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334|回复: 3

由年菜看中國八大菜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2-2013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國人講究吃,是舉世聞名的,在年關將近的歲末,更是集中國料理大成的完美饗宴,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到除夕的年夜飯、一直吃到年十五的元宵,在整段過年的時期,隨時都可以看到在飲食上的講究,尤其是除夕夜的團圓年夜飯。

chiculture.jpg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習俗裡,大過年並不是開火的好時間,因為在農曆12月24日開始灶王爺已經返回天庭,等於廚房沒有主神的眷顧,尤其是年初三,更是諸事不宜,根據老一輩的看法,這一天最好什麼是都不做,光是待在家裡,所以大年夜的晚餐,就變成整個過年的飲食精華了。

說到中國人的年菜,那等於是說到整個中國的飲食文化,因為中國幅圓遼闊,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環境氣候、地方食材,所以在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早在兩宋時期,就因為飲食文化的發達,而有所謂的「胡食」、「北食」、「南食」、「川味」等不同的地方分野,後來更有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說法,這才逐漸地形成中國各地的地方菜系。

wp8f5d146e_05_06.jpg
就一般人最常聽到的菜系種類,應該就屬山東菜系、四川菜系、廣東菜系、淮揚菜系、江浙菜系、湘鄂菜系、福建菜系、京朝菜系等,也是眾人最常說的「八大菜系」,不過中國有那麼多的省分,又豈是簡單八大所能盡述,因此後來又有上海的滬菜、北京的京菜、杭州的杭菜、瀋陽的遼菜、西安的秦菜、寧波的寧波菜、山西的晉菜、以及在台灣最常見的台菜等,種類繁多的新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當然菜色的獨特性是否能包容當地的文化色彩是最為首要,其他還要看菜餚的數量、當地的商業文化、食材的運用……等等,嚴格說起來,不管是各省、各縣、甚至各市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菜系,所以在年菜上,也都會有專有的特色餐點,不過剛剛所舉的八大菜系,因為淵源較久,並且較具自家特色、對各地方菜系的影響也較深,所以由此入手對中國各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比較能有深入的瞭解。

豪邁直爽的山東菜系

853406_180213612353_2.jpg
山東菜系對於中國的影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因此「古」是裡面的一個很大的特點,特別是孔府菜保存了相當多的古式菜餚。

山東人的主食以麵食為主,這也是在山東年菜中不可缺少的菜色,而山東菜講究急火快炒,烹飪方法以爆、扒、炒、炸、烤、汆、鍋 為主,這些料理方式都是比較著重保存食材品質,所以口感鮮嫩滑脆,在口味上較偏鹹味、以酸甜為輔,其中最有名的菜色就是「糖醋黃河鯉魚」;作法是先將鯉魚處理乾淨,在其身劃出百葉花刀,稍微醃製後再炸成金黃色,然後用糖、醋、蔥末、薑末、蒜末、醬油、澱粉……等做出淋醬,澆在炸好的魚上。

外溫內熱的四川菜系

853406_180045368343_2.jpg
四川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所以除了海鮮幾乎什麼都產,但由於四川河產豐富,這邊的料理卻以烹調魚類見長。

四川菜的烹調方法,偏重較細工的小煎、小炒、乾煸、乾燒,前兩種的特色是食材不過油,然後急火短炒,而乾煸是利用纖維較長的食材,乾燒則是類似紅燒的作法,但使用以辣椒為底的調味料;重視的口味是辛、辣、麻、怪、鹹,最讓人映象深刻的便是其中的麻辣口味,但其實掌控辣味的辣椒,是近一、二百年才自拉丁美洲輾轉傳入中國的,所以在許多古籍中的記載,二百年前的川菜,其實都沒有使用到辣椒做為調味,現在常見的「魚香」、「麻辣」反都是明末之後,自兩湖所遷入的居民帶入辣椒之後的改變,不過也因地形氣候影響;四川冬季又濕又冷,所以辣椒這樣的調味身得當地居民的喜愛,其中最經典的菜色,莫過於「麻婆豆腐」,本雜誌在第40期有相當清楚的介紹。

古樸撓趣的廣東菜系

廣東因受到地形限制,跟中原無法直接的往來,居民又以百越居多,所以最早的食材是以野食為主,但相對的,在廣東也保留了較古的食俗。

在廣東的烹飪方法裡面,保存了較早的鹽焗、酒焗、鍋烤、以及生食魚蝦……等等古法,而又因靠海,是西方文化最早進入的場所之一,所以造就相當獨特的飲食文化,也就是在偏洋風的色彩中,卻保有最古的手法在裡面。廣東的烹調手法裡面講究其獨有的軟炒,就是先用旺火燒鍋,再下油滑鍋,滑鍋後下少許油,用中火或小火炒,所用的主料多半都為流體或半流體,典型的菜色有炒鮮奶、黃埔蛋等。在大菜部分最有名的要屬「東江鹽焗雞」,作法是將一斤左右的嫩雞,在清理好後將內部抹上精鹽和豬油,再塞入大蔥、薑末和八角,然後先用青菜葉、再用紗布裹好,埋入已經炒得呈紅色的粗鹽之中,再把這盛鹽的容器放在微火上加熱20分鐘左右燜熟即可。

雅致精細的淮揚菜系

853406_085736117366_2.jpg
淮揚指的是江蘇的楊州,也有人叫「蘇」菜,這邊自南北朝時期,就是富商巨紳齊聚之地,富裕豐饒更不在話下,所以這個菜系最大的特色就在一個「富」字。

楊州地區本為水鄉,故盛產魚蝦蟹及各種海味與蔬菜,烹調方式是採用講究細工的燉、燜、煨、蒸、燴,口味上比較偏甜,但是處於一種與鹹味調和的狀態,在調理時往往是糖鹽共用,用糖的目的是為了讓菜餚能增色提鮮,所以這個菜系的特色也重視菜餚的色澤,並且還會跟口味本身有直接的關係,例如色澤濃亮,則味道較重;色澤清淡素雅,則口味也清爽順口。淮揚菜系的經典菜色繁多,但較為台灣所知的則是獅子頭,因為取其團圓之意,也是過年必上的吉祥年菜。

溫文爾雅的江浙菜系

853406_150514711304_2.jpg
如果說淮揚展現的是富裕,那麼江浙則展現了文人雅士的風雅,這兩種口味也是在台灣最常見的風味,但因都屬於江蘇一帶,所以口味上非常接近。

有別於淮揚菜的風味,江浙菜特別著眼蔬菜,並在色、香、形上比較接近自然,相較於淮揚重視的富裕氣息,江浙菜可說展現另一種不同的風情。在烹調手法上,江浙菜也是以燉、燜、煨、蒸、燴為主,在地區上因為靠近太湖,所以所選用的食材也是以魚蝦為主,例如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第一魚」的松鼠鱖魚、飲譽數百年的西湖醋魚等,都是江浙菜餚裡面的經典大菜。

單純粗豪的湘鄂菜系

853406_133852385302_2.jpg
湖南(湘)、湖北(鄂)地區,佔據了地利之便,自古便以魚類料理見稱,並且擅長使用兩種以上的主料做變化,並多能以每種主料為題自成一席,如全魚席、蟹席、鱔魚席……等。

兩湖地區的人口味偏酸辣,或是刺激味較種的味道,烹調手法重視蒸、煨、炒、炸、燒,並且其中蒸、煨、燒都注重湯汁,菜出鍋後,骨酥肉爛,氣味馥郁,汁濃芡亮,湘鄂菜系還重視食材原料的本色,不講求過多的工藝,以每種菜系來說,湘鄂菜系與整個大陸的接觸較少,所以在入世未深的狀態下,它反而保留了最多來自根本的樸質,而在講究好采的年菜裡面,各式的魚類料理,正是此菜系的最大經典。

克勤克儉的福建菜系

853406_112017669308_2.jpg
福建在古代因位處偏遠,屬於少數民族群居之地,所以其口味與中原地區大異,後有客家人於此生根發展,所以在感覺上會比較接近眾所熟知的客家菜。

福建地區自古便以魚撈為業,而溫暖的氣候再加上多山的地形,非常適合香菇、竹筍、山菜……等山產生長,這些都為福建菜系增加了許多菜色上的變化,而在烹調手法上,福建菜講究燉、煮、煨、汆、蒸,這個菜系尤重湯汁,所以許多經典菜餚皆以湯菜為主,湯菜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湯汁較清,如高湯魚翅;另一種則屬於湯汁較為濃稠,如享譽國內外的佛跳牆,正是福建菜系中最經典的年度大菜。

富麗堂皇的京朝菜系

這個菜系主要是來自北京,而北京做為中國的首都長達700年之久,不管是帝王將相、或是王宮貴族,均齊聚在此,所以這個菜系最大的特色就是來自「貴」。

京朝菜系最大的特色就是來自於它是匯萬宗於一身的菜系,它融合所有菜系的特色,並發展出獨樹一格的風味,感覺上北京菜十分講求正統,所以絕不走怪誕之味,作法上也著眼於基本料理方式上的變化,但在清朝中葉時期,朝廷大官多以山東人居多,所以當時的京菜幾乎被山東菜系所壟斷,像現在北京著名的爆羊肉、鍋 豆腐,可說都是受到山東影響的京菜,另外,在京菜中不能不提的年度大菜,就是「北京烤鴨」,甚至更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之說,其名聲可見一般。

由於對菜系的理解不同,中國到底有多少菜系,尚無一致的意見。有人認為一省可算一個菜系,也有人把一省分為幾個菜系。一些人將中國菜系分為八個:川、魯、蘇、粵、湘、閩、浙、徽;也有人認為有十個,即八大菜系加上京、滬。

這八大菜系,可說是所有中國菜的代表,而在這歲末之際,也能親身品嚐不同的經典大菜,這應該就是在台灣菜系的年菜中,最大的特色與表現吧! 本帖最后由 Nightmar3 于 24-12-2013 10:3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2-2013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14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粤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oon_head 发表于 6-1-2014 04:52 PM
怎么没有粤菜呢???

有啊,只是图片没有粤菜的,很奇怪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办公美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11-2025 04:01 AM , Processed in 0.111052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