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318|回复: 1
|
發展國產車一直都是敦馬的心願
[复制链接]
|
|
|
我在幾天前就說過了:https://cforum1.cari.com.my/foru ... p;extra=&page=1
1. 汽油補貼。
2. 砍交通基礎建設。
這兩點,很明顯的就是敦馬心中放不下他在1980年代的汽車產業的legacy。
現在敦馬說出口要發展國產車更印證了我的想法。
其實問題不在於汽車工業。而是在於刻意的壓制其他替代方案,
例如汽油補貼就是壓制了替代能源。而砍交通基礎建設投資更是
直接讓交通市場扭曲到有利汽車產業那一方。這種保護是有害的,
不只是讓國產車變相的較貴,也扼殺了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交通
基礎建設在以人力資源爲主的知識經濟時候是低成本又有效率的
人力流動方案。
敦馬的向東學習是虛幻的,學的是摸不着邊也學不來的所謂精神。
卻不去認真學習日本的產業模式,日本並沒有這樣去扶植汽車產業!
他怎麼就學不會?他沒有看到日本大力發展交通基礎建設?保護
自己的產業也只是對外(進口),而不是對內(壓抑其他的產業)。
還有日本經濟成功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的投入。不只是普及中小學教育,
還有高等教育研發投入,馬來西亞在這部分是嚴重不足的,不只是
投資總數不足,連人均投資也是不足的(這還沒考慮到馬來西亞的教育
支出有嚴重的「不」投資在高IQ族群的偏差)。奇怪的是老馬都沒有
向日本學到這個。
韓國中國都照着這些模式做了一偏也成功了,這才是有效的向東學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11-6-2018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卻不去認真學習日本的產業模式,日本並沒有這樣去扶植汽車產業 日本的汽車業, 除了你所說的因素外, 它就是命水好得很....一開始其小油量,
小轎車在國際上不怎麼受到關注與歡迎. 但歷經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
讓民眾選擇汽車時,拾棄了大油量, 大車而改成小型轎車...也在危機後, 80年代時期,
日本正式超越汽車王國美國, 成為世界汽車業的龍頭. 是石油危機這才造就了今天日本
汽車業的產業規模.....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