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十二庄气功源出南宋末年峨眉临济宗,由峨眉山金顶寺白云禅师所创。已故著名武术气功家周潜川先生1959年出版的《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首次公开了峨眉十二庄的口诀,并做了初步介绍;1961年他又在《气功疗法峨眉十二庄释密》一书中较全面地进行了介绍。这两本书确实是把武术、气功、医学、食饵和健身养生结合起来的典范。较全面的集中采纳,继承应用了佛、道、儒、医、武、气、兵等我国传统文化大家的主要精髓知识,第一次将峨眉十二庄的精华和全貌向全社会展示。后来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叶涤生将峨眉十二庄用白话文和图示在1985年出版。周潜川先生的遗著《峨眉天罡指穴法》(属于《峨眉十二庄》的部分应用)也在同年出版。周潜川先生将功法传给了巨赞大法师,后巨赞再传给傅伟中,傅伟中在1988年出版了《峨眉临济气功——峨眉十二庄述真》。1987年,曾庆宗在《怎样看待峨眉武术》[1]一文中写到:从“峨眉十二庄”看峨眉武术——庄厚底雄”,把周潜川先生的峨眉十二庄列为第一个以庄命名的武术优秀门派,视为峨眉武术最优秀的代表和领军,从而使峨眉十二庄气功功法进入了武术领域,峨眉十二庄在气功、武术、医学、养生、健身、食疗、长寿等方面的全面优秀价值逐步为人们认识,从此慢慢地掀起了峨眉十二庄的研讨和习练热潮。
笔者(曾庆宗)研究峨眉十二庄近50年,认为峨眉十二庄在佛学、道学、儒学、医学、武学、气功学、兵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高的学问和成就。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佛学方面来看,认为峨眉十二庄是白云禅师从立禅功走向坐禅功的成佛之路的总结。峨眉十二庄的庄,白云禅师的原意应为“庄园”,其意为峨眉临济宗气功有十二个可以修炼的庄园,每一个庄园有很多庄的姿式。峨眉十二庄由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明(冥)十二个庄园组成,是十二个套路,不是十二个单庄式。最后两个庄园是“幽”庄园和“明”庄园,书中的幽字庄,是睡功的庄法,但此庄法不止一个,所以应该为一个庄园,即幽字庄园。禅宗打坐的坐禅庄,也绝对不止一个,也是一个庄园,应为坐禅庄园。以此类推,十二庄的每一庄都有很多庄,都应为庄园。但单个的庄确实非常非常的重要,它是睡禅、坐禅、走禅、动禅的共同内涵,它是动态中的一个点,一个固定不动的姿式,它不是气功或者武术中的组合动作或一个套路。因为,“庄”要深入到“禅”的高度,必须要按照禅的要求来完成。其它的武术通常只是套路架间层次,散手应用层次,气功修炼层次。套路是姿式的组合的连接,现在主要是用竞赛规则来检验,是裁判用看来检验;散手,气功都应该是实用来检验。它们都没有达到禅的高度和目的。都没有用禅的高度来统管。这是峨眉十二庄独有的特点和高度。而禅修的展现是比较静止的,只有一个“庄”,基本上没有动的展现,它只有结果。
修炼的动作一般人只用一个庄来进入禅定,就是站庄、立禅;坐庄、坐禅;睡庄、睡禅。禅的最高状态是禅定。或者可以这样说,禅定是山巅,峨眉十二庄可以是处于山巅之下各种不同的路。走这些路的人可以往上走,走往禅定;也可能往下走,离禅定愈来愈远;也可以在山下或山腰横着走。只有那些往山顶走的人走的路才能称得上佛法所说的方便法门。这和佛法中其它的各种止观门、观师门、观光门、定心门、听音门、枯竹门、腐尸门、白骨门等等也是禅定的各种方便法门,基本上有相同的性质,所以,以禅定为目的,这样的武术、气功和套路或各种法门才是通往禅定的路。
同是峨眉十二庄,虽然有相同的形,但练功者有不同的内涵和目的则是在走不同的路,其到达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其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套路只是象峨眉十二庄的形而附带其他目的(比如工整、流利、美观、连续等),那么它只能成为体操或者戏剧的示范和表演性的武术。这样的峨眉十二庄没有气功的目的也不会有气功的作用。因为没有武功的目的也不能带来武功的作用,更不能带有禅定的作用和结果。也就是说,任何庄式,不带“气”的意识,就不能进入气功的境界;不带“武”的意识,就不能进入武功的境界;不带“禅”的意识,就无法进入禅的境界。所以它和白云禅师研究的“十二庄”的目的是有差距的。
对于其它不是峨眉十二庄的武术它们和白云禅师和禅定就没有什么关系。峨眉十二庄如果是套路的层次,就必须带有套路的目的和套路规则的约束,才能有套路的标准性和套路的美感;峨眉十二庄是如果是武功的层次,就必须带有武功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够习成武功;同样,峨眉十二庄要带有气功的修炼和道理,它才能习成气功;要带有禅定的意义和方法才能够进入禅定的境界。套路也好,武功也好,气功也好,禅定也好都是人类的好文化。是不同人群的不同喜爱和追求。总之,“意气君来骨如臣”的道理是绝对正确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白云禅师为什么不用拳,不用功,不用法等等其它的来命名,而唯独选了庄来命名者,这是有他深刻的道理的。峨眉十二庄修炼的最高境界是禅定,在白云禅师看来,峨眉十二庄也是其进入禅定境界的修行路,因为白云禅师是为修禅定所创造的十二庄,他要逐渐使自己进入坐禅的状态,要使自己能坐得住,就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控制和了解,要通过站庄来控制、锻炼、了解以及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以适应坐得住的要求。坐庄必须坐如鈡,坐很久才能进入禅定;坐很久就是要把身体固定很久才办得到,站庄站很久也能把身体固定很久。白云禅师悟到了通过站庄可以帮助他坐庄坐禅的道理,所以才用了庄来命名。所以十二庄前十庄是站庄为主功,是白云禅师坐禅的导引,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立禅功。
在修为的路上,它要求安静、庄严,例如对坐庄来说,首先就有“净三业”的概念,不光在坐庄参禅如此,平时的言行也贯穿了这一原则。例如,佛教要求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对于言谈来说,要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2];要求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峨眉十二庄要遵守这些原则,这才是白云禅师本身对十二庄的要求。十二庄之所以要用很多庄,在于它要求严格地控制自己,要非常的庄严肃穆,要求内心非常静,外无视听、外景无现。如果把套路作为意境,则要体验套路演练结构,他要求习者对套路的规则熟悉精通,才能把套路练得规整美好,从而才能在竞赛中取胜;如果把气功作为意境,则要体验气功的内景,它要求习者对中医的经络有所了解,才能办到内景的调配,才能够看到气脉的运行,才能实行如何调气、如何从脉。如果把它作为武功来锻炼,一定要带有武功的目的和手段,而且要把武功的意识渗入到十二庄中。意识来源于大脑,武功的作用是由身体产生的,意识要用来改变身体的机能,在修炼这种内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调节自己的皮、筋、骨、肉、五脏六腑,这些部分的真正调节,需要通过意识、气血和各种内分泌物的综合作用,当然这里面有非常巧妙的意识和实践办法。把气功作为意境,这是白云禅师创编十二庄时就注入了的意识,白云禅师原来是道教修为者,所以他把道家里面的气功修为的好办法,即重视气功,经络,丹田,阴阳,周天搬运,五气朝元等等的人体实证知识都用于他的十二庄功中;把武功作为意境,这肯定是白云禅师的第二大目的他是想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更强大。即身体的刚性和韧性和柔性;关节的灵活,多变,有力;意识和气功对武功的壮大和应用的强大支持等等对于武功最关键的知识和办法,都用于他的武功人体文化实证,即峨眉十二庄中;当气功武功都练到相当的高度,即前十庄的立禅庄功练到相当高度,以此为底基,白云禅师才转入坐禅的修炼,最后他达到了自身的目的,得道而成为白云禅师,达到了他修身养性的的最高目的。至于套路的意境和规则,白云禅师受时代的限制,他可能没有来得及想到,因为他肯定没有参加比赛获取名次的动机和要求,他也没有想到表演峨眉十二庄,而且他也没有这种机会和运气。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开展峨眉十二庄套路的教学,是现在时代的需要,是时代对峨眉十二庄增加了新的用途。从而增加了白云禅师十二庄的竞赛表演功能。
峨眉十二庄成为立禅功、坐禅功和真正内家拳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皮、筋、骨、肉的变化和作用(即形体姿势),更在于内力(意、气、神、血、液、津、精和各种内分泌)的运用和调配。这样的武功必须是单一的庄,即基本不动的庄才能练出。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种基本不动的庄称为桩功,因此桩功在武功中因为有立禅的品格,它最接近佛家的禅。它是内外统一的。桩功有相对的静止,才能够体认和指挥自己身体里的内力,这和坐禅的坐桩方法是一样的,同时,我们指出峨眉十二庄的桩的方法也是我国释、道、儒三教共有的。对佛家来说,定禅成佛;对儒家来说,调心成圣;对道家来说,结丹成仙,三家都坐着练。在儒家称之圣人;在佛家称之为佛或菩萨,入寂后有舍利子;道家称为真人,结有金丹。
峨眉十二庄如果要纳入武功的范畴,它一定要把定桩即站桩(立禅)练成功。武术界里的内家拳,比如太极拳中的浑圆桩,形意拳中的三才桩,八卦掌的六合桩,大成拳的矛盾桩,各种少林拳如洪拳、八极拳、鹤拳、咏春拳、螳螂拳等各种成名的拳种,都有自己的桩法研究,基本上没有功夫很高但桩功不好的人(这里说的功夫指的是中国传统技击实战功夫而不是像《水浒传》中鼓上蚤时迁的那种轻功)。白云禅师通过对十二个庄园中的前十个庄园的修炼完毕后,已经完成了修炼禅定的基础,到了幽明庄已不需要站立练习,只是通过坐禅或者睡禅来练习,结果成为了禅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14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修的办法大致有圆顿法、渐次法、不定法、小止观法,禅修主要是要止观、定慧、寂照、明静。白云禅师这种修炼方式是一种渐悟而非顿悟,在渐悟的过程中他学习了道家很好的气功办法、桩架、调息、修脉、大小周天搬运法、五气归元、五气朝元、抽坎填离、七返九还的丹道法;医家的经络运行和气血循环办法、各种布气练功治病术、穴位治病术、按摩治病术、针灸治病术;儒家的毅力实践和格物致知;佛家的思想、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修观、观照、化光、忘身、忘化、假我、现心光、见性光。白云禅师这种实践过程总结出来的“峨眉十二庄”,是渐次止观法门中一套完整的修炼过程法。这十二庄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庄是世间法,后两庄是出世法。前十庄是立禅功,后两庄是坐禅功或睡禅功,是最高明的立禅功和坐禅功、睡禅功的结合典范,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实践真理。也为佛家弟子和佛教追随崇拜者增加了一个方便法门。
笔者毕生坚定追随白云禅师。先从桩学起,再把桩练成套路,而熟悉了庄。再依次进入气动层次和武功层次的修炼,继而再进一步掌握和继承峨眉十二庄的禅功修炼法,各层次都有具体精微的技巧和方法。白云禅师在八百多年前就有这种方法,一直传到峨眉山永严法师,至于白云禅师怎样传承峨眉十二庄到永严禅师,今已不可考。到了1939年,周潜川因病偶遇峨眉山永严法师,永严法师为了挽救周潜川的生命,将病治愈,收周潜川为徒,专心倾授医治周潜川。而周潜川一心一意想得到医治,非常专心的学习和锻炼永严法师的功法,便诚心拜永严法师为师。在这种十分难得的特殊佛缘善结情况下,周潜川才全盘得到峨眉十二庄的书籍经典,才能够在1959年“和盘托出”。对与佛缘善结笔者深有理解,笔者的峨眉十二庄的治病功夫只有瑞典人fred(膀胱癌患者)得到了真传,其他没有任何人得到真传,这当中有一个相互信任的问题,因为有真功夫的老师不愿意把功夫传与非人,学生也不相信有真功夫但没有展示过的老师。但目前峨眉山已难已找到除周潜川外临济宗峨眉十二庄的真正传人。周潜川及其子周怀姜和周巢父、巨赞法师及弟子傅伟中、叶涤生在气功的层面上有很好的研究和实践,但在武功的层面上和禅定的层面上有没有进行很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难以确定。
峨眉十二庄发展到今天,已经由白云禅师的峨眉十二庄变成了各种峨眉十二庄,其中以套路形式的峨眉十二庄最为流行,气功层次的峨眉十二庄以周潜川及其子周怀姜和周巢父、巨赞法师及弟子傅伟中、叶涤生的实践研究较好。笔者的研究在气功层面上进化成新峨眉十二庄气血循环功,加大和增强了周身大小关节和九窍四肢的锻炼和气血运行,在武功的层面上提升到指功、腕功、肘功、肩功、颈功、头功、前胸功、后背功、腰功、胯功、膝功、踝功、脚功、眼功、耳功、牙功等的锻炼和应用上,比如指功就有四十八天罡指的修炼;在养生和长寿方面,人必须要在五个基本状态下进行最基本的锻炼,即睡、坐、站、走、动五个方面都有养生和长寿的功夫,这是俗人的功夫;佛教定学中的立禅和坐禅也是养生长寿最好办法;道教里要满足老子的“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老子﹒第五十章》)的理解和要求,人才能养生和长寿;在医功的层面上,用气功和锻炼治病,特别是对一般血压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低血压病人有不同的功法,基本上运用气功和锻炼治病,加上针灸和达摩一指禅按摩可以治所有的病,包括脑瘫和癌症之类的疾病。因此,用气功、锻炼、针灸和达摩一指禅按摩来治病的方法来治病的医生,武功好的叫做“武医”,进入了禅的境界的也叫做“佛医”或者“禅医”,道功和道法高深的叫做“道医”,这些医生都不同于中医和西医,在我国佛、道、武、气的杰出人士中,这种医生在中国历史上甚多,现在却凤毛麟角,再不培养接班人,有频临断代消失的危险。用武、气、佛、道来治病都是世间法,老百姓、武术家、气功师、禅师、真人都有义务将这些体现传统文化的世间法传承并发扬光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14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功是中华武功的中坚和精髓,要求顶天立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在佛教中可称为立禅功,是坐禅功的导引功,是白云禅师实践了的。庄功也是佛、道、儒、医、武修炼功夫,成佛、成仙、成圣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在古代生活中,武功的业绩在各个朝代都是第一位的(比如关公是武圣),是人数众多的。佛、道、儒、医在不同时代都曾经有过最高的成功人士;在现代生活中,儒已经成为民众的思想文化的老师,在身体锻炼和修行方面它没有大师一级的号召力人物;佛、道只有信仰的人才信奉它,有功夫的和尚和道人、能治病的和尚和道人已经很少;习武之人虽很多,但有真正武功的却是凤毛麟角,因为他们锻炼的不是古代武功的思想、实践和哲理,而是西方现代奥运的体操、舞蹈和体育在中国的转化。中医在实行文化的继承中,虽然有诸多的曲折,但却是继承得最好的,因为不少老百姓有了病就要去找中医,是中国人民把这个民族的文化保存下来了。笔者希望在佛、道、儒、武、医五大部分中的精华文化得以发扬和继承,出现更多的真正的大佛、大道、大儒、大武、大医的人物,这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奋斗拼搏的文化结晶,是对人类文明史进化和发展的伟大贡献。
我一生追随白云禅师,白云禅师和峨眉十二庄让我强大起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崇敬佛教,崇敬白云禅师。我愿将佛教和白云禅师给我的造就还给佛教,佛家弟子,和亲近佛教的人。但愿我的愿望实现
参考文献:
[1] 曾庆宗.曾庆宗武术医学文化研究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2] 周潜川.峨眉十二庄释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3] 周潜川.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
[4] 叶涤生.峨眉十二庄.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5] 傅伟中.峨眉临济气功——峨眉十二庄述真.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1]出版于1987年《四川体育史料.武术专辑之二》中,现已载入《曾庆宗武术医学文化研究文集》一书中。
[2]若用过多的嬉笑柔软动作表达十二莊,这肯定不是佛教所喜爱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