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288|回复: 1

新加坡中邪电车:保母国家也救不了的地铁事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1-2017 06:2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xinguozhi.wordpress.com/ ... 6%95%85/#more-25985

新加坡中邪电车:保母国家也救不了的地铁事故

11月15日早上8点18分,就在上班时间9点前的尖峰时刻,新加坡东西线的端点站——裕群站(Joo Koon)——发生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地铁碰撞意外”,造成地铁系统停摆,多处站点挤得水泄不通——“又来了”。

新加坡地铁频频故障已经不是新闻,但这次却让星国人民跌破眼镜,因为地铁列车相互碰撞这种事情,已经超过容忍范围。

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一辆在裕群站故障的列车正在进行检修,后方列车先是按照预期停驶在故障列车后,随后不知什么原因,竟突然向前移动,直接撞上前方故障列车,乘客因站立不稳而在车厢内跌倒碰撞,造成包含检修人员两名在内,一共28人受伤,其中三人伤势严重,有骨折与关节脱位情形,需要留在医院观察。

事发后,《联合早报》和多家媒体欲到裕群站月台进行连线,却纷纷被新加坡地铁(SMRT)站务人员以“地铁站内禁止直播”为由,驱赶到楼下车站大厅;而离开医院的受伤维修人员,也拒绝接受采访。SMRT以其一贯大事化小的风格,试图扑灭所有可能的公关危机,但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方式,正是新加坡国民最无法接受的公关方式。


2017年11月15日早上8点18分,尖峰时刻,新加坡地铁“又”发生碰撞意外。图/路透社

负责东西线营运的SMRT与主管机关陆路交通局(LTA)召开联合记者会,指出事故原因是前方故障列车的保护软体因“误删”,导致信号系统误判此辆列车是一个三节车厢的列车,而非真正的六节车厢,使得后方列车系统误以为前方仍有空间前进,最终导致两辆列车发生“接触”(came into contact)。

不过,谁在乎是什么系统错误删除,SMRT和陆交局出来讲再多“菁英术语”,都无法压住新加坡人民对地铁系统不堪的怒火,媒体也纷纷在官方用语“接触”上,打了引号,标题维持地铁“碰撞”(collision)。

晚间,交通部长许文远出面接受采访,脸面沉重而疲惫地向所有受到影响的通勤民众道歉,他说:

今天是可怕的一天。


“真是可怕的一天。”图/路透社

崩溃的地铁

新加坡地铁自1987年营运至今已三十年,系统老旧的问题无可避免,SMRT也持续透过例行性的更新来维护。但自2015年开始,新加坡地铁却像是“中邪”一样,三天两头就因各种原因系统异常,导致旅客行程大乱。单看维基百科记录的故障事件,SMRT几乎维持着一至两周就有一次严重故障的频率,短则十分钟,长则甚至到两小时,有关当局却毫无办法。

先前,曾有退休地铁人员爆料,SMRT公司内部管理问题重重,才是造成地铁频频故障的主要原因;政府一贯大力拍胸脯保证的交通政策,也开始遭到星国民众抨击——交通,可能将会是第一个由政府督导、却因事故频繁让民众超级有感而主动戳破的“新加坡故事”。

然而,无论星国网友如何极尽一切嘲讽地铁故障,交通部门却总是用一贯“菁英政治”的姿态,“教训”老百姓——地铁系统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不是一般草民可以理解。

最狂的一次地铁瘫痪是在今年7月12日,上班尖峰时段东西线发生长达两小时的大故障,随后下午换南北线讯号异常,连官方掌控的新加坡媒体都发出不平之鸣,觉得实在太扯。不料,换来的却是许文远在记者会上对媒体的痛斥。


讯号异常,两小时故障;暴雨淹水,停摆20小时——这是新加坡地铁的常态。图/路透社

许文远在一个基础建设的论坛上,先是宣布自他上任以来,地铁系统的信赖度足足翻了三倍之多,随后话锋一转,开始训斥媒体:
我实在不喜欢你们这些媒体的报导,连我们的主要媒体都变成八卦小报了,对,这样报导很令人激昂,吓人的数字、吓人的头条……但这对我们的团队一点都不公平,他们花了那么多力气在地铁讯号工程上。

你们大家都以为那很简单啊?拿一支笔,写一些报导,然后讯号就会正常了吗?我当然也希望这么简单,这么简单就好了,人民就不需要我们了,下次我们就让记者去营运地铁就好了!

记者会后,星国主要媒体的小编纷纷冷嘲热讽地截取许文远这一段飙骂记者的谈话,果不其然引发星国网民的一阵吐槽,觉得他未免也太官僚了。


面对地铁连番出包,星国交通部长许文远的一贯姿态,是训斥媒体胡乱报导。图/法新社

星媒更是罕见且刻意地引用学者的话来打脸许文远(通常会是引用学者来支持官员)。根据《今日报》采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运输学者李德纮,他说:
我不认为媒体有过度渲染最近几次的地铁故障,至少媒体即时更新让我能够赶快改变我当下的通勤方式,媒体不可以装做没看见地铁异常,我觉得如果是这样,公众会暴怒的。

然而这出地铁事件却打破了新加坡政治向来的菁英主义氛围。星国的社会运作长久以来是将一切大小事交由“专业”的政府去包办,人民什么都不用管(也不用抗议),因为政府会妥妥贴贴的将一切安排到最好,政府的选择也必定是最好的选择,毋须质疑。然而,许文远对公众释放的讯息却是——地铁系统很复杂很困难,我们也不太知道要怎么办,你们这些媒体不要再来找麻烦。


2016年的3月,维修人员接收到勘查需求进入轨道,却被地铁撞死。图/路透社


回顾新加坡地铁连串的故障黑历史,问题只是因为系统老旧,或第一线人员的技术缺失吗?还是更高层管理阶级的怠惰与失职?图/路透社

星国网民常开玩笑,或许要等到地铁故障真的害死人,政府才会认真改善。但其实在2016年的3月,地铁还真的在巴西利站撞死两名维修人员。那个时候我恰好在新加坡台北办事处办事,只见办事处人员纷纷接头交耳,说是等等下班没地铁可搭了,因为地铁撞死人了。
尽管撞死的两个维修人员都是二十几岁刚入职的新加坡年轻人,政府最后公布的报告依旧是草草了事。

2017年10月,更荒唐的事件发生。新加坡地铁在一场暴雨后,轨道因为抽水机失灵造成严重淹水,因此停摆长达20小时,几乎是一整天没有地铁可搭。事发九天后,许文远才出面,一改他几个月前的强硬态度,转而抨击SMRT公司维护不善,公众这才知道原来SMRT公司自从去年12月开始,就没有去维护抽水系统。

无论是2016年维修人员接收到勘查需求而进入轨道,最后却被地铁撞死,或是今年可以避免却因为人为怠惰而造成地铁淹水;尽管这些事情,都如政府声称一切按照标准流程来走,但一连串荒谬事件都显示李显龙政府接班后,在治理上虽然看起来完美无瑕,管理上却已经开始出现很多监督力量看不见、也无法看见的严重问题。


李显龙政府治理上看似完美无瑕,管理上却已经开始出现很多监督力量看不见的严重问题。图/路透社

菁英政治与冷气国度
新加坡的执政当局,长久以来信守着“菁英政治”,他们相信,人民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不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原则(比如民主),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有个“保母国家”的称号,学者更曾称新加坡为“冷气国度”,因为一切都宛若有个中央空调一般,对国家的内政大小做严密控管。

而人民,过去也认为菁英组成的政府能够透过严密的科学计算,做出独立的专业判断,带领数百万国人走出美好的新加坡梦。在几乎是零贪腐的新加坡,公共政策的形塑往往轮不到公民社会来置喙,公众基本上不会参与“公共议题”。

换言之,在新加坡“公共议题”不是属于“公共”,它顶多是个“政府议题”;而媒体的角色,只需要传达政府提供的消息,视人民如消费者,告诉人民现在这个“预售屋”的进度到了什么程度,或是暂时遇到什么困难因此请客倌稍微谅解,至于产品内容怎么进行筹画,消费者管不着。

因意见打压而到香港教书的星国学者乔治曾说,新加坡政治有两个定律,第一定律是“星国政府不允许政治上有任何见缝插针的可能,势必要填补每个空隙,全方面控制所有的政治议程”;第二定律则是,任何“公民发起的动作都将遭到政府力量上不对等的强力反击”。

长久下来,这样的政治氛围造就了今日地铁的现况:即便发生再多次的地铁故障,有关当局都会以运输专业语汇来回应公众的疑虑;即便新加坡网民几乎把整个国家的创意都发挥在网路恶搞SMRT上了,但地铁照跑、人照搭、部长继续做、营运商继续赚。在新加坡养一部私家车极为昂贵的情况下,没办法,你就得摸摸鼻子继续搭,无从抵制、也没有其他选择。


在新加坡“公共议题”不是属于“公共”,它顶多是个“政府议题”;而媒体的角色,只需要传达政府提供的消息,视人民如消费者。图/路透社

回头看2011年的前车之鉴……
2011年12月15日、圣诞节前夕,新加坡地铁南北线从当天6:50的下班尖峰时间,故障到午夜;两天后,南北线再次从早上八点故障到下午一点,由于故障严重的情况前所未见,引来调查庭(COI)介入调查。

后来,许多学者检讨整个事件的几大缺失,其中包含:一,地铁驾驶声称他们从来没有针对紧急情况受训过;二,尽管SMRT确实有地铁意外管理的SOP,但是因为“太复杂了”,第一线的管理人员都不知道怎么跑这个SOP。

接下来几点缺失比较耐人寻味。

当时SMRT的执行长Saw Phaik Hwa遭人指控,长年以来在营运上只在乎怎么将地铁的开放空间,转变成为可以租赁出去的零售空间,好为公司的股东们创造更多的利润。Saw Phaik Hwa把地铁站当成购物中心来经营,在任九年内让SMRT的获利翻倍,但同一时间,尽管面临乘客数量攀升,她却也让地铁的维护预算,维持在同样数字长达九年,完全忘了乘客才是她的最大股东、搞好运输安全才是她的本业。

事件发生后没多久,Saw Phaik Hwa引咎辞职。


尽管运量攀升,新加坡地铁的维护预算却未随之提高。这样安全吗?图/路透社

除了营运问题外,SMRT失败的沟通也被南洋理工大学学者拿来做为研讨案例注1。当年,地铁发生异常时,SMRT竟然首先发送讯息给SMRT合作的计乘车业者,讯息写着——
嗨,赚钱的机会来啰!亲爱的伙伴,我们的地铁服务正发生异常故障,地点就在碧山站到滨海湾站之间。

当时因为某个计程车司机实在看不下去SMRT这种管理心态,所以拍照贴上网,一时之间SMRT遭受强烈批评,认为这家公司完全对于自己造成的烂摊子毫无敏感度。

时至今日,SMRT对于地铁故障延误的公开讯息,仍然总是慢半拍、要不就是轻描淡写,看起来就像是对你说“地铁发生一点小故障,会有一点小延误,大概是半小时喔,不过我们有提供免费的接驳巴士,所以没关系~”

《海峡时报》近期就以2011年这起前车之鉴作为对象,检讨SMRT过了六年,到底在公司文化上有没有任何的改善。

根据该报导指出,这六年来,SMRT的确花了很多力气在改善地铁的技术性问题,但仍然没有放心思在调整管理模式,尽管找了军方出身的人来当高层,却无法在几年的时间内,让公司文化产生大转变。在漫不经心的工作文化持续延续下,才会让人为疏忽接连发生:从没有去维护抽水系统,到这一次驾驶没有及时切换成手动模式,导致系统再次启动车辆向前冲,都是公司营运管理上的深刻问题。


地铁发生异常时,SMRT竟是先发讯息给合作的计程车业者:“嗨,赚钱的机会来啰!亲爱的伙伴,我们的地铁服务正发生异常故障。”图/路透社

智慧城市的不智慧阵痛期
然而,多次地铁事件下来,人民看见政府能做的,顶多是做做样子,对SMRT罚款,或者开开记者会谴责SMRT管理不善。菁英政治的菁英们不知道跑去了哪?菁英政治变成说说政治,说会改善,却老是让同样问题重复发生。

况且2016年11月开始,SMRT正式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下市,从原先只有54%股权在国有的淡马锡控股手上,转变成淡马锡控股完全持股,意味着地铁服务原则上完全在国家的掌握中,不再需要迎合各方股东的获利需求,这让罚钱变得更无济于事,只是有一笔钱从政府完全持股的公司,转到政府手上而已。

就在地铁频出包的同时,主管地铁建设的新加坡陆交局更是讽刺地宣布,明年开始实施私家车数量零成长、推动无人车取代私家车,鼓励大家多搭乘智慧的大众运输工具,实现智慧城市的远景。这恐怕是跟人民开了一个不怎么好笑的玩笑——新加坡人民或许觉得,陆交局应该先想办法让SMRT变聪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17 02:4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PXP 祸国殃民 再不下台会害死全新加坡人
IMG_21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8-2025 12:22 AM , Processed in 0.11510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