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能夠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歲半以後可以自己走得很好,扶著把手上樓梯。 ‧ 可以使用湯匙、叉子嘗試自己吃飯,會拿杯子喝水,模仿大人重複簡單的動作,
如:丟球、堆積木。 ‧ 接近兩歲的孩子,有跑步的動作出現,但還不是跑得很好,可以自己站好向上或向前跳。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提供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四處走動探索,以促進他的大肌肉發展。 ‧ 孩子想嘗試自己動手使用餐具時,可以準備合適的器具協助他,如:尺寸適合、
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 ‧ 為寶寶布置安全的學習環境,如:在玩具收藏箱裏放置安全的玩具,讓寶寶可以自由拿取、
操作探索,這樣會有助於孩子各領域的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動的兩歲寶寶 2歲的寶寶會變得靈活好動,靜不下來,他正在享受自己可以獨立行動的樂趣,
對於周圍環境的事務充滿好奇,如:喜歡玩電話及各種開關,把東西丟來丟去,
爸媽一方面應該提高警覺,避免寶寶發生任何意外,一方面也要為寶寶發展上的大躍進感到欣喜。
父母可以自行记录:
寶寶第一次自己扶著把手上樓梯是一歲___個月時。
寶寶第一次自己拿杯子喝水是一歲___個月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知能力發展 ‧ 12到l8個月大,會更主動的、有目的地探索週遭事物,對東西如何操作十分好奇,
如:會玩電線插頭、開關電燈、電視;給他一件小東西,他會搖它、摸它、咬它、
轉它,從探索中慢慢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
‧ 喜歡將物品按照大小、形狀、顏色分類排序,逐漸發展分類的能力。
‧ 一歲半左右,孩子喜歡玩躲貓貓,或尋找藏在盒子裡的物品。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提供各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安全玩具,
如:積木,讓孩子自己嘗試各種排列、組合的遊戲。
‧ 玩具要擺在固定位置,並有明顯的標誌或線索,孩子玩完玩具,
可以邀請他一起把玩具歸位,建立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鼓勵孩子發現、認識新事物及事物的名稱,如:孩子開心地喊「車車」時,
你可以鼓勵並回應孩子:「嗯!這是公共汽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孩子玩躲貓貓!
「媽媽在那裡?」媽媽用被子遮住自己,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
將被子拉開的剎那,媽媽笑著對寶寶說:「在這裡」。
重覆玩這樣簡單的遊戲,卻仍然會逗得寶寶呵呵笑,為甚麼呢?
其實這是因為兩歲前的孩子正在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
寶寶漸漸了解到存在於周遭的人與東西,永遠都會存在,就算一時看不見,
並不表示人與東西已經從這個世界消失,他們很享受躲貓貓遊戲那種人或東西失而復得的樂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