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74|回复: 44

[散文]走向光明的所在

[复制链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5-4-2005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向光明的所在》,乃林清玄散文集之一,以下为散文之目录:


1.菠萝蜜                  2.金刚糖                           3.透早的枣子园
4.鸡肉丝菇                5.长途跋涉的肉羹                   6.活的钻石
7.水中的蓝天              8.咸也好,淡也好                   9.有风格的小偷      
10.早觉                   11.知了                            12.大佛的避雷针
13.生活中美好的鱼         14.在飞机的航道                    15.在夜景的航道
16.在天地的航道           17.粗海盐                          18.路上的情书
19.快乐地活在当天         20.鞋匠与总统                      21.教堂与坟墓
22.紧张的心,比鬼厉害     23.心里的宝玉                      24.眼睛最值钱
25.黄昏的沙堡             26.无心才能心安                    27.敏感的妖怪
28.内外皆柔软             29.国卫的钻石戒指                  30.爸爸的鸽子
31.心里的天鹅             32.鸵鸟的智慧                      33.被结扎的猫
34.鳄鱼思乡               35.五颜六色的老鼠                  36.咬舌自尽的狗
37.金丝雀与果蝇           38.灰鸽七四八                      39.小猴子种豆子
40.花的生命               41.铁路便当                        42.山道上的小虫
43.给小狗听的经     


[ Last edited by 癞蛤蟆赖哥 on 25-4-2005 at 10:25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菠萝蜜

--------------------------------------------------------------------------------

    开车载朋友路经天母东路,突然看见路边货车挂了一块大木板:“菠萝蜜,很好
吃。”
    我问朋友说:“吃过菠萝蜜吗?”
    “没有。”
    “去买一个来吃。”虽然我的车子已经开远,为了让朋友一尝菠萝蜜的滋味,立即
回转车子,绕了一圈,停在挂着菠萝蜜牌子的货车旁。
    卖菠萝蜜的是一个年轻娇小的小姐,显得那些菠萝蜜更为巨大,菠萝蜜也确实是巨
无霸的水果,只有大西瓜勉强可以与它比大。
    “小姐,请帮我称一个菠萝蜜。”我说。
    她有点艰难的把菠萝蜜放在秤上,说:“三千六百元。”
    我听了,倒退三步,因为我原来预期一个菠萝蜜顶多五六百元。想到去年我在高雄
县六龟乡的不老温泉,挑了一个最大的菠萝蜜才五百元,而且现挑现开,老板把肉挑出,
把心包好才交给我们,没想到在台北挑了一个最小的,竟是七倍的价钱。
    小姐看我面有惧色,说:“不然,你买一半,只要两千元左右。”
    我摇摇头。
    她说:“四分之一?大约只要一千元。”
    我又摇摇头。
    她说:“我还有剥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
    最后,我买了一盒剥好的菠萝蜜,由于冻在冰柜,十分清凉,可惜只有十几粒,实
在太贵了,不过,朋友总算也吃过菠萝蜜了。
    我对朋友说,菠萝蜜会变成这么贵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从前我们老家山上就种着
一棵菠萝蜜树,树形并不高大,只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产,总会结出二三十颗
果实,每颗都有二十几斤重。
    当时在乡下,菠萝蜜没有人要买,因此收成时顶烦恼的,总要捧去送给亲戚,有时
亲戚嫌麻烦,甚至不肯要。
    剖菠萝蜜是一件大工程,因为果实的粘性很强,刀子常会粘在其中,每次父亲把菠
萝蜜剖开,衣裤总是汗湿了。
    菠萝蜜的肉取出,肉质金黄色,味道强烈,就像把蜂蜜浇在起司上,我觉得世界上
再也没有一种水果比菠萝蜜更甜了。
    菠萝蜜的种子大如橄榄,用粗海盐爆炒,味道香脆,还胜过天津炒栗,这是我们小
孩子最喜欢吃的,抓一把藏在口袋,一整天就很快乐了。
    菠萝蜜心,像椰子肉一样松软,通常我们都用来煮甜汤,夏夜的时候,坐在院子喝
着热乎乎的甜汤,汗水流得畅快,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曾经在南洋生活过的父亲,吃菠萝蜜时,常会提起战时在南洋的艰苦生活,有时候
把菠萝蜜拿来当饭吃,那时总是嫌菠萝蜜长得还不够大,现在则一个都嫌太大,十几个
孩子吃不完。
    嫌菠萝蜜太大,是因为三十几年前还没有冰箱,切开的菠萝蜜要当天吃完,否则隔
夜就烂掉了。为了把一颗菠萝蜜一次吃完,我们也把菠萝蜜当饭吃,一直到现在,只要
一想到菠萝蜜,那强烈的特殊芳香,就立刻在心里涌现出来。
    万万没有想到,从前送人都嫌麻烦的菠萝蜜,现在竟是台北最昂贵的水果。我和朋
友坐在车里,细细品尝那用小盒盛装的冰镇菠萝蜜,真有一点世事难料之感。
    朋友说:“菠萝蜜会这么贵,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缘故,‘菠萝蜜’是多么好的
名字,好像吃了就会开悟呢!”
    “菠萝蜜”确实是好名字,它原产于印度,根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菠
萝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拿来称
呼一种水果,使人在吃的时候也容易沉入了新的境界,想到那遥远的彼岸是不是金黄色,
而充满着石蜜与醒醐一样的芳香呢?
    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年菠萝蜜成熟就已经立秋了,热带的雨季来临,每日午后,大
雷雨像赴约似的,奔跑飘洒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着窗口,看那雨中的菠萝蜜树,看着
果实一天天长大,心里就会为土地与天空的力量感动。然后我会想,有一天我一定会穿
过菠萝蜜的圆叶,翻过背后的山,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
    那繁华,是我的彼岸。
    但是,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往的繁华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的孩子却
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
    在智慧体验最深的地方,哪里才是此岸?哪里才是彼岸?在此岸与彼岸之间,船的
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风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在呢?
    中年以前,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爱情、名利、权
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风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虚妄的烟尘,俗世的波折成为
一场无奈,我们开始为另一个“彼岸”奔忙,解脱、永生、自在、净土,直到我们观见
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蜜多永在终极之乡。
    何处有真实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菠萝蜜到底是最后的解脱?或者只是一个水果?能好好吃一个水果,是不是也能回
味到净上的芬芳?
    童年时被迫把菠萝蜜当饭吃,是好的,因为“菠萝蜜多”;现在菠萝蜜如此昂贵,
把菠萝蜜当珍珠来吃,也是好的,因为“菠萝蜜甜”。
    菠萝蜜本无贵贱、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个样子的。
    我们的心也是如此,童年向往繁华的心与中年渴望隐遁的心是同一个心;少年访煌
时四散奔驰的心与中年静定时返观自在的心是同一颗心。
    心的本色是相同的,只是在时光中浮动而已。
    菠萝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时暗香浮动,有时照见五蕴皆空。
    吃完菠萝蜜,我开车绕过天母东路,开往阳明山的小路,沿路相思树与松林迎风招
展,像极了我们童年的山林,脑海中突然浮现这样的句子:
    五月松风
    人间无价
    满目青山
    菠萝蜜多
    菠萝蜜的香气于是随着松风,环绕了整个山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糖

--------------------------------------------------------------------------------

    路过乡间小镇,走过一家杂货铺,突然一幅熟悉的影像吸引了我。
    杂货铺的玻璃柜上摆了一个大玻璃瓶,瓶中满满的糖果,红,绿、白相间,在阳光
下闪闪发亮。
    是“金含”!我几乎跳了起来。
    “金含”是一种我以为早已失传的糖果,它的形状如弹珠,大小像桔子或酸李,颜
色如同西瓜的皮,有的绿白、有的红白的间杂着。
    “金含”又称为“金刚糖”,因为它硬如铁石,如果不咬破,轻轻的含在嘴里,可
以从中午含到日落。
    “金含”几乎是我们童年的梦,是惟一吃得到,也是惟一吃得起的糖果。一毛钱可
以买两粒,同时放人嘴里含着,两颊就会像膨风一样的鼓起,其他的小朋友就知道你是
在吃金含,站在一边猛吞口水,自己便感觉十分的骄傲和满足了。
    爸爸妈妈很反对我们吃糖,绝对不会买糖给我们,所以想吃金含往往要大费苦心。
在野外割牧草时,乘机提一些蟾蜍或四脚蛇去卖给中药铺;或者放学的时候到郊外捡破
铜旧锡玻璃瓶簿子纸卖给古物商;或者到溪边摸纳仔到市场去卖……
    由于要赚一毛钱是那么辛苦,去买金含来吃时就感到特别欢喜,好像把幸福满满的
含在嘴里,舍不得一口吃下去。
    卖金刚糖的小店就在我去上学途中的街角,每天清晨路过时,阳光正好穿过亭仔脚,
照射在店前的瓶罐上,“金含”通常装在大玻璃瓶里,阳光一照,红的、绿的、白的,
交错成一幅迷人的光影,我有时忍不住站在小店前看那美丽的光影,心神为那种甜美的
滋味感动,内心滋滋的响着音乐。
    经过三十几年了,金含的甜美依然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在那个“残残猪肝切五角”
的时代,因为物质贫乏,许多微不足道的事物反而给我们深刻的幸福。
    可见幸福并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对现状的满足。
    我花了五块钱向看杂货店的阿婆买了两粒金含,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放入
口中,就像童年一样,我的两颊圆圆的鼓起,金含的滋味依然甜美如昔,乡下的小店依
然淳朴可亲,玻璃瓶里依然有错落的光影,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欢喜。
    我踩着轻快的步子,犹如我还是一个孩子,很想大声的叫出来,告诉每一个人:
    “我在吃金含呢!你们看见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透早的枣子园

--------------------------------------------------------------------------------

    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
像新的一样?
    “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妈妈熟练的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的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
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
到童年的三合院。
    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
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
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
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于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
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大多而桌子太少
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决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在我的耳后留下一
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
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
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固为清晨刚熟的枣于最是清香,晚一点
就被兄弟吃光了。
    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大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
机前车衣服。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
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这时我会受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
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
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旱就去采枣于,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
    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
“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
十几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肉丝菇

--------------------------------------------------------------------------------

    带侄儿到乡间的游乐场去玩,无意间在龙眼树下看到鸡肉丝菇的踪迹。
    我对孩子们说:“这是鸡肉丝菇,我们采回去给阿妈,阿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大侄儿说:“叔叔,你不要乱采,我们自然课本里说,有许多菇类是有毒的。”
    “不会的,叔叔认得鸡肉丝菇。”我一边采撷那些线条十分优美的菇,一边向侄儿
传授爸爸教我分辨菇类有毒的方法。
    从前乡村生活清苦,春夏的雨后我们常到野外去采菇。大部分菇类是认识的,当然
不会有毒,也有许多菇类是从未见过的,又如何未知道有无毒性呢?
    爸爸教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烧开,丢一朵菇进去,滚一滚,如果汤水依然清
净,就是可吃的菇;如果汤水变色,就是有毒的菇;如果汤水墨黑,就是可能致命的菇。
    我们用这个最简易有效的方法来检验菇类,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我在乡下吃了十几
年的菇,从未中毒。
    侄儿听了,非常开心,说:“我们自然老师从来没有教过这个呢!”
    我说:“是呀!你们自然老师的知识是来自课本,阿公的知识却是来自土地和真正
的自然,叔叔也只是学到一些皮毛而已。”
    我们总共采了两大袋鸡肉丝菇,才踩着夕阳的光彩回家。
    在路上,我想到所有的菇类里最令人怀念的就是鸡肉丝菇的滋味,不论清炖。爆炒、
煮汤、油炸,都是鲜美无比,特别是妈妈的厨艺很好,每次看到一大盘鸡肉丝菇从灶间
端出来,都使我们因为雀跃而心神震动。
    为了形容这种菇的美味,从前难得吃肉的人以鸡肉来比拟它,但是真正的鸡肉,滋
味也比不上鸡肉丝菇的万分之一呀!
    当我们把两大袋鸡肉丝菇放在桌上时,妈妈欢喜得差一点说不出话来,隔了几秒钟
才庄严无比的拈起一朵,放在鼻子深深的嗅闻,说:“很多年没有吃到鸡肉丝菇,自从
你爸爸过世之后,再也没有人上山去采过。”
    妈妈只留下炒一盘的分量,其他的分成几份,叫我们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妈
妈说:“这么多年,只要能吃到一朵鸡肉丝菇,也会很感动呀!”
    侄儿说:“更正,只要能看见或者闻到,就会很感动了。”
    我们都忍不住大笑,我想到妈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送入的那种心怀,感动得心内
一阵温热,不愧是我的妈妈。
    夜里,一家人围着吃饭,不像童年时代,一大筷子的吃鸡肉丝菇,每个人都是一朵
一朵细细的咀嚼,仿佛要吃出那已失去许久的时光的滋味。
    在静默中,我好像听见爸爸骑着铁马的声音,爸爸习惯到家时在门口按车铃,滴铃
——滴铃——他的车把上总会挂着竹笋、野菜或山果,有时候,他会对在灶问忙着的妈
妈大叫:“阿秀,今天有鸡肉丝菇。”
    然后,妈妈转过头来,脸上有非常灿烂的微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途跋涉的肉羹

--------------------------------------------------------------------------------

    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
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最好吃的肉羹。”
    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摊肉羹非常的美味,
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
了一个铁锅,并向头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
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踬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
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
虽然他是这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
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
    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添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添了半碗。
    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
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尝那长途跋涉,饱
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爸爸开心的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
    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确实真好吃!”
    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
十倍呀!”
    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
    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
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
    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这使我
真实的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
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
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
吧!
    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
    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
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
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
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
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
愿,永远是热腾腾;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宝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
逝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的钻石

--------------------------------------------------------------------------------

    一个孩子问我:“叔叔,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比钻石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问他:“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他说:“因为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模特儿穿着一件镶满钻石的礼服,听说价值是一亿
呢!”
    我说:“有呀!这个世界上所有活着的钻石都比钻石珍贵而有价值。”
    “钻石不是矿物吗?怎么会有活的钻石呢?”
    我告诉孩子,凡是有价值的、生长着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叫它是活的钻石。像我们
可以说花是活的钻石、爱是活的钻石、智慧是活的钻石、一个孩子是活的钻石,我摸摸
孩子的头说:“你也是活的钻石呀,如果用克拉来算,你的价值也超过一亿呢!”
    孩子不可置信的看着我,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价值的混乱。但是价值确是如此
被混乱的,许多人误以为钻石的价值是真实的,反而不能相信世间有许多事物,其价值
犹在钻石之上。
    就像毒品好了,每次当警方查获大批的海洛因或安非他命,新闻报导常说:“此次
查获的毒品,价值五亿四千万元。”这使我们读了感到混乱,因为毒品在不吸毒的人眼
中根本是一文不值的,甚至会伤身害命,怎么可以有那么高的“价值”?
    钻石虽然不是毒品,它的价值与价钱是值得思考的。钻石作为一种石头,它的价值
是中立的,它的光芒,是因为附加的价值而显现。
    如果是以钻石来表达爱情的永恒坚贞,钻石就变得有价值。
    如果是以钻石来炫耀自己的虚荣,则钻石是一文不值的。
    如果是以钻石参加慈善的义卖,去救助那些贫苦的众生,钻石就变得有价值。
    如果把钻石收藏于柜中,甚至无缘见天日,则钻石是一文不值的。
    有了好的附加价值,使钻石活了起来。
    变成虚荣与炫耀的工具,钻石就死去了。
    不只是钻石,所有无生命的、被认为珍宝的事物皆是如此,玉石、翡翠、珍珠、琥
珀、琉璃。黄金、珊瑚等等,并没有真正的价值。
    事物的价值是因为“意义”而确定的,意义则是由于“心的态度”而确立的。
    如果我们真能确立以心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会显现生
命的诚意,使生活的一切都得到宝爱与珍惜。每一朵花。每一个观点、每一段历程都变
成“活的钻石”,每一分爱、每一次思维、每一次成长都以“克拉”来计算。
    在这无常的世界、每一步都迈向空无的人间,重要的是“活”,而不是“钻石”。
    每时每刻都是活生生的、都走向活的方向、都有完全的活。
    每一个刹那都淳珍宝爱、都充满热诚与美、都有创造的力。
    那么,生命就会有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的蓝天

--------------------------------------------------------------------------------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
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
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
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
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
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
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
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
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
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
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
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
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
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
    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
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
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
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
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
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也好,淡也好

--------------------------------------------------------------------------------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
    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呋有离别,人间就再
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
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再从深一点的观点来思考,这世间有许多的“怨憎会”,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
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
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丐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
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丐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
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
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
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
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风格的小偷

--------------------------------------------------------------------------------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的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
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我尴尬的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
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
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
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
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
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
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
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
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的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眼:为什么除
了作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
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衔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
的一篇报导,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
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
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
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觉

--------------------------------------------------------------------------------

    我在不知不觉间就参加了早觉会。
    在住家附近有台北的四兽山,近几个月时常清晨去攀爬,认识一些早觉会的人,他
们说:“林先生这么早起,也算是我们早觉会的人了。”
    我就这样参加了早觉会。
    像我这样的年纪参加早觉会是有一点尴尬,因为“早觉会”的成员大多数是老人和
妇女,不是早已退休,就是在家中无事,才有时间把一天最好的时光花在山上。
    我既不老不少,又是个忙人,在“早觉会”中是个异数。
    不知道“早觉”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意思可能是“早睡早醒”的人。那么,是不
是所有早睡早醒的人都可以说是“早觉”呢?
    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早睡早起,但是他们是为了谋求更大的权力、独揽更大
的利益、追求更大的名声,他们虽然也早睡早起,但睡觉时千般计较,醒来时百般需索,
这种人,算不算是“早觉”呢?
    早觉,应该不只是早睡早起。
    早觉,应该是“及早觉悟”。
    由于看清了权位名利终必成空,及早开启自已的性灵之门,这是早觉。
    知道了人生的追求到最后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及早去探索自己的神明之钥,这是
早觉。
    体会了现在乃是生命惟一可掌握的时刻,进入一种清明欢喜的境界,这也是早觉。
    因此,早觉不只是早睡早起这么简单的事,早觉是放下、拾得、无所牵绊的大丈夫
事。
    有时起得更早,唱着许多年未唱的歌,内心就随着早晨的微风与鸟鸣飞扬起来。
    感觉那些早觉的人,个个像赤子一样。
    俯望着台北东区过分拥挤的楼房,我就祈愿:希望这城市多一些早觉的人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了

--------------------------------------------------------------------------------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
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然而止。倾听起
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
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漫
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
“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
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
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
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
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
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前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一边心里坦然明了,对自己说:“知了,关
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的避雷针

--------------------------------------------------------------------------------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
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
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
    我说:“因为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呀!”
    孩子说:“佛为什么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孩子的话使我无法回答而陷入沉思,我们千里迢迢跑来礼拜的佛像,祈求能保佑我
们平安的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哩!佛像既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危,又怎么能保佑我们
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
    我想到,苏东坡有一次和佛印禅师到一座寺庙,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上戴着念珠,
苏东坡不禁起了疑情,问佛印禅师说:
    “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
    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已呀!”
    看着眼前大佛像头上的避雷针,大概也像观世音菩萨手里的念珠一样,是在启示我
们:“求人不如求已呀!”
    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很多人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
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
    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
    人需要避雷针,是由于自我与贪婪大巨大了。
    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那是源于我们渴望巨大、不屑于向渺小的事物礼敬。很少
人知道渺小其实是好的,惟有自觉渺小的人,才能见及世界如此开阔而广大。
    把佛像盖得很大很大,那是“出神”的境界。
    知道佛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那是“人化”的境界。
    权势、名位、财富很大很大,那是“出神”。掌大权。有名位、大富有的人还能自
觉很渺小,那是“人化”。
    佛像不必盖得太大,因为心中有佛,佛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如果心中无佛,
巨大的佛像与摩天大楼又有什么不同呢?
    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一旦心中有佛,胸怀无限宽广,心中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
梦想,则尘世的权势名利又怎能成为他的欲。拘限他的自由呢?
    位高权重的公卿王侯一旦心中无佛,心怀狭小,欲望永无终极,名利权位正好成为
围困他的砖墙,又何乐之有?
    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
的引诱击中。只要能自甘于平凡、安心于平淡的生活、在平常日子也有生的意趣,那避
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美好的鱼

--------------------------------------------------------------------------------

    在金门的古董店里,我买到了一个精美的大铜环和一些朴素的陶制的坠子。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使我感到疑惑。
    古董店的老板告诉我,那是从前渔民网鱼的用具,陶制的坠子一粒一粒绑在渔网底
部,以便下网的时候,渔网可以迅速垂入海中。
    大铜环则是网眼,就像衣服的领子一样,只要抓住铜环提起来,整个渔网就提起来
了,一条鱼也跑不掉。
    夜里我住在梧江招待所,听见庭院里饱满的松果落下来的声音,就走到院子里去捡
松果。秋天的金门,夜凉如水,空气清凉有薄荷的味道,星星月亮一如水晶,我突然想
起韦应物的一首诗《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
    静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想到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散步于薄荷一样凉的院子里,听见空山里松子落下的声音,
想到那幽静的人应该与我一样在夜色中散步,还没有睡着吧!忽然感觉韦应物的这首诗
不是寄给邱员外,而是飞过千里、穿越时间,寄来给我的吧!
    回到房中,我把拾来的松果放在那铜环与陶坠旁边,觉得诗人的心与我的心十分接
近。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乃至一切美的创造者,正是心里有铜环和陶坠的人。在茫
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见美好的鱼,或
者由于粗心轻忽,鱼就游走了。
    有美好心灵、细腻生活的人,则是把陶坠于深深沉人海中,由于铜环在手,波浪的
涌动和鱼的游动都能了然于心,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捕捉到那飘忽不定的思想的鱼,
观点的鱼。
    作为平凡人的喜乐,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智慧的鱼,时时在凡俗的日
子捞起一些美好的鱼。
    让那些充满欲望与企图的人,倾其一生去追求伟大与成功吧!
    让我们擦亮生命的铜环和生活的陶坠于,每天有一点甜美、一点幸福的感情,就很
好了。
    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的种种美好经验,这平
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飞机的航道

--------------------------------------------------------------------------------

    一位年轻人说要带我去看飞机。
    “飞机有什么好看呢?”我说。
    他说:“去了就知道。”
    我坐上他的机车后座,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穿行,好不容易来到“看飞机的地点”。
    虽然是黄昏了,草地上却有许多青年聚集在一起,远方火红的落日在都市的滚滚红
尘衬托下,显得极为艳丽。
    一架庞大的飞机从东南的方向,逆着太阳呼啸而来,等待着的年轻人全站直身子,
两臂伸直,高呼狂叫起来。
    啸声震大的飞机低头俯冲,一阵狂风袭卷,使须发衣袖都飞荡起来,耳朵里嗡嗡作
响,在尚未回过神的时候,飞机已经在松山机场降落。
    我站在飞机航道上,回想着几秒钟前那惊心动魄的经验,身体里的细胞仿佛还随着
飞机的喷射在震颤着,另一架波音737又从远方呼啸而来了……
    载我来的青年,打开一罐啤酒,咕噜咕噜的灌进肚子里,说:“很过瘾吧!”
    这个心脏纯净、充满热力的青年,和我年轻时代一样,已经连着三次联考落榜,正
在等待兵役的通知。每天黄昏时分把摩托车飘到最高速,到这飞机最近的航道,看飞机
凌空降落。
    他说:“这城市里有许多心情郁卒的人,天天来这里看飞机,就好像患了某种毒痛
一样。”他正在说的时候,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沉人红尘,一架有四个强灯的飞机降落,
在灰暗的天空射出四道强光。
    青年把自己挺成树一样,怪声一口,回过头来再次对我说:“真的很过瘾吧!”
    “是呀!”我抬头看着飞机远去的尾灯,觉得如此迫近的飞行,确是震撼人心的。
    “我每次心情不好,来看了飞机就会好过一点。站在飞机航道的我们是多么渺小,
小得像一株草,那么人生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考试的好坏又有什么好计较呢?”
    一直到天色完全沉黑了,虽然飞机依然从远方来,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狂风飞
扬的跑道。
    我坐在机车后座,随青年奔驰在霓虹闪耀的城市,想着这段话:“我们是多么渺小,
小得像一株草,人生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夜景的航道

--------------------------------------------------------------------------------

    在阳明山泡完温泉下山,立刻进人那在假日永远如肠胃炎的仰德大道,随着车阵逸
通前进。
    朋友的孩子建议我们走“秘密通道”,可能比较不会塞车。
    秘密通道是转出仰德大道,进人一条林间完全无灯的小路。当我们的车子绕着文化
大学正要下山的时候,看到台北的万盏华灯亮灿灿的,蔚成一片灯海,宽阔、辉煌、温
暖,令人的心里也好像被点灯,亮滋滋的。
    我每天站在家里的十五楼阳台看台北夜景,虽可以感觉夜景之美,却没想到台北的
夜景美到这种境界。当场就建议朋友下车,专心的来看夜景。
    站在临山的边缘看夜景,使人有张开双臂欢呼的冲动。我对朋友说,我曾经看过许
多以夜景闻名的都市,像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罗马、香港等,“我们台北现在一
点也不逊色呀”!
    觉得台北的夜景美丽,除了真是美以外,也有一点感情与乡土的因素。你看,这是
我们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城市呢!带孩子来看夜景也可以无愧了。
    看到那些辉煌的灯火,想到一盏灯里面就有一户人家,就会感觉生命真的如是渺小,
因于这种渺小,使我有一种谦卑之念;但也因为站在那渺小之外的山顶,使我生起一种
豪情。这也是我喜欢看夜景的复杂情愫。
    一起站在山顶看夜景的情侣,情不自禁的紧紧相拥,像要一起融化于夜色中。是呀,
在那广邈的夜景里,在那无数的灯光里,与相约而再来的人相遇,是在邈绝无情的飘游
里,多么稀有殊胜难得的因缘!正如两只萤火虫在夜色相会,互相点着灯笼。
    于是,在微茫与冷凉的夜色里,以台北的夜景作证,紧紧相拥,渴望日后也可以在
千盏万盏里,点亮自己的一盏灯火。
    我们继续在无灯的森林小路穿行,心里一片光明,因为我们即使渺若萤火,也自有
夜景的航道。
    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天地的航道

--------------------------------------------------------------------------------

    妈妈住在台北的时候,隔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除了询问平安,就是吩咐大哥大嫂
关于拜拜的事。
    拜拜的事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除了早晚都要拜菩萨、神明,祖先之外,每隔几天
总会有神明的生日、菩萨的诞辰、祖先的忌日,以及庙会、节庆等等。这些日子我们总
是记不清,对妈妈可是历历如绘的。
    每次看着妈妈讲电话,我就会想起在我小的时候,每隔几天总要随父母拜拜,拜拜
当然是很好的事,因为总会吃到平常不能吃的好菜,家里的气氛也就会显得虔诚和热烈
了。
    可是,为什么要拜那么多呢?我时常问。
    爸爸妈妈回答我:“拜拜是为了感谢,谢天谢地谢神明,感谢他们让我们的作物丰
收,可以过好日子。拜拜也是为了祈求,因为我们人的力量太渺小,连自己的平安健康
也不能作主,祈求神明菩萨保庇我们,可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作为农人的爸爸妈妈,他们最能感受到人是如此渺小,在台风时,眼看农作折落、
遍地狼藉;在苦旱时,眼看植物枯死、土地龟裂;在病虫害来袭时,眼看辛苦耕耘的作
物枯黄凋谢、血本无归。
    所以,让我们虔诚合掌、燃香祈祷,顺境时谢天谢土,逆境时祈佛求神,那是因为
深知人的渺小。
    我从很小很小拜神祭祖时就有极谦卑虔诚的心,那是因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并且
也就深知那些自以为伟大而骄傲的人,只是无知和自我膨胀作祟,其实他们消逝于世间
也只是一道烟尘!
    现在我四十几岁了,依然渺小,依然祈祷求神拜菩萨、谢天谢地谢祖先。我的心中,
还来不及生起一丝骄傲与傲慢,那是由于我已走过人生的许多渺小之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粗海盐

--------------------------------------------------------------------------------

    在朋友家吃炒花生,非常芳香好吃,与平常吃的花生大为不同。
    不禁好奇心大起,问起花生的做法。
    朋友说:“一点也没有特别的技术,只是用粗海盐来炒罢了。”
    朋友说着,从厨房柜里找出她所用的粗海盐,原来是我们小时候在用的那种没有处
理过的盐。粗海盐的结晶很大,像是染了米色的冰糖一样。
    朋友说,粗海盐的味道很好,营养丰富,煮菜的时候,只要加一点粗海盐,根本不
需要加味素,就会齿颊留香了。
    “像粗海盐这么好的东西被现代人舍弃,却用了味道不好、营养稀少的精盐取代,
实在是很可惜。”朋友感慨的说。
    这使我想起,从前许多好东西,因为被看为“粗糙”而舍弃了,不只海盐而已。曾
经有一位朋友带一包“糖蜜”来送我,糖蜜是制造蔗糖第一道手续所熬出来的糖,黑色、
呈蜜状,朋友说:只有这种糖蜜是有益身体的,像“特级砂白”的糖,对身体只有伤害。
    有一些老东西虽粗糙,却有非凡的价值,像我们许多年前穿的粗棉、粗麻布,一直
到现在,还是顶尖时装所追逐的。有一次去看“三宅一生”的最新时装,不仅是最粗的
棉,还弄得绉褶不堪,我心里一叹:我小时候穿的面粉袋不就是这样吗?
    特别是食物,愈粗糙愈有益健康,像糙米胜过白米,黑麦面包胜过白面包、天然食
物胜过加工食品,我们不断的把食物做得精致,事实上是在为自己制造祸害。
    在“过度加工”与“过度精制”的时代,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盲点,并把这些盲点
传给下一代,误以为加工与精制是好的,那些传统的、天然的事物反而被舍弃了。
    我们坐在朋友的三合院里,谈着“粗”与“细”的倒错,朋友突然站起来,走到厨
房,慎重的拿了一包粗海盐出来,她说:“这一包海盐送给你,你拿回去煮,就会发现
食物的味道全不同了。”
    她的话里有庄严的气息,使我忍不住双手捧着那包海盐,内心涌着感动。
    原来,一包海盐也可以当作最好的礼物送人,这世上的一切都如许珍贵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上的情书

--------------------------------------------------------------------------------

    我捡过一封诀别的情书。
    情书上有这样看来普通的句子:“当初是我选择了你,心里明知与你不会长久,还
是执著的选择了你。”
    “这些日子以来,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段路。”
    “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一定会认识比我好上千倍的女孩。”
    “由衷地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你依然过得好。”
    会捡到这封情书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我在路上散步,刮起一阵强风,一个印刷十分
精美的信封落在我的眼前,信封没有署名,也没有缄封,我就打开来看。
    是一封很长的诀别信,看来是十七岁的少女写给十八岁的男朋友的信,显然她是要
离开他了,于是找了许许多多藉口。
    奇怪的是,这封信收信和发信的人都没有名字,写信的少女叫作“March’,她的
男朋友叫作“Decenber”,是三月写给十二月的信呢!可以想见十二月收到这封信,脸
如寒冬的样子。三月的信写得这么苦,心情也不像阳春的季节。
    可是,这么重要的信为什么会掉在路上呢?
    它有几个时间的可能,一是少女写好信不小心遗落的,二是她随手丢弃,三是男朋
友收到后,非常生气,回家的路上就顺手扔了。
    不管如何,这封没有地址与署名的诀别信,一定是亲手递交的,可见这个少女非常
有诚意,又写诀别信、又亲手交托。不像我们年轻时的感情事件,对方离开时的理由到
如今都还是谜一样。
    三月在信里说:“在你十八岁生日时,无论我在不在你身旁,一定会送你一枚银戒
指,传说在十八岁生日时收到银戒指,此后将会一路顺畅平安。如今,这段甜蜜的过去
就要放弃,明知你是真心爱我,December,回头再看一眼,再看一眼就好,珍重!再
见!”
    这结尾写得真不错,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着路上偶然捡到的情书,想到少年时
代我们的情感都是如此纠缠的,因为不能了解一切都只是偶然。
    银戒指何必等到分手之后再送,今天送不是很好吗?明天的事,谁知道呢?
    不知道后来三月找到四月,十二月找到一月没有?
    那信纸也选得很好,是一个背着行李站在铁轨交叉点的少女,不知道走哪一条路好。
    “不管怎么走,都会有路。”我把诀别的情书收好,想起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癞蛤蟆赖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5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地活在当天

--------------------------------------------------------------------------------

    报社的记者来访问,突然问起:“林先生有什么座右铭呢?”
    我的座右,通常用3M的便条纸写一些当日的注意事项,于是撕几张下来给记者小姐
看:
    “出去时,别忘了买首蓿芽。”
    “欠讲义的稿件,今日写。”
    “缴房屋贷款。”
    “帮亮言买毛笔。”
    我说:“你看,我有这么多的座右铭。”
    记者笑起来:“林先生真爱开玩笑,我是说真正的座右铭。”
    “什么是真正的座右铭呢?”
    “就是刻在心里,时时用来规范和激励自己的一句话。”
    这倒使我陷人困境了,因为我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座右铭,如禁勉强说有,就是我时
常拿来实践的一句话:“快乐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禅宗的语言,是说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副
的精神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
来生了。
    “活在当下”也就是“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向痛苦”,
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但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我把“活在当下”加了“快乐的活在当下”,是除了承担之外,希望有期许、有愿
望、有好的心情,不只坦然和自然,还希望能扭转此时此刻的生活,使自己永保喜悦之
心。
    这可以说是我的座右铭,因此欠的搞件,要欢喜的写;缴房屋贷款,要欣然的缴;
首蓿芽和毛笔,都要高兴的去买。
    我的桌边依然贴着许多条子,只有“快乐的活在当下”不用张贴于座右,因为那正
是我生命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7-2025 04:22 PM , Processed in 0.14703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