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90|回复: 6

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1-201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其实就是由喜剧和悲剧组合而成。何为喜剧?何为悲剧?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件事情,对那些惯用头脑思想的人来说是喜剧;而对那些惯用感觉的人来说则是悲剧。这也说明,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笑,为什么有人哭。
  凡能理性、客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有精神家园;凡凭感觉、激情、主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只有一片荒芜。
  看来,人类还是要有一个精神家园。大家都读过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心中没有一个精神家园,在那种环境下,他能“独钓”得住吗?按现在的价值观他不投江才怪呢。
  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
  也就是说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按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五四运动砸烂了孔家店,所以中国挨饿,就是精神饥饿啊。
  现在不光在中国把孔家店又开了起来,而且还开到国外。道家是药店,人生有毛病,社会有毛病,一定要吃点药。人的心灵和精神有点问题,道家可以帮你解决。佛家是开大型购物广场,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逛逛。
  哲学上有个观点,就是社会是永远未完成的社会,人是永远未完成的存在。社会、人生都是未完善的,因此需要药去治。所以,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得意信儒,失意崇道。林语堂先生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当然,要集儒道佛于一身,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你面前即使有粮店、药店、购物店,你也会迷茫,无法自我超脱,说不定会跳楼自杀。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中国一直存有一些误区。过去我们动不动就讲政治,上纲上线,这是迷信,那是毒草。后来讲道德讲文明,无论讲哪种道德、哪种文明,你身边都会留下阴影,只有开启你心中的文明之灯,才会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现在又流行心理咨询,因为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断增多,精神失常、跳楼自杀的不断增多。有些话其实都是专家的语言,是些抽象的教育。
  什么叫专家,专家最大的特征就是“片面”,当然,是一种深刻的片面。试想苏东坡发配黄州、岭南、海南,如果自己想不通,专家能治好他的“病”吗?
  还有,当一个人在得意或失意时心中要有一个缓冲地带。
  得意时,不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当了官还想发财,有了钱就想包二奶。不要认为中国人不信基督教就没有上帝的存在,“头上三尺有神灵”。得意千万不要忘形。
  失意时,也要想得开,想不通发发牢骚,但后退一步也会有天地宽的感觉。大学毕业虽然没有考上公务员,但我也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据说西方人碰上这样的事就没有这个调换心眼,他或者认死理走向精神崩溃,自杀了事;或者他会干一件轰动的事来引起社会的注意。
  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个凶手辛克利要追求一个电影明星,人家根本不理睬他,说你这个毛娃娃,有什么资格追求我呢?
  要是中国的小伙子,也许会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呢,追你是看得起你,要知道你这德行叫我追我还不追呢,这事也许就过去了。但美国这个小伙子却认了死理,追你没资格吗?
  一个星期后,我就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给你看看。结果一枪把肯尼迪给打倒了,全世界都知道。
  在薛城临山公园南侧的墙上,曾有一幅宣传画,大体是教育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其实,作为年轻人要学会进取,敢于担当。
  中国人常把人生作为一个结局,大学毕业、博士毕业,就达到目的了,从此不再读书学习;做生意,挣了几百万、几千万,够花就行了;当官当到了一定年龄,一看没有什么前途了,就想歪门道,贪污、养情妇,立马像换了一个人。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一个过程,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目标。
  人到中年慢慢有一些道家思想也是正常的,人家提拔重用年轻干部,你年龄到杠了,想不开有什么用呢?人家有钱买车、买房,你看不惯,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
  到了老年,儒、道、佛集于一身,也是人文精神的自发倾向。不要认为没读过《论语》、《道德经》,没读过佛家经典。实际上,在我们身上都有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基因。
  中国文人常画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兰、梅、竹、菊,谓之“四君子”,表现的主题就是从入世到出世。
  松树的品格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压来之时,高压线的铁塔都被压塌,而青松仍能挺住。
  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见异思迁;竹性直,不趋炎附势;竹心空,不刚愎狭隘;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而到了菊花,便是一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的境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7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道家学大气,跟佛家学静气,跟儒家学正气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气,所谓元气;中国人最重视的精神之一,也是气,所谓人活一口气。养气,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大家,也无一不着力于养气工夫。主要养的气虽有差异,却都是根本之气,源头之气。养好这三气,静可守一心之妙,动可达天地之奥,行可成中正之道,乃成大人。
  跟道家学大气
  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直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种眼界与气象来自何处?来自将眼光投向天与地,将洞察直抵道与气。合之,才有了内敛其内的大道,与显明其外的大气。
  于是老子才看到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才推导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郑重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这一切,都由一句话来贯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概括成一个词,便是大气。
  所以真正的大气,可以通天彻地,一气贯通而天地和。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居天地间而法天地之大气,这种境界便是庄子《齐物论》里那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有了这种眼界和气象,世间那些迷人眼的东西又算什么?为人处事自然可以大气豪迈。
  怎样才能学到道家的这种大气呢?要以大道为心,以自然为意,以日月为双眼,以天地为视野。别怕高不可及,说白了,就是以大观小,以全看缺。在做人做事、看待问题上,只要能力求更有高度、更加整体,不狭隘、不偏颇,便已经是在抵达大道、通往大气的路上。
  跟佛家学静气
  静,对立面是乱;乱的根由,是欲。佛家能入静,就是因为能够无欲。无欲是因为看得透,看透的便是《金刚经》里那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如一梦,诸事皆梦境,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中所言: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因为看得透,便能放得下。
  跟佛家学静气,学得便是这种看得透,放得下。《华严经》里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告诉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可以做得到的。佛偈又讲: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又告诉我们必须看破、放下,不可妥协,不能拖延。
  如何才能做到呢?要说怎么做,就已经错了,因为我们的欲盛、心乱,正是因为我们总是要这样做、那样做,背后脱不开一个有所求。而抛开这些念头,将应该怎么做交给随缘,事来则应,当行便行,便自然能够静下来。
  所以梦窗禅师说:眼中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衡山上有首诗也说:何事人间频乞食,此心已是负烟霞。学会无事,正是静心的最好法门。
  跟儒家学正气
  儒家讲正气,何为正气?于造化,便是充塞天地间的至大至刚之气,文天祥《正气歌》中所以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便是光明正大、刚正不屈之气,文天祥《正气歌》所以又说: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就是孟子“浩然之气”的含义,天道在其中,人道也在其中。
  人心中的浩然正气到底是什么?孟子也说得清楚: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种气靠的是正义和道德的日积月累,否则只会消退无力;只会存在于真君子的身上,绝非伪善的人挂个招牌就能拥有。所以,浩然正气,靠的是养;养,靠的是诚。唯有真心追求之人,方可靠近。
  如何养呢?气概浩大的孟夫子也明白跟我们说了:夫志,气之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志,是气的统帅,志向着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养气,先要立志;立什么样的志,就会养什么样的气;要养浩然之气,必靠浩然之志。浩然者,盛大也。所以元代王冕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西晋杨泉言: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
  综上:养好儒释道这三气,则万法不乱心,万物不遮眼,万事不碍行。那么天地之间,又哪里不是通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7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6-12-2017 11:30 AM 编辑

仙女飘飘忘记了,
打拼的时候,一般讲法家,兵家。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纵横捭阖,无处不用其极,六亲不认。
也有人于通俗语言说,打拼时一般是遵循“厚黑学”。厚者,厚面皮,而黑着,乃心肠的特黑,处事必然“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也。

挣到钱,自然到处吹嘘。道貌岸然,高挂仁义道德,玩儒家。

失败了,就逃离,讲道家。讲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学。车天督地。

绝望时转向佛家,求神拜佛,求翻盘。要不然就唱唱“四大皆空”。
普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我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7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家、兵家,
打拼的时候 不讲“道”~?

听过盗亦有道没~?

阴谋诡计,尔虞我诈;
无处不用其极,六亲不认。
是 山民和尚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7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5-12-2017 12:49 PM 编辑

道德经的道,并不是庸俗人士,如子房学盗之流,口中的道。

道德经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于“气”嘛。最好如此理解。
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等
多说就"长气"啦。
总之,没你这样“好气”。咬文嚼字,讲傻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17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标题给我的直接联想;

得意时儒家=讲鸟话
失意时道家=一定是哪里错了,学习现实
绝望时佛家=放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W5567T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2-2017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祈s 于 3-12-2017 01:04 PM 编辑

学道家看老子,学佛家看六祖,学儒家看孔子。
但看道家老子学说可以是百家看有百家不一样的解释。何去何从。
学习佛家看六祖,千百年来能够修身成佛现真身的又有几个。难。

学习儒家最为容易入手,礼义廉耻。人生百态。接地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2025 02:28 PM , Processed in 0.13406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