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57|回复: 4

广东话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夏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2012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语言专家利用语音资料,用数据统计学推算出广东话是周语,闽南话是商语。

我认为,可以更进一步推论,周语源于夏语,广东话就是夏语,周灭商后因觉商语(闽南话)不好听,将悠悠五千年,源远流长,君子之风的夏语立为国家雅言,推行全国,成为中国最早的普通话,是中国除晋朝之外一直至宋朝的国家雅言,流行于关中地带。宋朝后移至中原,南宋元朝移至广东。而闽南话,则是宋以前流行于中原的民间语言(就好像古代英国贵族说法语,平民说英语)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在广东口语中大量出现在夏语《尚书》。

夏朝人说话时经常使用的“俾”,它代表给的意思,今天还在广东口语中普遍使用。

还有夏人用的“挞”“畀”广东口语还在用,广东人依然用“畀”代替“被”,畀人打畀人恰,广东人常说被人斯负的意思,“挞”代表“点着点燃”。

夏朝人说的“阴骘”,今天广东话依然用“阴质”夏朝人说的“憸”,代表省的意思,广东人还在用,还有夏朝人代表谈话的“曷”,广东人依然在用,“倾曷”代表谈话。夏朝人用“笃”今天广东人还在用,表示“刺,点,向前塞”的意思,还有“栋笃笑”。夏人的“瀍”广东人玩抓迷藏还在用叫“扑瀍瀍”

夏朝人经常一开口就说“嗟”,今天广东口语还在用,“嗟”在广东话中是“大吉利是”的代名词,“大吉”再加上“利是”(红包)双重保险够厉害。通常有人说了不吉利的话,或者看到碰到不吉利的事要避邪(如突然看见死人,或者早上一开门见到一个乞丐)就会大叫一声“嗟”,如同北方人看到不吉利的事就大叫一声“大吉大利”一样,当然,有礼貌的人会用“大吉利是”代替“嗟”,“嗟”是不礼貌视对方晦气的大吉利是。看来夏人像广东人一样很讲意头,一开口先来个“嗟”大吉大利好意头避邪。

夏朝皇上说话的时候,下面的臣子总要回应一个“都!帝。”字,北方人一听到都,可能以为是首都或者皇上的名字, 广东人一听就会心领神会想到“到”。因为广东话“都”和“到”是同一个音,只是声调不同,“都”是第一个声调,“到”是第二个声调,而普通话,“都”与“到”完全变成了两个读音。古语言学家认为,夏朝的“都”是两个音的,因为上古时代的字不是全部一字一音,是秦汉之后才全部变成一字一音。“在”是中古才开始使用(有人说是五胡乱中华的产物),而广东人,别人叫你时,更尊重更正式的回应是“系到”(我在这里尊候),“系到”就夏朝的“都”,也就是广东人常说的“系度”(在),广东话“度”与“到”同音。

夏人开口常说的“吁”“於”,广东人也常开口说“淤”中,是代表不好意思,很丢脸,自己出丑了,是一种谦虚的用意。夏人是君子之国,他们开口说的“吁“”於“是代表渐愧不才的谦虚用意,然后向别人请教。正如广东人通常用“小弟初到贵境”“细佬初来报到”“细路仔唔识世界”来简称自己,却不敢用哥爷姐来称呼自己,除非向对方称呼。看看古代人通常称自己为“愚兄”“尔等不才”,称小辈也称为“贤弟”就知道,而北方人,动不动就哥爷姐狂妄之极,广东人与夏人谦恭有礼的精神一脉相承。

夏人结束对话时还用来“俞”来祝福,“俞”在广东话接近于“圆”,广东人喜欢挂在“圆”在墙上,代表圆圆满满。广东以前的利是封常用“俞”来祝福,代表步步高升,心想事成,年年有余。看来夏人与广东人一样,喜欢说祝福吉利的话。

还有,夏朝人对民风不雅的商人(喜欢大规模的人殉人祭),称之为草窃奸宄。这个“宄”字广东人依然在用,当一个人得意忘形,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时候,广东人通常会用“宄屎”来称呼他,宄拉出的屎,够绝。广东话“九”读作“够”,“宄”读作“沟”,说一个人“有宄用”就是“没用”的意思。

以前广东老一辈人常把做梦叫做“去左见周公。”这个周公,是广东人的祖先周族人帝皇周公,这更证明了广东人就是夏人,周人就是夏人的后裔。

另外,在广东雷州半岛的闽南话,依然像上古一样,将“你”称为”路“(汝),(福建人快来哈里路也,最正宗的闽南话在广东,活生生的文言文,)(汝是夏传商,夏是君子之国,雅言圣地.)

说到这里,我要讲一讲(底层卖菜迷信那些)广东人总挂在嘴里的“百无禁忌”,在野外在鬼屋,当广东人觉得碰到邪的东西时都会马上大叫几声“百无禁忌,百无禁忌”为自己辟邪,很多人以为是广东话,其实不然,“百无禁忌”不是广东话,是周朝话,由姜太公首创。据说姜太公七十二岁与老太婆马氏结婚,这个马氏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女人,经常辱骂姜太公为酒囊饭袋,姜太公则戏称她为黄脸婆。当时,姜太公也是时运不济,买面粉面粉被大风吹干,卖羊结果羊群全跑光,开饭店结果人客没有猫狗倒是有一堆,以至后来每次姜太公回家时,黄脸婆竞用“嗟”来招呼姜太公,把他当成瘟神晦气星,姜太公也不示弱,大声回应“百无禁忌”化解。

后来,姜太公被黄脸婆逼写休书分手,结果,姜太公竟然时来运转,渭水遇周文王在深山孤屋论秉烛夜谈,论尽古往今来三日三夜不能罢休成千古美谈,后来更灭商建周成就了一番大业,可见,广东人常说的‘家有黄脸婆,无啖好食。”是有一段故事的。不过最有趣的是,后来姜太公天下封神威震四方的时候,黄脸婆竟然跳出来要姜太公封她为神,于是,岐山神坛擂鼓三通,姜太公令旗一挥,黄脸婆变成了穷神。穷神一到,一穷二白。从此之后,无论黄脸婆去到那里,都是“嗟”声一片。

黄脸婆的“天下最毒妇人心”横扫天下,厉害厉害,但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姜太公的“无毒不丈夫”更胜一筹,姜果然是老的辣,犀利犀利。“百无禁忌”是姜太公首创,姜太公是道行高深的人,句到人到,据说很有效。有人说最好的效果是气运丹田来三个”嗟“”嗟“”嗟“再加一句”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保证什么脏东西都会跑得无影无踪。北方人,我没见过他们说百无禁忌,就算说了不吉利的话,他们也不会用”百无禁忌“或者”嗟“来避邪,没有说自己渐愧的君子之风,也不会把做梦说成见周公。可见,只有广东人才是正统周人的后裔。

还有广东人常讲的“作威作福”“玩物丧志“原来也是夏人周人使用。

总结:
资深专家鉴定,广东话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古汉语加百分之五的古越语构成。有些北方人喜欢拿百分之五的古越语来做文章,如“咩呢唔咁咗啫虾人“之类,其实这些词主要用来增加亲切感,也可以不用,如”你食咗饭未啫?“可以变成”你食饭未“就行了,粤语进入到广东,肯定会吸收一些当地的口语进去,不足为奇,关键是底层,依然是汉语。就像今天的粤语词汇跟二三十年前比有了很大变化,“收声”变成了“收皮”“收嗲”,“找数”变成了“埋单”,香港电视的影响。每一种语言,都会有变化,唐宋的粤语流行至今总会有一些变化,更何况,周人本来就是来自南方的蒙古人种,与越语有些相通也是正常的。

另外,广东话除有百分之五的越化,也有百分之五的胡化,失塞浊音脱唇出现普通话帮滂现象。应是五胡乱中华后,李世民建立大唐杀光五胡恢复古音雅言的残留,历史有记载。但百分之五很轻微,只是声调或者腔调变一变,所以,科学的方式来说,广东话是百分九十的正宗周语,是纯度最高的古汉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2012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年底还会看到这种搞笑的帖子。明朝的粤语韵母声母、清朝的常用词、语法等都无法保留还要说到几千年前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2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高級黑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4-2013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的是,广东话保留了一些古音,可是它不是以前用的官语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13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家嘅人講而家嘅話。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我寫我講,你話幾好哩?可惜啲人就係中意捰北語嚟講粵語?歷史再耐都係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3:55 PM , Processed in 0.10943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