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说陈平 道陈平●罗汉洲
http://www.nanyang.com/node/568734?tid=490
有道是“盖棺论定”,前马共总书记陈平是个例外,显然有不少人不认同官方对他的评定。希望若干年后,撰写历史的人对他有个公允的,符合事实的定位。 陈平于1940年加入马共,日本在1942年侵略马来半岛,陈平组织抗日游击队,成员包括华人和马来人,实行武装抵抗日本侵略。 日本在1945年投降,陈平因抗日行动受英国颁授勋章,但陈平没有因此给英国收买,他领导的抗日军于1948年转为抵抗英国殖民马来半岛的抗英游击队,同样是抵抗侵略,抵抗殖民主义,追求马来半岛独立的军队,不同样的是对象由日本转向英国殖民地政府吧了。
抗日转为抗殖民主义
抗英游击队同样包括了华巫两族,英殖民政府这边除了英军外,有辜加兵,据知有个时期还引入印度军,此外就是招募本地华巫壮丁加入剿共部队。 换言之,从1948年,马共被列为非法组织到1989年,马来西亚、泰国和马共三方签署和平协议这40年间,敌我双方的军队都包含了华巫两族,一方是为了马来半岛独立、抵抗外国侵略、反抗殖民主义而战,另一方则是帮助殖民政府镇压前者,这是事实,是史实,再多刻意的否认与回避也改变不了这历史。 用现代人的政治标准来评论,我们应该推崇反侵略、反殖民主义、争取独立的一方,抑或推崇帮助殖民地政府镇压本土反侵略、反殖民主义的一方? 双方交战,自然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用“被屠杀”来形容阵亡者是不恰当的,“被屠杀”只可用来形容平民被杀害。
抗英期间华人也被杀
马共与英殖民政府对抗期间,为了要破坏半岛的经济发展,就时常在偏僻地方拦截罗里或巴士,把人赶下车,焚烧罗里或巴士,车主十之八九是华人。 同时,马共也时常破坏华人经营的沙泵矿场,他们不敢去骚扰大园丘,华人小园主则成了他们勒索的对象,不少这类小园主因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勒索而遭杀害。 殖民地时代,很多华人当公务员、警察、暗探、军人,他们或他们的家属就成了马共杀害的对象,曾担任霹雳州总警长的袁悦凌的女儿差点就给马共绑架。 日本投降,英军尚未返回马来半岛那段时间,马共清算“日奸”,华人被杀害的日有所闻。
泰国收容狮城也邀访
总而言之,在马共与英殖民政府对抗期间,华人的经济损失最大,“被屠杀”的人数也绝不下于其他种族,但大多数华人也好像袁悦凌那样,宽恕了马共。 试想,泰国人能容纳陈平,新加坡国立大学可邀请他去访问,对于一个曾经抵抗外国侵略、反殖民主义的人,我们宽恕他并不是一件错误的事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陈平有抵抗侵略和反殖民主义的形象,因而刺激到某些人的感受吧!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此集句联据说是左宗棠为湘军忠烈祠所作,不也正好是陈平的写照吗?他果真永远都不能回来?我们的气度在哪!
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本帖最后由 Arbirage 于 19-10-2013 08:52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