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59|回复: 2

道教弟子為何不吃鯉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2017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弟子為何不吃鯉魚:
鯉魚是一種淡水魚,體扁鱗大,嘴邊有觸鬚二對,背蒼黑,腹淡黃,尾赤紅。由於它顏色美麗,體肥味美,古人極為喜歡它。《詩經・陳風・衡門》就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說:難道吃魚一定要吃黃河裡的鯉魚?難道娶妻一定要娶宋國子姓貴族的姑娘?
從這裡我們知道,春秋時期陳國(今河南淮陽一帶)吃魚有一種風氣,以黃河裡的鯉魚為最好。後來,鯉魚一直是人們酒宴上的美味佳餚,而且還是人們送禮的珍貴禮品。《家語》就記載說:"孔子年十九,娶於宋之並官氏之女,一歲而生伯魚,伯魚之生,魯昭公使人遺之鯉魚。夫子榮君之賜,因以名其子也。"國君魯昭公把鯉魚作為禮物送給孔子賀其得子,而孔子又名其子為"孔鯉",可見人們對鯉魚的看重。
漢樂府民歌《飲馬長城窟行》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說的是漢代的信函,用兩塊木板做成,一底一蓋,刻作鯉魚的形狀,中間放置書信。信函做成鯉魚之形,這是鯉魚崇拜的表現。
中國古代崇拜龍,很早就有龍為鯉魚轉化而來的傳說:"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一里余,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太平廣記・龍門》)到了唐代,人們仍然這樣認為。
白居易《點額魚》詩就雲:"見說在天行雨苦,為龍未必勝為魚。"白居易認為魚變化為龍在天上行雨很辛苦,不如為魚逍遙自在。鯉魚能變化為龍,這更加強了人們對鯉魚的崇拜。
然而,鯉魚地位的大大提高,鯉魚崇拜的極大加強,是在鯉魚與仙人聯繫在一起和道教產生之後。據西漢劉向《列仙傳・琴高》記載,鯉魚是仙人的座騎:"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捨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
《列仙傳・子英》還有子英乘坐鯉魚升天成仙,人們將鯉魚視為"神魚"的記載:"子英者,舒鄉人也,善入水捕魚,得赤鯉,愛其色好,持歸著池中,數以米穀食之。一年,長丈余,遂生角,有翅翼。子英怪異,拜謝之,魚言:'我來迎汝,汝上背,與汝俱升天。'即大雨,子英上其魚背,騰升而去。歲歲來歸,故捨食飲,見妻子,魚復來迎之,如此七十年。故吳中門戶皆作'神魚',遂立子英祠雲。"
此後,似乎乘坐鯉魚就成為得道成仙的標誌,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在《抱樸子・對俗》中就說:"夫得道者,上能竦身於雲霄,下能潛泳於川海。是以蕭史偕翔鳳以凌虛,琴高乘朱鯉於深淵,斯其驗也。"因而唐代詩人李群玉《洞庭風雨》雲:"羽化思赤鯉,山漂欲$鰲。"溫庭筠《水仙謠》也雲:"水客夜騎紅鯉魚,赤鸞雙鶴蓬瀛書。"道教徒還深信龍為鯉魚轉化而來的傳說,並將其引入經典之中,鯉魚就成為信徒們敬仰的聖物,神聖不可侵犯,被稱之為"赤暉公"(《酉陽雜俎・鱗介》)。如果道教徒輕易食之,便犯了道教的大忌,必將遭禍。
鯉魚和神仙聯繫在一起後,仙人道士賦予它更多的神性,正如唐代詩人盧仝《觀放魚歌》所雲:"老鯉變化頗神異"。鯉魚的種種神異,更使人們感到神奇而加深了對它的崇拜。
《晉書・四夷傳》就記載有鯉魚的神異:奴文少時,"嘗牧牛澗中,獲二鯉魚,化成鐵,用以為刀。刀成,乃對大石嶂而咒之曰:'鯉魚變化,冶成雙刀,石嶂破者,是有神靈。'進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懷之"。"詭為隱語,預決吉凶"的讖緯,就屢屢以鯉魚的異常來預言禍亂。晉武帝太康年間,有兩條鯉魚出現於武庫屋上。乾寶就認為:"武庫兵府,魚有鱗甲,亦是兵類也。魚既極陰,屋上太陽,魚見屋上,象至陰以兵革之禍乾太陽也。"
及晉惠帝初年,誅殺皇后之父楊駿,廢皇后為庶人;元康末年,賈後專制,謗殺太子,也被誅廢。"十年之間,母后之難再興,是其應也。"(《搜神記》)
由於唐代的統治者特別尊崇道教,鯉魚的地位又得到進一步提高,鯉魚崇拜又得到進一步加強。因為道教所奉教主老子(李聃)與唐王室同姓,帝王們為了提高門第,神化李姓,就特別尊崇道教。唐高祖於武德八年發佈詔令,規定了先道、次儒、後釋的次序,道教就取得了三教之首的地位。
唐高宗於乾封元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給老子戴上了"皇帝"的冠冕。唐玄宗更是狂熱崇道,不但又給老子加上"太聖祖大道玄元皇帝"等一連串尊號,而且於開元二十一年,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學者習之。由於鯉魚是道教徒崇拜的聖物,又加上鯉魚的"鯉"與唐王室和道祖老子的姓同音,鯉魚也就大為沾光,得到了唐代帝王的大力保護和尊崇。
唐代統治者嚴禁捕殺食用鯉魚,唐玄宗曾於開元三年二月和開元十九年正月兩次下令"禁斷天下採捕鯉魚"(《舊唐書・玄宗紀》),凡捕得鯉魚必須放生,街市有販賣鯉魚者"杖六十"(《酉陽雜俎・鱗介》)。唐高宗還規定: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必須佩帶"魚符",用以辨尊卑、明貴賤,並用作上朝或應皇帝的召見或引見進宮的憑證,"魚符"就做成鯉魚之形。
《青蓮縣誌》記載李白出生的傳說雲:李白的母親在青蓮鎮西盤江的蠻婆渡浣紗,有一尾金色鯉魚躍入竹籃中,李白之母攜回烹食後就懷孕而生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017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道歷(黃帝紀年)
道歷為道教專用歷記,在演變過程中又被稱為六十花甲歷、華胥歷、華歷、伏羲女媧歷、甲子歷、黃帝歷、黃曆、農歷、周歷、中華歷、中歷。以黃帝六十甲子紀年,傳說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佔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乾;作子醜以名日,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制訂曆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歷元。如公(西)歷的歷元是以基督元年耶穌誕生日為起算時間,中國的歷元與天象有關,華夏民族的農歷歷元按干支記年法是始於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合朔並交冬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為農歷的歷元。太乙數統宗記載:「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聯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每年冬至為一年之始,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子時為一日之始,甲子日為干支記日之始。必須以甲子日,而且恰好又是冬至及朔旦日的夜半子時,才算是歷元的開始,除此而外,還要日月合壁,五星聯珠。
道歷計算方法:因公元前2697年為黃帝紀元開始,所以用公元前紀年2697年加上公元紀年。如:公元 2017年=2017+2697年=4714年。既公元2017年,為道歷4714年。
道教齋醮道場,所用表奏文牒等,則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不用道歷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7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承負”
道教講“承負”,與佛教說“因果”類似,但又不同於“因果”。
道教認為因果論必須建立在道教承負論的基礎上才得以成立。 “因果”是針對於個人,誰種因,誰得果,與他人無關;“承負”包含“因果”,但更進一步認為:個人的善惡行為,不但影響個人,而且影響家庭、社會乃至宇宙的和諧。比如說前輩行善,後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
因為有“承負”,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貫行善,但卻經常得禍;有的人一直行惡,但卻經常得福。道教認為,這是由於“承負”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惡,子孫就會得禍;本人如果行善,子孫就會得福。同樣,本人的命運是在為祖先承擔後果,祖先如果造惡,本人就會得禍;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會得福。就如同祖輩積財,後輩享受,祖輩欠債,後輩還錢一樣。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之理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04:13 AM , Processed in 0.09263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