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給有緣人看的,作者是慈濟何日生。
動中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没有一種境界是無時無刻都能平靜?隨時隨地都能保持內在平衡?
一次在一個嚴肅的會議中,二十多位與會者熱烈的討論著一項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卻看到會議桌的一旁有一位學佛者,盤起腿閉上眼在打坐。已經記不得這位朋
友當時有無發言,或說了甚麼話,但是他在這麼嚴肅熱烈的埸合中打坐,倒是
令我印象深刻。
我必須說,我並不特別支持這樣的舉動,并不是因為這舉動唐突,而是它讓我有
一種深深的感受,似乎這位朋友無法在這樣的埸合中維持心靈的一般狀態,只有
盤起腿,他才能思考,才能獲得平靜。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7-2013 07:30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7-2013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樣的經驗發生在兩年後,我邀了幾位朋友,我們正熱烈討論一項棘手的糾紛。一位朋友也突然間閉上眼,放上掌,盤起腿打坐。事後我問他是否常打坐,他也很高與地回答說是!他說打坐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打坐的時候快樂,打坐的時候內心寧靜,打坐的時候如如不動。而一不打坐難道心就不平衡,就起煩惱,就不平靜了嗎?難怪我看到的這兩位仁者都在那麼熱烈的埸合打起坐來。莫非亟欲恢復內心的平靜?莫非他們己經習慣依賴打坐來使自己恢復平靜及能量?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7-2013 12:23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0-7-2013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討論的會議中忽然以這樣的方式尋求平靜 是不是太過了
如果把內心一切暫且拋開 即使睜開雙眼也能尋求一種寧靜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3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arahlimst 发表于 10-7-2013 10:50 PM
在討論的會議中忽然以這樣的方式尋求平靜 是不是太過了
如果把內心一切暫且拋開 即使睜開雙眼也能尋求一種 ...
很多人都要靠外在的,
那些唸經的人也是一樣...
問題是...那只是一時的。
所以...人要學的就是當下一刻如何把精神集中!
不用唸經,不用做瑜伽。
世人應於動中靜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7-2013 12:24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1-7-2013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3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4号 发表于 11-7-2013 12:50 PM
那裡可以看到這本書?
慈濟靜思書軒買得到,
如果你那地方的書軒没有,
可以拜託那裡的師兄姐看別的書軒有没有存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3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一種境界是無時無刻都能平靜,隨時隨地都能平靜,隨時隨地都能保持內在的平靜,不管於各種境界之中,都能常保內心的喜樂,真正做到《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動靜分離,動靜相對立,是人之常情;動的時候容易亂,需要休息,需要靜一靜,這是我們凡人調養自己的方法。所以我們學打坐、綀瑜珈、彈琴、學畫、接近大自然,在喧閙中找一個幽秘僻靜的處所,讓自己休息一番,這無不都是為了求得靜。現代人遠居鄉野,反璞歸真的有之,在會議翻騰之際,索性盤腿打坐,潜心冥想的也不少見。但是難道古人陶淵明所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心靈境界不見了嗎?心遠地自偏,正是心不被境界所牵絆,心不隨境轉的一種修養及定力。
走筆至此,想提一提的是:這几篇文章都是我照著書一字一字打出來的,過去這本書影響我很深,原本以為很深入了解了。没想到字打出來過後,反而感到更有一種力量。如果覺得不錯的話,試試一字一字打出來吧。你會有更深的感受,領悟,而且也可以內化成為你真正的思想。對你人生會有莫大幫助。不會在這個媐媐讓讓的混亂世界中迷失,混亂。包括在這個論壇。因為通過文字,也許更會讓人的思想混亂,尤其心靈那些人的思想,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真正是甚麼人。但人的混亂,迷茫…也許通過文字,讓你的心更混亂。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7-2013 07:29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3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雖然打字很辛苦,尤其是我是用倉頡的。很多字體的打法都不定,也不常打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3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完之後,內心更平靜一些了,也更舒暢…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7-2013 07:26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3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7-2013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個人第一次感受到「動中靜」的境界,是在一次偶然的匆忙旅程中。
二00二年,剛剛回到慈濟大團體,恰好碰到上菒週刊質疑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種種作法不當。那些報導事後都被證實是別扭曲不實的。那時我剛從商業媒體回到慈濟,證嚴上人及副總要我以新聞人客觀的態度及眼光,到世界各地去了解各主要骨髓庫的政策和作法,將他們和慈濟骨髓庫相比,以更深入理解我們究竟做得如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7-2013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實說…
真正看得懂的人很少,
很多人都沈醉在世俗的愛恨情仇中。
但…愛到多深又如何…這個世上有很多的愛…到最後都…
先不要說最後如何,看現在的人…很多人都愛得很痛苦。
愛情如是,親情如是。
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人啊…其實最愛的都是自己…
很少人是真正愛得開心的…自在的…
就算至親又如何?
一些不同性格的生命體,因緣际會下成了親人,妻子,老公。
沖突無所不在...
會開心嗎?
還有現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沖宊..
但我不相信憑現在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情形,
會有辨法自己解決問題。
真正有智慧…有悟性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8-2013 11:59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13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篇是談的是大多數人遇到的問題,家庭問題。
尤其是在傳統華人家庭裡面,在馬來西亞這個失去了求知精神的華人社會更嚴重。一切失去了理性思考,只隨著老一輩的傳宗接代的追尋去狅舞。
所有的問題都在隨大環境的混亂左右,很少人去思考..
自我擴張的欲望
在世俗社會中,多數人還是一如帝王的性格,追求自我向外的擴張。期許透過權力,讓自我的欲望得到無限的廷伸。不要以為只有帝王或當官的有權力欲和控制欲。許多退休的軍人無法做好一個安份的家庭父親,把兒子、女兒當部隊士兵一樣的管教,時有所聞。母親愛孩子,從襁褓之中,每天都以孩子為中心,漸漸地,孩子長大了,母親會有失落感,甚至嚴重的會潜意識裡不希望孩子長大,孩子也會本能地感受到母親的這一分矛盾心情。這會讓孩子期望獨立,又怕傷害母親,所以選擇繼續依賴。心理學家說明這一類孩子長大後,經常會有某一些嚴重的心理症發生,如虐待或被虐待症狀等。鄉下不識字的農夫傳宗接代的觀念重,祈求多子多孫、傳宗接代的觀念,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正是渺小的個體追求無限生命擴張的渴望。
祈求擴望的心無所不在,它表現在權力的追尋、生育的欲求、母愛的執著、物質的擁有、創作的趨力、成就的動機等等。
工作狅,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擴張的具體表現。凡是不由自主地追求某一項外在物,都是擴張的心所導致。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1-8-2013 11:47 AM 编辑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