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診斷:關注孩子行為健康,重視過動症表現,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來判斷孩子是否患了小兒過動症,往往採取放任式處理,或是打罵教育,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根據什麼檢查小兒過動症的發生。下面由專家詳細講解。
小兒過動症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目前為止其病因尚不清楚,認為過動症是有多種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單獨或協同作用造成的與神經發育密切相關的一種綜合症。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導致小兒過動症的一個重要因素,份子遺傳學研究顯示,過動症是一種與神經發育密切相關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2.腦器質性因素
研究發現母親孕期感染、接觸有毒物質、營養不良、吸煙、飲酒、各種原因所致宮內窘迫、非正常分娩、低出生體重兒以及生後1至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腦外傷均可能導致兒童神經發育異常,增高患過動症的風險。
3.中樞神經遞質異常
神經生化研究發現過動症兒童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不足、多巴胺功能不足、5-羥色胺功能過高或相對不足,這些神經遞質被認為可以激活大腦皮層或強化社會行為,由此推測過動症的病因可能是神經遞質失調所導致的行為障礙。
4.社會心理因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均有可能增加兒童患過動症的風險。兒童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環境中,精神常常處於緊張、壓抑、恐懼、不安和矛盾的狀態,容易出現衝動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等行為問題,或加重過動症的某些症狀。不當的教育方式也是過動症的危險因素之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過度放任或過度保護均有可能成為過動症的引發因素。
5.其他因素
兒童過多食入含鉛食物也可能引發小兒過動症。體內血鉛水平過高可能和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有關,有可能是過動症的潛在病因。
過動症病因的探討對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採取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調整教育環境(家庭、學校)等綜合治療措施可更好地改善患兒的預後,使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鑒別診斷
小兒過動症
小兒過動症鑒別中,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餵食較困難不容易養成大小便定時習慣、隨年齡的增長,除活動增多外有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很短,知為無目的情緒易衝動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課不守紀律和學習困難。
患兒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聽覺辨別能力差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能力較一般低臨床症狀以學齡兒童較為突出:上課時話多、小動作多、激動好與人爭吵;行為目的不明確,如拿人東西,有時不避危險;在集體活動中不合群;在家長面前倔強不聽話、冒失、無禮貌。
有些患兒採取迴避困難的態度,變得被動、退縮。年齡增長後,不少兒童出現學習困難,雖然過動症兒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於以上症狀,仍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
部份過動症兒童存在知覺活動障礙,如在臨摹圖畫時,他們往往分不青主體與背景的關係,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份綜合成一整體。有些過動兒童將“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前者的改變,屬於綜合分析障礙後者屬於空間定位障礙。他們還有誦讀、拼音書寫或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困難,過動症兒童未經認真思考就回答,認識欠完整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動患兒常顯示一些固定的神經系統軟症狀,如翻掌對指試驗等呈陽性。
小兒過動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鑒別治療的。家長們應該時常觀察孩子,以防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根據什麼檢查小兒過動症的發生
1.從患兒的發病症狀:反覆出現多發性、無意義的顏面部、四肢及軀幹抽動或清嗓音;患兒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學習困難;舌邊尖紅色,苔少或光剝,脈細數;詢問患兒的腦外傷史、產史,是否有早產、難產、剖腹產而致腦缺氧、缺血或窒息。
2.檢查患兒背部是否有頸椎習慣性脫位,在頸椎附近是否可觸及壓痛點。
3.運動持久試驗:查自我控制能力,患兒因為真陰不足,肝火上炎,內熱過盛而致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4.翻手試驗:讓患兒坐於桌前,將兩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時先手掌向下,將拇指沿桌邊垂下,而兩手其他手指靠攏。在反覆儘量快速翻手時,出現動作笨拙,甚至亂翻一氣;如果翻手時不讓擺動肘部,則兩小指靠不攏,姿勢也更加笨拙。
陽性率57.9%,可疑39.6%,12.5%為正常。
小兒過動症須注意飲食
1.注意一‧含水楊酸鹽類的食品:專家認為由於腦細胞一般沒有能量貯備,所以葡萄糖代謝是大腦唯一的供能方式,而水楊酸卻可以干擾糖代謝,導致低血糖症和酮體的產生,使大腦的能量不足,從而導致各種異常行為的產生。含水楊酸鹽類多的食物主要有番茄、蘋果、橘、杏等。
2.注意二‧富含酪氨酸食品:專家認為酪氨酸在機體內可以轉化成兒茶酚胺、甲狀腺素等神經遞質,它們都是“興奮型”的遞質,所以如果孩子這類食物吃得太多,就會出現動作增多的現象。酪氨酸食品常見的有含酪氨酸的掛面、糕點以及乳製品等。
3.注意3‧受鉛污染的食品: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經常食用受鉛污染的食品,也會引起動作和行為的異常。鉛除了在器具中含有外,在貝類、大紅蝦、向日葵、萵苣、皮蛋、爆米花、種植在冶煉廠周圍的蔬菜、以及含酒精的飲料等食物中的含量也很豐富
4.注意四‧食物中加入的調味品:專家認為家庭常用的胡椒油、酒石黃等食用色素也有加重孩子過動症症狀的危險。
此外,中醫專家提醒大家缺鐵也可能會讓孩子患上過動症。因為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而血紅蛋白是血液中攜氧的主要工具,缺鐵會導致腦組織缺氧,不僅會使孩子學習成績下降,還會使他們出現過動症的表現。
專家奉勸大家如果孩子有過動症的話,上述的幾類食品要儘量少吃,以免誘發或加重過動症的症狀,同時適當地補鐵補血。
專家介紹過動症3食療
食療1:小米棗仁粥
小米100克、棗仁末15克、蜂蜜30克。先用小米煮粥,熟後,放入棗仁末,攪勻。給孩子食用時,還要加入蜂蜜,每天服用2次。主要是補脾潤燥,寧心安神。可以治納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干燥。
食療2:靈參燉雞
雞1隻、烏靈參100克、酒、姜、蔥、鹽各適量。把烏靈參用溫水浸泡4至8小時,洗淨切片,放入雞腹內。然後把雞放入砂鍋內,清水淹過雞體,並放入酒、姜、蔥適量。等到旺火燒開後,改用文火清燉。雞熟後,加少許鹽就行了。每天給孩子吃2次,食雞肉,飲湯。主要功效為補氣健脾,養心安神。
食療3:茯苓餅
茯苓細粉、米粉、白糖等量,把它們混合併加水適量,調成糊後,用微火在平鍋裡攤烙成極薄的煎餅。可經常隨量吃,可以健脾補中,寧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