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04|回复: 12

大乘佛家所说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6-2012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現存的《六祖壇經》有多種版本,以敦煌本為最古,今以此本所提及的「佛性」作考察的主要範圍,並以曹溪本作為補充說明之用。敦煌本《六祖壇經》中,提到「佛性」一詞的有下列四段:

(1)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2)善知識!愚人、智人,佛性本亦無差別,只緣迷悟,迷即為愚,悟即成智。
(3)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4)和尚言:造寺、布施、供養只是修福,不可將福以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自法性有功德,平直是德。佛性外行恭敬,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德。
至於「心性」一詞,敦煌本未用這一術語,曹溪本《六祖壇經》則出現一次: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3)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此處第(3)段提出「佛性常清淨」,什麼是「清淨」?

依據前面心性論的分析,第一個合理的看法是將「清淨」理解為心的認知功能,這是世俗諦的性質。第二個合理的看法是將「清淨」理解為心的無我性、空性,這是勝義諦的性質,表示心的「無我性」是永遠不變而一直保持清淨的,因而「何處有塵埃?」
如果由實踐面來看,「清淨」意謂著惠能自己的修行,一方面已將心的世俗認知功能達到內心光明而穩定,遇到順境、逆境,煩惱的塵埃並不呈現,所以說「何處有塵埃?」

这佛性/如来藏是说成佛成圣的潜能,所以常存在,常清淨,不受污染,是遍与整个宇宙空间的。。

大乘佛家所说的心有很多层面,所以有八识说,九识说,如来藏说,等等
在大乘说佛有三身,化身,报身,法身,这三身都有其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6-2012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认识的那句佛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意思简单明白,就是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本来什么都没有,又何必自找烦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12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清池

你也被他們趕過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12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池

你也被他們趕過來了.
guilimen 发表于 13-6-2012 05:02 PM


那里不可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12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清池

好帖.

只是真正佛法在佛教法音容納不下要 "滾" 到哲學論壇才可以被發表, 這有點納悶.  
改天哲學論壇也容納不下真正佛法的時候, 又再 "滾" 去吱喳什么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12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家所说的心有很多层面,所以有八识说,九识说,如来藏说,等等
清池 发表于 13-6-2012 03:10 PM


到底佛教的 "識" 和 "心" 是怎樣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6-2012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WANAKA


像我這種鳥人 ,被人趕 ,是應該的.


一本正經的''凊池'',到底會做錯些甚麼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12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guilimen
他在演示大乘菩薩道。。。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800993&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6-2012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royallam


南傳小乘 私底下看衰北傳大乘-------我可以接受.

北傳大乘 私底下看低南傳小乘 ------我也可以接受.


但是在公開的場合當中 ,不是應該''尊重''意見不同的異己思想嗎 ?

百花齊放 乃是最基本的群居動物社交禮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2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AKA 于 14-6-2012 08:26 AM 编辑
回复  WANAKA


像我這種鳥人 ,被人趕 ,是應該的.


一本正經的''凊池'',到底會做錯些甚麼事呢?
guilimen 发表于 13-6-2012 08:11 PM


只要鳥中有理也可以接受。
清兄只是知音难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2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oyallam


南傳小乘 私底下看衰北傳大乘-------我可以接受.

北傳大乘 私底下看低南傳小乘 -- ...
guilimen 发表于 13-6-2012 10:00 PM


在哲版不分大乘小乘,也不管是佛法还是人法,只要有哲理就可以讨论了。我想除了【语无伦次的白痴大流氓】以外,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6-2012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存的《六祖壇經》有多種版本,以敦煌本為最古,今以此本所提及的「佛性」作考察的主要範圍,並以曹溪本作 ...
清池 发表于 13-6-2012 03:10 PM



    儒家所指的心,为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离开(人)远了吗?不,如果一个人想仁归仁,其实仁就在其中不曾离过矣。


  孟子曰:“自暴(1)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2)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 哉!” 
> 仁, 人之安宅也。仁,人心的安居处。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修者,异于人,在於仁心,礼物。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不选择仁处(仁心处所),怎敢说知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12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这样参来参去也太乱了吧。。。。(我觉得本哲学版(佛教)主应该会搬回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4 11:33 AM , Processed in 0.09771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