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太小
害羞和膽怯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引起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通常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大人足夠的正面評價。害羞行為的普遍類型包括不喜歡面對新事情的發生,不喜歡團體聚會,不喜歡和新認識的人講話,很難和別人交往成為朋友。
作為父母,不要認為害羞是寶寶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很多適應能力強和善於自我調整的成年人也會害羞的。所以,對待這種情形的最好辦法是給寶寶安排一些他很可能遇到困難的場合,不要批評他,也不要強迫他作出改變,而是要鼓勵他。
過份的膽小和害羞並不表明寶寶發育緩慢,應該避免使自己變得太焦慮,也不要過份地去保護他。時間和耐心是可以使膽小的寶寶改變的。
愛發脾氣
不快樂的寶寶發脾氣的次數要比快樂寶寶頻繁得多,而且這些不快樂的寶寶也不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學到任何東西。通常2歲到3歲的寶寶大發脾氣是一種受挫感的發泄方式,當他們的野心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就會受到挫折,從而大發脾氣。
成年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小孩子發脾氣是沖父母來的,其實不是,他們是衝著他們自己。所以,想把寶寶從對自己大發脾氣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同情心和明智對策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寶寶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力,也不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感受。亂發脾氣通常情況下是因為受到挫折、生氣了、妒嫉了或者不喜歡而引起的。
太好鬥
一些小孩子有時候看起來兇巴巴的,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肯定是曾經有人這樣對待過他們,所以他們在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如果他們的父母經常忽視他,經常不在他身邊,對他過於嚴厲和苛求,或者總是動手打他也會使小孩子變得有時候面露兇相。
大多數小孩子有些時候都會很好鬥,他們表現在言語上,或者表現為攻擊衝撞其他的小朋友,而且往往這些小朋友都比他年齡要小。兒童心理專家們認為,小孩子的挑釁行為,欺負弱小者和破壞性行為是另一種哭喊著尋求幫助的行為方式,並不是小孩子自己的錯。所以,父母應該不去責怪他,而是試著今後及時發現他挑釁前的徵兆,然後避免這種行為的發生。千萬不要懲罰他或者打他一頓,這只能使他更傾向於暴力行為。
父母的態度要堅決,明確告訴他你們不能容忍這種行為,如果他繼續這樣,爸爸媽媽將拒絕他的任何要求,但是如果他有所改變,他將會得到獎勵,父母也會對他付出的努力而稱讚不已。如果你覺得這些對你的寶寶沒有任何作用的話,你就需要馬上尋求兒童心理醫生的幫助了,及時給他一些治療。
愛嫉妒
對小孩子來說,對競爭對手產生敵對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成年人也都是這樣。有時這會產生正面影響,激勵小孩子們做得更好。就與人交往的話題而言,他們會表現得更友好,更願意與人交往。但是,如果競爭導致了爭吵或者自誇自大,就比較令父母頭疼了。
當親密地抱著其他小孩子的時候,寶寶就會嫉妒了。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像是被打入冷宮了,感到自己被遺忘了,所以他會做出一些引起你注意的行為:也許他會拒絕吃飯,坐在地上亂踢亂叫,甚至於去傷害這個小朋友。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責怪他,最重要的是首先保持冷靜,然後告訴他,對他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當他對其他小朋友表示出愛心的時候,父母要給予他多多的讚賞。
但是,如果他繼續在公共場合亂發脾氣,把他帶到遠離人群的地方。回到家以後,讓他獨自呆在一個房間裡,告訴他你仍然愛他,你是害怕自己也會發脾氣所以讓他一個人呆一會兒。不要限制他只能呆在這個房間裡,這樣他才有機會走到你身邊,向你說對不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對外面廣闊世界的認識和經歷也增多了,這種亂發脾氣的現象也就逐漸消失了,所以他的意向與你的願望針鋒相對的狀況也就很少發生了。
太淘氣
一些孩子總是淘氣,另一些則是喜歡逆反。不同情況要不同地處理。
對淘氣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小孩子發育還不成熟,他們還沒有能力使自己能夠確實自我控制去做那些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但是,喜歡違抗的小孩子卻是已經發育成熟了,他們是明知故犯,他們非常清楚父母的願望和制定的規矩是什麼,但他們對這些不理不睬。
淘氣的孩子很健忘,不僅忘記父母所制定的規矩,也會忘記父母對他的懲罰。一個小時之前告訴他應該這麼做,一個小時之後又會追著他再次告訴他。對於淘氣的孩子,需要不斷地去告戒他,去提醒他。他將會很驚奇地發現自己又做錯了,然後很快就會向表示道歉,並且深感後悔。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欣然接受,並且表示理解。
那麼,淘氣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明白他們那樣做是錯誤的呢?作為父母,始終不要使用體罰,欲速則不達。但是可以收回對他獎勵的諾言,嚴肅告訴他你是認真的,當他能夠真正改正錯誤的時候才能恢復對他的諾言。
然而,相對那些喜歡違抗的孩子來講,他們是不會道歉的。可能會發現生活真是糟透了,要面對他不斷的逆反行為,他的吵鬧和反過來的責備。所以,你要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小孩子來說,如果因為父母生氣了就給他一連串的限制,那麼這將刺激他們繼續對抗和採取暴力行為。所以,比較好的方法是向他解釋為什麼他不應該總是這樣對抗父母,告訴他這是很危險的,使父母非常傷心。
總之,無論怎樣都不要採取疏遠孩子的方法,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全部。相反,父母應該經常向孩子表達對他的愛,讓他明白無論什麼時候他都可以去尋求父母的幫助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