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4|回复: 0
|
台湾名闻---7-ELEVEn每天打动700万人心的顾客经营学
[复制链接]
|
|
台湾名闻---7-ELEVEn每天打动700万人心的顾客经营学
从创业第一天起,7-ELEVEn就只专注做好一件事:回应顾客需求。从最高阶经营者到中阶主管,无论各自处在哪个专业领域,他们的共同语言就是「融入顾客情境」;而发掘、体贴顾客的不方便,已牢牢嵌入这群人、这家公司的DNA。
7-ELEVEn的35年企业史,就是一段「不断蒐集、并快速回应顾客需求」的历史。
从创业第一天起,这家公司就只专注做好这一件事。产品上,有推出就引发排队抢购的「40元国民便当」;服务上,有24小时都能收款的水电费代缴;行销上,有全民疯狂的「Hello Kitty磁铁」集点;系统上,有「今日订、明日到」的环岛物流系统……
管理教科书上会说,7-ELEVEn做的事情叫「创新」;但是对许多企业而言,「创新」只是个标语、是个没有冲击力的名词。7-ELEVEn相信,想创新,就要先「融入顾客情境」──那是一个明确的环境,具体的行动,更是全公司和4800个门市的共同信仰。
总经理徐重仁说,「『融入顾客情境』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营运长谢健南说,「顾客的不方便,就是我们的机会。」整合行销部经理刘鸿徵说,「我们要当『专业』的消费者。」
很少遇到一间公司,从最高阶经营者到中阶主管,都说着高度一致的共同语言──原来,超商人的专业不是各自所擅长物流、行销或服务,而是能「融入顾客情境」;唯有如此,才发觉顾客的不方便。
4800家门市,「融入顾客情境」的经营实验室 为了广泛蒐集、快速回应顾客的需求,7-ELEVEn从创业起点、甚至还在亏损阶段,就开始一点一滴地打造起一套营运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三根柱子,就是门市布点、物流和资讯流。
在全台九千多家便利超商中,7-ELEVEn门市占超过一半,是第二名的两倍。但徐重仁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所以,4800家店、5千多名店员,个个都是总部的情报天线。「别人靠猜的,但我们是透过直接与顾客对话、互动,找出『顾客需要什麽?』」谢健南说。
每一个顾客的需求,会透过店长、区顾问、区经理层层往上汇报,最后进入总部的「经革会」。在这个每两周一次的会议中,徐重仁和高阶主管们会一起找出解决方法。
点点滴滴的小改善,目的不是要累积成大利润,而是要为每天700万个顾客带来便利。7-ELEVEn持续推行的「单品管理」(TK),核心精神就是「同样一件商品,要依据商圈属性、顾客特质,来改变销售方式」。比如说,一间大学附近的门市,开学期间就要提供新生需要的脸盆、牙刷等日用品;甚至连棉被,也要可以预购。「对我们来说只是『顺手』,对顾客来说却是『莫大的方便』,」谢健南说,走出会议室,门市也是决策者的经营实验室。徐重仁曾说,只要从顾客的表情、动作和购物篮裡的东西,他就能猜出对方的购物动机。他甚至会假装车友,骑自行车巡店;情人节时,还会和妻子佯装顾客,买下店裡所有的巧克力,在会议上讨论包装与陈列方式。
只要跟顾客靠得够近,就不难发现,原来一包一人份的冷冻水饺,比大包装更适合小家庭;一张可以小憩片刻的桌椅,就能让上班族停下来好好吃顿晚餐。顾客一句「原来可以这样!」的讚叹,就是判断成效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
物流加资讯流,赢得顾客信任的坚实后盾 很难想像,如今有51家关係企业、营业额破1200亿的零售帝国,创业初期也曾经连续亏损7年。儘管财务状况捉襟见肘,主管们甚至要用「猜拳」的方式,决定由谁回总部报告业绩,徐重仁却从未停止投资基础建设。
由于台湾产业聚落相对不完整,无论要集中配送商品到门市、或生产一个全程18度C保鲜的便当,7-ELEVEn都得自己成立关係企业。因此,还只有14家店时,徐重仁就大胆在南北各设置一个出货中心,使商品可以集中配送,减少门市缺货。
1986年,7-ELEVEn终于开始获利,徐重仁更加大投资脚步。其中影响最重大的,就是导入POS(Point of Sales,销售时点情报)系统。这套系统,日本超商早已实施多年,用于协助门市精准掌握每天的销售数字;只是,一套要价高达新台币10亿元。
「便当」也曾在20年间历经三次试卖,最后都因为便当工厂无法配合生产,或无暇帮忙配送而作罢。直到1998年,7-ELEVEn与日本合资兴建一座从生产到配送、全程18度C保鲜的便当工厂,才催生了人气商品「御便当」。
这些投资,金额动辄数亿元、短期也看不见回报,为什麽非做不可?「没办法,因为没人要做啊!」徐重仁说得轻描澹写,背后却隐含一股坚决的意志: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没人要做,就自己来!
当年「不得不做」的事,搭上「虚实整合」趋势 如今,门市、物流和资讯流架起的全方位供应网,俨然已成为7-ELEVEn接触顾客、满足需求的铁三角。
当年的两个小仓库,已扩大成四个专业物流公司、全台36个物流中心;门市订货的4千多种商品,每天都可以在半小时误差内,精准地到送达货架;在博客来买的书、7-Net买的可乐,也都能在24小时内交到顾客手中。
从POS系统起步的资讯系统,也因为从数字中找出消费者生活改变的蛛丝马迹,而一层层向上堆叠、往外扩散。2006年,7-ELEVEn凭藉零售龙头之姿,广泛整合外部资源,打造出从实体门市伸进云端的ibon――这台半人高的机器裡,有一百多种网路服务、四百多个合作厂家,无论要影印网路资料、订高铁票、缴牌照税、网拍交货,甚至点光明灯,几分钟就能在萤幕上一指搞定。
回过头看7-ELEVEn的每一个决策转折,每一件曾经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不得不做」的事,现在都成为赢得顾客信任的坚实后盾,甚至有点误打误撞地,埋下了通往「虚实整合」趋势的伏笔。
乍看之下,7-ELEVEn对于开发门市、物流和资讯流,花钱毫不手软;事实上,它投资的是硬体背后的贴心、快速与精准,为了是满足顾客一天24小时的需求、回应一年365天的期待,以求最终赢得一辈子的信任。
这,就是ROI最高的顾客投资学。
找出顾客最关心的事,触动情感共鸣、引发行动
採访.撰文 / 陈芳毓,编辑 / 陈清称
每个行销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企画的活动能够有强大的影响力,不只消费者踊跃参与、对手争相模彷,甚至还能登上报纸头版。
每一年,7-ELEVEn几乎都在全台湾创造出一个男女老幼都热衷的话题:凭身分证换国民便当、蒐集Hello Kitty磁铁、OPEN小将家族、高雄梦时代气球大游行、简单生活节……,不仅带动超商购买人气,也拉抬了集团内星巴克、康是美、无印良品等品牌。
「最难的,是找出消费者有『共鸣』的主题,」整合行销部经理刘鸿徵说,行销不是靠广告「传播」(communication),而是「传动」(communi-action):跟顾客培养感情、找出需求,沟通后立刻採取行动,就能引爆品牌影响力!
Lesson1:集团行销
建构行销平台,产生综效
统一超商集团思考行销的逻辑,和许多企业有个根本上的差异:多数企业做行销像「放烟火」,把预算押注在一、两项商品和活动上,虽然一时赢得市场注意,影响力却难以持续;统一超商做行销则像「盖花园」──先打造数个大型主题活动(例如,全店集点、跨年游行、简单生活节)做为行销平台,再让同集团的品牌如花朵般轮流绽放,既能共享集团资源,对外营造「集团充满活力」的印象,又可以向各自的目标族群宣传,产生「1+1>2」的综效。
「我们粗投资『品牌』,不投资『商品』,」刘鸿徵说,过去广告的主角通常是单一产品,但是有些单品(如生菜沙拉)差异性小且寿命短,当季节变换,几千万广告费就化为乌有。若改打品牌(光合农场),就可以用同样的品牌概念(安心美味),沟通不同的商品,强化消费者的印象。
「个别发声力量小,市场没反应,还浪费广告预算,」刘鸿徵用国中物理学的「力距」原理解释,「多品牌、推动同一主题」的传播力道,远大过「多品牌、各自操作不同主题」的道理。
不过,当畅销明星商品出现时,「主题先行」的行销策略也会转向,改让商品做「主角」。比如,2001年推出的「国民便当」,7道菜只卖39元,卖相十足;整合行销部就举办「凭身分证领国民便当」,并加入其他商品,包装成「国民品牌商品」举办抽奖。
整体归纳,7-ELEVEn的主题行销有3种,包括「节令型主题」(如情人节、过年)、「素材型主题」(如草莓季、蕃茄季)和「生活形态主题」(如考季)。「主题找得对,行销就很省力,」刘鸿徵又搬出物理学来说明,「主题」就像「支点」,离施力端愈远,就能举起愈重的东西。而有影响力的行销主题,一定藏在顾客最关心的事情裡,他笑说,「据说有三分之二的人一辈子都在减肥,所以『卡路里日记簿』的力量一定很大!」。
Lesson2:品牌沟通
从消费者观点出发,拉近距离
然而,现在看似票房保证的主题行销,却是从挫折中摸索出来的道理。
一支广告,指的是「好邻居」的形象广告。有些行销经理人认为「形象广告」只是浪费钱,但刘鸿徵认为,那是「唤起好感度」的第一步,只要后续能用「行动」证明决心,就有可能扭转顾客对品牌的刻板印象。
「我们做的是communi-action,是『传动』,不是『传播』(communication) ,」他强调,有观念,还要有行动,影响才会大。
因此,第二步便是举办行销活动。
第一种行销,是能够融入顾客生活的「城市行销」。7-ELEVEn第一个赞助的大型活动,是台北县贡寮的海洋音乐祭。过去,这只是个不到十万人参加的小型音乐会;但在7-ELEVEn加入赞助后,参加人数一举成长两倍以上,成为年轻人的夏天嘉年华。
第二种行销,是由Hello Kitty磁铁拉开序幕的「全店行销」。它不仅是台湾连锁商店「集点活动」的始祖,更是商学院的重要研究个桉。2005年上半年,「你蒐集到几个磁铁了?」几乎成为台湾人的最新问候语,更将7-ELEVEn的单月营收,推上101亿元的历史新高。
第三种则是「角色行销」。2005年诞生的OPEN小将,迄今可说是曝光度最高的本土企业公仔。这隻性格定位为凡事「open mind」的外星小狗,传递的是7-ELEVEn关怀、友善的企业精神。而环绕在这个角色周围、多达12个成员的公仔家族,则除了在7-ELEVEn门市设有独立货架、百货专柜外,也会出现在统一超商各大活动场合裡。2008年甚至突破企业界线,成为北京奥运中华棒球队的吉祥物,相关商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新台币。
刘鸿徵认为,OPEN将家族拉近了7-ELEVEn和小朋友的距离,「同样是做品牌,顾客不能抱着logo睡觉,却可以抱着玩偶睡觉!」
Lesson3:活动规画
即时反应话题,引爆趋势
反应快速,是许多人对7-ELEVEn行销活动的评价,儘管活动期间长、次数多,却依然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话题。刺激行销部做出反应的发动器,便是POS系统和网友意见。
「情报,会使人更累!」刘鸿徵半开玩笑地说,没有情报系统时,要等活动结束才知道成效;但系统建立之后,隔天业绩回报一来,是赠品加码?还是活动延长?立刻就要做出修正行动。
对此,他又提出「定滑轮vs.动滑轮」理论。在行销活动中,活动期限、赠品、代言人等计画目标,都是「定滑轮」,可以改变施力方向,但无法省力。而在活动期间中发生的新闻花絮、顾客反应等「事件」,则是「动滑轮」──「去回应这些事件,效应就会扩大,宣传会更省力!」
近年来,网路与社群媒体兴起,大幅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刘鸿徵比较,过去广告与消费者行为的关係是AIDMA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memory, action),现在却变成AISAS(attention, interest, search, action, share)。其中「search」和「share」,主要都发生在网路上。
而网路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也确实有助于7-ELEVEn回应顾客需求。例如,有一款炭火烧牛肉堡,因为常被网友抱怨「太小」,行销团队索性举办脸书投票,请网友决定汉堡尺寸。结果有68%的票数主张加大,7-ELEVEn便从善如流推出加大产品,带动销售回升。
由于大众媒体的广告成本偏高,也促使7-ELEVEn多管齐下,透过手机APP与Facebook,直接与顾客沟通。目前,台湾7-ELEVEn已有170多万名粉丝,高居全球各分公司之冠;也开发多款APP,无论你要找洗手间、印文件或计算卡路里,都有相关APP可使用。刘鸿徵说,进入数位时代,7-ELEVEn的行销目标就是「是成为与顾客形影不离的『随身媒体』!」
引用以上文章需注明来源网站"dressing-myself日韩潮流女装、包包、饰品批发网"
www.dressing-myself.com 违者必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