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13|回复: 25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5-2013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6-5-2018 01:44 PM 编辑

Malaysian Dilemma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目录:
(1) 序言   (#02)
(2) 2013大选:哪里出了问题?  (#03)
(3) 历史依据1:军阀种族主义时代 / 开拓时代   (#08)
(4) 历史依据2:极端种族主义时代 / 内乱时代  (#11)
(5) 国政的困境  (#17)
(6) 希盟的困境  (#18)
(7)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1:新经济政策 (#24)
(8)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2:国债 (#25)
(9)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3:温水里的青蛙 (#26)
(10) 何去何从1:历史的必然发展 (#27)



关于断稿和大选 (#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5-2013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

22013年大选,民联获得了过半的投选率,这是偶发的历史还是有发展依据?

这篇文章主要想做的,是希望科学的分析,找出事情发生的必然性,并从而推断局势发展。

这里主要进行政治分析,不进行道德批判。更何况,政治家是迎合时势而做出决定,许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道德上也无可批判。这里有时提出人名不过是方便了解局势与时代。希望各位别在这里漫天谩骂,但可以就个人看法提出讨论。

还有,由于本人较懒,这里也不是出书,就不贴出许多查询得到的数据了(如果有热心的网友愿意帮忙补上,那更是欢迎之至)。主要披露思想,欢迎各位加入意见,集思广益。

为了方便阅读,恕我在容许的情况下用评分回复。当我分析到新动态局势,才开始与各位大大热烈讨论。

还有,有时工作较忙,可能上载较慢,还请多多原谅。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12-5-2013 01:0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3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2 ) 2013大选:哪里出了问题?

2013年大选,民联获得了超过一半的选民支持,这虽然未能使民联执政,却也足以震惊全马来西亚。

本届,民联打出了“打击贪污腐败”的口号。然而这是其获胜的主要原因吗?如果说国阵不贪污腐败,是否民联就不会出现?
且先放下大选,让我们分析这两大联盟的结构不同。

国阵,由不少的党组成。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3个主要成员党。其他的,个人一是不太了解,二是影响力小,不阻碍国阵的基本结构分析。
党员成分:
巫统:100% 巫裔(或有原住民?)
马华:100%华裔
国大:100%印裔

从这里,我们看见了各党属于单元种族党。所以其宗旨就已了然了:
巫统:代表巫裔,保障其权益。
马华:代表华裔,保障其权益。
国大:代表印裔,保障其权益。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阵的基本结构概念是:以种族分成政党,以政党结成联盟,以联盟团结种族。

这种结构,以民族权益为主,姑且称之为“种族主义派”。(关于联盟结构的细节,留在谈论历史的时候慢慢讨论)

再来看看民联,由三大政党组成,先看看其成分:
公正党:各族代表都有
行动党:以非马来人为主干
回教党:回教徒

这里,不再是单元政党结构,所以必须分析其宗旨:
公正党:公平对待全民
行动党:原应是以民主为宗旨,不过历史变迁,后以非马来族权益为基础,不过民联组成后,有回归原宗旨的迹象。
回教党:回教治国(不是保障回教徒权益)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各党的多元性,也看见了不再是保障权益作出发,而是以治国方针为方向,或者说这种政党是由共同治国理想的人组成的,我们且称之为“理想主义派”。(当然,我们仍看见各党多多少少还有种族色彩存在,应该属于“非完全理想主义派”,不过这方面,我们容后讨论)
结论:这届大选,可以称之为是“种族主义派”对上“理想主义派”。
接下来,我们分析选民趋势。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说是城市人对乡下人的基本局面。然而,这让人很难科学性的分析,所以我们先调调鸡尾酒,且把人民分为三层,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贫困阶级。明显的,前两个阶层多在城市,而乡下多有贫困阶级。因此我们可以说民联的主要支持来源是资产阶级和中等阶级。

有其他证据吗?有。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基本上有个共通点:有点钱,有点闲。另一种说法是“吃饱了闲着”,所以才有民联动辄几万人的集会。而由于国阵主要支持来源是贫困阶级,所以一般聚会人数偏低。

你说有银弹政策,人也不少?这就推论出资产阶级和中产阶阶级,目前资产阶级更倾向于国阵。

还有没有其他证据?有。网络上,可以看见几乎一面倒的支持民联政府,粗略估计70~80%网民支持民联政府,然而,大选结果却不如网上的理想,为什么?因为网络在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里普及,但在贫困阶级却是奢侈品。

当然,不是100%中产阶级支持民联,不然也不会有网络战;也非100%贫困阶级支持国阵,否则民联目前难以突破50%支持率。(为何如此?且容我们往后再谈

好了,说了一大堆,先来总结一下,基本上:
资产阶级支持方向不太明朗
中产阶级大部分支持民联或“理想主义派”
贫困阶级大部分支持国阵或“种族主义派”

所以这届大选,我们又可以称之为“中产阶级”对上“贫困阶级”。

纵观历史,中产阶级可以说是政治老鼠,对政治相对敏感,也是各项革命的主要力量。因为他们掌握着最多的资源,也有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属于不平稳/不安定的阶层(这或许可以回答“apalu mau?” =p)。而相对平稳的资产阶级一般上都是追求平稳路线,革命前期会支持革命前的势力,而革命后期则革命的推动或加速力量。对于贫困阶级,由于资源较少,只能成为革命的尾随者。

所以,我们可以把各阶级的革命作用简略如下:
资产阶级革命的被动者,前期是革命的阻力,后期是革命进程的加速器。
中产阶级革命的主动者,也是革命进程的主要力量
贫困阶层革命的尾随者
所以现在的大势是什么?  可以看见的是安定的生活让中产阶级渐渐流向“理想主义派”。而资产阶级向来都是顺势而为,所以当中产阶级完成流向“理想主义派”时,他们也会开始推动“理想主义派”。贫困阶级则会是大势的小小阻流,但资源贫乏使得他们一般上都不会是推翻改革的主要力量。
好了,现在可以说说贪污腐败的课题了。这些课题不过是中产阶级不安定的借口。就算没了贪污腐败,向往更好生活的中产阶层还是会有其他的诉求的。
所以出了什么问题?大选披露出的是两派的对峙局面,是“中产阶级”对上“贫困阶级”,更深层的是 “理想主义派” 对上“种族主义派”。
是由于中产阶级的不安分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历史也告诉了我们,由于掌握最高的资源,中产阶级的意向,往往就是大势所趋,因此马来西亚现在是趋向了“理想主义派”的大势。


而现在,正是“理想主义派”和“种族主义派”僵持与胶着状态,导致了势均力敌的2013年的大选。


继续 (3) 历史依据1:军阀种族主义时代 / 开拓时代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9-5-2013 07:26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6人气 +30 收起 理由
KKfan + 5 原创内容
黑鬼1608 + 5 精品文章
天然夜行者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加油,不错的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党是什么人,作为执政党应该公平对待全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资产阶层很少会表明支持那一派,但是他们的公司一定要和当今的政府有良好的关系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目前的趋势是资产阶层多支持国阵。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清风寒羽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5-2013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现实些,资产阶层为了稳定一般上会支持执政党。这个不难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清风寒羽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3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历史依据1:军阀种族主义时代 / 开拓时代

为了避免太多的长篇大论,请容我从1957年独立后开始讨论并带过一些非主导性事件/结论性事件。

先说说种族主义,现在不少人受西方思想影响,提倡反种族主义,认为这会使国家不能进步,进而分裂。其实,这是不对的。种族主义恰恰是马来西亚多元性的表现,也是马来西亚与世界列强竞争的一大优势。(是优是劣,且先放下不谈,我会在讨论马来西亚未来发展时详细解释。)与别国不同,马来亚独立时,各族势力平均,所以容易保持各族的特征,进而保持国家多元性。简单的说,要发挥这个好处,各族必须是合而不融,分而不离。

也因为看见这个好处,当时的巫统、马华和国大各领袖才会选择组成分党的联盟政府。

为什么是以种族分党?
因为当时人民政治意识不高,如果统一政党,人民容易完全融合,变成单元种族国。也可能会互相排斥,国家分裂,但几率较小。所以当时把国家分成两层,基层由完全分化的各族人民组成,高层由政治意识较强的管理单位进行调节各族融合的度。而把管理人以种族色彩分党是要便于人民辨认。就有了代表各族的党,再有融合各党的联盟。

而且,建国初期,全民都在为基本民生问题烦恼 (就是阿公阿嫲讲三餐都不温饱的年代),哪里有时间提升政治水平?所以,当时的各党就像将军,人民就像兵,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打仗。兵要知将,将要知兵。所以选择让一族一个代表政党(将军),让人民(兵)容易辨认。而各族代表最了解本族需要,也可以更好的为己族在管理层争取权益。而且,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打仗),人民必须要完全信任领导,就好像士兵不怀疑将军的决策一样,努力向前。因此,可以称之为“军阀种族主义”时代。这就是国阵三党的雏形。

总而言之,“军阀种族主义”是两个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1. 各族势力必须相当,并了解多元性的重要性;
2. 人民政治意识低,不过问领导决策,牺牲自我,一心为国的心态


在“军阀种族主义”的领导下,国家的发展突飞猛进,也就在此时,一些弊端开始浮现。

由于以种族分党,所以族群越强大,党越强。由为了维护各自利益,联盟各党开始内部竞争。由于巫统较强,普遍上是马华联合国大与巫统竞争。这就迎来为最高权力而引发的盟争。把竞争推向极致的,是马华的敦林沧佑医生。他开始向敦姑阿都拉曼提出马华诉求,也就在这时候,马华的第二轮党争,解决了盟争问题。

以种族分党的最大弊端是一个人若想从政,他只有一个党可选。如果那人不甘居于人下,那他只有两条路选,一是退党回归人民,二是竞争。由于高度的政治意识,使他不可能在“军阀种族制度”下作平民,那他只可以竞争。由于只有一党可选,那他就只能进行内部党争。

有点开始讲古了。反正就是马华党争中,敦陈修信为了打败敦林沧佑医生,向巫统称臣,从此国政进入了第二阶段,巫统独尊的尊巫国阵时代。从此盟争不再,而各个党争却加剧的时代(包括巫统内部)。

就在此时,一个催化剂出现了。1963,马来西亚成立,中产阶级突然剧增,而且带动了全马来西亚人民开始关注政局。此时,“军阀种族主义”制度的问题浮现,人民(士兵)对国政(将军)犹豫了。结果马来西亚建国后第一场革命一触即发。这时,往往就会有一些对政治敏感的人挑头挑战当权者的弊端,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他开始推广“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是否似曾相识?)。这一推行,为今日的“理想主义派”埋下伏笔。

本来国阵应该随国家而变化,然而这一变化过于突然 (这也是为什么国阵会一直认为李光耀激进),国阵政府的“军阀种族主义”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这时国阵政府有主要的三种选项。无论如何,维护国阵政权的敦姑阿都拉曼选择了逆流而上,主挡大势。也就是削弱中产阶级,把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1965)。

突然消失的势力使得中产阶级分裂,革命在不完整的情况下发展。这逆流而上的决定也直接导致了513事件。反正就是“非种族主义派”(不是“理想主义派”哦!)和“种族主义派”的中产阶级间冲突。证据就是爆发初期地点都在属于中产阶级的城市。

然而,由于三大原因,这场暴动最终由两派的中产阶级延烧到了种族暴乱。
1. 宪法 - 马来人至上。这是最直接导致种族分化的宪法,也是阻挠我们民主进程的一大障碍。
2. 由于英国的殖民影响,在当时中产阶级多是华裔。
3. 巫统独尊的尊巫国阵时代。

由于全民刚开始接触以上三点,加上一些错误的诠释,导致了本来是两派中产阶级的斗争,演化成了国家种族暴乱。(间中是否有有心人士煽动,这里不妄加推断。)

有人说这是纯种族暴乱或阴谋乱政?由于缺乏资料,本人也不再那个时代,所以不敢随意推翻这一看法,此节多为个人推断。

513开始,“军阀种族主义”的国阵可以说已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极端种族主义” 的国阵,国家进入内乱时代。其始作俑者就是敦马哈迪医生和他的著作《马来人的困境》。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敦姑阿都拉曼以敦马哈迪医生是“极端种族主义”原因而革除他的的党职。

由于“军阀种族主义”时代时,先辈们努力播下种子,为国家打好基础,所以对国家经济而言,这是开拓时代。开拓时代一直维持至敦马哈迪医生掌权中期,才正式进入了最黑暗的收成时代。


文接: (4)历史依据2:极端种族主义时代 / 内乱时代  (#11)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12-5-2013 04:17 A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Upgraded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5-2013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个。。不错的文章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马哈迪,他是全部首相里最懂得利用他的权力来管制国家和社会的动乱,如果下一任首相像马哈迪的话我们要ubah都难。
不过如果不是有些华人为了利益而与他合作的话他也不能执政那么久。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清风寒羽 + 3 很有道理,他的铁腕政治很大程度上的确延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13 04: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1-5-2018 02:53 PM 编辑

注:这里主要进行政治分析,不进行道德批判。更何况,政治家很许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道德上也无可批判。这里有时提出人名不过是方便了解局势与时代。

(4) 历史依据2:极端种族主义时代 / 内乱时代
这里,我们不讨论五一三事件是属于自发性仰或阴谋论,反正都给了当权者打击中产阶层,进而巩固政权的一个机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被捕人士多过了伤亡人士数倍。当然,也可以说是执法机构有效率,中产阶层只不过是间接被打击。这点就留给大家讨论总结了。(个人倾向于前者。)

这里,国阵采用了几项方针来巩固政权,也因此迎来了“极端种族主义”时代:
1. 分化中产阶层;由于是“种族主义”政权,他们也选择了以种族分化中产阶层。
2. 降低人民政治意识。
3. 制造种族隔膜。

为了以种族分化中产阶层,国阵必须笼络某族中产阶层来对抗别族的中产阶层。由于是尊巫国政政权,所以选择笼络马来中产阶层。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加强版的“马来人特权”。说扶持贫困马来族群只不过是要出师有名罢了。这也就解释今天我们看见的马来族群中贫富悬殊现象的原因了。当然,其后仍有不少笼络马来中产阶层的政策,最终产生了不少马来资产阶层,这里就不详表了。

同时,为马来中产阶层树立敌人,而当时最强的华裔中产阶层,首当其冲。国阵开始不断宣扬华裔中产阶层掌控国家经济,制造马来中产阶层的恐慌,进而敌视华裔中产阶层。华裔中产阶层则开始歧视马来中产阶层。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华裔已不再掌控国家经济,国阵仍不断地灌输这个概念。(所以奉劝一些人士别再沾沾自喜了,这不过是政治宣言而已!)

为了降低人民对政治的热忱,国阵禁谈种族课题的同时,宣传五一三恐慌。为了妖魔化五一三事件,国阵领袖们不断的提起,却又故意掩盖真相,成功让人民害怕,却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也造就了人民的政治冷感。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我们可以常常听见国阵领袖用五一三事件恐吓人民。

完成了以上几点,种族隔膜就建立起来了。从此进入了“极端种族主义”时代,造成国阵政权的不可逆转性,也因此注定了国阵终将被时代淘汰。(注:未必就是这个时代,容延后再谈。)

当然,这里不否定“极端种族主义”的好处,如:
1. 容易吸纳当时种族色彩强烈的反对派阵营。减低政局混乱。
2. 国家政治稳定,全民专注于生产,使得国家经济突飞猛进。
3. 政权稳定,使得国家基础设施得以飞快建设。

当时的反对阵营如民政党,拥有强烈的种族色彩,所以在“极端种族主义”下,被国阵吸收了。除了少数的强硬派如林吉祥,基本上国阵完成了对反对势力的吸纳,进一步巩固了势力。而全民的政治冷感,更使得国阵对外毫无压力。即使是当时的行动党积极谋划,全民的不参与也使得行动党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前篇所言,自从尊巫国阵时代开始,各党的内乱不断,无外在压力下,党争更是剧烈化,进入了所谓的“内乱时代”。而在“极端种族主义”下,巫统内部的党争开始树立华裔为假想敌,不断想法子剥削华裔权益以巩固自我在党中的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巫统领袖都是极端的“讨厌”华裔,并靠羞辱华裔上位的。著名的有如举剑,茅草行动等,这里不作详表。这时国阵也可以说成“尊巫贬华国阵”政权。所有认为应该联合各族的“非极端种族主义派”渐渐地远离巫统权利中心,这也就阻断了国阵原可转型的机会。(容后讨论)

当然,为了平衡华裔的不满心态,巫统高领导层往往都是伪“开明派”的,而其副手则是极端种族主义者。一个黑脸,一个白脸,使得华裔的不满得以宣泄,不至于造反。

而其他各政党也各自党争,可以从历史看见不少痕迹,这里就不详加讨论了。

这里先为马华平反以下,有人说马华不代表华人,这是错误的,马华本来就是“种族主义”下的产物,只能说马华无法代表“马来西亚人”这个概念。而且,当时国家设施贫乏,各民族需要的基础设施,就由各民族代表来建设。可以说如非马华,华人的利益在“极端种族主义”下,可能被进一步剥削。再者,马华在华裔的民生问题上,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甚至至今仍比民联政党做的更好。应该说,国阵在人民服务或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确做得比民联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国阵政权可以延续至今,也因此拥有贫困阶层的拥护。

在经济方面,人民的专注和政局的稳定下突飞猛进。基础设施逐渐成形,民生问题也逐渐解决,也迎来了国家经济的“收成时代”。这个时代,个人相信是在敦马哈迪医生时代的中前期,人们开始享受先辈努力的成果,也因此有人说敦马哈迪医生带领马来西亚经济大发展,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碰巧在经济收成罢了。当然,大量引入科技,敦马哈迪医生不无功劳。然而即使非敦马哈迪医生,当时换成别的领袖恐怕国家发展也会是一样的。

由于“极端种族主义”下人民政治冷感,导致了国家政治发展慢于经济发展,就给与当权者徇私舞弊的机会。看见了果实,领袖们开始中饱私囊,国家政治也开始了黑箱操作。把徇私舞弊推向巅峰的,要数两件事:
1. 本该三权独立,效忠于皇室。然而,皇室被削权了。
2. 立法当权者,并吞了司法界,从而控制了三权。就是著名的大法官被革职一案。

从此,首相权力超越了皇室,控制了全国三权,轻而易举的徇私舞弊。相信这点无需证据了吧?反正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说本该独立的警察成了国阵的鹰犬。由于当时人民政治意识低,因此也无人反抗,国家进入了最黑暗的贪污腐败时代。就算有人反抗,在敦马哈迪医生的铁腕政治下,恐怕也无能为力。所以说,敦马哈迪医生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强化并延长了国阵政权。这是国阵也开始了其独裁的霸权治国。

然而,好景不长,五件事挑战了国阵的“极端种族主义”政治:
1. 基础设施建立完成,中产阶层开始不安分。
2. 教育制度成功,新马来中产阶层激增。
3. 五一三事件逐渐淡忘。
4. 网络普及,人民易于掌握政治资讯。
5. 敦马哈迪医生与安华决裂。

以人民利益为本的国阵政权,积极建设基础设施,终于解决了大部分民生问题,这时,中产阶层的不满足,使得他们开始蠢蠢欲动。而且,新马来中产阶层激增,他们开始了解国阵的“极端种族主义”只是为了巩固政权,因而开始厌恶。而且,原五一三事件时代的人渐渐老化,新一代则不再害怕论政,结果中产阶层开始关注政治。而这时,网际网络的普及,犹如一个催化剂,加速提高了中产阶层的政治意识,结果是一场革命开始酝酿。

而敦马哈迪医生与安华决裂,导致了民联"成立“(其实,民联还未正式成立,不过概念已经开始发展,稍会儿详谈。),其理念更符合中产阶层的需要,因此威胁到了国阵政权。

为了延续国阵政权,政治敏感的敦马哈迪医生急流勇退,并大胆的让巫统内“非极端种族主义派”,和他对立的敦阿都拉.阿末.巴达维成为新首相 (2003年)。这让中产阶层以为国阵转型,不再是“极端种族主义”,成功挽回了中产阶层的支持。而且当时"民联"仍处初发展阶段,中产阶层并不看好,于是可预见的是国阵2004年的大选狂胜。

然而,巫统内部主要由“极端种族主义”党员组成,包括当时的副首相纳吉。因此,即使敦阿都拉有意重整巫统内部,转型成“非极端种族主义派”,却也毫无建树。可以说更大程度上,党内的大势使得敦阿都拉身不由己。想肃贪,然而内部的腐败却让他有心无力。肃贪行动,使得他得罪巫统内部。肃贪不成,人民对其失望。这是政治家的身不由己的最佳写照。

结果,失望的选民开始把希望放在”民联“身上,这时,民联三党也已基本成熟,所以导致了后来国阵的308大败。(注:民联是在2008大选后才正式成立的)

308后,敦马哈迪医生,开始了解国阵已经不可能转型,于是他把希望放在恢复“极端种族主义”,于是开始抨击敦阿都拉,支持副首相纳吉。而得罪了当内部的敦阿都拉也因此惨遭逼宫,于2009年让出政权,纳吉上任首相。国阵又回归“极端种族主义”。

为了巩固政权,首相纳吉开始兑现承诺,让党内元老继续享受黑箱政治的好处。这又是另一个身不由己阿!而为了挽回人民对国阵的支持,纳吉加大了“极端种族主义”游戏。他开始“极端的开明”,而让副首相与土权组织则“极端的种族主义”。为了帮助国阵政权,已退位的敦马哈迪医生也开始积极地发表“极端种族主义”言论,希望挽回局面。有人因此批评敦马哈迪医生越老越乱讲话,只能说批评的人不了解政治。一,敦马哈迪医生本来就是“极端的种族主义”原提倡者。二,他只不过希望运用个人影响力,分化中产阶层。
结果?相信2013年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谈民联。当安华被敦马哈迪医生逐出巫统后,连敦马哈迪医生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屈不挠的他成立公正党,开始对抗国阵。公正党的方针是更符合中产阶层所期望的。那公正党是为了迎合中产阶层期望而成立的吗?个人倾向于相信公正党开始时,只不过是为了和国阵完全相反而立下方针的。要知道,在巫统时,安华是“极端种族主义派”,所以他很了解“种族主义”。因此,他开始了与“极端种族主义派”完全相反的方针:
1. 团结中产阶层。
2. 提升人民政治意识。
3. 消除种族隔膜。

而由于国阵种族分党,公正党就广邀各民族。国阵黑箱操作,公正党就弘扬政权透明化制度。无意间,这成了“理想主义派”的雏形。成了中产阶层的希望。

2008大选后,中产阶层的期望已经了然,于是人民公正党与民主行动党及泛马回教党成立联盟,也就是民联(人民联盟)。这一举动,利用其他两党的成熟基础,补足了公正党基础不牢的问题。而行动党和回教党,也借由联盟相互抵消彼此的种族色彩。这也造就了符合中产阶层需要的“理想主义派”。

这里有必要赞扬行动党和回教党,尤其是行动党,如非他们在人民政治冷感期间仍不离不弃的斗争,恐怕今日的民联基础会更加薄弱。

好了,经过两帖的长篇大论,这就是“种族主义派”和“理想主义派”的成形过程。或许有人说这一切是巧合,个人却认为这是局势发展的必然性。就比如说,即使没有安华,在中产阶层的政治醒觉下,“理想主义派”也必然产生,只是安华的出现催化了整个过程。

其实,这两帖旨在让大家了解历史发生的必然性,对于了解政治和历史的朋友其实可以完全跳过这两帖。(为什么不早说?呵呵,这就是政治手段咯 =p)

接下来,我们试着依据历史及动态时事,分析及推断国家的未来发展。

文接: (5)国政的困境  (#17)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12-5-2013 04:1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3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城市反风已经到了顶端。。假如下一届大选选区没有划分,成绩还是一样。反风吹不进乡区,尤其在东马偏远可是议席多的地方。在西马的格局应该保持互相制衡,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清风寒羽 + 3 主要还是得看全民的政治意识强弱,否则即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3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人有什么困境,我看到的是:

1)漏夜买 I-phone,怕死买不到。

2)新屋一推介,一星期内卖完。

3)90 年代 70% 的国民只能够买国产车,
现在只有 40% 的国民买国产车,60% 买进口车,
还要是 5 年一换那种。

4)周末、周日的购物商场人山人海,停车位找一个都难。

5)给孩子喝的奶粉不贵的不买,还要是最贵的那种,
包的要 Mammypoko,普通的不要,因为怕皮肤会红。

6)有些父母给孩子上幼兒園的学费,还贵过独中生的学费。

7)周末去 PUB 看看,开一支 RM 300 的红酒大有人在。

8)年青人已经有钱到不再坐 Mamak 档,
oldtown、paparich 是最低要求。

所以我左看右看,真的看不到马来西亚人的困境在哪?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8 收起 理由
家驹 + 5 我很赞同
清风寒羽 + 3 你生活不错,但非全民。困境非指贫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3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第十三届大选就是第三届大选的借鉴。
第三届大选是中产阶级和贫困阶级的斗争。也就是我们513暴乱的根源。那时候,大马刚独立不久,华人垄断了大马经济,多数马来人生活在贫困阶级,同时也严重跟不上国家的发展步伐,也因为马来人当时的生活困境,少数马来精英中的中产阶级巧妙的利用了种族阶级问题来发动政变。后来,这批中产阶级的少数马来精英革命成功,大马的政权从此就进入这批人的掌控,大马新经济政策就是他们的施政核心。种族议程是他们保权的武器。他们巧妙的利用了种族的阶级斗争来掩盖他们的政变目的,而华人就成为了他们的代罪羔羊。
这一届大选,我们又回到了历史的源头。大马人又回到了阶级斗争的原点,如今,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发动政变的马来精英后代,已经成为了大马资产阶级代表,他们掌控了大马的经济资源,垄断了大马的经济体系。利用官商勾结的手段来治理大马。现在,被边缘化的民族,不再是马来人,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贫困阶级都是他们腐败霸权下的受害者。虽然这一届大选还是他们赢,但,大马人民已经团结在一起,他们的种族议程已经彻底失败,此消彼长,大马人民将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本帖最后由 行动人 于 12-5-2013 01:45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清风寒羽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8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7-4-2018 06:03 PM 编辑

断稿感言
一晃五年,政局变幻无常,当年的一些想法也随着时间而变化。

请原谅我挖坟造僵尸,我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当年的理想,即科学性地分析局势的变化。

至于为什么断稿?当然是因为懒啊!如果不是大选将至,激起我心中的热诚,恐怕会直接太监了。


在继续谈论各政党的何去何从之前,先来跟风讨论一下第十四届全国大选。


谁主布城?
首先,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谁能当选。如果问我,答案理所当然的是“不知道”(这不是废话吗?)。不是废话,因为我将阐述“不知道”的理由,所以将是连环废话,不是一般的废。


选举的不可预测性主要是因为:
1. 国政政权极端化和民联未能完成理想主义转化(变希盟了),增加了游移选民。
2. 全球化导致的民生问题放缓了理想主义派的增长。
3. 人民政治意识初觉醒,但政治与经济学仍未普及。
4. 独揽三权的政局导致不公的选举环境。


123,我是由双方阵营的竞选宣言所分析出的结论。双方一直不断的为基础建设与民生课题辩论博弈,显然这些都是都是迎合多数选民期望的,引证国家还未能完成从“种族主义”到“理想主义”的迁移(迁移是必然的,然而过度时间的长短需由局势来决定)。甚至不断有抨击各政治人物的恶意言论出现,显然政治意识虽然觉醒了,但水平还有待提升。


当然抨击与否,那是个人言论自由,这里我就不多言论了。然而,有一个人,我觉得我有必要为他平反一下,那就是马哈迪医生。希望大家客观看待他所做的一切,像我说的有时候政治家都是身不由己。如果各位注意这位老人家的演说,你们会惊叹于他的政治水平之高,个人修养之良好。只能说,一个已经可以进入传说的人,愿意放下光环,为了理想而奋斗,这份执着就值得我们尊敬了。请注意,这老人家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败,则此生留下污点,胜,也不过是等着被过河拆桥(这点希盟以公开形式发布,实在是有点小人之心了)。对他个人而言,此次复出,真的是弊多而利少,完全是为了个人理想而不计后果了。所以即使我们的理想与他的理想有冲突(包括我自己),但请尊重这一位愿意放下自我的老人家,别对他做恶意的人身攻击,客观的看待他所付出的一切。


霸权主义和恶法,都是阻止国家政治发展的一道墙。现在这个阻碍已经越累越高,加上人民政治意识初觉醒,这一届大选真的是胜负难料。


弃票、废票论
放弃投票权,其实就是责任转移,把自己的权益让出,不愿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选择逃避责任。是属于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这里并不是批判未注册或不去投票的选民,只是想表达非理智的决定无法理性分析,所以我们只专注讨论废票。


民主制度最有趣的地方是除了选参选的代表,还可以选择投废票来诉求不满。与弃票不同,废票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透过手中一票来与中选代表对话。


那本次大选投废票是否能达到与代表的对话?个人的看法是不能,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对牛谈琴。


如果真的能,上届大选废票数大于多数票的情况就应该得到关注了。个人曾经游历数国,却只有马来西亚的官员是拿你的纳税当薪水后,在你寻求帮助时还问你要好处。这些傲慢的态度都是过去不曾面对失败,官位未曾受到挑战所累积而成的。即使废票率再高,你别奢望这些傲慢的官员在胜选后会去关注所谓的废票对谈。他们只会关注个人利益而又重复不断的党争。


当然,这是民主时代,我并不能阻止任何人的弃票或废票的权力,我只想表达的是废票并无法在这次大选带来任何具意义的影响。


应该如何选?
各政党自有各自的铁票来源。会犹豫的,都是游移选民。本来想分析选各政党的结果与优劣,但由于个人也是马来西亚选民,或多或少会带有个人情感,恐怕无法理智分析。倒不如只列出游移派中的理想主义者选择阵营的原因。


理想主义派为什么选国政?
1. 认为选举不公,手中一票无法影响胜负,所以寻求稳定的博弈。
2. 希盟非理想主义,所以先求经济稳定以待理想主义党派出现。


理想主义派为什么选希盟?
1. 相信手中一票能定胜负,并相信希盟能转向理想主义。
2. 认为破坏政治垄断权可以吸引多元派系从政。


好啦,长篇大论了一堆,纯属个人的看法意见,欢迎大家的集思广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18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3-5-2018 06:04 PM 编辑

(5)国政的困境

根据历史依据的论述,国政的极端种族主义政权因为其不可逆转性而导致国政面临三大困境:

1.      种族比例失衡
各种族成长速度有异,导致了土著和非土著的比例严重失衡。而且在新经济政策下,非土著为了个人利益逐渐被同化,加剧了种族比例失衡现象持续。长此下去,“尊巫国阵时代”将发展成“独巫国阵时代”。这对国政的极端种族主义政权反而是不利的,因为国政内部将逐渐单一种族化,而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和可利用的政治资本。

2.      党争极端化
由于种族比例失衡,巫统权力将被放大,从而吸引大量逐利而来的政治精英,加剧党内斗争,从而导致短期党内权力交接,耗损大量资源。

3.      逐渐失去中产与贫困阶层的支持
国政逐渐与中产阶层背道而驰的政治理念,导致了“理想主义派”的强势,致使国政政府为了讨好贫困阶层而耗损资源,加上党内乱的耗损,削弱了国家应对全球化的竞争力。这将是国家经济弱化的恶性循环,以致中产阶层与贫困阶层在面对全球竞争压力下,逐渐失去对国政政权的领导信心。

就国政内部而言,主导者巫统,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将是权力放大后的激烈党争。越来越尖锐化的党争将导致短期权力交接,致使党内对外来竞争的无力应对而逐渐趋弱。

而非土著政党,以马华民政为首,在种族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将逐渐失去与巫统博弈的资本,无法有力的为自己的民族争取权益而被各自民族抛弃。如果独巫国阵时代成型,非土著政党将失去大量的政治精英。最好的证明将是党内斗争越来越少,非土著政党间的合作会越来越频密。面对巫统却越来越无力。

这里个人反驳一下一些当下流行的论调,马华/民政的凋零,不是因为华人反风强,而是华人人口的逐年下降。即使所有华人都投马华/民政,而华人人口不断下降,迟早华人部长都会从内阁消失。独巫国阵时代的来临,为了满足党内部的利益需求,有限的部长职位将会变成党争工具。无需仰赖马华/民政的议席来巩固的独巫国阵政权,自然会把部长职位回收,用以巫统党争。

相反的,如果华人人口增长,即使反风再强,以极端种族主义为中心的国政,都会委派几个华人部长,以便有效的治理人民。




文接: (6)希盟的困境  (#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5-201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寒羽 于 4-5-2018 06:03 PM 编辑

(6)希盟的困境

相对于国政处于的风尖浪口,未曾执政的希盟则相对幸运。至少全球化竞争带来的压力只能算在拥有执政权的国政头上。


先阐明,无论现下由谁执政,全球化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就连已发展国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巨大的。然而,人民未必如此认为。对于只认领导人的贫困阶层人士而言,敦马哈迪医生时代的生活压力较低,而拿督斯里纳吉时代的生活压力较高,因此敦马哈迪医生的加入对希盟而言是争取贫困阶层支持的一大助力。

再次重申,不是两代领袖能力差距的问题,而是时代的巨轮,全球化的被动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把两人的时代对调,虽然未必结果会一摸一样,但也相差无几。

运气归运气,但希盟也面临着困境:

1. 未知的恐惧
简单的说,未有轮换执政党经验的马来西亚人民的恐惧,甚至希盟自己内部对于执政的恐惧。

2. 非种族主义vs理想主义
希盟本身不是理想主义派。为首的公正党是巫统对抗而分离产生的非种族主义派,而近年来却又未能朝理想主义正确的发展,结果只停留在了非种族主义。或许这是领导的问题,也或许这是人民理想主义派发展较慢的问题。

土团党,也是巫统分裂,而且维持了种族主义,而代表领袖敦马哈迪医生更是国政极端种族主义政权的始作俑者。

行动党,失去李光耀领导后又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原本的理想主义就开始偏离,结果和公正党处于相接近的情况。这也是党内会混乱的主因。

诚信党,由伊斯兰党分裂而出,本来是最接近理想主义派的存在,却因分裂而弱化,对联盟影响意义有限。

所以,现阶段的希盟并没有很好的发展成理想主义派,或许是缺乏机会,也或许身为人民的我们也有一定的责任,反正民联到希盟,非但没能完成向理想主义的发展,反而因为土团党的出现而趋向种族主义。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理想主义派和种族主义派对希盟失望的原因。

3. 未成熟的联盟概念
由于国政铁联盟的观念根生蒂固,影响了民联和希盟对于联盟的概念发展。别忘了,多数希盟领袖都是都是经历了国政铁联盟洗礼的。更糟的是,人民也习惯了铁联盟,对于希盟相对看起来薄弱的联盟关系没有信心。所以,可预见的是希盟如若执政,盟争不断的必然发展。

铁联盟的弊端显而易见,其实就是一个政党,却硬分派系,结果是较弱的派系永远无法抬头,这也就是为什么盟争失败后的马华总是被冤枉“软骨头”。这是铁联盟下的必然结果,因为势弱的只能向强权低头。铁联盟不应许叛盟的出现,即使理念不同

其实,希盟无需执着于类似国政的铁联盟方式,或许如商场上的利益协作联盟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由共同利益而联盟,却不放弃各自的理念,就是内建两线制的联盟。看似薄弱,其实最为实际和有力。

好比引发负评不断的民联分裂,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可以自由坚持各自理念的联盟,才能够在博弈中为国家带来更好的发展。毕竟大势是理想主义派,而理想是多元而非如种族主义单一的。

伊斯兰党
这里谈论一下伊斯兰党,因为伊斯兰党属于理想主义派的,即使不在希盟,个人还是把他归类于此。
伊斯兰党的宗旨十分优良,主要困境是缺乏优良的政治人才。好比一辆保时捷交给初学驾驶员。领袖被牵制和党分裂是伊斯兰党最大的困境。

好啦,又是罗里吧嗦的一大窜。本来还想就各政党的何去何从发表看法,但是有点犯懒了。接下来将直接进入主题,论述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文接: (7) 马来西亚人的困境 1:新经济政策 (#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18 06:3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一 发表于 12-5-2013 09:04 AM
我个人觉得城市反风已经到了顶端。。假如下一届大选选区没有划分,成绩还是一样。反风吹不进乡区,尤其在东马偏远可是议席多的地方。在西马的格局应该保持互相制衡,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砂朥越这里有82席D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8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晴 发表于 12-5-2013 09:28 AM
马来西亚人有什么困境,我看到的是:

1)漏夜买 I-phone,怕死买不到。

2)新屋一推介,一星期内卖完。

3)90 年代 70% 的国民只能够买国产车,
现在只有 40% 的国民买国产车,60% 买进口车 ...

绝对赞同.....

可是很多还在那边要换政府,水深火热,为下一代之类的......

我在想林吉祥骗了40年,都不见马来西亚破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18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寒羽 发表于 7-4-2018 05:58 PM
断稿感言一晃五年,政局变幻无常,当年的一些想法也随着时间而变化。
请原谅我挖坟造僵尸,我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当年的理想,即科学性地分析局势的变化。
至于为什么断稿?当然是因为懒啊!如果不是大选将至,激起我 ...

当然,这是民主时代,我并不能阻止任何人的弃票或废票的权力,我只想表达的是废票并无法在这次大选带来任何具意义的影响


很赞成你这句话,在马来西亚,废票真的真的不能带来什么意义,要有意义就一定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选委会,这样废票才能表达出人民的愤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10-2025 04:20 AM , Processed in 0.13129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