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536|回复: 28

第一胎的妈妈还敢生第二胎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1-2012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宝宝七个月了。。我朋友们都生了一胎又准备第二胎!我生了一胎真的怕了,再生的话需要很大勇气,也应该不会再生了!一来照顾宝宝真的太累太烦,二来太辛苦了怀孕,三来好痛哦生产时到现在都记得,四来怕没有第一胎那么幸运那么快恢复身材(其实还差一公斤)第五是现在担心宝宝饮食健康大了怕教育前途结婚了怕家庭幸福吗?。。。不知道其他妈妈怎么想呢?会生是为什么?不会生又为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1-2012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是多几年后才再考虑要不要再生吧.1怕是照顾不来2来让自已充分准备第2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2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 mm 可以一两年后再考虑这问题。

建议是,最好多一个,因为一个孩子,他会太寂寞。还有,以后他要一个人'养'你们和照顾你们两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2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楼主想法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2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楼主一样一个就够了。。。。。很难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12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孩子14个月了,还是很怕,我超级不想生的。可是我怕以后我们2个老了,只有一个孩子去面对,很可怜。可是我真的很怕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11-2012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生了七个月是“心有余悸”的,但是隔了两三年后,你就会心痒痒了,什么痛啦,累啦,都忘了,一直会想多生一个小宝宝来玩的。我也本来打算只生一个而已,隔了五年后就开始想生第二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宝宝出世很多问题,本来我想要两个
经过第一次,我很怕,结果还是死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12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读过以下这本书,并对生第二胎有恐惧感,不妨去买来阅读: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8255



內容簡介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2008年最新作品
◆一本陪您共商生育大計、討論手足相親的幸福教養書
「生?不生?我的人生,到底希望有幾個孩子呢?」
這是組成家庭時最初、也最重要的一件事。
其他事情都可以稍等,生養孩子、陪伴孩子,卻要即時。
希望父母們都不要錯過這份人生最美好的工作,
用心去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
到學校當愛心媽媽完畢,正好趕上搭女兒的校車一起回家。上車前,媽媽趁便在販賣機買了罐可樂。
其實,媽媽很少喝這種含糖飲料,只有偶而興起為之,姊姊也不喜歡,但這卻是兒子的最愛。
校車開了,媽媽根本喝不完可樂,但在車子上,只能丟也沒地方、喝也不是地尷尬拿著。
校車在山路間蜿蜒,不時在轉彎處丟下個孩子,好似郵差投包裹,將媽媽最心愛的禮物送到家。
我們是最後幾站下車,不經意又拿起可樂喝了一口的媽媽,卻被姊姊看似就要出手阻止的緊張語調嚇到:
「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歡可樂嗎?
「快到家了,留給弟弟啦!」
手足之情,足以感動父母的人生……
如果,您是那種——好愛孩子,好喜歡孩子,也願意養孩子的父母,
但是,卻只生了一個孩子就不生了。為什麼?
怕經濟能力養不起?怕社會環境不理想?還是怕生活品質會降低?
如果,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或是決定再接再厲生第二個、第三個……
媽媽們,可要好好照顧自己啊!現在的孩子,難養矣,
如何讓手足相親、不相爭?絕對是您要好好研究的課題。
在本書中,汪培珽以時而溫馨感性、時而幽默輕快的筆調,
分享生養一對兒女的甘苦體驗,和轉換跑道成為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
陪伴現代父母一起思考、釐清「生兒育女」的人生大計,
並提供一連串「如何讓兄弟不鬩牆?」的手足教養叮嚀,
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多回家照顧孩子」,
因為手足的相親相依,是孩子學習分享、尊重、關懷與愛的重要力量,
而養兒育女的喜悅與滿足,更是每個父母生命中無可取代的禮物。


寫給父母的幸福教養密語
★父母的憂慮,很多是不必要的、或是想像而來的,多數只是自己嚇自己。
★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是最幸福的事。誰最幸福?孩子嗎?不!是媽媽最幸福。
★三餐原本就要煮,故事書原本就要唸,別上什麼才藝班,全部都念公立學校。多個孩子,不過——多雙筷子。
★當我們習慣用物質來餵養孩子,孩子可能不吵不鬧地活著;等我們覺得準備充分了,要來好好愛孩子——他們已經不要了。
★生一個孩子,看似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
★手足的爭吵,父母不必「未雨綢繆」地憂心忡忡,父母的處理態度,其實才是事情的關鍵點。
★「媽媽生個弟弟,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懷老二時,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
★父母的不明事理、沒有耐心,隨意妥協於「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才叫真正的不公平。
★對於孩子,許多時候,我們只能看著、聽著。父母的干預,不只於事無補,還可能愈幫愈忙。
★「大的要讓小的」、「小的要聽大的」,這些話其實都沒錯,但前提是,這樣的想法必須發自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父母想快速解決手足紛爭的萬靈丹,而強迫孩子接受。

作者簡介
汪培珽
  十六年前自美取得MBA學位歸國,她原本該是事業順遂的新時代女性,卻在進入銀行工作九年後,心甘情願辭職回家帶孩子,進而走出人生的另一條路。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理論,定期開辦課程,與重視幼兒教育的父母們分享。
  2006年出版《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美好生活書獎、「金石堂網路金書獎」親子類年度榜首,2007年繼續推出《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掀起「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幼兒教養風潮,成為深受歡迎的親子教養作家,更有父母稱此二書為幼兒教育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汪培珽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不為國家民族、不為孩子寂寞,只是她活在當下的肺腑之言,希望父母把握人生稍縱即逝的機會,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目前隨先生工作舉家移居香港,她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走到天涯海角都可以。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
★Lesson1: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已出版)
★Lesson2: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已出版)
★Lesson3:沒有電視機的孩子
★Lesson4: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Lesson5:世界是自信心創造出來的
★Lesson6:起跑點和終點雙贏的健康基石
★Lesson7:好習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目錄
【自序】沒有它,就沒有人生   汪培珽


您不生,誰該生呢?
◆您不生,誰該生呢?
◆不要讓時間決定答案
◆不生老二的33種理由
◆我養不起啊!
◆因為別人也這樣
◆生不生,聽誰的?
◆幫媽媽加油
◆為什麼一定要生男的?
◆有生男壓力的,請舉手!


要生兩個孩子的18個理由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手足能給的,你不能
◆兩個孩子,可以玩出什麼花樣?
◆太傷心的事,不要告訴媽媽
◆姊姊高興,我就高興
◆未來的新擇偶條件
◆只生一個的變通方法
◆寫給頂客族的話
◆請獨生子女做問卷
◆愛說話與不專心
◆兩個孩子要差幾歲?
◆要有競爭才知媽媽好
◆我不是你媽媽
◆第二個孩子是潤滑劑
◆上帝都不知道的事
◆不要勸人生孩子
◆一盆水的耐心


您願意,辭職回家,帶孩子嗎?
◆我的人生,從回家帶孩子才開始
◆孰輕?孰重?
◆工作,當然也是人生的選項
◆心甘情願,擦窗戶才不會扭到手
◆給爸爸的雙贏建議
◆後顧之憂
◆媽媽的競爭力
◆人生最美好的工作


如何兄弟不鬩牆?
◆不鬩牆者,非兄弟
◆君子動口不動手
◆滿臉的豆花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幫孩子做公關
◆媽媽只是一根線
◆三姑六婆別進門
◆老大不必讓老二
◆小的不用聽大的
◆口可以不服,心服就好
◆老大更需要愛
◆爸爸的內衣
◆能閃則閃
◆當孩子需要幫忙時
◆不患寡而患不均
◆男女教養都同調
◆為什麼兄弟姊妹要相親相愛?
◆微笑的媽媽的臉
◆父母早該知道的事
【後記】停下來等等孩子
【附錄】汪老師部落格問答集


內容連載
內文1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這件事,現代父母,沒人不懂;簡單明瞭,不需要解釋。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應該知道,萬萬不可以做。可是,有多少父母明瞭,不做這件事對手足感情的重要性嗎?

我不做。我打死不做。盛怒之下不做,氣急敗壞不做,無可奈何不做,無計可施也不做。反正我知道,我不能做。

孩子已經超過十歲了,我一次也沒做過。

「不要再包尿布了,你看姊姊都自己上廁所。」三歲時……
「不要這麼膽小,你看弟弟都自己睡覺。」七歲時……
「你的字怎麼像鬼畫符,你哥哥參加書法比賽得獎耶!」八歲時……
「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看姊姊成績多好!」十歲時……

還需要我繼續說下去嗎?這些其實都只是基本句型,每句後面如果再加上「羞羞臉」「愛哭鬼」「長不大」「真丟臉」「沒出息」……是不是聽來也很耳熟呢。

這些拿手足之間做比較的話,我們可能從小聽到大,雖然厭惡卻又無可奈何。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又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不自覺地再從嘴巴裡冒出這樣的話,一代傳一代……

我常有這樣的想法: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會遺傳的。今天如果我會用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孩子,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經被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過呢。

但是,這不是做父母可以拿來搪塞的藉口。

擺脫不良宿命循環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要很有自覺地起來「對抗自己」。明知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就不要以「我也是這樣長大的」當成因循苟且的藉口。

如果您說:「用手足做榜樣,有何不可?」

可是我說:榜樣,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嚮往。父母開口的重點不是榜樣,只是批評、貶低、毀損,甚至只是出氣。

如果只是單純的批評,應該是對事不對人。如果我們只保留這種句型的前半段,將後面比較性的字眼拿掉,雖然我也不是很贊成,但至少破壞手足感情的殺傷力就不見了。這種拿手足當比較的批評,真的是造成手足不睦的最大潛在兇手。

說到這裡,如果您還是無法體會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的重要性,試試將心比心看看囉:

「爸爸,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看王小明的爸爸都開賓士車。」
「媽媽,學校營養午餐真好吃,比妳做的便當好吃多了。」
「先生,早點下班回家,張忠謀不用上班也賺得比你多。」
「太太,少吃一點,你看隔壁太太的身材多妖嬌。」

其實,這裡一樣可以將其後比較性的字眼拿掉,就是最正常不過的對話,也並無不妥。然而一旦加入了比較,對事情不但沒有幫助,還有你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嚴重反效果出現。

我們家姊姊水性極好,五歲就可以往三米深的泳池向下跳;弟弟,快七歲了,連洗澡水沖到頭上都要哇哇叫半天。我們家弟弟從小自己睡一個房間,不哭不鬧;姊姊八歲了,只差沒開探照燈睡覺,卻還常半夜喊叫找媽媽。

這時我在情急之下,什麼不該說的話都可能說。但脫口而出的絕不會是「你看姊姊如何如何」、「你看弟弟如何如何」。

孩子是多麼清楚明白的動物啊!姊姊如何,弟弟會不知道嗎?弟弟如何,姊姊會不清楚嗎?還等得到父母來多嘴?說了也是白說的話,為什麼父母不能忍住不說呢?甚至,手足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模仿和榜樣,反而就被父母這麼一說給搞砸了。

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例子就該明瞭,多少弟弟在哥哥成就的陰影下掙扎,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偏愛下喘息。父母一定要設身處地想想,如果哪天老闆對你說:「你看隔壁主管做事多有效率,你看你……」恨不恨?這樣態度的老闆可以得人心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種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反映在言語上,不僅可能傷了手足感情,更可能傷了孩子的心。

勇敢、不哭、字寫整齊、好好讀書、多運動……父母要表達的東西,愈單純愈好,別把別人牽扯進來。

哪個孩子不想贏得父母的心呢!別拿兄弟姊妹當武器來批評孩子,就是讓「兄弟不鬩牆」的第一個基本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show_series.php?item=0010408255&page=1



本帖最后由 藤原佐为 于 19-11-2012 11:5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孩子16个月了,已经开始准备第二胎了.但到现在也没有消息.老了,怕变成高龄产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8: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两个, 担心孩子没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好有生育计划哦,建议三年再生一胎。生孩子的疼痛会在一年后渐渐忘记的,如果真的想要多一个孩子,又有能力教育他,可以计划再怀一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真的心痒痒要多个小孩了,目前我有一个瓜38月多大了,而我也32岁也快步入高龄产妇了。但就是很会左想右想的,怕自已顾不来,因现在这个瓜真的很难搞,也许是早产儿的原故,真的超难顾和搞定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想法跟楼主一样,我的宝宝六个月。。真的不想再生了。。

一来照顾宝宝真的太累太烦 - 完全同意。。真的很累。。没有自由。。
二来太辛苦了怀孕 -同意。。因为我也三十岁了。。
三来好痛哦生产时到现在都记得 - 相信每个女人都同意这说法
四来怕没有第一胎那么幸运那么快恢复身材(其实还差一公斤)- 我完全同意,我生之前43kg,现在48kg,瘦不下来。。
第五是现在担心宝宝饮食健康大了怕教育前途结婚了怕家庭幸福吗? - 完全同意。。很担心。。

很多人都劝说一个太寂寞。。。唉。。。只能说给多点关心他吧。。
我姐姐也是一个女儿,现在中学了。。一个也没什么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生完第一胎,肯定不想再生!
这是每个刚经历产痛的妈咪心声~

我也一样,生了第一个,和老公说,不要叫我再生第二个!!!

两年后,看到大儿子自己玩自己的,好像没有朋友,很无聊的感觉~
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

最后,变成自己去和老公说,我们再生一个吧!!

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两个月的宝宝, 会计划再生多一个就收工。
生个孩子, 不止体重恢复不到, 可能有很多后遗症, 像是腰酸背痛, 记忆变差等等。
我不敢去想生产的痛, 希望一切顺其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12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作者:汪培珽出版
日期:2008 年06 月 26 日

续 9#...

内文2
男女教養都同調
我不管教育理論說了什麼,我一直都是用同一個邏輯在教育我的一兒一女。男和女的不同性別,從來不是我教養孩子的考量。

我有一個很中性的名字,我喜歡,於是幫孩子取名字,也很中性。當他們還是娃娃時,我不會女生就買粉紅色,男生就買天藍色;為他們選玩具時,我不會女生就買洋娃娃,男生就買小汽車:當兒子跌倒大哭時,我更不會說:「男生要勇敢。」這是什麼邏輯啊?女生就不用勇敢嗎?

做父母的責任很單純——將孩子教養成健全的人,這就是我的目標,我甚至沒有注意到,他們有著不同的性別。

人應該有的好品格、好習慣、好態度,是不分男生和女生的。

所以,女兒想學空手道,我不反對。女兒運動細胞很好,上山下海難不倒她,我很鼓勵。她說不想穿裙子,我不強迫。十一歲的當口,有天她突然對我說:「媽媽,妳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妳都不會強迫我去參加party的時候,一定要穿裙子。」(哦!原來這就是成為最好的媽媽的要件,太簡單了吧。)我猜,她可能是跟同學聊天,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自己做選擇的。

「好動、不喜歡穿裙子」,妳不怕女兒太男性化嗎?我的想法是:孩子的天性,不是父母該在意的地方,如果天性是如此,我就該接受它。勉強的改變,只是配合世俗的眼光,對孩子人生的影響一定是好的嗎?

弟弟出生了,與姊姊性別不同,發展也不一樣。而且正巧姊姊喜歡的、擅長的,他全然看不出天份。運動細胞一向沒有姊姊好,膽子沒有姊姊大,可是我全都不在意。雖然這些都是世俗賦予男生「應該」要有的性格特質,我的想法還是一樣,基因遺傳是固定而不能改變的東西,如果硬要將制式想法加諸於孩子,可能我們還沒改變他,就已經先毀了他的自信心。

從小姊弟倆玩玩具,我從不對玩具歸類性別——娃娃是女生玩的,車子是男生玩的。玩具只分喜歡不喜歡,不分男生女生。可是,如果您家有個小男生整天玩芭比娃娃,為她們穿衣服、脫衣服、選衣服、挑鞋子,您介意嗎?

如果您介意的話,也千萬隱藏您那嫌棄「孩子所愛」的態度。父母厭惡、嫌棄、嘲諷、貶低孩子喜歡的東西,這件事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極大的殺傷力。

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怕孩子走偏了路。但往往是,孩子根本還沒走穩,就被父母絆了一大跤。

有一回,孩子挑玩具的當口,幼稚園中班年紀的兒子把我拉到一旁說:「我想買那個娃娃,可是爸爸說男生不能玩;我很想要,但又怕爸爸會生氣,怎麼辦?」

父母常常為孩子的未來,太過擔心。
以為小時候愛玩娃娃的男生,以後就會娘娘腔。
以為小時候不喜歡洗澡的孩子,以後就會臭死。
以為小時候打打鬧鬧的女生,長大後就會嫁不出去。
以為……

父母太多所謂的「以為」,其實多數都是過渡現象,都是庸人自擾。而父母如果又拿這些「以為」的壓力來限制孩子,有時候,它反而成為扼殺孩子天生的興趣、專長和自信心的幫手。

五歲不喜歡穿裙子的女兒,十一歲時已經懂得打扮自己。三歲不愛好運動的兒子,八歲時是全年級的跑步高手。

這個夏天,我和女兒才為了她要不要買比基尼泳衣而爭吵。別誤會媽媽老古板——是我說好看要買,她卻說如果我買了她也不會穿。其實她是不瞭解媽媽的自我補償心理:媽媽自己不能穿,就希望看女兒穿也可以過過癮啊。

不久前逛街,兒子大概看到了什麼,又想起了什麼,突然對我說:「媽媽,妳還記得那些大眼娃娃嗎?她們好自以為是哦!我從前怎麼那麼喜歡,好好笑。」他對於自己以前的想法,也覺得不可思議。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發展軌跡,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予支持。尤其那些沒有一定對錯標準的事,不要亂下斷語。

女兒和兒子,性別雖然不同。但在我的心裡,不論是教養的態度、價值觀的傳遞、未來的期望和對他們的祝福,永遠都在同一個天平之上——

他們都是媽媽和爸爸永遠的寶貝。


内文3
停下來等等孩子
朋友告訴我,她那個性憨厚、樂觀的小三兒子,有一回在週記裡老師所定的題目中寫著:他最覺得沮喪的事,就是每天聽到父母說——快點,快點!

早上快點起床、在車裡快點吃早餐,因為上學快要遲到;晚上快點吃飯、快點做功課、快點洗澡刷牙、快點上床睡覺……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卻察覺到那份週而復始、不得不趕的無奈和無力。

父母也很無奈,是什麼造就了這種「趕、趕、趕」的環境?上一代的悠閒到哪裡去了?當然,那時學校是走三步路就到的隔壁,哪兒來的才藝安親班,沒有多少父母會幫孩子檢查功課,連電視的卡通時間都只限定在傍晚的五點到六點,也沒人將上班到晚上八、九點看成常態。

當今的父母無奈之際,也請想想,除了不可避免的大環境改變之外,「趕」是否已儼然成了現代人溶進血液裡的基因,無法自拔?

帶著孩子走在路上,尤其是小小孩,對一切總是那麼好奇;寵物店、玩具店、蛋糕店,甚至是天外飛來人行道上的一隻小蟲子,都可以讓孩子著迷不已。很多年前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孩子好奇心的支持度少之又少。

孩子對一件事有興趣,但停留不到兩秒鐘,父母是不是就催促著快走?「真有事情要趕路嗎?」不見得,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時間,而是父母沒有耐心,孩子的好奇和觀察根本還未獲得滿足,就被父母催著離開現場。

我們要不要做個實驗:下回帶孩子到動物園,試著當一個不催促的旁觀者,看看孩子一種動物可以看多久,才主動跟父母說:「走吧。」即使一場巡禮只看了五種動物又如何?輕輕鬆鬆過日子——尤其在該輕鬆的時候,不是我們都想要的嗎?

去年,全家到海南島渡假,陽光、游泳、沙灘就是我們全部的行程。早上睡到自然醒,吃早餐、游泳、吃午餐、游泳、吃………

我問孩子,「你們這樣過七天,會不會膩啊?」

「不會不會,這簡直就像天堂一樣!你不知道嗎?這就是小孩子的天堂。」原本就不喜歡橫衝直撞的媽媽,現在才知道孩子更愛寧靜。

有一天玩到了晚上十一點,爸爸已經呼呼大睡。我突然神經發作問兩個小鬼:「我們現在去海灘,好不好?媽媽最喜歡看星星了。」兩個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時只會催促孩子睡覺的媽媽,今天腦筋短路了嗎?

於是我們三人留了紙條給爸爸,以防他突然醒來擔心我們(其實,這是多慮了),就朝飯店專屬的沙灘探險去了……

從十一點到半夜兩點,就我們三人,加上打瞌睡的警衛。
「媽媽,我們來聊天,」女兒說,「我最喜歡跟妳聊天了。」

就著星空下,配上一波波海浪的拍擊聲,我倆從小孩是怎麼做出來的,聊到八年抗戰後撤退來台。弟弟呢?他只對小生物有興趣,從頭到尾,只見很遠的一個小人點,跑上跑下地追著沙灘上的螃蟹。媽媽只在偶而抬頭看不到小人點時,會突然跳起來大叫一聲:「弟弟呢?」直到孩子又出現在媽媽的視線裡,我和姊姊才又回到黛安娜王妃、蔣中正、孫中山、陳水扁和馬英九……當然還有她又喜歡了誰誰誰。

父母有多少的耐心給孩子?停下來等等孩子吧——我時時提醒自己。從他們兩歲到十二歲,我還是不曾忘記這一點。

而現在,我還要再為它加上一份不同的意義——

上帝為每對父母都排了一列的孩子(好可怕啊),孩子都默默地等著父母來接他們。只是,常常,父母只接了第一個孩子,就沒有再來了。

停下腳步或是放慢腳步,回頭看看——孩子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呢。做什麼事都可能後悔,生孩子,絕對不會。但是無論如何,不管生了幾個孩子,我們都要好好把握人生這段最美好的時光。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 ... 10408255&page=1





本帖最后由 藤原佐为 于 19-11-2012 11:5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文4
幫孩子做公關
公關?別以為我養孩子像經營公司一樣認真。不!我沒有。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父母的舉手之勞。

從懷了第二個孩子開始,我就開始唸一些有關迎接小嬰兒的故事書給老大聽。特意買很多嗎?唸完故事再衍生一番精神談話嗎?我沒有。這其實是心理戰。您以為孩子笨到不知道父母在想什麼嗎?什麼叫愈描愈黑?

所以,即使是唸些與小嬰兒有關的故事書,我也是雲淡風輕。我只管唸我的故事書,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刻意強調;如果孩子有問題我就回答,沒問題我就算盡到責任。其餘的,我不會「有的沒的」想一大堆。

現在的媽媽都知道,懷第二個孩子時,就要先對老大做心理建設,「媽媽生個弟弟,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孩子哪能預先想到「等嬰兒長大要很久」呢,而且可能還沒享受到一起玩的樂趣,就得先開始讓出原本屬於自己的玩具了,還不包括那無形的「媽媽的愛、爸爸的愛」。不是說期望愈大,失望也愈大嗎?所以這些未來的事,還是不說為妙,讓孩子自己去發掘那份驚喜吧。說不定,根本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呢。

這是我從書上看來的,覺得有道理就照做了——在第二個孩子要從醫院抱回家的那一天,事先買個老大喜歡的小禮物。當陣痛開始,我準備往醫院衝時,它老早就放在要帶去醫院的隨身包包裡了。

當全家人喜孜孜地迎接新生兒回家時,我就偷偷把老大叫到一邊,故作神秘、而且煞有其事地從醫院帶回來的包包裡拿出它:「這是小弟弟要送給大姊姊的禮物,快看看是什麼。」只見她也喜孜孜、認真地去跟小嬰兒說謝謝、親親他的額頭。

當弟弟還小,只會睡在娃娃床裡咿咿啊啊叫時,每次姊姊從幼稚園放學回家,我都會對她說:「今天弟弟在家裡好想念妳哦!」或是留著什麼好吃的給姊姊時,我會說:「弟弟說要買薯條給姊姊吃。」

「老大難道不知道,剛生下來的小孩不會買禮物嗎?小嬰兒也不知道薯條是什麼嗎?」真有這麼好騙?

真的,孩子真的很好騙,尤其是這種善意的謊言,通常孩子不會多想。可能媽媽自己說完,都一副「騙死人不償命」的心虛模樣,可是您去看看孩子的臉,就知道什麼叫「天真」。他們就是打心裡相信,毫無懷疑。

說真的,我哪裡會知道這些小小的舉動,對手足感情有多少助力,但我有一種直覺:當姊姊親弟弟的那一剎那,她心裡很在意那個禮物嗎?我一點也不覺得。對老大來說,眼前這個小不拉嘰、活生生的小東西,才是天底下最珍貴的禮物。

如果我現在要生第三個孩子,這個「小嬰兒買禮物」的動作我還是會做。即使小學中高年級的姊姊和哥哥早知道小嬰兒不會買禮物又怎樣,我甚至可以想像他們接到禮物時的表情。只要讓孩子體會到愛,就夠了。

現在,姊姊都快十二歲了,但平均每隔兩年,我就有機會聽到她跟我說起這個老掉牙的故事,但她總是樂此不疲:

「媽媽,我還記得,弟弟從醫院回來的那一天,你們在房間,我從外面好小聲地走進去;弟弟好小,妳抱著他喝妳的奶,我也有喝過妳的奶嗎?弟弟吸奶的樣子好可愛哦……」

姊姊說話的神情,彷彿小嬰兒就在她的面前,但我的心裡,卻全是姊姊當時的模樣。不到三歲的她,矗立一旁,好奇地看著這個「未來十年的最好玩伴」。如果時光可以倒回——

那一刻,我一定要記得將她抱進懷裡,溫柔地、一個字一個字對她說:

「媽媽愛妳,永遠不改變。」


内文5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里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唸阿彌陀佛囉,哪還有閒情逸致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繫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只見他們倆彷彿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裡,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 ... 10408255&page=1



本帖最后由 藤原佐为 于 19-11-2012 11:5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宝宝现在15个月了~ 虽然她也是很难搞 可是她也有她很可爱的一面
看到孩子这么可爱,你们没有冲动吗??
照顾宝宝真的太累太烦,可是就只是烦头几年,以后你会后悔没多生的!
太辛苦了怀孕,真的挺辛苦,可是有老公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励+动力
好痛哦生产时到现在都记得,相信我,1年多后你会忘记的!别忘了你的记忆力差了
怕没有第一胎那么幸运那么快恢复身材,我的身材还没恢复过,生完了再减也无所谓啦!
第五是现在担心宝宝饮食健康大了怕教育前途结婚了怕家庭幸福吗,想太多了真的,孩子都是上天送你的礼物,当然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切顺利的,你现在的人生顺利吗?如果不顺利,你会去怨你妈妈为什么把你生下来吗?

我只是想带给妈妈们一点正能量,你们都太negative了
你们的埋怨比起 那些生不出的妈妈,真的是small matter啦
btw,我现在怀着第2个,希望一切顺利
妈妈们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2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舞~ 发表于 18-11-2012 10:57 PM
我孩子14个月了,还是很怕,我超级不想生的。可是我怕以后我们2个老了,只有一个孩子去面对,很可怜。可是我 ...

你跟我一样想法呢!
我孩子已经3岁了,想到他以后一个人面对,很可怜
想生第2胎,可是又很忧虑,要照顾啦!要做月子啦!一大堆,现在只好一直拖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9-2025 08:46 AM , Processed in 0.11266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