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66|回复: 10
|
正一禪和派道經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0-8-2014 08: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來慈惠堂是我國唯一由正一派道姑主持的道場,福生无量天尊……。
本帖最后由 唔留手 于 20-8-2014 08:19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20-8-2014 08: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8-2014 09: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20-8-2014 08:46 AM 
汉服右衽正确。
怎麼就沒人提醒彭亨叄娘善心老人院的葉玉梅院長,她的穿法是死人才那樣套?
看過她多篇報紙裡的照片,她多套服裝都是左衽,難道辦老人院就如此穿的?

|
|
|
|
|
|
|
|
发表于 20-8-2014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留手 发表于 20-8-2014 09:01 AM 
怎麼就沒人提醒彭亨叄娘善心老人院的葉玉梅院長,她的穿法是死人才那樣套?
看過她多篇報紙裡的照片,她 ...
是不是那个照片被掉头过? 还是裁缝乱来?
|
|
|
|
|
|
|
|
发表于 20-8-2014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20-8-2014 09:02 AM 
是不是那个照片被掉头过? 还是裁缝乱来?
没有,已經見過很多次她的新聞(照片)報導都是左衽的。
也可能是那些不懂中華文化的裁縫師出的傑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14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8-2014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isscool 发表于 22-8-2014 04:58 PM 
是的,我們是正一禪和 ^^
好奇問下,為何冠以“禪”一字?
|
|
|
|
|
|
|
|
发表于 28-8-2014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isscool 发表于 22-8-2014 04:58 PM 
是的,我們是正一禪和 ^^
老天
帖子放了那麼久我還以為是 "正一禪" 和 "派道經", 講兩樣東西.
原來是 "正一道" 的 "禪和派" 的 "道經", 講一樣東西.
還有沒有更玄的? 別跟我說其實是 "正一禪和" 在分派 "道經", 我直接暈掉. @_@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9-2014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留手 发表于 28-8-2014 12:07 PM 
好奇問下,為何冠以“禪”一字?
道教自東漢立教,至南北朝時期,已有完整的經韻樂章格式,其由音韻讚誦,將道教經詞配上曲調,做為道教音樂的重要部分,它不僅被廣泛運用於各類科儀活動中,並融合為有機的整體組合,豐富了整個科儀的內涵,縱然每首經韻都相當獨立,然其亙置於科儀中,則有一種章節式的結構功能,從而擴大了科儀的外向表現。 魏晉南北朝前,道典多為喻理喻事性的文章,後經寇謙之的改革,將深奧難懂的經文,改成詩賦或韻文,依照文字的四聲韻音關係,產生規律的韻調,再仿效宮廷祭祀樂章結構,將道教義理,縮約其內,進而促使科戒儀範的完善。 禪和派道經,係緣起於福州,據悉,原由一篤信道教之士,前往京師應試,中科舉後,皇帝賜假回鄉省親,途中投宿於寺廟,聽見誦經曼妙之聲,隨即啟發靈感,返鄉後,即提倡父老研習,由於當時是由官老爺發起,所以習道之風一時大起,並組織成非職業性道士團體,稱名為禪和派,又因每月為堂友拜斗而稱斗堂,亦名濟功堂〔資濟功德之意〕,由於能加入的人員,以官家子弟為主,因此在音樂與文章造詣上,皆不流於俗套。民國三十八年,福州人士隨政府來臺,在臺灣本島,組織了集賢合一堂〔由原福州斗堂成員吳可楨道長招集,當時至少須是在臺公務員身份,方可加入參予〕與保安堂〔由原福州職業道士張鄧林道長招集,當時以工商界人士居多〕因此才得以在臺灣流傳。〔待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9-2014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8-8-2014 01:27 PM 
老天
帖子放了那麼久我還以為是 "正一禪" 和 "派道經", 講兩樣東西.
???不明白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