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国今年4月的报道052D將为航母反导,总共会建4艘,换句话说还有3艘在建造中!
这将將改變亚洲海域的局勢!  
【环球网综合报道】根据国内军事论坛传出的消息,2012年8月28日,中国海军052D型新型驱逐舰下水,军迷纷纷欢呼,热烈程度仅次于中国四代机歼-20首飞。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29/1407699388.html
052D型新型驱逐舰:承前启后的蓝水主力
自199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又重新迎来快速发展期。作为这一期间的成就体现,2003年新一代神盾驱逐舰052C下水成为了一个标杆性事件,拥有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和现代化的指控系统和电子战对抗系统,柴燃交替动力、约6000多吨正常排水量的052C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已经有了赶超西方的新起点。
受制于80、90年代对军备投入不足的“顽疾”,中国海军发展新型驱逐舰的努力始终在梦想与现实间螺旋上升。在052C型驱逐舰身上亦有体现,动力系统国产化及其可靠性有待提高,因而战舰总体布局和发展裕度受到不
少的限制,导弹垂发系统用途单一、火力密度有所欠缺,与国际先进的驱逐舰,如王师的DDG51、日本海自的金刚/爱宕级差距较大,比起吨位接近的英国的45型,法意地平线级等,也有落后之处。
在新装备的发展和现有装备的更替上,中国海军始终是两条腿走路,步调稳健。在052C型舰的发展途径上,
同样也是这一思路。近5年来,原来的乌克兰制造GT25000型燃气轮机实现国产化并批产(在舰船知识等官方期刊多次证实),而052C在首批2舰服役多年后,终于在2010年后再次实现批产,第二批4艘052C型已全部下水,建造速度惊人。
052D型驱逐舰,是052C型全面改进版本,但和传说中的万吨级大驱仍有距离,怎么评价它的定位?本菜认为
,在海军走向蓝水背景中,它将是我海军驱逐舰发展史上一个过渡型的型号,比起在研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它技术并非标新立异,但却是现阶段海军拥有的最好的驱逐舰,权衡了技术、经济和可使用性能。
在我海军的水面舰艇发展史上,小步快跑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原则。但仔细揣摩此前各型驱护舰艇的发展脉络,会发现在所谓的小步快跑中,仍有两步并一步的“小跃进”,如江卫II(10艘产量,2005年前绝对主力)对江卫I(4艘),054A(至少24艘)对054(2艘),而052D对比052C,同样是一种阶段性技术成就得以大规模运用的体现,建造数量料想不会太少。
052D型驱逐舰,在防空、反潜、反舰等领域均能独当一面,且拥有较为突出的舰队区域防空能力。很多人曾
指出052C是一种防空驱逐舰,但实则我海军国产驱逐舰发展历史中,从未有过这一舰种,052C装有反潜鱼雷、深蛋和直升机,且尾部有拖曳声纳收放绞车和收放孔,证明其仍较为重视反潜能力,加上射程超300公里的鹰击
反舰导弹,是一个多面手的定位。
比起未来的万吨级新驱,052D在052C的基础上,整体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新型垂发、130舰炮为其提供了可观的对地支援潜力),是航母编队和两栖作战编队的核心成员。根据一些零散的资料,万吨级大驱或将以反导为重心(在研的HQ-2X舰空导弹,根据官方资料为海基反导导弹),而052D则定位于更具威力的多面手,和052C一起,将成为2020年前我海军驱逐舰部队的绝对主力。
附:
052D战技指标推测:
长近160米(比52C长4米?),宽18米(比52C宽2米?),标排6000多吨(52C是5900吨)
柴燃交替动力(主机QC280,西发制造),航速29节
电子设备:
改进型346型AESA四面阵、364快反雷达、518型VHF雷达,726型干扰弹发射器
武器系统:
64单元(前32后32)巧克力,主要携带HQ-9B舰空导弹
PJ-38型130毫米主炮,可发射制导炮弹近防系统:前730/后HQ-10
http://junshi.xilu.com/2012/0829/news_356_271076.html

2012年8月28日。HSH网友实拍我军某新型驱逐舰在某船厂下水。新舰在网上被认为是052D型。相控阵雷达,武器系统,机库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编者按,原图:HSH发烧友论坛)

新舰整体明显增宽,换装更大的新盾,舰艏采用疑似130毫米的新主炮。网上称将采用新发射阵和舰尾红旗10导弹。 
船厂中的新大驱。外界称为“052D”型。 
船厂中准备下水的新大驱。

造船厂中的新大驱。此外还有数艘新舰在建。 
早先时候露面的改型舰。舰艏新主炮清晰可见。 
这是续052C之后,我军新一代防空多用途驱逐舰。

新舰炮效果图。 
http://bbs.tiexue.net/post2_6184541_1.html
http://bbs.tiexue.net/post_6182726_1.html
本帖最后由 Boilwater 于 30-8-2012 03:45 A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