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95|回复: 5

内家拳学习禁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3-2014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内家拳还有心意、八卦等,那么在打内家拳的时候,有哪些禁忌呢,内家拳的穿透力又应该如何掌控,在今天的文章里,小编与您具体的谈一谈。

  内家拳“十四禁忌”,即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

  内家“十四禁忌”不但对狭义及广义的内家拳(心意、八卦、太极、武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拳种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古今拳术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虽然形成了分支浩繁的流派,创树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就武术的作用和技术规范,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一、懒散:意识分散,杂念丛生,精神萎靡不振,垂头丧气,心驰外物,行拳心猿意马之谓也。

  二、迟缓:智慧不敏,感觉不灵,反应迟钝,动作滞涩之谓也。

  三、歪斜:上不领顶劲,中不守重心,下不把闾舵,头容不正,线路(脊椎)不涩,外不能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身体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前后左右失衡之谓也。

  四、寒肩:肘不能沉,肩不能松,肩胛紧锁,两肩高耸,状如立寒冬溯风之谓也。

  五、老步:两腿虚实不明,步法迟涩不灵,上下难以相随,前进后退无方,折叠转换双重,举措张罔失措之谓也。

  六、腆胸:腆者,挺凸也。腆胸即为过于矜持,努气挺胸,气涌胸际,神凝血滞,上重下轻,根脚拔起之谓也。
太极拳肘不能沉

  七、直立:僵直而立,全无戒备之谓也。

  八、软步:软裆萎膝,叠步“过劲”,足膝偏撇,掀脚拔跟之谓也。

  九、脱肘:肘部悬扬,犹如肘关节脱臼之谓也。

  十、戳拳:腕骨不正,握拳不直,形如印戳,拳与前臂不在同一直线上,犹脱榫的锤子之谓也。

  十一、扭臀:扭臀亦叫“晃臀”、“摆臀”、“摇臀”、“游臀”。是尾闾不正,臀部外突,或臀部时而前顺,时而后撅,或扭来扭去,如“游鱼摆尾”之谓也。

  十二、曲腰:“点头哈腰”,中轴扭曲之谓也。

  十三、开门捉影:撒开两臂,“正门”大开;探头探脑,如捕风捉影之谓也。

  十四、双手齐出:即用“二只拳头打人”,一发无余,不作后顾之虑之谓也。

  内家拳十四禁忌,其实质是互相关联的,不能截然分割。深刻理解,真正明了它的内容,不但对学习掌握内家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还掌握了研究评判内家拳的重要尺度,内家拳也就易于向大乘阶段迈进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metaphysics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3-2014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太极拳的禁忌

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场、河边、空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

户外打太极拳时要避免在大风、过堂风和雾雨天中进行。

打完拳后如果出汗,应立即擦干,及时穿上外衣。

以防风寒侵袭,造成着凉感冒。

在室内打拳则要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不易练太极拳,会使身体缺氧导致慢性中毒。

嘈杂的地方不易练太极拳,容易受到惊吓。

情绪不好,生大气的时候,不易练太极拳。

生气会导致身体的一些系统错乱,练太极拳运内气时容易造成身体的疾病。

饥饿或饱食后不宜立即打太极拳,

最好在饭后1小时以后再进行练习。

体质弱时不易练太极拳套路,

要练太极拳内功提高身体素质。

太极拳虽可治疗多种慢性病,但当病情尚不稳定时,也不宜操练。

过度疲劳时应该休息或睡眠,等疲劳消除后练习太极拳,

不能超负荷练拳,以免身体受到伤害。

练完拳之后,不能马上用凉水冲洗。

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几个人在一起,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来解决。

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图解上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

要仔细地研究前面所说的锻炼方法,正确掌握要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3-2014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的禁忌

  1、忌串门走户:

  太极拳是内家拳,重点要内外双修,如参杂外家拳的招式修炼就很难登堂入室。

  2、忌杂拳同练:

  练太极拳与其他杂家拳同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散乱,很难练通周天。练太极拳与其他杂家拳同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散乱,很难练通周天

  3、忌过急速成:

  功不是单靠学能得到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练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没有直通车,欲速而不达也。

  4、忌过火求功:

  练太极拳关键是搭好桥,调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满池,丹药而养。口腔不松,牙关紧闭,搭桥过紧,就会口干味苦,损精耗气。

  5、忌松散无力:

  松是太极拳之门,是太极拳练者入门的第一关,松是使关、节、椎松开,使肌、腱、肤扩张,让气血直达梢端。绝不是松散、松乱、松懈。

  6、忌僵硬练力:

  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刚,松是太极之门,僵硬是太极之绊,用气滞气,用力伤气,是太极拳之大忌。

  7、忌突击使招:

  太极拳的技击法则是:不撞不顶,逆来顺受,以力而化力,以四两拔千斤。突击使招不但不能取胜,反而容易两败俱伤。不撞不顶,逆来顺受,以力而化力,以四两拔千斤

  8、忌轻浮奇舞:

  身沉则气沉,轻浮则气燥,平、稳、沉、实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之拳法,“圆、旋”是太极拳法运动的轨迹。是拳则有击,没有不打人之拳,太极拳是一种“巧妙力”之拳,轻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与养生无益。练太极拳的核心就是净心调息,生津炼丹

  9、忌心杂多言:

  练太极拳的核心就是净心调息,生津炼丹。心中杂念是练好拳的一大障碍,必须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无病,言多无命”之说,练拳者边练边说话,是耗津耗气的罪魁祸首,也要严格控制。

  10、忌神不守舍:

  太极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气。招为术,神为势,有招无神招无力,招术神通才灵威。神力透心,神威难测,神光威严赛锐器。练太极拳一定要达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气意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3-2014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太极拳的禁忌切勿运动量过大

  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动作缓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脑动脉内的血流量和供氧量,也能有效地改善脑神经细胞的营养,还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太极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传统锻炼方法,在中国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 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康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不犹户枢不朽是也。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益处首先是它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势及凝神静气等四个基本要素。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太极拳运动对老年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周围动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都有一定疗效,可作为老年慢性疾病的运动疗法项目之一。

  太极拳是运用阴阳原理的极佳典范,每个动作都包含阴阳之变化。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开与合、进与退、收与放、左与右、刚与柔,相辅相成。太极拳注重 整体观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静无为,内外上下一致,以意领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练习太极拳能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达到保健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要求 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和心静。

  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的 休息,还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太极拳运动对情绪亦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使老年人的自信心增强,睡眠改善,对情绪抑郁者、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心 理调节作用显著。还有专家研究后认为,坚持太极拳的锻炼,能够使神经系统中枢主导部分作用加强,通过其促进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起到防 病和抗病的积极效应。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习太极拳后,周身舒适,反应灵敏,心情也大为改善。

  不过,在具体锻炼时,练太极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 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 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专业人士指导

  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4-2014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原来还有这样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2015 07: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看得似懂非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9-2025 10:46 AM , Processed in 0.12480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