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11|回复: 18

Debbie Ford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2016 10: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ebbie Ford没有讲崇高的形而上或宗教上大道理,讲的是最真实的人心黑暗面,那块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伤疤。对于这些黑暗面,我们如何面对它,再而使它们重见天日呢?
仅在Debbie老师的书中分享,本人读后受益匪浅,如沐春风,值得一读再读,字里行间自有疗愈与滋润身心灵的能量。
萃取其中语句以分享Debbie老师的能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lemongrass20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我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能、最孤僻、最不懂得如何结交朋友的孩子。有些时候,我真的非常讨厌我自己。

  长大以后,我的情况也没发生什么变化。我搬到了另一个城市,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抛开我的过去。我以为,那里没人认识我,也不会有人知道我喜欢吹牛,不会有人知道我浮躁的毛病,不会有人知道我随便走进哪个房间,就会抢尽风头,让别人连句话都插不上。我以为,这样我所有的缺点就都不会被人发现。

  结果我发现我错了。无论我搬到哪里,总还是原来的那个我。

  到了新的城市之后,我在一家公司的培训部工作。有一天,我所在的部门举行了一场心灵成长主题讲座,主讲者的一段话让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她说:

  "你那些所谓的'缺点',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质,其实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达的程度有点过于强烈了。这就好比放音乐,如果音量开得太大,就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只要你能把这种特质的'音量'调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围的所有人--就会意识到,你的'缺点'其实正是你的优点。它们可以为你所用,而不是成为你的绊脚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特质表现到适当的程度,不要过度。"

  我当时的感觉是仿佛被雷击了一样。过去,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我本能地感觉到,她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的。我所谓的吹牛,其实是自信心的过度表达。我所谓的浮躁,其实是积极思考过度的结果。至于我所谓的爱出风头,其实是我的领导力、说服力和表现欲过度表达的结果--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

  我意识到,我这些所谓的"缺点",其实也是别人经常夸奖我的优点。怪不得我总也没法彻底把它们改掉!

  当我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正视自己的所有缺点时,也就意识到了这些"缺点"的积极意义。我只需要引导自己的行为,既不刻意压抑自己,也不刻意否定自己,这样就可以化缺点为优点。

  现在我知道,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拥有完整的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各种积极与消极的特质彼此调和的结果,无论少了哪一方面都称不上完整。

~Debbie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之所以努力成长,往往是因为生活的重压令我们痛苦,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所揭示的,乃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的那一面,也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谓的"阴影"。那些尽管属于我们,但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的东西,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它们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无论别人还是我们自己,都很难直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会时时暗示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充满缺陷、令人讨厌、一文不值。

  由于这些暗示的影响,我们总觉得自己心中潜藏着某种肮脏的东西,所以总是不愿检视自己的内心,生怕这肮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恐惧自己,恐惧那些曾为主观意识所压抑的想法和感觉。这种恐惧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中,我们无法直接感觉到它,却会受到它的影响。为了掩饰心中的阴影,我们只能去欺骗别人,同时也欺骗自己。我们给自己戴上一层面具,不让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习惯了这层面具,忘记了面具下面还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尽管我们在生活中屡屡经历失败,却仍然刻意压抑内心的暗示。我们蒙起眼睛,堵住耳朵,拒绝看到真实的自己,拒绝聆听内心的声音。

  这样压抑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我们需要正视那些令自己恐惧的东西,接受它们的存在,承认它们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纳和拥抱心中的阴影,可以让你的生活发生彻底的转变,宛如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化为美丽的蝴蝶。你不必再刻意掩饰,不必再假装成另一个人,也不必再努力证明自己,因为那时你会拥有足够的自信。拥抱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你就可以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爱自己,接纳自己,让完整的自我充分表达出来,不去刻意掩饰内心的"缺陷",这是每一个婴儿与生俱来的本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受到周围人们的影响,开始刻意讨别人的喜欢,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气的想法深深掩藏起来。结果,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就逐渐丧失了纯真自由的本性。

  要找回完整的自我,让生活变得快乐而充实,我们必须重新体验这种毫不掩饰的纯真。这是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追逐光明,你就必须拥抱黑暗。当消极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刻意压抑时,与之对应的积极思想和情感也会被波及。如果我们否认自己的丑,就会削减自己的美;如果我们否认自己的恐惧,就会削减自己的勇气。在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无法估量的潜力,既有可能成为最杰出的伟人,也有可能成为最无耻的小人。这本书会教你如何面对积极与消极的矛盾。

  我们必须学会允许自己身上的各种可能性和谐共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们必须原谅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因为不完美原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将心比心,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与别人。周围的物质世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原谅自己的时候,自然也就可以接纳和原谅别人。我自己是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打击之后,才明白这一点的。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年前,我在洗手间冰凉的瓷砖地面上醒来,浑身疼痛,嘴里散发出恶心的酸臭。又是一整夜的狂欢和嗑药,以及随之而来的呕吐和昏迷,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心里清楚,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已经二十八岁了,却还在等着别人来帮我从生命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但在那个上午,我意识到,没有任何人能帮助我--无论是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还是我梦中的那个白马王子。我的毒瘾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知道自己很快就需要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没有人能替我来做。没有人能帮助我,只有我自己才能帮自己。镜中的自己让我惊讶,我第一次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

  就在那个上午,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纠正这一切。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二十八天的戒毒治疗之后,我开始努力治疗自己受创的身心。摆在我面前的任务无比艰巨,但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五年里,我总共花了五万多美元求医问药,最终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彻底摆脱了毒瘾,交上了一帮新朋友,成功扭转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但在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仍感觉自己身上似乎缺了点什么。我憎恨我自己。

  又过了六年,我参加了不知多少次的心理治疗,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催眠治疗、针灸、重生体验、极限运动、坐禅、冥想……然而总没有效果,谁都无法消除我心中对自己的那种憎恨。

  "贱"也是一种礼物

  终于,事情发生了转机。那是在我参加一次领导力强化培训班的时候。代课的讲师名叫简·史密斯。培训进行到一半,我正站起来发言的时候,简突然看了看我,说:"你是个泼妇。"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她是怎么知道的?我知道自己在内心深处确实是个泼妇,但我一直在努力掩饰这一点。我总是尽可能对周围的人们好,不让他们看出我的本来面目。简在揭穿了我的伪装之后,用平静的语气问我:"为什么你不喜欢让人知道这一点?"我满怀自卑地告诉她,我为自己是个泼妇而感到羞耻,因为这曾给我带来过巨大的痛苦。简告诉我:"你所不能控制的东西,会反过来限制你。"

  我当然明白她的意思。因为担心自己露出泼妇的一面,我的生活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让我得不到释放。然而,我仍然不愿去"释放"自己的这一面。简问我:"做一个泼妇有什么好处?"我想了想,似乎什么好处都没有。但是她开导我说:"假如你出钱盖一幢房子,结果开发商拖延工期,迟了三个月还没有完工,这时候撒撒泼是不是有助于解决问题?假如你对商场买来的东西不中意,希望退货,是不是也可以靠撒泼来解决?"她让我明白了,在有些场合,做一个泼妇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就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我用不着再掩饰自己泼妇的一面了。我顿时感觉到一阵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是简让我明白,我原本以为的"缺点"其实也是很宝贵的,用不着为它感到羞耻。只要我能承认它的存在,它就不会莫名其妙地发作,而是可以为我所用。

  那天之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我不再刻意压制自己泼妇的一面,而是任其存在,顺其自然。当然,我平时用不着做个泼妇,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也可以靠撒泼来保护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对周围的人们反而更和善了,并且是真心实意的和善,不是虚情假意的掩饰。

  这样的转变过程让我觉得十分神奇,于是我把自己身上种种消极的特质列成了一张单子,逐一发掘它们积极的一面。这样一来,我心中那种对自己的憎恨也就自然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自信。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既然你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你心中的阴影指给你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来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于那些不小心把缺点暴露出来的人,我总是十分鄙夷。我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在那时的我看来,世界上根本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是坏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糟糕的地方。我觉得我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上天的不公,因为我生在了错误的家庭,遇见了错误的朋友,生活在错误的地方,去了错误的学校念书。总之,我的痛苦都是由我自己无法把握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生在富贵人家,住在欧洲,去寄宿学校上学,如果我有很多钱,愿意买什么衣服都可以,那我就永远不会遇到任何麻烦。"我常常这么想。

  我掉进了"如果"的陷阱--"如果这样","如果那样",我就可以怎样怎样。这当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什么样的幻想都有破灭的一天,到头来我才发现,我只不过是……是我自己而已--自私、难看、暴躁、尖酸,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完美。我花了十七年时间,才终于认清了真实的自己。而要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就更困难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努力。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身上的每一种特质,心中的每一种感情,都可以让我们得到某一方面的收获。阴影是我们内心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阴影之所以为阴影,是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关注它,去寻找完整的自我。它会指引我们找到爱,找到同情和宽容,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治愈。并不是只有"消极"的特质才会陷入潜意识中成为阴影,我们心中同样可能存在"光明的阴影",那里潜藏着我们未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决心和意志。当我们刻意压抑某些特质时,它们才会成为阴影。当我们赋予阴影以光明,承认和接纳这些特质时,它们就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重获自由。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我们能从别人身上看见的特质,都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某项特质的话,就不可能在别人身上辨认出这项特质来。如果你为别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说明你心里也有同样的勇气。如果你嫌别人太过自私,就说明你心里同样存在自私的种子,随时有可能生根发芽。我们所欣赏的一切,所嫌恶的一切,都可以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一一对应。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潜能。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堡之喻>>

约翰·威尔伍德(John Welwood)在《爱与觉醒》(Love and Awakening)中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你的心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里面有宽敞的走廊和数以千计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个房间都代表了你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整座城堡就是所有这些特质的统一体。小时候,你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每一个房间,无论房间里有些什么东西,你都会大胆踏进去。每个房间都与别的房间截然不同。你的整个城堡沐浴在爱的光芒之中。然后有一天,大人们进入了你的城堡,告诉你有几个房间并不完美,不应该作为城堡的一部分。他们说,要想让城堡变得完美,你必须把这些房间的门锁起来。你听信了他们的话,照他们所说的做了。随着你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造访你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阴暗的角落。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你锁上的门越来越多。当你觉得房间里的东西达不到你的要求时,当你对房间里的东西感到恐惧或羞耻时,就会锁上房间的门。你也会访问别人的城堡,如果发现你所拥有的某个房间别人都没有,你就会把这个房间锁起来。当你所信服的人告诉你某扇门应该锁上时,你就会照他们说的去做。

  不知不觉间,你的城堡变得面目全非。你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由出入于每一个房间。有的房间过去曾让你感到自豪,而现在,你巴不得让它们消失。但你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是城堡本身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上锁的房门会被灰尘和蛛网湮没,你全然忘记这些房间的存在。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别人总是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告诉你一座完美的城堡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片嘈杂声中,你很容易忽视内心的声音。最后,你把自己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不多的几个房间里,全然忘记了城堡原本有多么大、多么雄伟壮丽。

  城堡中的每个房间,都对应了你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爱与恨、美与丑、勇敢与怯懦、优雅与粗俗、无私与贪欲、健康与病弱,都存在于不同的房间之中。每个房间都是整座城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每个房间都有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房间。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我们不会满足于在几个狭小的房间里度过余生,而是会本能地去探索、去寻找、去重新发现那些上了锁、被我们遗忘的房间。

  城堡的比喻是为了让你认识到,你的内心世界确实非常广阔。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如此,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就可以看到内心城堡的全貌。我们往往不敢打开那些锁着的门,因为不知道门后面藏着什么。结果,我们不是去探索门后面的秘密,而是故意欺骗自己和别人,假装门和门后面的房间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克服心中的恐惧,走进城堡,把所有锁着的门一扇扇打开。你必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所有曾经被你遗弃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拥有完整的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内心世界却是"完美"的。我不愿承认,我的内心世界与那些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相比,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我觉得自己与别人,特别是那些我看不惯的人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共同点。为了改变这种想法,每次遇到我不喜欢的人时,我都会试图告诉自己:"其实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我心里也有与他们相同的特质。"最开始,我根本无法说服自己,因为我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与那些人相似的地方。

  有一天,当我正在坐地铁时,这一切彻底改变了。跟我同车厢的一个女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她的孩子破口大骂。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绝对不会像她那样对待我自己的孩子。"就在这时,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的孩子不小心把巧克力饮料洒在了我的新裙子上,那我会怎么样呢?我肯定会对孩子大发雷霆的!"就在那一瞬间,我悟到了真相。我当然有可能像那个女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我不愿意承认罢了。当我看到别人大发雷霆的时候,总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而不是将心比心,去想想自己在类似情况下可能的反应。我意识到,那些我不喜欢的人表现出来的特质,同样也存在于我身上。尽管我并不是那个大骂孩子的女人,但我身上同样具有缺少耐心、不宽容的特质,只不过没有像她一样在那一刻表现出来而已。

~Debbie Ford

  我之所以会对别人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质感到不屑,正是因为这些特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6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法想象自己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恋童癖,于是我就问自己,恋童癖通常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答案是内心充满恐惧、堕落、变态的人。然后我问自己:"我的内心有可能充满恐惧吗?我会堕落吗?我会成为变态狂吗?"这样我就意识到,假如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别人的恶意凌辱中长大,那我的心理肯定也会扭曲变态,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奇怪。尽管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但我得承认,我自己同样有成为变态狂的可能性。有些时候,问题并不在于你是否"已经"表现出了某种特质,而在于你是否"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这种特质。

  对于我不喜欢的每一类型的人,我都进行了这样的换位思考。当我发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时,自然也就在心中原谅了他们。不知不觉间,我的心静了下来,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我意识到,我之所以会讨厌某些人,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恰巧表现出了某种尽管我自己也具有,却不愿意承认的特质。当别人在我面前吹牛的时候,我不再会因此而瞧不起他们,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心中也有吹牛的欲望。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在心中假想自己用食指指着别人,数落他们的不是。当你伸出食指指着别人的时候,你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都指着自己。不要忘了这一点。

  我不再刻意遮掩自己心中的某些消极特质,因为一旦我处在特定的情况之下,这些消极特质自然会表现出来,而只要我不处在那样的情况下,消极特质也就不会形之于外。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分子,你的心中包容了人类所有的可能性时,你就再也不会孤独了。而当你愿意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就不会再给别人的行为贴上"好"与"坏"的标签,也用不着再生活在虚伪的面具下,靠伪装和掩饰来保护自己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016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别人身上注意到的特质,都是我们自己所具有的。不妨打个这样的比方:假设你的胸前有一块面板,上面布满了成千上万个电极接口,每个接口都代表了你的一种特质。那些你所承认、所接纳的特质对应的接口,会被盖板保护起来,所以很安全,不会轻易漏电。但是那些你所压抑、所拒绝的特质对应的接口,则没有盖板的保护,当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的人接近我们时,他们身上的电极就会自动插进我们的接口。例如,如果我们刻意压抑自己心中的愤怒,就会把暴躁易怒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我们会一边压抑自己的愤怒,一边鄙视那些暴跳如雷的人。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心中的愤怒,所以只能把愤怒投影到别人身上,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重新认识和接纳愤怒这种情感的机会。

  对于我们投影到别人身上的消极特质,我们会感到本能的嫌恶。如果你觉得别人傲慢得令人讨厌,就说明你在刻意压抑自己心中的傲气--或许你在生活中经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傲气,或许你拒绝承认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会变得傲慢。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傲慢非常反感,就必须仔细检视自己的生活,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过去什么时候曾经傲慢过?我现在是否很傲慢?我将来是否有可能变得傲慢?"假如不经仔细思考就草率地给出否定的答案,那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傲慢的表现。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这本身就是傲慢的表现,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做出这样的表现。如果你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傲慢,就不会对别人的傲慢感到非常反感,因为在你身上,"傲慢"的接口已经被盖板保护起来了。只有在我们欺骗自己,拒不承认自己心中某些特质的时候,才会对别人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质过敏。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16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月之前,一位名叫南茜的朋友来拜访我,我邀请她跟我一起去听励志讲座,主讲者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励志大师之一。讲堂上,我们都很安静,我一直在专心做笔记,并没有注意南茜的神情。讲座结束之后,南茜对我说:"那家伙真失败。"我感到非常惊讶,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告诉我,那人实在是太过自负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开车回家的路上,她不断地挑剔那人的缺点。到家之后,我问南茜,她是否真的觉得那人很失败。她用非常肯定的眼神看着我,点了点头。于是我找来纸笔,问她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她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在纸的正面,我把我所知道的关于主讲者的一切都写了下来。他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担任顾问。他已经出版了许多励志书籍和磁带,收入颇丰,单单一场演讲的出场费就高达五千美元。他结婚已经二十多年了,有三个健康的孩子。在纸的背面,我写下了南茜的情况。她跟丈夫离了婚,没有孩子,跟家人也很少联系。她失业之后一直想自己开公司,但却一直没能成功。她体重超标,身材很糟糕,并且患有好几种疾病。她不仅没有一分钱存款,还欠下了超过五万美元的债。等南茜读完纸上的内容,我问她:"假如我现在去找十个人来,把这张纸的正反两面给他们看,你觉得他们会认为谁比较失败?"

  起初,南茜根本不愿开口说话,因为我说她是一个失败者,这触动了她最脆弱的神经。我对她解释,她只有承认和接纳了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她之所以说那个主讲者很失败,是因为她把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投影到了他身上。几个小时之后,南茜终于意识到,她在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样的想法让她非常痛苦,所以她总是刻意去压抑它,否定它的存在。她的父亲曾对她说,她这辈子注定一事无成,这话对她的影响非常大。从小到大,她的潜意识让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她总是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总是把自己的失败投影到别人身上。南茜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终于能够接受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放下心中的包袱,开始新的生活。现在,她已经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生活非常幸福。

  老话说得好:"只有自己才能认清自己。"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特质,往往是我们自身的投影。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就可以用更自然、更轻松的眼光看待别人。有人说,空气对鸟儿来说是一个谜,水对鱼儿来说是一个谜,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谜。我们很难直接认清真实的自我,只能把周围的世界当成镜子,从镜子里看清自己的形象。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16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uest716 于 11-1-2016 08:23 AM 编辑

掩饰你自己身上的特质,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你不信,不妨做个实验证明一下。随身携带一件体积不算太小的东西,比如一个柚子,并且要随时藏好,既不能让自己看见,也不能让别人看见。这样过了几个小时,你会不会感觉到精疲力竭?其实,为了掩饰那些为我们否认、排斥的特质,我们所付出的精力比这要大得多,并且任何时刻都无法放松下来,直到我们承认这些特质的存在为止。当你最终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承认和接纳真实的自我时,所有的压力都会瞬间消失,你会感觉无比轻松当你能够接纳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整个世界都会对你敞开怀抱。

~Debbie F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8-2025 03:39 AM , Processed in 0.166632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