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30|回复: 1

白癜風/白斑病/Vitiligo/免疫失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014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資料來源: http://cht.a-hospital.com/w/%E7% ... %97%85#.UwWccWKSyRB

白斑病,是醫學上對以皮膚白斑為主要症状的一些疾病的統稱。亦稱白癜風白蝕病,是熟悉的皮膚疾病科,主要臨床表現看來,部分色素起飛的皮膚,併產生白斑,然後逐漸瀰漫的補丁和蔓延。雖然白癜風病不痛苦和不癢,它削弱了患者的健康皮膚和心靈,破壞面容嚴重,挫傷了人的精神,影響正常的生活,婚姻,工作和社會交往,在世界上是一個困難的疾病。是一種獲得性皮膚色素脫失性疾病,表現為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發病率約為0.5%~2%,世界各地均有產生。本病可累及所有種族,一般膚色淺的人發病率較低,膚色較深的人發病率較高。

皮膚白斑與白癜風

白癜風(leucopathia)是一種後天性黑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至於黑色素為什麼脫失,儘管進行了許多研究,直至目前仍不清楚,可能與遺傳、自身免疫、黑素細包自身破壞和神經化學因素等因素有關。 白癜風在臨床上表現為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色素脫失斑,數目不定,邊緣清楚,有的白斑外圍正常皮膚處色素增加,在醫學上稱為周邊色素加塗現象。白斑上的毛髮可變白,也可不變。白斑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但以面部、頸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及外生殖器等皺褶處皮膚多見。多數為限局性,孤立存在,也可呈對稱分布,或沿神經呈帶狀分布,還可以泛發全身,只剩少數正常皮膚。

本病好發於各年齡組,但20歲前發病占多數。除了因為黑色素脫失,夏季容易造成發病部位皮膚日晒傷出現相應症状外,一般無其他自覺症状。病程多為慢性,可持續終生,而有的病人可自行消失,也有消失後再現的病例,完全自愈的患者只有少數。由於本病常發生於面部,常引起美容問題,所以求治者很多,而且都很迫切,但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多是對症處理。


病因及發病機制

本病的直接發病原因是患部黑色素細胞減少或消散。導致黑色素細胞損壞的細胞分子程度的機制。有下面幾種學說:  

(一)遺傳學說

各地報導有3%~40%患者有陽性家族史。1992年Bhatta等對白癜風的遺傳性質的研究,提示該多基因性質。1993年Majumder等報導了白癜風的家族聚集模式,提出遺傳因素對本的產生起著必定的作用。1994年Nath等進行白癜風遺傳模式的風行學研究,認為系多條染色體上不持續的多位點隱性等到位基因的相互上位作用(即不同位點基因的相互作用,使得一個遺傳性狀因另一個遺傳性狀在其上面的迭合而未浮現)。  

(二)神經因子學說

白癜風皮損可在精力緊張時產生或擴大,提示神經因子在發中起作用。實驗研究證實,去甲基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乙醯膽鹼、褪黑激素等在體外能使兩棲類和魚類的黑素細胞變白。有人推測,黑素細胞產生黑素能力減退,是由於其周圍神經化學物質增長,使酪氨酸酶活性減低的成果。神經組織學研究證明,白斑皮膚神經末梢有退行性變更,組織化學檢查白斑皮膚膽鹼酯酶活性降低。也有實驗證實皮損處皮膚膽鹼能活性增長而腎上腺素能活性不足。臨床見到的節段型白癜風的皮損沿神經呈節段性散布,白癜風人常伴發植物神經功效率亂和白斑部皮膚出汗異常現象,均符合神經化學因子學說。交感神經高興性增高,可能導致退黑激素等介質的釋放增長,使黑素合成減少。早期白癜風皮損Merkel細胞消散也支撐神經因素的作用。  

(三)免疫學

白癜風患者常產生其他自身免疫,如甲狀腺功效亢進、甲狀腺炎、糖尿惡性貧血、Addison斑禿暈痣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等,但有學者經統計分析認為均與甲狀腺疾有關。白癜風人存在著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異常,不同實驗證實白癜風皮損中D3+、CD4+、CD8+T細胞明顯增長,而外周血TH細胞減少,TS細胞增長。患者血清中可測到多種自身抗體。國外有報告一半以上人血中可測到一種以上自身抗體。 如抗甲狀腺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及抗核抗體等。但最直接的證據是抗黑素細胞的循環抗體。患者血清中可測到特異性抗黑素細胞抗體,陽性率達50%~93%,且其滴度情相干。其作用為通過補體激活抗體依附的細胞毒反響 (ADCC)。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的原理是克制ASCC

白癜風(vitiligo)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性皮膚,該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徵。其是一種獲得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症,是一影響美容的常見皮膚。易診斷而治療難。祖國醫學稱之為「白癜」或「白駁風」。白癜風是後天性因皮膚色素脫失而發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那麼什麼是皮膚色素?色素脫失又是怎麼回事?所謂皮膚色素就是皮膚黑色素。皮膚黑色素存在於皮膚及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內。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由酪氨酸酶轉化為多巴(DoPa),再經一系列複雜的生化過程而生成。當這個過程發生障礙時(例如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中的銅(cu++)減少或硫氫基(---SH增多)導致酪氨酸酶活性減少,甚至消失,繼而使黑色素生成減少、消失,醫學上通常把這種變叫色素脫失,脫失的結果使得局部皮膚呈白斑樣。

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印度發率最高,我國約有1200萬人發,本可以累及所有種族,男女發無顯著差別。近年發率逐年上升,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何原因致發率逐年升高,如何預防,能否治癒及愈後複發、遺傳等問題,是目前人們關注的重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2-2014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影響黑色素合成的因素

黑色素的生成、轉移與降解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影響其代謝,導致皮膚顏色變化。經我們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酪氨酸—酪氨酸酶反應受到干擾。以抗壞血酸(維生素C)為例,如在這一反應中加入抗壞血酸,就會阻止多巴< 進一步氧化為多巴色素,並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還原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2、黑色體從黑色素細胞向臨近角遠細胞移行過程受阻。經我們多年觀察發現:人體皮膚顏色主要因黑色素細胞的活性差異而不同,但皮膚顏色都不一定隨黑色素細胞內黑色體增加而加深,而主要取決於黑色體從黑色素細胞向臨近角遠細胞移行的過程是否通暢。如皮膚炎症後色素脫失就是由於表皮細胞受損後,黑色體不能通過表皮細胞通暢排泄,而導致黑色體阻治於黑色素細胞內,使繼發黑色素細胞功能減退。 3、黑色體的生成、降解緩慢。臨床上可見到的青色色素異常如青痣、蒙古斑、太田氏痣伊騰氏痣等,均由於真皮黑色素細胞內黑色體的生成、降解進行緩慢之故。需要讓大家了解的是酪氨酸酶在黑色體的生成及其黑色素化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酪氨酸酶活性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必要讓廣大患者了解:
(1)、紫外線。一般情況下,紫外線能使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增強,使黑色素細胞增多,黑色體生成旺盛,移動加快。
(2)、基化合物。人體表皮內有一種有機化合物----基化合物,特別是其中的谷光甘肽,能通過絡合銅離子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人測定皮膚 基含量,發現白癜風患者受損皮膚中 基含量(157毫克分子量/100克濕重)比正常人(1.55x0.01毫克分子量/100克濕重)高的多,而且血中銅/谷胱甘肽比例較底。
(3)、色氨酸吡咯酶。色氨酸吡咯酶活性的增加會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4)、銅離子。是以銅離子作為輔基的,其活性與銅離子密切相關。研究表明白癜風患者血液和皮膚中銅或銅藍蛋白值低於健康人對照組,至於銅、銅藍蛋白值降低的原因可能與營養紊亂、或是銅的體內代謝失調及遺傳缺陷等因素有關。  

黑色素細胞種植法

三大優勢快速攻克白癜風
1.白癜風發病多見於青少年,是一種常見的色素脫失形皮膚粘膜疾病,表現為局限性和泛髮型色素完全脫失.本病的發病率為0.5~1%,有色人種的發病率高於白色人種,男女發病無明顯差異,任何年齡皆可發病,有報導最早生後1天即發病,約50%患者在20歲以前發病,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均可發生白癜風.
2.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局部色素脫失,產生白斑,然後逐漸擴大蔓延,白癜風病雖不痛不癢,但侵蝕著患者健康的肌膚和心靈,嚴重損壞人的容貌,挫傷人的精神,影響正常生活、婚姻、工作和社交,是世界頑固性皮膚疾病之一.
3.快速高效:黑色素細胞種植法可通過種植黑色素細胞提高皮膚光敏作用,刺激黑色素細胞恢復功能,短期內快速促進皮膚黑色素顆粒細胞再生;調整機體免疫和神經內分泌,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微循環.
4.療效顯著:黑色素細胞種植法直接在白斑區種植黑色素細胞,進行皮膚的喚醒,接受治療後,患者患處的皮膚漸進過程,向紅色轉變,向深紅色轉變,向暗褐色轉變,一個療程後,可向正常皮膚轉化.
5.防止複發:黑色素細胞種植法通過患者大片白斑區種植黑色素細胞,結合先進的治療儀器激活皮膚基底層的素黑色顆粒細胞,使之修復、分裂增殖,分泌黑色素、並經樹枝狀突起輸送到各肌膚基層後經真皮散發到表皮各乳頭毛囊中,真正達到防止複發的效果.
註:該療法雖然有效,當目前白癜風仍是不可完全治癒的皮膚病,建議患者在生活中應多注意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遏制白癜風擴散及複發的最好方法。  
白癜風發病原因

白癜風的病因到目前為止還不十分清楚,歸納起來有九大因素:遺傳因素;精神神經因素;化學因素;酪氨酶、銅離子相對缺乏因素;感染因素;外傷因素等等。可見,白癜風的發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查不出任何誘發因素。我們研究發現,白癜風患者不論發病在什麼部位,都與微循環障礙有關係。我們在研究治療藥物時,著力在改善微循環上下工夫。根據臨床觀察,本病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工業污染:工業排污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近年來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工業生產排放的未經處理的廢氣、廢水 ,以及迅速增長的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均含有許多有害於人體的物質,如二氧化硫、強酸、強鹼、鉛、砷、汞、苯、酚等化學或重金屬毒物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近年來,發現大量排放的氟類製冷劑破壞了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導致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到地表面,即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以上諸因素都是皮膚病發病率增高的原因。
二、農業污染:農作物過量的使用化學藥品,如殺蟲劑、殺菌劑及催熟劑等,肉食家禽過量的餵食生長激素宰殺後在體內的殘留,對人體健康均會造成不良影響。
三、小食品及飲料小食品及飲料對兒童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有明顯的影響,其原因是:
1)干擾兒童正常飲食規律,小食品飲料香甜可口,兒童將其做為零食隨時食用,久之則不能按時間正常用餐,打亂了正常飲食規律。
2)久用傷脾胃:小食品飲料多屬甜味食品,中醫認為久用甘甜之品會導致胃熱積滯、食慾下降、甚至厭食、偏食。長期偏食導致營養素攝入不足,因營養不良而使免疫力下降,即影響身體正常發育,又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
3)有的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小食品會含有許多化學添加劑,如染色劑、防腐劑、甜味劑等會給兒童身體造成直接傷害。
研究者發現一些毒物吸收後,通過抑制體內某些酶的活性而使黑色素細胞合成障礙,也可能對黑色素細胞直接造成損傷。從目前各國發病率可以看出,環境與食品的污染與本病有較大關係,人口密度高和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印度發病率居世界首位,中國和日本次之,西方已開發國家發病率較低。我國各重工業城市,石油產區,沿海地區發病率明顯偏高。
四、內分泌與免疫功能失調:某些致病因子(化學及重金屬毒物)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衡,產生抗黑色素細胞抗體,造成黑色素細胞損傷、脫失而發病。被損傷的黑色素細胞可再釋放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黑色素細胞抗體,使更多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因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人體免疫應答反應是較複雜的生理病理過程。此外長期的心理壓力、精神創傷也可導致機體神經體液調節失衡,內分泌紊亂而發病。
五、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是參與機體新陳代謝中間環節的活性物質,如銅、鋅、硒、碘等,它們直接參与黑色素細胞的合成,還有保護黑色素細胞免受重金屬毒物損傷的作用。研究證明,微量元素缺乏和比例失調都可導致黑色素細胞合成障礙。
六、神經精神因素:現代生活節奏使部分人心理負擔過重,經商者,每遇到生意不佳而焦慮;做工者,時有擔心失業而憂愁;機關工作人員,因人際關係及升遷而思慮過度。一些人心胸雖然寬廣,心理承受能力很強,但遇到突發事件的巨大打擊,超出心理承受限度,也會陷入苦悶之中。長期的心理壓力和精神過度緊張,能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紊亂而發病。此外,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壓力,無規律的夜生活及不良嗜好,使機體經常處於過度疲勞狀態也是原因之一。
七、遺傳因素:臨床觀察,僅少數病例與遺傳有關,但不影響本病的治療。
八、中醫理論:中醫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是機體內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內因為肝脾腎虛,多由肝血虛、腎陽虛、腎氣不足、致令機體陰陽失衡,氣血失和,在此基礎上濕熱風邪乘虛而入,客入肌膚,閉阻經絡血脈,肌膚不得溫煦,皮膚毛髮失養致黑色素脫失而成白斑,中醫治療比較有效的是白癜扶正散,該藥養腎補血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但該藥藥方尚未公開,在清朝時期此方即已因治癒較多的白癜風患者而在一方聞名。
九、外傷:燒傷、燙傷、刀刺傷、蚊蟲叮咬、感染後皮膚形成白斑。外傷為誘發因素,是在肌體氣血不和的基礎上而發病。  
白癜風發病機理

白癜風雖然是一種皮膚病,但無論是西醫學,還是中醫學,都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機理在於體內,單純性的對外表的治療很難達到治癒的目的。
簡單敘述如下:
1.西醫學認為,白癜風與遺傳有關。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將中國漢族人白癜風的易感基因定位於4號染色體長臂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確定的第一個中國漢族人白癜風易感基因位點。這一成果對確定中國漢族人白癜風的病因、發病機制及明確不同種族之間疾病遺傳背景差異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同時為最終控制本病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誘發白癜風發病的因素主要的有:精神緊張,外傷,手術,長期強短波紫外線照射,各種電離輻射,某些化學物質刺激,過敏,其它皮膚病如牛皮癬等,某些內臟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疾病,營養不良等等。西醫學經多年的免疫學研究,目前已經證實白癜風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指自身的免疫系統破壞自身的細胞、組織、器官而導致的疾病。具體到白癜風來講,免疫系統破壞的是自身的色素細胞,導致局部的色素細胞減少、功能減退,如果發病時間較長或者病情暴發性進展,可導致局部的色素細胞完全消失,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局部的皮膚則不可能再出現色素。這個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白癜風發病時間越長越不容易出現色素。
2.中醫學一般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機理在於體內風邪熾盛,發之於表而生。
白癜風的病機在於風邪內襲,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氣滯則血瘀,血瘀則臟腑功能失調;加之其風邪熾盛,易生寒邪,寒凝血脈,血不養膚,以上病機導致皮膚失榮、失養,終致此病,欲愈,須扶正也。表現為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白斑,色白如瓷,與周圍皮膚黑白分明,極其難看。有時白斑靜止不動,有時又突然發作,迅速增多,變化莫測。此既中醫學所謂「風善行而數變」也。
白癜風在中醫文獻中又稱「白癜」,或「白駁風」。早在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對本病的描述,並將它形容為「白毋腠」。《素問.風論篇》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瘀,皮膚失養變白而成此病。《諸病源侯論》謂:「白癜者,面及頸項身體皮肉色變白,與血色不同,亦不癢痛,謂之白癜」此亦是由「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明確闡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機。《外科真銓》也有「白駁風……,其色駁白,形如雲片,亦無痛癢」的記載。《醫學金鑒. 外科心法》指出:「此症自面及頸項,肉色忽然變白,狀類癍點,並不癢痛。若因循日久,甚至延及全身。由風邪相搏於皮膚,致令氣血失和」近代醫家在繼承其學說的同時,又有了新發展,提出了本病發病的三大看法:一是肝鬱致病論;二是血瘀致病論;三是臟腑功能失調病論。  
白癜風臨床分型

既往白癜風的分型比較亂,臨床上常按照白斑的形態、部位、色素脫失的不同程度等分成許多不同的分型。1994年全國色素病組討簍制定的白癜風臨床分型(草案),將白癜風統一分為二型、二類、二期。
一類
(1)局限性:單發或群集性白斑,大小不一,局限於某一部位。
(2)散發性:散在、多發性白斑,往往對稱分布,白斑總面積不超過體表面積的50%。
(3)泛發性:多由散發性發展而來,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而累及體表面積的50%以上,有時僅殘留小片島嶼狀正常膚色。
(4)肢端性:白斑初發於人體的肢端,如面部、手足指趾等部位,而且主要分布在這些部位,少數可伴發軀體的泛發性白斑。
2.節段型
據病損處色素脫失情況又可將該病分為完全型與不完全型兩種。前者對二羥苯丙胺酸(DOPA)反應陰性黑素細胞消失,治療反應差。後者對DOPA反應陽性黑素細胞數目減少,治癒機率大。
二類
1.完全性白斑白斑為純白色或瓷白色,白斑中沒有色素再生現象,白斑組織內黑素細胞消失,對二羥苯丙氨酸(DOPA)反應陰性。
2.不完全性白斑白斑脫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見色素點,白斑組織內黑素細胞數目減少,對二羥苯丙氨酸反應陽性。
二期
1.進展期
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漸向正常皮膚移行、境界模糊不清。
2.穩定期
白斑停止發展,境界清楚,白斑邊緣色素加深。
【臨床分期】
白癜風臨床分為兩期,進展期和穩定期。所謂進展期就是指皮損不斷擴大,而且有新發皮損,同形反應陽性(就是外傷或其他皮膚病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白斑)。 穩定期指皮損不再擴大,沒有新發皮損。  
白癜風日常保健

1、遵守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要自行改變劑量或服藥時間。在治療中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感冒、外傷、過敏等,應與經治醫生保持聯繫,以便積極、正確處理。白癜風治療後應當在15天到30天出現好轉,如果沒有出現預期效果,應當及時與經治醫生聯繫,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法。因此,治療期間每半月由經治醫師面診一次,詳細觀察病情變化。如因路遠不能按時面診,應每1~2個月拍一次照片供醫生觀察。
2、日常心態:白癜風患者由於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較重,在生活中有不如意、不順利的時候,較健康人更易喪失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因此,白癜風患者要重視心理素質的修養,學會調適異常情緒,解除心裡矛盾和壓力,這對個人的工作生活和早日康。中國醫學健康網
⑴發泄心中積鬱。
向朋友訴說苦衷,宣洩憤懣,或悲痛地哭一場,都能釋放心理壓力。
⑵發展興趣愛好。
通過健身、娛樂、學習和工作來解決煩悶,轉移注意力。
⑶遇事不慌,穩妥善待。
對於煩惱和不愉快,承認其發生的合理性,然後冷靜的想辦法對付它。
⑷正視現實。
很多人的煩惱是由於對於生活的期望值過高而造成的,一旦這些期望沒能實現,煩惱也就隨之而來。因此,正確的面對現實,不要一味固執,能屈能伸。
3、白癜風患者飲食注意:
白癜風病人血液和白斑部位由於缺少某些微量金屬元素,而使體內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影響了黑色素的合成代謝,從而產生病變。因此,患者應多吃含銅、鋅、鐵等金屬元素較多的食品,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強,繼而使黑色素合成加快。
(1)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肉(牛、兔、豬瘦肉)、動物肝臟、蛋(雞蛋、鴨蛋、鵪鶉蛋)、奶(牛奶、酸奶)、菜(新鮮蔬菜、以及蘿卜、茄子、冬筍、木耳、海帶等)豆(黃豆、豌豆、綠豆、豆製品)、花生、黑芝麻、核桃、葡萄乾、螺、蛤等貝殼類食物。
4、基本禁忌食品:
(1) 忌食蔥、蒜、魚、蝦、羊肉、竹筍、鹹菜、辣椒、酒類。不宜吃菠菜,因菠菜含大量草酸,易使患部發癢。
(2) 少吃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因維生素C能使血清銅與血清銅氧化酶水平降低,影響酪氨酸酶的活性,干擾皮膚黑色素的合成。
(3) 櫻桃 白癜風病人不宜多食。櫻桃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在黑色素的代謝過程中,能使黑色素的生成被中斷,加重白癜風的病情。
白癜風病因複雜,治療困難,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對本病的預防目前還未普遍被人們所重視,發病前人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預防。普及預防知識做到有病早治,未病先防,對降低發病率非常重要。
4、出行注意:經常曬太陽由於白癜風的發生,是因為受遺傳、免疫、精神等因素的影響,引起局部皮膚和毛囊內黑色素合成出現障礙。而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黑色素代謝,所以適當曬太陽,能使黑色素細胞轉移到皮層中,使膚色加深,從而有利於白癜風的治療。但在炎熱的夏季,陽光中的紫外線反而能抑制黑色素的代謝,不利於黑色素的合成,所以,夏日應避免陽光的照射。  

白癜風是否遺傳

白癜風是否遺傳得分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在國內調查,患者親屬中白癜風發病率約在3%—12%之間,國外統計資料表明在18%—40%之間。 而且白癜風的發病和神經精神因素關係很大,心情不好,很容易誘發該病。需要注意的是:白癜風病人不要找同樣是白癜風的對象。如父母有白癜風病史,子女應注意環境因素的影響,生活應有規律,避免暴晒,避免精神刺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如發現皮膚有異常白斑,應及時就醫,做到:早預防,早治療,早康復。  

白癜風久治不愈有原因

因素一:不找專家確診。 一般白癜風患者治療白癜風不確診、不分型、不找病因盲目進行治療,只知道自己患上了白癜風病見藥就用,導致很多患者長期用藥而不能治癒,有的患者出現了無效、抗藥性、大面積的擴展、藥物過敏等等不良反應,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因素二:不進行系統的治療。 很多患者患病後不找專家進行系統的治療,而是到處亂治甚至找一些庸醫、偏方、非正規藥品等等,用一種藥物無效再換一種藥物,連續不斷的進行治療,導致誤診、誤治。還有的患者不是點狀固定型的白癜風也進行植皮手術,術後出現了大面積的擴展,由於破傷所致的白癜風患者也進行植皮手術,疤痕皮膚也進行手術導致術後面部出現了大量的疤痕。還有的白癜風患者是過敏體質也亂用藥,從而導致全身性過敏。
因素三:濫用藥物。 很多患者不在專家指導下用藥,而是看說明書用藥,不分類型、不分原因只要是治療白癜風病的藥品全部都用,有的患者是有病亂投醫,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進行治療,而導致誤診、誤治。白癜風病是由於色素脫失減少所致的慢性頑固性皮膚病,哪裡是用某一種藥物就能治癒這麼簡單。治療白癜風病要專家綜合分析患者的致病因素、類型、性質、是否在進展期等等眾多因素來制定治療方案,然後再進行系統的治療。如:你是一種精神因素所致的混合型的白癜風患者,治療方法應該是調節神經系統,而不是調節內分泌系統等等。用藥期間要根據病情的發展,由專家來進行多種藥物的綜合治療,而不是簡單的口服,外用,植皮,或用某一種藥物能治癒的,很多患者長期不能治癒問題就出在這裡。  

如何自我調節和防護

1、發現白癜風后要儘快到醫院檢查確診,爭取早期治療。病程短、面積小的白斑,治療效果相對較好,不少病人可以完全治癒。
2、生活要有規律,避免經常處於緊張和焦慮的精神狀態之中。
3、適當增加日晒,但切忌過度,以防晒傷。
4、避免皮膚外傷,以免發生同形反應。
5、不可用刺激性強的化妝品和外用藥。
6、最好採用光化學療法、中西藥結合、飲食、精神療法等綜合療法治療。
7、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持之以恆,堅持治療。  

患者注意事項

1、精神因素 :焦慮、緊張、均可激發本病,所以患者要性情開朗、要有與世無爭的胸懷。
2、環境:特別是住處潮濕、淋雨、涉水、風寒等均可能誘發白癜風。
3、感染:外傷、凍瘡、燙傷均有可能導致白癜風的發生或發展,必須注意。 
4、飲食:勿食辣椒,以及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如桔子、葡萄、山楂、獼猴桃等。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肉、動物肝臟、蛋、奶、菜、豆、花生、黑芝麻、核桃等。
5、不可在大太陽底下曝晒,以防擴散。
6、慎用外用藥物,以防刺激皮膚,尤其是顏面部的外塗藥應特別注意。
7、在進行期,避免機械性刺激以免損傷肌膚,以發生同形反應。  

白癜風治療方案的確立

1、淡白色:是皮膚白斑損傷最輕型,白斑顏色較正常皮膚淺淡。這說明此皮膚白斑的黑色素細胞功能已損傷一至二成,還有九成或八成的功能存在。此時只用外用藥就能激活黑色素細胞的全部功能。
2、乳白色:是皮膚白斑損傷較重型。白斑顏色似牛奶。說明此皮膚白斑的黑色素細胞功能,已損傷二至三成,還有七成或八成的功能存在,此時用外用藥物配合口服藥就能出現黑色素小島,大多數白斑通過此療法就能治癒。
3、雲白色:是皮膚白斑損傷比較重的類型。白斑顏色似天上飄著的白雲一樣,說明此皮膚白斑的黑色素細胞功能已損傷七到八成,只有兩到三成的功能存在,此時如果僅僅用外用藥或口服藥物,效果就比較差。如果想取得比較好的療效,則必須做黑色素細胞種植。
4、瓷白色:是皮膚白斑損傷最重型。白斑顏色象白色的瓷磚一樣,說明此處皮膚的黑色素細胞功能已損傷八到九成,僅有一成或兩成功能存在,甚至整個黑色素細胞都已變性、萎縮、直至死亡,此時只能用特殊的儀器在患處種植上新的黑色素細胞才能徹底治癒。
5、面積占體表很大部分的患者:脫色也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每天在正常皮膚使用兩次monobenzone 或 Benoquin.  

那些東西可以誘發白癜風

1、哪些藥物能誘發或加重白癜風
(1)抗膽鹼酯酶藥
(2)光感性藥物
(3)含硫基藥物
(4)長期應用硫脲、硫脲嘧啶、甲狀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藥物對黑色素的合成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白癜風患者或白癜風易感者應避免長期應用這些藥物
(5)其他如維A酸類藥物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抑酪氨酸轉化成多巴、減少黑色素合成、縮短表皮細胞更替周期、促使表皮黑色素排出體外等途徑影響皮膚顏色,使皮膚褪色。
2、維生素C對白癜風有哪些影響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維生素丙、丙素等,為白色或淡乳白色結晶粉末(遇光顏色變深),味酸,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水溶液呈酸性,遇空氣、鹼或高溫被迅速破壞。各種植物均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維生素C誘發或加重白癜風的機制可能是:①維生素C能使合成黑色素的物質多巴醌迅速還原成多巴,從而阻斷了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過程。維生素C不但能抑制腸黏膜對銅離子的吸收,而且能降低血清銅氧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了酪氨酸酶活性,使黑色素合成減少。白癜風易感者或銅氧化酶活性偏低者,長期、過量應用維生素C就有可能發生白癜風。②維生素C不但能促進神經介質的合成,使酪氨酸消耗增多,黑色素合成減少,而且能保持巰基酶活性,促進巰基化合物谷胱甘肽合成,並能與酪氨酸酶競爭銅離子,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減少。③維生素C能促進抗體的產生,一直過渡增殖的細胞等,可加重白癜風的自身免疫反應,抑制毛囊黑色素細胞儲庫中無黑色素功能的黑色素細胞分化、增殖,影響白癜風的治療效果。可見,維生素C從多途徑影響黑色素生成,使誘發或加重白癜風不可低估的因素。
3、紫外線能否誘發或加重白癜風
紫外線是一種比可見光波長短的電磁波,在光譜上位於紫色光的外側,根據波長的長短分為長波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和短波紫外線。
人體吸收紫外線後,可引起複雜的生物效應,但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使皮膚吸收紫外線後引起的生物學效應有促進和色素形成、增強皮膚的屏障、形成維生素D、影響皮膚免疫功能、引起皮膚紅斑反應、抑制DNA合成、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臨床應用其生物學效應治療多種疾病,並且可以通過應用藥物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量而增強其生物學效應。
波長300-400nm的紫外線有較強的促使皮膚黑色素形成的作用。
然而,事物的雙重性決定了其作用的利與弊,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雖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而且是目前公認治療白癜風的標準療法,但臨床發現,部分白癜風患者的發病和病情加劇發生在陽光強烈的夏、秋季節,紫外線灼傷部位皮膚可發生脫色斑等,提示強烈紫外線照射可能是誘發或加重白癜風的因素之一。
雖然紫外線誘發或加重白癜風病勢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但紫外線對黑色素細胞的破壞作用,應引起醫務人員和白癜風患者的高度重視。
4、外傷能否誘發白癜風
外傷是指身體受外界物體的打擊、碰撞或化學物質侵蝕造成的損傷。
臨床中部分白癜風患者,皮損的最初發生部位是在皮膚外傷處;多數白癜風患者的皮損發生在經常摩擦和易受外傷的部位  

白癜風能治癒嗎

在目前的醫學條件和科學研究上它是不能完全治癒的.
白癜風大多為後天發生。 白癜風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白癜風有很多治癒的案例,其中中藥白癜扶正散效果較佳,但該藥的藥方只為少數人所知,未能工業化生產。
有以下幾方面的可能致病因素:
1、精神神經化因素。不少白癜風患者都是受各種環境刺激和精神創傷之後發病的,情緒波動、焦慮、神經緊張、易怒、憂鬱等不良刺激易引起機體內生理、生物化學反應的紊亂,誘發或加劇病情的發展。還有人認為白癜風是一種心身疾病。
2、自身免疫因素。不少專家認為白癜風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可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
3、黑素細胞自毀因素
4、酪氨酸、銅離子相對缺乏
5、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中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還沒有得到大家的共識,因此現在只能認為是遺傳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有白癜風家族成員的人發生白癜風的幾率是3-12%,如果再有神經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就容易發病。
6、外傷
7、微循環障礙。由於微循環受阻,使營養成分不能輸送到肌膚部位。黑色素細胞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從而使皮膚脫色,出現白癜風病灶。
綜合各種學說的觀點,一般認為其發病是具有遺傳素質的個體,有多種內外因子的激發下表現為免疫功能、神經、精神及內分泌、代謝功能等各方面的紊亂,導致酶系統的抑制或黑素細胞的破壞或使黑素體的生成或黑化過程障礙,終至色素脫失。
精神因素和神經化學因素在發病過程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據臨床觀察發現、精神因素與外傷是白癜風的主要誘發因素,夏季是本病的好發季節。   

心理因素對白斑的影響

白癜風以皮膚白斑為特徵,不影響健康,但是影響容貌,給患者帶的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年輕的女孩,正是最要漂亮的時期,皮膚白斑的出現往往引起她們情緒低落。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白癜風,面對白斑出現悲觀,消沉、緊張、抑鬱、沮喪、恐懼、自卑、有的寢食不安,甚者有尋短見的。專家指出,心理因素對白癜風的影響很大,要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因為不良的心理因素和情緒表現不僅不利於疾病的康復,還有加重病情發展的危害。因為這些因素可以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使白斑進一步發展、擴散,給治療帶來困難。
我們知道,內分泌紊亂與免疫功能失調是誘發白癜風的因素之一。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衡,能產生抗黑色素細胞抗體,造成黑色素細胞損傷脫失而發病。被損傷的黑色素細胞可再釋放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黑色素細胞抗體,使更多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因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心情過度緊張使機體過量分泌腎上腺素,這種物質對黑色素的正常生成代謝有阻抑作用。
所以,一旦得了白癜風要正確面對,避免心理壓力、精神創傷、有害物質等因素對機體神經體液調節、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到正規醫院找皮膚病專業醫生治療白癜風是關鍵,同時要保持豁達順暢的心情,直面現實,丟掉思想包袱,以積極的精神狀態配合醫生治療,飲食對白癜風治療也很重要。要相信白癜風是可以治癒的,要有戰勝病魔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0-2025 09:26 AM , Processed in 0.40097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