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428|回复: 3
|
说错话扼杀孩子绘画兴趣 培养孩子绘画兴趣五句话不能说
[复制链接]
|
|
|
孩子拥有比成年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要充分尊重孩子创作自由,给予孩子充分的创作空间。但有的时候,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绘画天分可能会被父母的几句话扼杀在摇篮中。对于想要培养孩子绘画才能的父母来说,需要知道哪些话不能说。
第一句:“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怎么一点都不像呢?”
对于大人来说,绘画只有准确地呈现真实的世界才是好的。而对于孩子却并非如此。孩子有自己独特视角,他们对世界充满幻想,甚至认为自己想象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于是,他们就把自己脑海中的世界画出来。再加上,孩子绘画技术尚不娴熟,因而孩子的绘画作品会与大人的评判标准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孩子有画得不像的自由,因为画得像并非绘画艺术的终极目的。孩子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孩子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不要去猜你孩子那辨认不清的画是什么。而要提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能告诉我画里面的小秘密吗?”或者“你是怎样就选择了这些颜色了呢?”而不要以“像不像”去评判一幅画。如果父母太执着于绘画结果,并对技巧过于紧张,只求画得像,就会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孩子天然所拥有的),也正是毕加索等绘画大师毕生追求那种状态。
第二句:“我现在没有功夫听你讲你的画。”
大人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清静会儿,歇一歇。然而,对于小孩儿来说,白天是满足好奇心的、令人兴奋的探索过程,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于是,画画就成了沟通的桥梁。
画作是孩子无声的语言。当他们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可以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
当你的孩子开始告诉你有关他的画的故事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你们的对话将会拓展他的词汇,还可以教会他按顺序讲述故事,这些对于今后的阅读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他画了一匹马正在田地里,可以问他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将会使他想起马圈、马车等等,有可能还会引出一个长长的故事。
第三句:“你的画太棒了,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画家!”
大人觉得孩子只有受到表扬才能更好地画画,所以,不论他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都一味地夸奖。结果适得其反,小孩觉得这类表扬给自己造成的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可能就开始糊弄你,比如:一天画几十张“一钱不值”的画。
描述性的评论,比如:“那只恐龙看上去真高兴!”听上去更好。其实除了当画家,绘画还能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当孩子开始画画的时候,是理解因果关系的绝好时机。通过画画,他们还制定自己的计划,如:“我要试着画一头大象”,并开始琢磨这张画中的大量细致问题,例如:“象有脚趾头吗?”之类的答案。
因为在艺术中无所谓对与错,所以孩子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如:坚信自己的判断力、作品的自我评价等,培养自尊心。同时,绘画艺术还是孩子仅有的、不依靠成人的帮助的,从而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的领域之一。
第四句:“画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可以准备考级了!”
大人觉得,对画画投入那么大,再加上别人都开始考级了,那就随大流吧。但是小孩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每一件快乐的事,都会被大人套上个恼人的框框。画画好并不是通过证书体现的。比赛、考级都体现了大人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孩子意愿的表达。其实宝宝学画的意义主要是在画外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有助于小肌肉运动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所以,与其考级束缚,不如自由创造。
第五句:“你画得不好,我来帮你画。”
父母因为觉得孩子画的线不直,物体的比例不对,所以干脆直接握着孩子的手教他画。此时,孩子的真实感受是:“我自己会画,不要你限制我的手。”父母经常这样做,孩子会失去原有的创作热情,甚至对家长产生依赖。
孩子天生就是创意大师,孩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父母插手只会干预孩子的创作,破坏孩子的创意。若想保持这份原创活力,应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
|
|
|
|
|
|
|
|
|
|
发表于 18-9-2013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女7岁的作品;她的爸妈我们从不干涉她画的东东。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3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
我的兒子每天沉醉在自己的繪畫世界裡。我會選一些他得意的作品收集起來。有時還會跟他一起合作,把精選的作品張貼在客廳的一個角落,當作他的畫展。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0-2013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都是好捧的妈咪!.gif)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