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5|回复: 0
|
【佳礼专栏】(欧宗敏)不是佛书,是生活
[复制链接]
|
|
去年12月在台北书店看到蒋勋的新书,《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封面是一尊佛头与一排缺手缺头的佛像,佛头的位置显著。如此书名,如此封面,像我这样一个与宗教擦身而过的人,即使作者是蒋勋,我还是没有拿起书来翻看的欲望,后来看见太太手里拿着这本书,她说,这本书不只是写金刚经。
果然,300页厚的书,撰写与金刚经的因缘是一部分(书名是作者的自序,附送作者念诵金刚经的CD),其他的则是谈论生活之美与生命之好。看过蒋勋的书,应该知道他撰写生活与生命的美好,是把生活的一点一滴与对绘画与文字艺术的欣赏与领悟,融合一体,化为一行行、一段段、一页页的优美文字。
封面照片是蒋勋在泰国清迈的无梦寺拍摄的,他曾在那里常住一个月。去年年底我曾经去清迈旅游,在前往清莱的途中,经过清迈大学,大学四周是森林,那里就是素帖山脚,无梦寺在山脚下一大片森林里。
图:摘自网上
关于无梦寺的那尊佛头,蒋勋写道:“有一尊佛头,仿佛低头沉思,垂眉敛目,微笑宛然,却又如此忧愁悲悯,四方信众,常有人偶然来此徘徊,捡拾落花,供养在微笑佛像的四周。”看完这段文字,连像我这样无宗教慧根的人也感觉浓厚佛教气氛,更萌生前往一看的念头,更何况是佛教徒。
我在清莱的白龙寺前观赏良久,蔚蓝天空是背景,眼前是白龙寺的庞大雪白建筑,蔚蓝与雪白,两种颜色,清晰分明,几乎不见浅蓝部分。人间与佛教应该不能分割得如此清晰分明吧,我想。
图:作者提供
人生有清晰分明的片断吗?蒋勋25岁时在巴黎读书,回台湾忙碌于工作,“有一天疲倦了,已经50岁了。”,他飞往巴黎,“一个城市可以使人疲倦的时候想到她”,下了飞机,他来到塞纳河边坐下来,“一条牛仔裤,一件旧衬衫,抱一瓶红酒,口袋插一册诗集”,他一边听河水声,感觉没有离开过,25年前的景物依旧。
蒋勋写道:“所有的记忆都在,海明威如果回来,雨果如果回来,都找得到他们的记忆。”
我今年50岁,常常经过槟岛新关仔角,街道车子繁忙,可是找不到25岁时遗留在那里的记忆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