画自有其
「美」。千万不要给「意境」一词吓倒,万万不要迷信白华所谓「美」。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意 境 文/林绍胜
似乎时常听到画水墨画者谈到画要有「意境」。然后便停在那儿,没有下文了。
或者有的谈到远一点的,便说「意境只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还有一种情况;说
意境不可言传者,十年前如此说,十年后还是如此说。结果「意境」一词被弄得
玄之又玄。我很怀疑「意境」一词真的无法解释吗?是否要初学水墨画者也来装
着似懂非懂般才能够进入「意境」和了解「意境」?(笑)
不晓得「意境」一词是谁发明的,也不懂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只是在想,在这
个九十年代末里,「意境」对整个马来西亚社会环境、背景、生活而言是否陌生
的呢?尤其是在马来西亚水墨画画坛上时常听到的「意境」。我们是否需要找一
些今天一般人所熟悉的字眼来代替「意境」呢?
既使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他也用了许多日常生活的事务来引述
「道」。老子并没有说完「道可道非常道」就停在那,任由人去猜。如果「意
境」好像某些人所说,是无法直接阐述的,那也应该可以像老子般以生活的例子
引述吧?不然就是虚无,毕竟艺术是从生活而来的。若对「意境」的体会不能够
与生活的体验一同增长,那也是一种虚无。太平盛世时,这种虚无的「意境」尚
可以混水摸鱼一番。但是乱世的时候呢?这种「意境」根本无法装备我们的精神
去面对挑战。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觉 文/林绍胜
有一种错觉,似乎本地有涉及到水墨画创作者都会被冠上「文人画家」、「花鸟
画家」、「山水画家」等。这一些冠词也蛮受落的。心里老是觉得有点怪怪;这
一些冠词不是已被中国古人用作题材归类了数个世纪么?今天还沿用如此分类,
难道水墨画不曾进步么?现在是什么年代?难道水墨画的题材都没有改变过吗?
真的是一种错觉,似乎画水墨画者都不是现代人,而且还活在古代里。从多数水
墨画作品里看不出资讯快速的发展对作者带来任何冲激、看不出环境污染影响作
者、看不到世纪末心态等。时常听到某某、某某超越了宋代画艺等。现在是什么
年代了?难道水墨画经过数个世纪只发展这一点而已吗?
还是一种错觉;西文搅构图学,本地水墨画者也搅构图学;别人搅画面分割,水
墨画者也搅画面分割;别人搅肌理,我们也搅肌理,等等。别人搅了这一切新技
巧完全是为了表达不同的讯息。但是我们换汤不换药,一直都在歌颂五千年文
化、一直都在画空灵、境界、清高的内容(多数没有经过反省的内容。)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他们要活的年代、思想保守不一定是坏事。比如精神病
患者能够活在快乐的回忆中又何尚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他会好过一点。不过偶
尔有一些错觉。。。。。。。。多一点思考空间也蛮不错的。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墨这个媒介
宣纸、中国毛笔、中国墨与现代马来西亚华人生活相距甚远,恐怕还会有点陌
生。取代之,电脑、打印机、原子笔、铅笔、稿纸等,我们却是非常熟悉。比起
中国古人以生活里最熟悉的工具作画,现代马来西亚华人作水墨画可是另一番心
情。中国古人以毛笔作书是生活一部份,长年累月书写,作画亦采用同样工具,
写画不画画,想当然尔。所以中国古画里的笔触几乎可以数算得到,其配搭规律
显然易见,每笔起落尽受书法影响。这一切都那么自然。反观现代书法家作品,
仍兼有点造作,偶尔还会碰上画字的书法创作概念。许多马来西亚水墨画家更谈
不上以书入画。
陌生工具与工具背後遥远的文化意义,握在手里,不知不觉有点迷茫:「我是
谁?」
水墨,这因社会与历史渊源而承接下来的媒介,仿如追不回的初恋,不时教人荡
气回肠。纵横往今,马来西亚水墨画作出不少努力,尝试为水墨定位,可是尴尬
依然。吾友蔡长璜兄有感:「马来西亚的水墨画要延续发展是困难的。理由很简
单,我们没有本土的理论支撑着,时而拿西方,时而拿中国,那教创作的实践者
如何适从?更何况我国的政治与文化困局。。。。。」(1999年1月3日寄自太平
市)
马来西亚华人,尴尬的身份,复杂的情怀,非高歌一曲「以马来西亚的天气来说
爱你」就可以解决。水墨这媒介,你是谁?
作者:林绍胜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墨画谬论
本地某画家(不便提名)有言:「儒道释在水墨画创作里是一种东方人的传统哲
思,是无法完全割舍或抹去的。现代水墨画艺术的创新并非一定要铲除这些旧有
的传统文化不可,因为它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可以在生活
以外去寻找艺术的创作吗?如果水墨画创作只被当作是一种媒介的运用,无须负
起任何文化历史的使命,那么难免会流于表面与肤浅。」
以上言论非常值得考研。一、「东方人」一词外延甚广,并不限于中华民族。若
以其地理位置划分中东民族亦可算东方人。单论亚洲民族,其文化精神何只儒道
释?若缩小「东方人」的外延,只限于从事水墨画创作的东方人,拒以儒道释为
据的现代水墨画家何其多。再缩小外延:古代从事水墨画创作的东方人,亦非全
追随儒道释。以清初独创主义者为例:
「和宋人一样,他们完全不依赖绘画以外的哲学或宗教学体系来创作。」(《中
国绘画史》157页 / James Cahill 著,李渝译)
「情感内蕴的这种深刻变化,使明清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古典绘画奠基于禅
道的封闭式情感品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181页/ 李来源与林木
编)
儒道释无法从水墨画创作里完全割舍或抹去,属实乎?
其二、马来西亚独立以後,国民型华小的课程内容几乎与儒家思想断绝,道家与
佛家思想更谈不上。儒家思想予独中生的影响还待考察。以碗筷进食、餐桌礼
貌、舞龙狮、守节日、等等生活习俗并不足以传达任何完整文化精神内容。儒道
释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却从何说起?
三、若水墨画创作不能被当作中是一种媒介的运用,是否需要考虑改称中国画、
儒道释画、大中华画等,不然「水墨画」便失去其意义。世界各地油彩、水彩、
素描名作所呈现作者本身文化精神,与媒介出处的精神相去甚远,何又不见得肤
浅?愿智者点指迷津。
作者:林绍胜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写竹
中国古人墨竹图与真实竹子仿然两回事。比如古墨竹图呈现了才子书卷气。但是
笔者亲自种竹、赏竹、访竹林,如何也瞧不出什么气节;反而高风不足,寒酸有
馀(笑)。
今人临摹古墨竹图,第二手资料也。欠了真实竹子的立体感、触感、味感、动
感;远不及古人敲竹推诗般的铭感(注)。无怪乎,有初学水墨画者问:「不熟
悉竹,如何画竹?临摹古人竹画可枯燥得紧。」
现代都市人大清早醒来就得准备堵车上班;各电台扩播取代了鸟语;花香?可谓
奢侈。下班回家,迷迷糊糊地人按电视遥控,电视遥控按人。周未清晨漫步公园
最理想,无奈,难得可懒床。远离自然界,想熟悉竹子真的需要花少许心思。自
种竹子?一来生蚊寄蛇之忧(传说还会招来孤魂野鬼);二来大都市寸土卖金,
居组屋、公寓者可没这个方便。逼究了,难免要问:「非画竹不可么?」
举凡人一切活动皆由心而发。画竹虽练行、顿、撇笔法,缺了实物的感 动,则
练来无所依据,难以投入。只能够练手不练心,事倍功半唉。依拙见,何不把生
活内容注入行、顿、撇笔法练习?比方把每天驾车所感受的冲力、速度、刹车的
反弹力与行、顿、撇笔法联想一起:撇竹叶岂不与交通灯前暴发冲刺相同么?运
笔写竹干,可否想象以时速八十至一百二十在笔直的高速大道奔驰?竹节顿笔,
要选择紧急刹车的反弹,还是意外撞物之势?
活在现代,做一个现代人,画现代画。
注:「何谓艺术的心?简言之,就是前述的铭感。」(丰子恺论艺术 /
新艺术第11面)
作者:林绍胜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5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巧的奴隶 / 林绍胜
能否不要成为技巧的奴隶?
没办法,人人都在说画水墨画要有书法功底,要合乎构图学,要合乎这、合乎那
等等。好像已经变成一种真理。无可否认,在某个程度上这是一个真理。但是否
每个人都要遵行这一条真理呢?我不晓得是否有人问过这个问题。马来西亚水墨
画坛上流行这样的信条;创作水墨画一定要有功力,欣赏水墨画一定要论功力。
而对功力的诠释也相当的狭窄:作者对前人技巧的掌握之熟练。
不禁要问,技巧不是为表了达内容而发明的吗?技巧不是因着表达不同的内容而
改变的吗?没有人会以浪漫主义的审美标准来欣赏印象派的作品。也没有人会以
印象派的美学来套在达达主义上。为什么时常听到人以一句没有功力来否定许多
新技巧的探索?完全不把作者的动机、画的内容放在思考中。世界上第一个作画
的人,可有任何前人的技巧让他继承?他又是如何创作呢?他的技巧不是从创作
的经验累聚下来的吗?
对一位诚实的创作人而言,功力的衡量并不是在於他对前人的技巧掌握了多少。
而是在於他所需要的技巧作了多少探索与研究和开发。一位诚实的绘画创作人最
终要交待的还是自己。前人留下来的技巧固然是好,能够涉及与掌握前人的技巧
也是很好,毕竟前人可以提供今人许多参考。但,并非所有前人的东西都适合我
们用。
作者:林绍胜 |
|
|
|
|
|
|
|
发表于 27-12-2005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以前在摈城钟灵独中学的。。
那老师是陈昌孔老师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