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7-5-2013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有人写了悬殊是不必加程度副词了。
无时无刻不悬殊.doc 在台湾谷歌用繁体字自己找出来。 |
|
|
|
|
|
|
|
发表于 2-6-2013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星洲的两篇文章。其实这种争议完全没有必要。现代汉语的很多词汇都是从古汉语来的,但是使用方法则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汉语文章中,有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文白参杂的说法,这些词汇又被还原了原来的意思。一味去规定和考察某些词的用法肯定就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了。
古汉语最大的特点是单音词,也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比如“妻子”这个词,现代汉语中是指女性配偶,回到古汉语语境则是老婆和孩子的意思。如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比如“可以”这个词,现代汉语中为允许,可行的意思,回到古代汉语语境,则是"可以用来"的意思,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很多古代汉语的词汇变成现代汉语词汇之后,某些字的意思就消失了,只保留其中一个字的意思,如“妻子”只有妻的含义,“可以”只剩可的意思。
另外,古汉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的活用,一个词本身是个名词,或者是个形容词,但可以直接当动词用。这种例子也很多,不举了。这样一来,有时候一个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就很难确定,你说是当形容词解也可以,当省略代词时候的动词解也可以。不过意思大体不错。
悬殊一词,如果在古汉语语境中,悬单字解释为“高下相差”,殊解释为“存在区别”。两个字放一起加强了含义,表示差别很大。如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召平》:“智愚之悬殊乃若此。” 如果说追求本意,这个词只是有差距的意思,只不过差距本身就比较大。在这个形容词上增加程度副词修饰,无可无不可。第一篇文章的作者用所谓的成语(古汉语语法)来证明现代汉语中词语用法的不合理,这是不对的。
汗颜一词,汗是指人流出的汗液,颜是指脸。在这里就出现了古汉语的词性问题。如果是名词,那就是很简单,一张带有汗水的脸。如果汗是被用作了动词,一般解释为使动用法,即使脸上出汗。使脸上出汗的情况有什么?累了、着急或者是羞愧紧张。如不善为斫,血指汗颜。——韩愈《祭柳子厚文》就是真的出汗。后来汗颜则主要指因为羞愧而出汗。至于怎么用,看是使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只用其引申意(羞愧)还是借用古汉语的词的本意(因为羞愧而出汗)。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不知道从哪里能体会到这么多程度在词汇中,有些莫名其妙。第二篇文章的作者更搞笑,他说汗颜是动词,竟然以此来解释“感到汗颜”这种用法是合理的。真让我为之“汗颜”啊。
当然,有些词在不同人看来,感觉上程度不一样。比如我一直就感觉“得寸进尺”这个成语用来指责别人是很严重的,尺和耻同音,所以总觉得是严重的羞辱。其实,这词蛮中性的。
关于中文,建议还是别看星洲日报了,他们的编辑中文水平真的不过关,很怀疑他们只读了华小就再也没有念过中文了。 本帖最后由 rodger 于 2-6-2013 05:13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6-6-2013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