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6|回复: 0
|
通过尿色判断该不该喝水
[复制链接]
|
|
尿液是人体的“清道夫”,通过尿液可以把机体的废弃物质排出体外,以保持机体的内外平衡。正常新鲜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透明状,无沉淀浑浊现象,这是因为尿中含尿黄素的缘故。饮水量、冷暖、体温的变化,以及食物、药物的作用,都会影响尿色的深浅,如喝水多时尿量较浅,尿量增多,喝水少而出汗多时尿变浓,颜色就转为深黄。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够从尿液颜色的改变上反映出来,尿中如果出现不正常成分,可导致尿色异常,从尿色的改变,可提示患某种疾病的可能,因此,尿液又是反映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近,一张尿液颜色表在微博上疯传,称人可以根据这张颜色表和尿色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喝水。
这张尿液颜色表从淡黄色到褐黄色分为多个阶段,又从大方向分为身体缺水和不缺水两张图。在图上标明尿液呈什么颜色的时候需要喝水,甚至细致到当尿液是米黄色时,应该在1个小时之内补充水分。这张图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以后可以根据这张图片判断自己该不该喝水了。
看尿色判断需不需要喝水,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有关医生表示,人体是否缺水可以通过尿液颜色反映出来,这是对的,如果缺水,尿液颜色确实会较深一些。“当人的尿色已经呈较深的颜色时,说明人体已经缺水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再补水就晚了。”采访中,医生称按照60公斤至70公斤体重的标准来说,人一天需要喝水2000毫升。现在比较提倡细水长流的喝水方式,注重随时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
7种尿液颜色看身体病兆
一、血尿
血尿是指尿中有超过正常量的红细胞,当一升尿中含血量超过一毫升时,尿显红色,肉眼可辨,叫肉眼血尿,这是常见的一个症状。发生血尿常见的疾病有泌尿系统疾病,各类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是引起小儿血尿最常见的原因,尤以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最为多见;泌尿系统的感染除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支原体、霉菌及寄生虫等引起,如肾结核就常有血尿,且可为首发症状;肾、膀胱、尿道结石均可引起血尿,尤以男孩下尿道结石最为多见;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创伤、肿瘤、血管病等也是产生血尿的原因。
二、白尿
又称为乳糜尿,系由于脂肪乳浊液进入尿中,尿色白,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此症状意味着体内淋巴管有病变,通过淋巴管造影检查,可以确定病变部位,导致乳糜尿的常见疾病是丝虫病,少数为腹腔结核、肿瘤压迫或手术创伤。有的妊娠妇女也可出现乳糜尿。此外,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时尿白明显,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时,尿白变浅或尿液澄清。
三、脓尿
泌尿道化脓性感染,脓汁混入尿中,使尿呈脓汁样,或混浊,常悬浮有絮状物,静置后有较多白色沉淀物。患有肾盂肾炎、肾积脓、肾结核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患者,即可见到这种尿。脓尿者常常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腰痛、发烧等症状。此时,患者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感染部位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四、茶尿
血液中的胆红质,经肝脏转化后变为尿而排出体外。所以,一旦肝脏有病,不仅胆汁储留,而且未经肝脏加工的胆红质还会直接进入尿液,使尿呈现黄如浓茶样颜色。黄胆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和胆石症等疾病,都可出现这种尿色。此时,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病人的眼球甚至皮肤,都呈黄色。
五、黑尿
黑色尿比较少见,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如恶性疟疾病人,医学上称黑尿热,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病人的血浆中有大量的游离氧、血红蛋白与定氧血红蛋白,随尿排出而造成尿呈暗红或黑色。
另有少数病人服用左旋多巴、甲酚、苯肼等后,也会引起排黑尿,停药后即会消失。 国外有资料报告,患阵发性肌红蛋白尿的病人,在运动后也会排出棕黑色尿,同时伴有肌肉无力,可逐渐发展为瘫疾。此外,黑尿还可见于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
六、酱油色尿
有的病人,排出的尿宛如酱油。这是因为红血球被大量破坏的缘故。红血球内含有血红蛋白,如果非相同血型者相互输血,血中的因素会发生异常改变或感染等,造成溶血,从而使血红蛋白大量进入血液,经由肾脏排出,尿色便呈酱油色。引起酱油色尿最常见的疾病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此外,亦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甚至剧烈的运动后,尿液也可似酱油色。
七、绿色尿
淡绿色尿见于大量服用消炎药后;暗绿色尿可见于霍乱、斑疹伤寒,以及原发性高血钙症、维生素D中毒者。但这种颜色的尿多与服药有关,非疾病所致。如服用利尿剂氨苯喋啶,注射亚甲蓝针剂或服用美蓝、水杨酸之后均可出现,停药即可消失。 本帖最后由 我爱潮流 于 25-11-2013 02:15 AM 编辑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