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样一个段子:自称“人家”的女生,基本上啥工作都不用做,有男生会替你做掉大半;自称“偶”或“藕”的,至少能省去 一半的工作;自称“我”或“俺”的,全部工作都是自己的;自称“姐”或“爷”的,连男人的活都是你的;自称“老娘”的,得,连牲口的活都给干了。 话虽武断,倒是让小编想起了两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娇羞的小女子都会自称“人家”?这个“人家”是怎么来的?微信公众号壹读恰好帮忙做了个考据。】 说起“人家”,脑海中闪过的画面是:长发妹纸眨巴着眼睛,低眉颔首,扭扭捏捏地挤出一句“人家不要啦”。此刻刘姥姥乱入——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红楼梦》第四十回)咦,隐约觉得哪里不对…… 吃口冰棍冷静过后,壹读君必须认真严肃地说,后者只是少数情况,对,少数。巧了,语言学家也是这么说的,从现在对“人家”代指自己的用法来看,多数是在男女交往的过程中,由年轻女性使用的。 在先秦时期就有把“人”当作“别人”使用的先例,著名的《论语》这样记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应该不用解释了吧? 来到春秋时代,“人家”这个词语出现了!遗憾的是,它并不是娇羞小女子的自称,而是——好吧,真的就是“别人的家”的意思。《史记》中河伯娶亲的故事中提到“其人家有好女者”,也可以解释为“百姓的家”。 “人家”作为指代人的称呼出现在元代戏曲中,此时又回归到“别人”的含义了。《快嘴李翠莲记》里有这样一句:“尽着他放泼,相甚模样?被人家笑话。”此后,“人家”开始分化出另一个门派,用来指代“我”。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里的丫鬟小姐,一口一个“人家”,娇嗔之态跃然纸上。 既然已经有了“我”,为啥还要用“人家”?万能的语言学家告诉我们,用“我”表述时直接粗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人家”从“别人”的意思中演变而来,相当于把自己作为一个第三方,在自我表达的时候更客观,也更加委婉。 由于男女性别角色不同,导致习惯上男女交往中女性使用偏多,尤其是年轻人。男孩要是用“人家”自称,也不是不可以,但总觉得怪怪的。 回到刘姥姥的故事,会发现女性之间也是可以用“人家”自代的,除了搞笑卖萌之外,有放低姿态、表达委屈的作用,林妹妹被宝钗嗔怪之后,红着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其实也挺可爱的不是吗? (来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