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man0303 于 5-6-2015 01:00 PM 编辑
兩個原始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原始人他們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一天,他們狹路相遇為了一個獵物發生了爭執,最後一言不合就開打了起來。這樣的爭鬥在當時全球各地都在不同的地點發生著。這就是最早期的武術。所謂傳武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傳武絕對不是中國武術,全球各地都有自己的傳武。
後來人們隨著經驗的累積,開始發展了一系列的緞練身體的技巧與打鬥的技術,所以慢慢地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格鬥技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6-2015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統武術/中國武術/現代武術
我們華人如果有習武應該常聽到傳武、現代武術、中國武術等名稱吧。習慣上華人一聽到傳武腦海就會浮現中國武術的影像,但是事實上傳武未必是中國武術,不過中國武術的確是傳武的其中一種。台灣人習慣上就把傳武稱為國術。因此久了國術就等於傳武就變成華人的習慣。我在台灣論壇說了一句話:“國術跟傳武的距離是越來越遠就引起一個應該是台灣人的回應說我不明白你在表達什麼?國術就是傳武,國術就是能實戰......”,可見這樣的觀念在某些人的內心是根深締固。當時我就很想反駁他,但是還是選擇了不回應。我決定把自己的論點在這裡寫出來讓更多人看。
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傳武與現代武術是一種格鬥技巧,但是國術(套路)是花架子。當然我這句話是針對空手格鬥。冷兵器格鬥另外談。
國術的概念起源於民國在大陸的時期,當時民國政府為了推廣傳武就設立了中央國術館,後來日本人入侵,中共又搞蛋,民國政府忙著處理這些大事這種推廣國術的事就只好擱下了。當時說傳武等於國術是比較妥當的。但是傳武還是傳武,國術還是國術,這是事實。
我在一樓的兩個原始人的故事就說明了一個事實,傳武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但是中國武術一大堆門派連三百年歷史都沒有,就連少林也是出現在南北朝,武當是金元時期,怎麼可以說傳武等於中國武術呢?這簡直是硬扯。關於少林的故事也有得扯,這裡就不說了。
在這顆地球上,就存在很多中國武術以外的傳武。其中包括可怕的MUAY THAI與蒙古摔。我們的馬來友族的SILAT也是傳武啊,可以說它是國術嗎?可見得有些習武的人腦的引擎還不夠燃燒。我承認我以前也是。
泰國人的傳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6-2015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6-2015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ras 于 5-6-2015 02:56 PM 编辑
這位大大實在是博學,而且非常有空。佩服。
傳武=傳統武術=傳承下來的武術
國術=國家的武術=國家認可的武術(可以是中國國術,馬來西亞國術,菲律賓國術等等)
國術 不=套路(國家認可的武術可以是沒有套路的如拳擊,capoeira
傳統武術 不=格鬥術(傳統武術是一個傳承武術的教學系統,裡面包含了套路,功力,實戰練習。現在的都練套路而已,也就是花架子,有些練套路和功力,實戰已經很少人練了)
現代武術 不一定=格鬥術(現代武術也有可能是現在才創建的套路,不一定跟格鬥有關。如中國的競賽套路,創建後主要用來做套路比賽,因為都是學一樣的套路,所以容易打分。除非你說的現代武術是拳擊,泰拳,MMA,KFM,Jiujitsu,Kickboxing,Systema,CQC,Krav Maga。但是拳擊,泰拳,MMA,KFM,Jiujitsu,Kickboxing,Systema,CQC,Krav Maga都是以前的人留下的經驗合成,也可說是傳統武術,因為都是傳承下來的格鬥方式)
格鬥術 = 打架的方式(可以是街頭格鬥 Street Fight 無規則,無招式,無套路,打贏就可以了。而格鬥經驗多了,慢慢的就有了系統,有了系統就可以教人,教人就有招式,有訓練方式,慢慢的就成了武術。任何可以打人的都是格鬥,而在格鬥加上一個“術”字就是有了教學,戰術和練習方式,)
實戰=真實的戰鬥/格鬥(主要是打贏,要打贏要有戰略/戰術/心理術/體能/速度/力量/靈活/敏捷/地點/距離/周圍/經驗。可以是1對1,1對多,2對1,2對多,多對多)
所以結論就是教的人如何教,學的人如何學,也就是教而不得其法,學而不得其道。
招式是死的,人是生的,一招金剛搗捶不一定要用一招,可以用前半招入其身,取其位,而後半招而已用左肘,右撲面掌,上中二路進攻,速度越快越好。誰說太極拳是慢的,那是練習而已。這些都是實戰基礎須知。
可能你以前接觸的傳統武術只是教你套路而已,而讓你誤會了傳統武術就是套路。
不過我接觸的傳統武術卻有套路,功力和實戰的訓練。
套路你都明了,不用解釋。功力 不=發勁,功力是體能的訓練,你可以去Gym健身跑步也能練體能,不夠最後就看那一種功力的訓練比較能發揮力量了,而這些也得看你的訓練時間,方式等等。如你在Gym訓練3個月體能卻不如在公園跑步3個月的人,那就不一定是Gym的訓練方式錯了,也有可能是你的飲食出了問題,或是你練習過多或過少等等。
至於實戰練習,有練實戰不一定能打贏拳擊或泰拳的人,練實戰還得看你如何的練。還得看你的體能,戰略和以上我講解的條件等等。
練實戰還得看教你的人有沒有料,如果教你的人也不明白實戰而教你實戰,那麼你的實戰也有限,不過如果你去研究,虛心請教,多交流,那麼你的實戰也會超過你的教練。
所以還是教而不得其法,學而不得其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6-2015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6-2015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5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拳繡腿
現在我又說回傳武了,傳武本來是一種格鬥術。這就是它的本質。可是隨著時代發展,會因為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文化而匯生出實戰的傳武與花架子的傳武。很不幸地,我們華人五千年(其實多數不過三百年以內)的中國武術就是其中一種花架子。這個結論不論是國民黨還是中共都是一樣的,所以現在中台的格鬥武術都是推廣散打/手。那些傳武(指中國武術)就讓他們退回民間自生自滅,大陸的中共比較有閒錢覺得那些花架子還是可以拿來表演裝B嚇老外就建設武校發展武術套路讓他們去套路比賽裝一下靠嚇老外。很多打著傳武招牌的武術大師不甘願,總是罵政府推廣花架子是在污辱武術,可是80年代大陸那些才練了幾年的散打隊不是沒給過機會給他們,擺擂台戴拳套或不戴拳套都打過了,中國武術大師們都是被打趴那一群,擂台上根本見不到內勁的縱影。這樣子的成績讓愛臉的中共怎樣敢讓他們去格鬥。所以推廣格鬥實戰武術的重任就落在了散打手上。
除了傳統中國武術(其實中國武術也有現代武術,稍會我提提),國外也有很多花架子。韓國的跆拳道也是很多格鬥家認為不能打的武術,因為在很多異種格鬥比賽中,韓國的跆拳道都是戰敗的一方,但是比起中國武術至少跆拳道還有打鬥經驗,所以實戰能力會比較強。巴西的卡波拉也是一種很花肖的武術,格鬥無效的動作很多,實戰擂台也是鮮少見到卡波拉的縱影。
所以說傳武的分類很多,有些傳武因為民族文化與環境等因素而變質成為了一種花架子。
--------------------------------------
對中國武術灰心又不願學老外武術的請放心,華人的中國武術也有現代武術。這個武術名叫國際散手道。這門武術就很進步,可惜好像沒什麼出名。創始人應該是海外的中國人。 |
|
|
|
|
|
|
|
发表于 6-6-2015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5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man0303 于 6-6-2015 08:02 PM 编辑
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
每當有人辯論那個武術強,那個武術弱的時候就一定有人說出這句話來。就算不是這句話,他所表達的意思也跟這句話差不多。這是一句很經典的話,因為他讓人聽起來覺得很有道理。讓很多走了彎路的人以為不是自己學的武術有問題而是他自己不夠勤勞練功是自己的問題。讀過李民傑與江建勇書的人都聽過一句話叫浪漫廢話,所謂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就是一種浪漫廢話。
如果這句話可以成立,請問為什麼不同武術在那些權威賽事中所表現的成績都不同呢?甚至有些號稱幾千年歷史的功夫王國的武術從來就沒有在國際擂台出現過?好比讀書我也可以說沒有最好的大學,只有最好的人。可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為什麼英美大學出那樣多影響人類文明的專才剛果共和國或其他第三世界的國家出不了這樣的人?
SAMBO才出現幾十年,但是幾乎在全球各地的異種格鬥比賽中都有不俗的成績。號稱60億最強之男菲多就是學SAMBO出身的。
某個武俠大國號稱有五千年歷史,拍片時那些大俠牛B到可以飛來飛去,出掌可以比美炮彈。可是從來沒聽過這個武俠大國(功夫王國)的大俠與大師能夠把他們驚人的武藝發揮在各大比武大賽。連他們國內自己百姓也從沒有親眼見過如此牛B的武術。UFO都有人可以拍成視頻放上網,靈異現像都有人可以拍到照片。可是就是這個武俠大國最牛的武功拳種內家拳從來沒有任何人可以見識到,當然外家拳也沒人見識過。內家拳外家拳除了網上那些我聽說...,我的誰誰誰...,我曾經...的故事以外就是這樣難連一個要求不高就幾十秒的視頻都難見到。龍這種神獸都有營口降龍的報紙可見,就是中國武術只能存在那些人的故事中。
所以說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這句話是扯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5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6-2015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不只是大山倍達的空手道,好像芦原英幸師範的實戰空手道,也是排名數一數二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6-2015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man0303 于 7-6-2015 12:23 PM 编辑
『逝去的武林』作者:李仲轩-我對這本書的迷思
這是我批頭論足的最後一篇了。以後的文我會開始寫一些武術的具體內容。
現在我批的是一本叫李仲轩的老前輩寫的書。書名叫『逝去的武林』,這是一本記載民國武術家故事的書,書裡內容有很多那時武術家的記載。主要是記載形意拳大師的功夫與練功的事跡。
這本書讓很多學中國武術的人高潮。因為裡面大師武功很高強,出手可以打飛人,走路比火車還快,而且記載了很多形意拳的真東西。書裡關於中國武術的理論可以說是講得頭頭是道。明勁、暗勁、化勁等只有中國武術才有的“學”術名稱都出現在這本書,還扯了練法與打法的不同(我讀這本書時感覺這本書好像是想說只有中國武術才有這些東西,老外武術沒有。)
現在一個謎思來了。這本書是真是假?有人問過形意拳門人,他們回答說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怎麼現在的形意拳大師都是不能打的人?他們不是學了書裡那些高手的真東西嗎?現在的形意拳門人能日行千哩嗎?能出手打飛人嗎?我倒見過泰森把他對手打飛。但是現實中我只見過不少中國武術大師都是被打趴的那群人。否則中台也不會把推廣實戰武術的重任交給散打了。
大山倍達是一位近代史上所記載的牛人。他的弟子學了他的真東西後成就也不俗,很多都在國際賽事有不俗的表現。怎麼形意拳門人學了那些民國形意拳大師的真東西反而變成一群花架子?
短短幾十年,就能讓教學系統變質?還是形意拳本身本來就是如此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6-2015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鬥的因素
格鬥是人體自衛或攻擊的本能。我們每個人都天生會一種武術,這個武術名字叫王八拳。格鬥發生時,什麼因素是最重要的?什麼因素主宰了格鬥的勝負?古人說一膽二力三功夫,這就是以前人們對格鬥因素的一種理論。
膽是指膽量,意思是說格鬥時大膽很重要。可是事實上一個大膽的小孩空手是打不贏一個膽小的大人的。所以說這不是格鬥的主要因素。二力的力是指力量,這一點說對了。一力降十會,現代的武術也把力量訓練放在第一位。三功夫?這就很抽象了,什麼是功夫?
我對功夫的理解是對某技能的熟悉度。那是什麼技能的熟悉度呢?而且功夫有人對它的理解可以聯想到內功類的修為去。所以這個詞很抽象不適合做為現代武術的字詞。
其實格鬥有五個因素:判斷、反應、力量、速度、與技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8-6-2015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6-2015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視頻是早期的非法MMA比賽,可以給大家參考。 |
|
|
|
|
|
|
|
发表于 9-6-2015 09:4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台灣讀體院,一開始也是和樓主想法一樣不過武術隊的同學告訴我,台灣的概念是 武術=競技套路,國術=傳統武術 |
|
|
|
|
|
|
|
发表于 9-6-2015 09:5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稍微分享一下我的認知,空手算不上傳統武道,雖然所謂的傳統空手稱為傳統,但其實是與競技空手和極真等做區別,不過柔道空手劍道都歸為現代武道 |
|
|
|
|
|
|
|
发表于 9-6-2015 10:0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武道體系是以明治做為武道與古武道做區別的分界線,原因在於在明治以後誕生的武道都具有以下的同性:引進系統性的體制與練習,引進西方科學輔武學助理論(柔道),從哲學性轉變成實證性,統合性。雖然我不懂中華武術的歷史與發展,不過在這裡分享我所學的和認知的知識告訴大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15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斷、反應、力量、速度、與技巧
格鬥發生時,這五個因素主宰了勝負。誰在這五個因素越有利,誰的贏面就越大。大人能輕易放倒一個小孩就是因為力量的因素非常有利。不過如果小孩反應非常好判斷又正確技巧好速度快還是能夠讓自己逃掉自保的。現在武術非常看重力量,把力量放在第一位。因為他們認為就算力量無法絕對讓格鬥一定贏至少也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大象與老虎的分別就在這裡。
但是事實上格鬥中有些因素現代武術沒有明顯提到,那就是判斷與反應。
假設現在兩個格鬥家單挑,判斷就發生了,然後在很短的時間,是以毫秒做計算的時間反應起作用了。這時發生兩個可能,那就是判斷對或錯。判斷錯輕則挨打重則就是死亡。所以判斷擺在五大因素之首。反應為什麼放在力量前面?因為沒有反應就沒有動作,沒有動作那來力量?就算是寸勁也要用腳去借力啊。
反應造成的動作產生了力量與速度。這兩者都是一體的,以後細說。技巧就是武術的動作,離不開“八”這個原則。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6-2015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man0303 于 11-6-2015 08:43 PM 编辑
戰鬥力
提到戰鬥力,不是講七龍珠那種戰鬥力。而是一種主觀的感覺。這種感覺無法用任何客觀的方法測量,但是任何打過架與擁有擂台實戰經驗的人一定明白這種感覺。中國武術與日本武術都把這種感覺稱為氣勢。
之前我提到的五大因素的綜和素質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戰鬥力。任何一種武術訓練,都是以提升這五種因素的素質做為目標。力量、速度、與技巧這訓量辦法一般社會最常見。但是判斷與反應的素質訓練一般社會就少提到了。尤其是因素之尾的技巧市場上一大堆書都有寫,可謂五花八門。其實技巧是因素裡最不重要的一項,不是講打不需要技巧,而是人都天生會打的技巧。這種說法也許人們很難懂,但是面對強者特別是生死存亡時就會發現所有技巧都是假的,拳到無意方為奇,無招勝有招這樣的境界真的是戰鬥力到了高手境界的人才懂。打鬥其實前四個因素才是主宰,技巧根本就是平時練來捉“感覺”的。千萬不要以為平時練的招式是武術,那是借假修真。
現代武術的訓練就著重力量與速度。深蹲、舉重、慢跑、等等體能訓量就是在訓量力量與速度。那判斷與反應呢?現代武術就在對打與擂台比賽中練。中國武術就不提了,九成變質了。武術變成舞術。
判斷是什麼?為什麼它是因素之首?
因為判斷的對錯等於你的生存。當你眼前站著一個對手,你判斷就開始了。他出手你要判斷後才能反應然後出手,這時力量速度(技巧?沒技巧?)等才能顯現出來。技巧或沒技巧方面很深,我以後會解說。
但是一個武術家他的力量與速度提升時,往往反應也提升。判斷能力的提升自然是實打實干練出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