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20|回复: 3
|
《19世纪的华人苦力在秘鲁》
[复制链接]
|
|
华人移民在拉丁美洲的历史可能谈不上显学,但是类似文献的年代分布颇为平均…
这边的考据起因是来自于简化字媒体的一份报导,说到太平天国覆亡后有三万多人逃往秘鲁,并参与了当地的硝石战争,说得比义和团还神勇,好像硝石战争就是他们打赢的一样,但交叉比对中外文献与研究后发现,又是瞎扯淡…
日期对不上,外国文献对不上,有征召华人担任辅助部队,但非战斗任务,比较类似挑夫与工兵,人数约一千五百名。
但倒是对于当时秘鲁的华人苦力有些粗浅认识,兹介绍如下。
(事先声明,秘鲁华裔不多,只能说有华人血缘的可能有20万左右,因为苦力都是男的,有幸成家的,小孩最多只有一半华人血缘,几代稀释下,除了姓氏外,其他跟中国人一点也扯不上关系。但在当地也算是一种异国风情。)
最早的记载是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纪录著有 63名中国人于秘鲁。
1849-1880年间 (清道光二十九年 - 清光绪六年)从中国运来了约九到十万中国苦力
以类似合法欺骗的手段让他们在合约上签名(但有预付金钱给他们)
■ 中国苦力移民纪录自 1849年~1874年
1849-1854,4754人
1855-59,2964人
1860-64,14738人
1865-69,21639人
1870-74,48039人
1929年出版的-秘鲁的移民与发展 Migracion y desarrollo de Peru ,里面根据文献统计出当时的中国移民共有 92130名。(这个数字被多次引用)
■
虽然宪法规定,在秘鲁人生而自由,任何一名奴隶当他踏上秘鲁土地自动成为自由人,在共和国没有、也不能拥有奴隶
但中国苦力受限于合同,被困在工作场所,实为奴隶
中国苦力的酬劳分三种,金钱、衣食、医疗与住宿,但供给衣食医疗亦为义务
一般为八年的工作合同,多在农、畜、牧业
与西班牙殖民时期不同的是,对于中国人并没有叫他们信仰天主教,中国人维持着他们的宗教信仰
苦力反抗暴力,但肉体惩罚是很普遍的现象
当年类似丑闻被政府与媒体掩盖,还有些是更为"精致"的虐待(脚镣、鞭打、监禁),甚至于处决
公权力不彰,官员只能止步于农庄门口,请农庄主发些慈悲
农庄担心半奴隶的苦力反抗,多半有着相当数量的武器
中国人、玻里尼西亚人、黑人一起在鸟粪石岛上开采鸟粪石(硝石原料,硝石战争主因)
伦敦的 时代画报 于1859年三月五日报导:“...70余名中国人于石头上自杀(没说是撞头或跳),………鞭刑让中国人喘不过气来,被带去医院,当他们恢复行动能力后,他们便自杀了……”
岛上弥漫着阿摩尼亚味,糟糕的食物、恶劣的待遇,让许多中国人寻死
支气管炎、风湿、痢疾是常见的病痛。
苦力面对虐待通常采取三种反应
1.自杀,他们相信死后灵魂可以回到故乡,跳海、上吊、吞食鸦片、跳进熔炉等
2.逃亡,情况严重到每家农庄都得派出五至十人去找逃离的苦力
3.暴动,钦查岛曾有三次严重的暴动(规模曾有1200-1500人,300余人丧命,于冲突中、被处决或失败时自杀)
外界对于中国苦力所遭受到的恶劣待遇的抗议让秘鲁政府担心他们与清廷的关系(秘鲁政府似乎多虑了)
1857年,一艘自澳门航来、载有260名中国苦力的船只发生暴动,纷乱中一些中国人死于火中(被关在船舱中,连同一些倒楣的老外,有三个智利人、两个义大利人,一个希腊人等,很显然是因为有老外死亡才留下纪录),当时的船长习惯以自己的法律对待那些"人体货物",这起事件并非孤立事件(不是只有这一次),但此次事件并未引起重视,一直到…
■ 秘鲁华工船 事件
1872年,MAriluz 号船,载有255名苦力,因暴风雨,停于日本横滨,由于恶劣待遇、三分之一的苦力已经死亡,部份趁机逃逸,有些跑到一艘英国船只上寻求协助与庇护,英国船长通知日本当局展开调查,判定该船只情况恶劣,中国人得以离开该船获得自由。
1873年三月三日,秘鲁总统 Manuel Pedro 派遣来处理该船事件的指挥官 Garcia 抵达日本横滨,晋见明治天皇,并建立两国商务、外交关系。
因人道理由,日本给予苦力自由,秘鲁政府承认错误。
因该事件造成进口苦力一事中断,在人力短缺下,农庄主开始改善苦力待遇,当苦力的八年合约到期后,农庄主又祭出所谓的 YAPA, 意思是说在这八年期间,苦力可能因为某些因素休息,所以实际上工作不足八年,需要再继续工作六个月。秘鲁的国际形象愈发恶劣,尤其是在一名老美指出有48个中国移民惨遭烙印后。
秘鲁开始将人力需求转向欧洲(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典、挪威、丹麦义大利、西班牙与葡萄牙),共来了约三千名,多数为义大利人,直至1875年末。
■ 但农庄主仍偏爱中国苦力
1874年,清廷与秘鲁建交,农庄主以为很快又有中国苦力,但没有,于是他们又发明了"二度合同, recontrato" 或 "挂勾 enganche"
就是再给予苦力当初于中国所领得的金钱(分八次,一年给八分之一),然后苦力再干八年,这让农庄主在很长一段时间不用烦恼人力问题。
清廷因为担心苦力的待遇,决定派人调查(总算…)一个清廷调查团到了秘鲁一些农庄视察,但有些农庄拒绝让他们进入
他们发现有些苦力早已结束工作合约却仍在工作,于是要求农庄主支付酬劳,由于金额庞大,有些农庄主只好给予苦力土地以代替酬劳。
■ 1879-1883年的硝石战争摧毁了秘鲁经济,让农庄变成废墟
1884年后,糖价每况愈下,苦力需求锐减,大量来自欧洲的农民出现,于是中国苦力不再重要,世纪末期时,已经很少在农庄中看到中国人了,至于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但只有极少数苦力于合约期满后得以返国。
■ 硝石战争中惊鸿一瞥的华人 (想瞭解硝石战争的始末自己去找资料…)
http://razonyfuerza.mforos.com/6 ... peleando-por-chile/
En cuanto a los chinos. Estos siguieron al ejercito chileno y fueron incorporados como auxiliares. Se les dio uniformes de brin, kepis y botas de infanteria (calamorros). Pero la comida los afecto, y reclamaron.
至于中国人的部份。他们以类似辅助的角色加入,并尾随着智利军队。军方为他们装备了brin(?)制服、军帽和步兵靴(calamorros?)。但他们对于食物则有很大的意见。
"Poloto no, poloto no" decian (Bajo la Tienda) y se agarraban el estomago mostrando lo que les causaban estos. Desde entonces se les dio arroz en vez de porotos, y fueron los mas felices.
“透(豆)子不要、不要透(豆)子”(在帐篷下)他们边抱怨边用手覆盖肚子表示无法适应。于是改用白米来取代原先给他们的豆子,这才让他们满意。
注:poroto, 一种豆子,俺也不知道中文怎么说,我也不喜欢吃。
La distribucion de ellos fue:
他们的编制是:
300 a intendencia general, para transportar bultos, preparar las cargas de las mulas, etc.
300个去一般运输,携带行李、准备骡子的装备等等
200 al parque, para embalar municiones.
200个去弹药后勤,弹药装箱
100 al bagaje. Alimentaban y cuidaban del ganado.
100个去运输处,负责畜力喂养、照顾
500 a los Pontoneros. Tenian que hacer saltar las minas, bombas y cortar los alambres de las baterias electricas. Se entiende que les ensenaron a hacer saltar las minas y bombas automaticas. En ningun caso los echaron a correr delante de los regimientos...Por si alguien piensa eso.
500个隶属爆破工兵,他们必须引爆地雷、炸弹、切断电网的铁丝。据了解有人教导他们如何引爆地雷与自动炸弹。但必须强调的是:从未置他们于军队之前,处于第一线,如果有人有此疑虑的话。
Como era una labor peligrosa, se eligieron los mas jovenes y valientes.
由于这是一个危险的工作,他们挑选了最年轻和勇气的人来负责。
Se sabe de mas de alguno que tomo un fusil de un caido, y se dio el gusto de disparar a sus antiguos opresores.
毕竟我们知道有人可能会拿起一个阵亡者的枪枝,而且会很乐意的将准星瞄准压迫他的人(意指虽然让中国人担当危险的爆破工兵,但并非采取强迫性质)。
100 quedaron a ordenes de la superioridad. Muchos se convirtieron en ayudantes de los asistentes de oficiales. Y algunos llegaron a asistentes propiamente tal.
100个留在指挥部,很多人成为军官助手的助手,有些直接成为军官的直属助手。
300 fueron a las ambulancias, para oficiar de camilleros en el campo de batalla. Tenian que recorrer el campo, incluso mientras se combatia, y recoger los heridos y llevarlos a las ambulancias.
300个则是到医护处,负责将战场的伤者置于担架后送,他们必须横跨战场,即时是交战时,找寻伤者并后送至医护处。
(共约一千五百人)
■ 硝石战争中智利军队的人数
1879:陆军4000人
1880:陆军41000人
■ 参考资料:
扯淡的报导
三万太平军在南美 始于2008.05.29文汇报-太平军余部在南美洲横扫千军大胜玻利维亚
http://www.mitbbs.com/article/RisingChina/30385954_0.html
http://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259017
http://www.huaxia.com/js/gc/2008/00814543.html
Patricio Lynch 略通中文(于鸦片战争中习得),征招于秘鲁农庄工作的华人充当辅助部队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tricio_Lynch
西班牙文资料
http://karamade.blogspot.com/2007/08/chinos-en-sudamrica.html
http://www.flacso.or.cr/Cuaderno_124.132.0.html
http://sisbib.unmsm.edu.pe/bvrev ... nmigraci%C3%B3n.htm
秘鲁华工船事件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8/06/330420_0.shtml
秘鲁华工相关资料
http://www.ycwb.com/misc/2009-08/10/content_2215488.htm
http://www.ncu.edu.tw/~hi/Forum/ ... hp?fid=10&tid=4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7597&cid=10
1860年运往秘鲁钦查岛挖鸟粪的4000名苦力,几乎全遭惨死。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40-5138.html
在秘鲁钦查群岛挖运鸟粪的华工,每天都有被瘴气毒死、打死、被活埋于鸟粪中致死、不勘折磨而自杀的。一八六○年到岛上的四千华工皆被折磨而死。
http://archives.sinica.edu.tw/main/diplomatic11.html
秘鲁使臣葛尔西耶进京请订商约,请派李鸿章与秘鲁使臣议约并派容闳视察秘鲁华工,颁发秘鲁条约
http://coc.lib.cuhk.edu.hk/newsletter/newocs22.htm
菲律宾华侨与十九世纪的中菲关系:清廷在菲设领的交涉
与华社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
何思兵
清政府设领护侨的活动,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秘鲁、古巴华工受到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陈兰彬、容闳等官员前往实地调查,取得实据,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
http://hxtzarinacrux.spaces.live.com/
论李鸿章外交主张的得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本科,100871
1873~1875年中国同秘鲁订约时关于华工问题的谈判就显示了李鸿章的这一面。1873年前的25年间,许多华工被骗往秘鲁做苦力,估计约达10万人。他们被塞进称为“浮动地狱”的海船运往秘鲁,到达后又备受虐待直至大量死亡。1873年秘鲁遣使来华谈判通商条约,李鸿章对秘鲁虐待华工情况严辞批评,表示如这个问题未能得到正当解决,就不与立约。1874年中秘再次谈判后签订了商约,作了禁止拐骗掠卖华工的规定,同时订立调查华工境况的专条。当时驻美副公使容阂奉派前往秘鲁进行了3个月的调查,取得华工仍然遭受迫害的确证。1875年秘鲁遣使换约时,李鸿章即以这些确证使对方无法狡辩,不得不通过照会的形式再次作出维护华工权益的保证。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李鸿章能够关心海外华工处境,主张清政府应保护华工,使“海外华民皆知朝廷于绝岛穷荒,尚不忍一夫失所。"斥秘鲁掠卖虐待华工“实中国百姓所痛恨,亦万国公法所不许”,在谈判中能作了较充分的调查研究,据理力争,终于达成较合理的结果。虽然积弱的晚清并不能使保护海外华工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总使秘鲁华工情况有所改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12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12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
http://www.thinkfeelstudio.com/peru/2008_12_01_archive.html
我的曾外祖父生长在一个动乱的时代, 洪杨之乱 - 太平天国, 1850年出生于杭州应该算是一个相当显赫的家庭, 父曾任总兵但英年早逝. 当长毛攻打到杭州他家附近时(1861年), 曾外祖父带着弟弟爬在树上躲避长毛的杀害, 但母亲被长毛杀死. 兄弟二人将母亲埋了之后就投奔十里余外的舅舅家. 之后,长毛又打到舅舅家附近, 舅舅带着他及弟弟逃亡. 弟弟死于路上, 曾外祖父最后离开他舅舅单独逃亡. 碍于当时情况,在逃亡路上他也曾参加长毛的少年队. 等到 真要去做杀人放火的事情时, 他又再度逃亡. 之后, 曾外祖父只身流落到福建漳洲一带地方, 藉赶鸭子维生, 过着相当困苦的生活. 如果弄丢一只鸭子就要挨一顿毒打. 曾有一次头上还挨了雇主一镰刀, 留下了终身疤痕. 虽然太平天国很快被消灭了(1864年), 但曾外祖父知道家破人亡, 因此并未想返回老家杭州去.
当他17岁时,听到有人招募工人去南美洲秘鲁. 他虚报了岁数(20 岁)就上了一艘从厦门出发的帆船. 经过三个多月的飘洋,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当了八年的铁路工人. 曾外祖父从未提起他做契约劳工的苦事. 但从书中我可以瞭解到在当时秘鲁的契约劳工就等于是奴隶, 被雇主打骂是非常平常之事. 碰到恶雇主, 有时还会被烙上像牛马身上的印. 生活工作的困苦导至很多人吸食鸦片, 赌博, 真的走投无路就去自杀. 曾外祖父从未染上这些恶习. 他的一位朋友就因为沉迷于赌博, 最后贫病困苦潦倒, 死后还是曾外祖父出钱帮他料理后事.
曾外祖父早年在漳洲放鸭, 之后又从厦门上船到秘鲁, 与闽南人相处甚久, 会说闽南语, 还能唱上一些歌仔戏的曲子. 当然生活在秘鲁将近四十年, 西班牙语也是一等溜.
之前提到的一本书"沙国之梦"中, 透过故事主人翁金福的眼中看到华工的种种遭遇. 有精明能干的华工可以说服雇主让其他自由身华人代替其契约工职位, 本身则经营着自己的生意. 当然他必须付相当的代价给自由身华人代替他的工作. 金福后来替雇主当厨师利用闲暇时间捡烟屁股重新卷烟卖给中国同胞,积了钱就与人合夥开饭馆· 会说西班牙语的华人荜工通常会有较多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八年契约满后曾外祖父开始小本经营了一些生意; 摆牛肉摊, 后与他人合夥开杂货铺. 他的合夥人姓缪,宁波人. 缪家长兄较曾外祖父早到秘鲁, 后又将其兄弟接往秘鲁共创家庭事业. 兄弟轮流返回老家成婚, 但在当时缪家兄弟并不将老婆带往秘鲁, 缪家男人单独在秘鲁打拼. 不知缪家是否至今仍居住在利马?
曾外祖父 在他三十余岁时与一祕鲁女子Maria, 也就是我的曾外祖母结婚, 生了我的外祖父 及一女儿. 曾外祖母过世后又与一位印欧混血女子结婚生了两个女儿. 经过多年的努力耕耘, 曾外祖父在秘鲁也积蓄了一笔财产. 在他55岁那年(1905), 他毅然带着一儿三女返回中国实现他落叶归根的梦想.
www.lib.cuhk.edu.hk/conference/occ/lianshan.pdf
秘鲁
秘鲁钦查岛上的华工遭受的非人待遇在 19 世纪曾引起国际舆论的普遍注意。早在 1860年即出现了关于华人移民秘鲁的著作《中国人移民秘鲁》,这大概是最早关于华人定居秘鲁(或拉丁美洲)的著作。为庆祝秘鲁独立 100 周年,1924 年出版了一部关于秘鲁华人的著作《文静与雄辩的华人》。由于该书的出版主要是为了表彰华人社区对秘鲁的贡献,因此带有明显的赞扬口气,还谈不上是严肃的学术研究成果。
瓦特·斯图尔特所著《秘鲁华工史》论述了秘鲁引进华工的历史背景,揭露了葡萄牙殖民者从事苦力贸易的罪恶活动。作者对华工在航程中所受的虐待和抵达秘鲁后的困苦生活表示深切同情,同时分析了契约华工问题引起的国际纠纷和清政府就此进行的外交活动。作者对几种排华的论调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华工的到来不仅在经济上为秘鲁作出了贡献,同时“秘鲁由于华人的到来而在文化上受益非浅”。该书于 1951 年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班牙文在拉丁美洲广泛发行,从英文和西班牙文翻译的两个中文版本于 1985 年和 1986 年分别在中国出版。
瓦特·斯图尔特长期从事对秘鲁华工的研究,他撰写的《亨利·梅基斯:美国佬皮扎罗》一书也记载了华工在秘鲁修筑铁路并受到虐待的情况。
麦凯尔·冈萨雷斯是研究秘鲁种植园劳工的著名学者。他于 1978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以及随后发表的几篇论文和专著《北部秘鲁的种植园农业和社会控制,1875-1933 年》对秘鲁的华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秘鲁的种植园主之所以能保持其经营地位是因为他们对华工的剥削,他们任何矛盾的合理化解释也不能逃避这样一种结论。”
温贝托·罗德里格斯·帕斯托尔也是秘鲁研究华工的著名学者。他曾就读于圣马尔科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后在多所高校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1960 年代末,他在参加军政府实施的土改时,偶然接触了大量有关庄园的原始资料,其中相当部分是关于契约华工的劳动生活记录。这一发现对他震动很大,同时也触发了他研究秘鲁华人史的兴趣。今年上半年,他曾访问中国。
他曾就华工问题出版了 5 部相关著作,即《秘鲁苦力华工》(1977 年)、《涂面人的起义》(1979 年)、《中国苦力:传记、资料及评论文献》(1984 年)、《秘鲁的天国后代(1850-1900):移民、农业及其生活》(1989 年)和《龙的传人——中国在秘鲁的移民史》(2000 年)。他的《秘鲁苦力华工》是一本论文集(西班牙文),为作者 1977 年在圣马丁·德波拉斯大学的演讲稿,论述了 1849-1909 年秘鲁华工的历史。其中有关华工在秘鲁分布的统计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他的另外两部著作分别研究了 1870 年帕提维尔卡河谷(Pativilca Valley)种植园的契约华工的起义和以香卡河谷(Chancay Valley)种植庄园为主的契约华工社会的演变(招募、劳作、反抗、契约满期后的经商活动等)。他认为,法律上对契约华工地位的确定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待遇大相径庭,华工进行的积极和消极反抗是对暴力和强权的本能反应。
美国学者Adam McKoewn近年来对秘鲁华人进行了研究。他在 2001 年出版的新著中对秘鲁、芝加哥和夏威夷三地的华人进行了比较研究。
华人学者王保华曾就利马和纽约华人的同化及纽约、利马和菲律宾华人的家庭、亲属和种族认同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移民政策和华人的经济适应直接影响了华人社区的组织和结构。
1994 年,Trazegnies Granda 出版了他的三卷本著作,对法律在 1848-1874 年间引进华工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999 年,又有两部关于秘鲁华人的著作问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12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清史稿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 邦交八 (讀史請愛用傳統漢字)
......
秘魯在南亞美利加洲。同治十一年,秘魯國瑪也西船私在澳門拐華民二百餘人,行抵日本橫濱,經日本截留訊辦,知會中國派員前往。時通商大臣何璟派補用同知知縣陳福勳偕英、美兩領事派員前往,旋各運回,並謝日本。
十二年,秘魯遣使來華議立約。已而秘使葛爾西耶到津謁李鴻章,鴻章詰以虐待華工等事,不允相商。秘使旋以本國新立雇工章程,實無凌虐情事,牒鴻章。鴻章覆牒,謂:「貴國新立雇工章程雖尚公道,但查同治八年、十年間,華民公稟內所稱『苛求、打罵、枷鎖、饑寒,雖立合同,而章程虛設,雖曰送回,而限滿無歸』等語,是即保護華工未能照辦之證據也。又來文所載一千八百五十五年八月十四日議立搭客船規,不准載大幫之人。查同治十一年,日本國扣留秘魯瑪也西船,載有拐買華民二百三十人之多,據各國領事公同訊問,船主苛酷相待,飲食不繼,並有割去辮發、鞭打囚禁等事。又據粵海關稅務司報稱,『同治九年,秘魯船一隻在澳門販載華工三百十三人,同治十年,秘魯船十三隻在澳門販載華工五千九百八十七人,同治十一年,秘魯船十九隻在澳門販載華工九千三百八十一人』。此皆系大幫,秘國並不查禁。近又據粵海關稅務司報稱,『本年七月間,廣東省城黃埔河面有秘魯船七隻前來招工,因其違背通行章程,諭令驅逐出口』。以上各節,是又帆船禁載大幫華人未能照辦之證據也。查上年中國通行各國照會內載,凡系無約各國,一概不准設局招工,其船隻不准搭載華工出洋。即有約各國,亦不准在澳門招工。均經各國知照在案。秘國向系無約之國,照章不准裝載華人出口。乃昨據貴大臣面稱,現載往秘魯華人已有十萬餘人,明系違背公法。況華民在秘魯重受凌虐,曾兩次公稟美國欽差轉達總理衙門,是以日前疊據英、美、法各大臣述知貴大臣欲來華議約,即經總理衙門王大臣照覆各國,以『秘魯向來專以拐販華工為事,華工受盡痛苦,其相待中國情形與別國不同,必須與伊國說明,先將所招華工全數送回中國,並聲明不准招工,方能商議立約,否則實難辦理』等語。想貴大臣必已與聞,無煩贅述。」
旋據函稱遵照總署原議,先將所招華工全數送回中國,自可妥商。鴻章訂期會議,屆時不至,鴻章責之。復請期,鴻章因再約期,至日,秘使偕愛勒謨爾秘妥士來。適同知容閎由美國回津,鴻章令閎與議。秘使將鴻章原函取出,逐條剖辨,謂無苛待情事;又謂中國既令無約之國不准招工,是以本國亟派使前來議約,以後自必照約互相稽查保護。並稱華工送回,可於約內聲明,除華人在秘魯設肆寓居,自不原歸,無庸送回,其餘工人等合同限滿,即令原主送回,分別辦理。容閎因言美國向例,無立合同年限雇工之事。華民在金山等處傭工,去留自便,美官不能勉強勒掯。即有先立合同者,若不原當,隨時將合同繳銷,作為廢紙。秘國亦應照辦。秘使允商辦。鴻章仍以拐去華民為言。秘使怫然,謂即回國。屢議不決。
十三年三月,復與秘使接議,秘使自交所擬條約,鴻章不受。久之,始定查辦華工專條,其文曰「現因秘國地方有華民多名,且有稱華民有受委屈之處。茲會同商訂,先立通商條款,和好往來,庶幾彼此同心。由中國派員往秘,將華民情形澈查,並示諭華工,以便周知一切,秘國無不力助,以禮接待。如查得實有受苦華工,合同年限未滿,不拘人數多寡,均議由委員知照地方官。僱主倘不承認,即由地方官傳案訊斷。若華工仍抱不平,立許上告秘國各大員,再為覆查。凡僑寓秘國,無論何國人民,呈稟式樣最優者,華工應一體均霑其益。自秘國核定此項章程之日起,凡華工合同已經期滿,若合同內有僱主應出回國船腳之議,該工人有原回國者,即當嚴令僱主出資送回。又各華工合同若無送回字樣,合同已滿期,該工人無力自出船資,有原回國者,秘國應將該工人等附華船送回,船資無須工人自備,秘國自行料理」云云。
復將通商條約十九款及已訂查辦專條改定,因致總署,謂:「在秘使之意及各國公論,彼既允定查辦資遣華工專條,是秘魯已予中國以便宜,我亦當照各國和約,允以一律。現訂通商十九款,大致亦與西約詞意略同。然均經鴻章逐條酌改,如各約篇首所稱『互相較閱,俱屬妥當』或『妥善』字樣,轉覺不妥,茲將『俱屬妥協』四字刪去。各約欽差駐京往來,有彼國而無我國,茲先載明中國欽差。各約領事官無商人不准兼充明文,茲添『不得委商人代理』。各約遊歷通商執照,秘使不肯刪通商貨物字樣,茲特添入『貨物應照報單章程辦理』。各約多以英、法文為憑,茲改『彼此各用本國文字,亦可兼看英文』。其餘凡通商、納稅、兵船、商船、控告、詞訟各節,均將中國一面敘入。所最要者,招工流弊無窮。澳門販運已久,華工既在秘國受苦,以前雖允查辦,以後若仍開招,害將何所底止?茲會訂第六款,上半節照美國續約,云『別有招致之法,均非所准』,下復添敘『不准在澳門及各口岸勉強誘騙中國人運載出洋,違者其人嚴懲,船隻罰辦』等語。嗣後中國但能照約嚴禁,不獨秘魯不敢違犯,即各國招工之舉,亦得援引辨證。又前訂查辦華工專條,商令派員前往,秘使允即遵照。」
旋派容閎往查辦。容閎查辦訖,報告華工到彼,被賣開山、種蔗,及糖寮、鳥糞島等處虐待情形,合同限內打死及自盡、投火爐糖鍋死者甚多,實可慘憫。會屆換約之期,秘魯遣使臣愛勒謨爾來華求換約。光緒元年,派巡撫丁日昌為換約大臣。日昌謂:「去年中國所以與秘國立約者,因秘國葛使照會內言秘國設有新章新例,保護華民,盡除弊端。乃立約之後,派員前往秘國確查,始知華工受屈,顯與條約內保護優待之例相背。甫經立約,而秘國即種種違約,是不能不加一照會,聲明換約後即當遵約辦理,再不能仍照從前之凌虐。」秘使聞之,不待辭畢,即怫然去。日昌以秘使無禮,因致總署,請暫緩換約。
四年,秘魯因澳門停止招工,香港英總督又申嚴禁,秘魯乃赴廣東省城與美商同孚洋行私立運載華工合同,五年為期,每年得船費洋銀十六萬圓,設局招誘。粵督聞之,即予查禁。秘使詣天津謁鴻章,拒之。時出使大臣為陳蘭彬,雖由美使兼日秘,並未赴秘。七年,以津海關道鄭藻如為出使美日秘大臣。十年五月,始由美赴秘,謁總統遞國書,開辦使署於利馬都城,奏派參贊一員代辦使事。又於嘉理約海口設領事一員,管理華民事宜,仍禁絕招工,並咨請查拿廣州城外私設招工行棧。十二年,鄭藻如歸,迭以傅雲龍、張廕桓、崔國因、楊儒充公使。又增設代理領事十,就秘籍中之廉正者充之,遇事報使署,由參贊區處,公使仍不駐秘。二十一年,秘總統即位,各國均有國書致賀,介由美使請總署代達。二十二年,始頒國書。二十三年六月,駐秘代辦李經敘行抵嘉理約,因疫疾盛行恐傳染,阻止入口,從秘製也。久之始聽入。時公使楊儒赴秘遞國書,秘外部先派護衛大臣一員在嘉理約迎伺,隨派火車接至利馬,又派副外部在車站迎伺。遞書日又用宮車迎接。公使遞國書,他國均用軍裝佩劍。中國以秘系民主,沿例用行裝,行鞠躬禮,致頌詞,秘主答頌如禮。
二十四年,利馬華人在香港辦貨,秘駐港領事照驗加戳。向例戳費值百抽一,至是增加,又改用金鎊,比前增逾倍。華商以秘違例,請秘外部飭知港領事照向例核收,又籥請於駐秘代辦謝希傅。於是照會秘外部,謂:「貨單戳費向有定章,值百抽一,又為萬國通例。貨本用金用銀,各國不一,而抽費皆按此為衡。即就利馬論,麥面一項由智利販運者,抽費俱按智洋,洋貨各項由英倫販運者,抽費俱按金錢,載在秘國稅則,眾所共知。乃同一抽費,於智於英皆就地照抽,獨至香港一處忽示歧異,於理不解。或謂香港為英屬口岸,應改金鎊,則粵商貨本亦應升算金錢,方與通商各國一律,應請批示。」秘外部不允批示。旋稱港銀成色太低,換兌金鎊虧損過多。謝希傅告以一律改從金鎊,華商亦所甚原。秘外部始允收費按照貨本,一律改從金鎊。
宣統元年五月,秘工黨仇視駐秘利馬華人暴動,秘政府特頒苛例,令進口華人每名須有英金五百鎊呈驗,始得入口。時出使美日秘大臣伍廷芳赴秘與交涉,先謁總統遞國書,即照會秘外部,謂秘所設苛例,違反兩國所立條約。旋復見秘總統辨論,請廢止飭諭。總統不允。已復由秘外部覆文。秘外部大臣玻立士謂廷芳,請先妥議限制中國工人出口來秘善法,附入條約。廷芳答以章程不應附入條約。玻立士又欲使秘領事有察驗華官所給護照是否合例之權,及到秘時,仍由地方官查驗,方准登岸。廷芳駁之,執不允。廷芳閱草案,又請加「寓智利、厄瓜多、巴拿馬等處華商欲來秘者,可由代理中國領事等官發給護照,以為入境憑據」等語,玻立士允諾。時留秘華人多吸食鴉片,廷芳請秘贊助設法限制,秘總統許之。旋復定議,廷芳與秘外部立廢除苛例證明書九條:一,中國允自限工人來秘;二至六,定非作工之華人往秘護照辦法;七,定非作工者概不限制;八,定免請護照者之資格;九,發照驗照祗須繳費五圓。並停止秘國五月十四號頒發飭諭之效力。時宣統元年七月十三日,即西曆一千九百零九年八月二十號。署押蓋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