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45|回复: 0

解说通臂二十四势--- 郭瑞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9-2005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说通臂二十四势

2004年6月9日14:18  中华武术  郭瑞祥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它不同于白猿通背、猿猴通臂、螳螂通背和二郎通臂。通臂拳又称独流通臂,因它源于独流,故有此称。又称沧州通臂,因1916年沧州郭长生将此拳引进沧州,此拳在国内外影响颇大,故“沧州通臂”很驰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拳种和拳法》书中说:“沧州通臂拳讲究激步勾子、纵步斩,其代表人物是刘玉春和郭长生,人称‘郭燕子’。”(注:刘玉春系郭长生的恩师)。
    通臂拳所以称通臂二十四势或二十四势通臂拳,是由于该拳由二十四个单打姿势组成。而这二十四个单打姿势中的每一个姿势一般根据击着点不同分三种不同打法。又由于各个单打姿势可以任意组合,大组合五个一组,小组合三个一组,可以组成无数个套路,故有“千趟架子万趟拳,通臂出来一势打不完”的说法。
    通臂二十四势还叫“合一通臂拳”,这是因为通臂拳讲求“万法归一”,即:一归合,合即是天、地、人合。合一是“天人合一”“神形合一”“上下合一”“内外合一”“吞吐弛张合一”“攻防技击合一”等。
    通臂二十四势为什么是“通臂”而不是“通背”呢?这是因为通臂拳的多数势法中,按两臂来说,都是一抻一屈、一前一后、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一拳(或掌)出击而另一拳(或掌)向后方成反向扯带状,所以叫“通臂”而不取“通背”。不取“通背”的另一个涵意是:通臂拳家认为人的力量源泉不是在腰背而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体活动的司令部,因此,用“臂”而不用“背”。但在独流或沧州,老人们也有用“背”的,因此也可通用。
    通臂二十四势是中国的优秀拳种,是武乡沧州四大拳种之一,其内容充实,风格别致,拳法凌厉,势法绝妙,步法千奇万变,运拳过招吞吐爆发疾风骤雨,连击性很强。日本东京《武术》杂志评价其为“疾风怒涛的实战拳法”“超实战拳法”“中国真正的国术”。
    通臂二十四势是单传拳种,历代先人对此珍品多保藏不献,不易轻传,采取单传秘授的形式向下繁衍,故流传不广,这也是急需挖掘与抢救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得老人们开馆教徒,一般入门先不教通臂拳,先教练步拳、八极拳或劈挂拳,练这些拳还得先练基本功,练桩功以增强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落地生根的稳固性。时间长了,三年五年,待老师认为学生品格悟性真正不错,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才教通臂拳或苗刀。
    当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挖整出129个拳种,其中并不包括通臂二十四势,这也说明这个实战威力极强的拳种很稀贵,现郭瑞祥先生整理出这趟通臂二十四势,公诸于世。
    通臂拳在几百年的繁衍传承过程中,有两次鼎盛时期,其一是公元1916年独流刘玉春宗师在保定曹锟的总督衙门建立卫队营,公开传授通臂拳,其得意门生郭长生、石庆山、赵世奎、肖福善、陈国祥等都做了很大发展。第二个鼎盛时期是1928年,郭长生应聘到中央国术馆任教,把通臂拳带到这个当时国术的最高学府,培养了掌握通臂技艺的一大批人才,如曹晏海、高玉清、郭景春等,他们都在全国擂台赛中取得第一名,在全国影响很大。郭长生比他的学生艺高一筹。1928年10月,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南京举行,参加者都是由乡、县、市省再到中央逐级选拨,比赛项目是预赛测刀、枪、剑、棍、拳,决赛是散打和摔跤。逐级筛选到中央直接参赛者有七百多人。郭长生是代表中央国术馆参赛的。他力克群英,获“最优胜者”称号,得冯玉祥和张之江赠龙泉宝剑各一柄。
    当时上海《大公报》评论郭长生的艺技时说“郭长生(郭燕子)的艺纯技精,非人所能及”。
    风格特点
    通臂拳的风格是神形自如,动作舒展,开合吞吐,伸缩爆发,潇洒矫健,疾速多变。
    其特点是:一快,二活,三多变,四力沉长。
    通臂拳的组合招法演练起来“疾若奔腾海浪,又似风雷贯顶;缓如清风拂柳,又似火药爆炸”。
    通臂拳的小组合为三势,大组合为五势。其中势无定势,行无定踪。动中有静,虽动犹静,静中有动。动则以刚为实,静则以柔为虚。动静、刚柔、虚实、快慢、阴阳相互制约、相互转变。从动静来讲,动是绝对,静是相对。
    通臂门人的体形特点是两臂松活,不端肩、耸肩,而是溜肩。肌肉特点是条型肌肉而不是疙瘩肌。这种肌肉灵活,变转速快。
    通臂拳的技术要求:
    举足要灵,不灵则缺乏变转之机;手足相随,身步匀整合一。
    通臂拳谱中说:“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
    通臂拳的主要步法:
    激绞连环步法(连击性强);
    不八不丁不二步法(防护自己,前攻顺达);
    偷步法(放长击远);
    拖拉步法(攻击力强);
    顺步法(势法之本,基础功夫);
    拗步法(变化招势,顺达快速);
    纵步法(爆发力强);
    拧转步法(便于发挥腰腿之力);
    风摆柳步法(放松、自然、舒展);
    自由步法,亦称吊死鬼子步法,即拳击自由滑步法,惟双手自然下垂(出拳自如移动快)。
    上述步法中,激绞连环步法和拖拉步法,合称麒麟步法或子母步法,这是通臂拳二十四势的基本步法。
    通臂拳十六字诀,也是校气十八法的最基本的东西。是调势调气的要诀。其十六字为:“两臂条直,搂臂合腕;拧腰切胯,沉肩下气。”
    通臂拳势法中几个主要势法的技术要点:
    拽(揣)要拧腰撑要直;前劈后横腰定拧;劈撩掖斩小跨步;搅龙暗火斜身形。
    通臂拳组合招法的典范:
    劈击头颅,撑挖心,拽打两肋,足踢裆。
    普通练功力的几种方法
    (1)铁牛耕地
    铁牛耕地与现代体育中的俯卧撑很相似,是锻炼臂力的。但通臂之力是射出、甩出、抖出来的,直出如射箭,挥动如抽鞭。但铁牛耕地这种力暂时还达不到通臂之力。这里是为了历史的继承,把它记录下来,以便对通臂拳做全面的研究。
    俯卧,两手扶地,两脚掌撑地,屈肘,身体向上、向下、向前、向后摆动。
    俯地至胸部触地,再向上探至头仰起。
    腹肌触地,然后身向前后滑引,先起臀部,最后直臂将全身撑起。
    由全掌开始,逐步过渡到五指——四指——三指——二指——一指止。
    (2)马步撑拳
    马步撑就是站成骑马势锻炼,动作相同。
    (3)鹰爪力
    鹰爪力同马步撑拳,惟出后拳,指张开,并以腕为轴,向外绕一小圆弧,收紧五指,抓后仍为拳,然后循路收回。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4)抓坛功
    也叫鹰爪功。用一个小口大坛子,以骑马势的姿势平抓坛口,上提至胸,在胸前往返划平圆。先以空坛子练,熟练后,每天向坛子里加一定数量的铜钱,至坛满则功成。此功到清末已无人练了。
    (5)经腕功
    此系二人对练。甲、乙双方均马步相向站立。甲伸出一臂俯掌或拳;乙以四指扣住甲腕(拇指贴在食指旁);甲转动往怀里拽,边拽边以掌拨乙腕,使乙腕被拧失力。然后,乙用甲的方法破甲。
    以上除马步撑外,其他功夫不是通臂拳的功夫,是由别的拳种串过来的。
    通臂拳练力的功法不外以下几种:
    ①悠胳膊。
    ②拽胳膊。
    ③五龙盘打。
    ④原地蹲起。
    这样练出的劲是活劲,不僵不死。是全身劲、抽鞭劲,这样练出的肌肉、关节才能柔。柔则活,活而生变(变即是快)。这样爆发力大,速度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08:57 AM , Processed in 0.08100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