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689|回复: 82

樸素之美~雨城太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2012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25 PM 编辑

一直很想寫一篇關於自己家鄉的游记,可是,回家鄉怎麽都不算旅游吧?可是,我真的很想把我的家鄉的美麗,介紹給每一個人!獻醜了~~

雨城,太平!

太平人是很驕傲的,雖然每一年都有半數的的太平孩子離鄉背井,到其他城市或國家去深造或者工作,但每當講起自己的家鄉,這些在異鄉的遊子或者在太平的居民,依然以太平為傲,因爲這個城市擁有全馬超過30個第一的紀錄!

Taiping(太平市)是霹靂州北部的一個城市,曾經是霹靂州舊首府,開埠至今已有129年歷史。1874年在著名的《邦咯條約》中,英國人將拉律山腳下華人幫派(海山及義興)械鬥頻頻的錫礦區(原名Kelian Pauh)改名太平,希望此地此後不再有動亂,永遠和平之意。

《邦咯條約〉簽訂後,太平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個以中文命名的城市,同時亦為霹靂州最早發展的城市。由於太平開埠歷史較其他城市早,它同時也是馬來西亞第一個擁有完整城市規劃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保留下來的珍貴文化資產,形成了一個“很多第一的太平”(Taiping Many First)。

太平市議會曾列出太平擁有的33個全馬第一,卻引起爭論,而日子越久,市議會也發掘出越多的第一,但這些所謂的“第一”,未必是全國性的。

不論這些第一是不是都是真正的第一,無可置疑的是,太平大部分的文化建築物,到今天還存在著,這些寶貴的資產,是太平人一輩子的驕傲!

早在19世紀中期,太平(當時稱吉輦包Kelian Pauh)附近發現了錫礦,吸引了大批檳城華人實業家前來投資開採,其中為數最多的就是由鄭景貴領導的海山黨,另外在距離太平不遠處的甘文丁礦區,則由蘇亞昌管理的義興黨據有。

由於兩個主要礦區距離相當接近,因此在錫礦業發展不久後,兩大黨派便陸續起了一些糾紛,其中分別於1862年、1872年及1874年發生嚴重的衝突事件,造成人命傷亡,此乃歷史中有名的“拉律戰爭”。

後來由於區域不安定,造成當地的經濟發展嚴重受阻,再加上霹靂州馬來王權鬥爭,使得英國人有機可乘。1874年,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爵士(Sir Andrew Clerk)以平定紛亂為名,號召兩派人馬在邦咯島簽訂協議,史稱“邦咯條約”,終止了拉律地區的紛爭。

當時,“太平”也因此得名。英國人便派遣參政司進駐馬來土邦,明顯的得益者是屬於鄭景貴領導的海山黨,該黨在戰後繼續保留在太平開採錫礦的權力,義興則逐漸處於弱勢,後來便轉戰雪蘭莪了。

鄭景貴後來在太平的建設,功勞就有如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一樣,無論是參與英政府規劃的市區建設,或是帶領華人籌設組織、建廟等,都有相當積極的表現。

改名後的太平果然如其名字,城市迅速發展起來,基本設施跟治安獲得完全的改善,太平市區街屋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並開始設立警察局、監獄以及法院等。
下不下雨

太平是馬來西亞年雨量最高的城市,因此有一個美麗的別稱,叫作“雨城”(Rain Town),太平華人也不知在什麼年代開始興起一股全馬獨一無二的“賭雨”風氣。

根據氣象局調查顯示,大馬半島的年均雨量是2000至2500毫米之間,但太平的年均雨量高達4000毫米,這份上天恩賜的禮物,使太平常保一片翠綠。
據了解,太平的下雨量平均每個月有兩三個星期是雨天,常常看見早上艷陽高照,中午就烏雲密布。

而太平的主婦們就得把清洗好的衣服趁早晾干,並隨時隨地注意天氣的變化,看瞄頭不對即趕緊把衣服收進屋內。

所謂的賭雨,一般上都是一群人站在老巴剎的屋檐下,七嘴八舌的討論何時下雨,並開始下注。舉例說,當A君表示下午3點正會下雨,其他人則下注,若3點正下雨,就是A君贏了,反之則是下注者贏。

除此之外,一些老太平賭雨的方式更為細膩,除了要確定下雨的時間外,還會物色其中一個落雨的地方,多為柱子或屋檐的其中一處,當第一滴雨在下注的時間落下,還要觀察那第一滴雨是否落在下注的地方,才算贏。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100 人气 +28 收起 理由
可乐宝贝 + 5 谢谢分享
sean44 + 5 精品文章
番薯仔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第一
1.第一個半島採錫礦活動(1844年);
2.第一個避暑勝地太平山(1844年);
3.第一座公共游泳池(1870年);
4.第一座回教堂(1870年);
5.第一間休閑屋(Rest House,1870年);
6.第一座武器庫(1870年);
7.第一間法庭(1874年);
8.第一個港口(1877年);
9.第一所英校(Central School Kamunting、1878年);
10.第一個警察部隊(1879年);
11.第一個政府辦事處(1879年);
12.第一個電報及郵政局(1880年);
13.第一座湖濱公園(太平湖、1880年);
14.第一間醫院(1880年);
15.第一間俱樂部(1880年);
16.第一個火車站(1881年);
17.第一間博物院(1883年);
18.第一座大巴剎(1884年);
19.第一所監獄(1885年);
20.第一個跑馬場(1886年);
21.第一間木製聖教堂(Old Saints church,1886年);
22.第一間女英校(Teacher Girl's School,1889年);
23.第一個鐘樓(1890年);
24.第一個大草場(1890年);
25.第一份馬來報章(Seri Perak、1893年);
26.第一份英文報章(Perak Pioneer,1894年);
27.第一份淡米爾文報章(Perak Verthamani,1894年);
28.第一支軍隊(Malay States Guides);
29.第一間師訓學院(Maktab Perguruan Melayu,1898年);
30.第一座機場(德加機場,1930年);
31.第一座動物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25 PM 编辑

太平湖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29 PM 编辑

炭窯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31 PM 编辑

缽威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35 PM 编辑

留影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41 PM 编辑

美食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米天使 于 2-6-2012 05:4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2012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我也是太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太平人。。 也是十八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3: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太平。不过天气有时很热,那种热是没有风的。
楼主请介绍下太平山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时曾在太平逗留过一年多, 打算在下个月与家人重游这老地方
在Barrack Rd 那边的 cendol 不知还在吗?
6# 的那些照片( 前六张) 是在那里拍的?
多谢楼主的分享! +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太平是 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哦,谢谢分享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6-2012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時候常去太平的動物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2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3個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2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6-2012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太平。不过天气有时很热,那种热是没有风的。
楼主请介绍下太平山的故事
dolby-digital 发表于 3-6-2012 03:59 AM



    太平山?鬼故事嗎?


在一八七五年,特派代表J.W.W.Birch被谋杀后不久,William Edward Maxwell被委任为助理特派代表﹐他適時的提昇開始和平和本地馬來人及人的激怒于失望。他是一位著名的馬來學者﹐對于本地人的風俗和感應都非常精通﹐他的同胞卻不及他的本事。他在拉鲁(Larut)地區居民住及工作。

                            太平被青蔥熱帶雨林及高山圍繞着﹐是一个美丽可观的小港。在清晨时分或一场倾盆大雨过后,一片白色及容易覆盖的巨大薄雾散布整个天空。早上微风带来的凉爽空气提示Maxell去探索如同印度北部城市-Simla般的山中避暑地。

                    适合的高原出处于复原及因高级官员的夫人和上流人士而保留的休养地。其它来访客需要写一封正式信函,要求逗留在此。这里也有一些失败的避暑地,如森美兰的岸西(Angsi)山,雪兰莪的古度(Kutu)山,和霹雳的革档(Kledang)山。

                     
                     

麦克斯韦最终在距离太平仅仅六公里处发现了它。狭窄的麦克斯韦山背和险峻的登山难度至到顶点。位于海平面上一千两百五十公尺和由山底估计大约十三公里,这是一个奇观,山中避暑地的概念也许可在此发展。在概念完成后,在一八七零年代期间,多位冒险家和著名作家如伊莎贝拉(Isabella Bird)和 安布罗斯(Ambrose Rathborne)愉快地来访这山庄。无论如何,在早期时,山顶的路实在地超过一条粗糙的路。游客可选择步行,乘搭小型货车或者使用"山椅"上山。这"山椅"归属于公共工程部门,早期时只供残废者使用。但是较后有一间称为TAIKHO的本地公司负责提供轿子服务给予少数的游客。其它本地公司也以公道价格从太平提供货物及日常用品的传递服务到这里。然而,麦克斯韦山庄即能够生产日常必需品,例如花,牛奶,牛油和蔬菜,甚至少量地出口至底地。直到第二世界大战,那时公路已被加宽并准许车辆上下山庄。正当太平再一次被宣称霹雳和印尼的行政中心时,日本公务员把麦克斯韦山庄当成住处。他在公路建造里放上外部火焰报警系统。自从公路在一九四八年开放后(日本投降后三年),狭窄的公路使得登山路程变得费时费力。多少心血,汗水和生命花费在铺地工程,这是可理解的。这条公路的确提示着这山庄曾经被开辟道路,或是我想的太多?

                     
                     

到达山顶后,凉爽的天气欢迎游客的到来。较早时,小别墅拥有各自的风格及名称配合它们。这名称包括"棚屋"、"小别墅"、"WATSON的休养别墅"、"联邦平房"、"SPEEDY的悠闲屋"、"休息所"和"包厢"。这些小别墅仍然存在,虽然一些为了配合游客的品味而进行革新,但其余好像茶园宾馆正处于凋萎的阶段。茶园宾馆位于抵达山顶路程的三分之二。这宾馆最初建立是供霹雳州政府公务员用途。在这里,这斜坡已被清除,并供给Assam茶种植园。然而,这计划并不成功,种植园也被转变为牧牛场。那时大约一百年以前和其后这森林除了宾馆几乎足以应付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所用的土地。这个优美的构造可重建成为极好的旅馆,但这重建工作却很遗憾地为了找寻足够基金而遇上困难。

                                    高级公务员、家庭和来宾显然特别庞爱麦克斯韦山庄,就如海峡租界的统治者,弗雷德里克爵士(Sir Frederick Weld)所记载-"很多时候我们在这里就仿佛像英国四月里少了无情强风的变化无常天气。每个傍晚我们总是有激情,这并非起因于寒冷天气,而是它看起来特别明亮及爽快。"(皇帝的望景楼,S.Robert Aiken)。当我站在这里时,这并不惊奇为何英国人热爱这里。在半小时之内,薄雾迁入,接着在我还没来得及披上雨衣时,阵阵雨水已来到然后再次离去,天空再次被清除,太阳突破泼溅的烟云并同时吸收雨水。

                     
                     

这变化无常或沉闷的英国天气,致使许多思乡旅客眼里流下了眼泪。山中避暑地的负责人和植物学家,李奥那(Leonard Wray)进行欧洲蔬菜和花朵如秋海棠和大岩桐成长的试验,以美化山庄上的人行道和花园。这些风景优美的花园也成为本地山区鸟类和其它动物特别喜爱饲养的场所。

                      麦克斯韦山庄多年来几乎依旧保持不变。除了青山上的电讯塔外,以往的小别墅,这里也没有许多的发展进度。这构成麦克斯韦山庄乃是马来西亚保存得最好的山中避暑地。依我看来,幻想着一个时代拥有阻断国境、牺牲及伟大的爱和战争的生活无可否认是多么的美好。                     

                     

当我们沿着隘路蜿蜒直到山脚下,我的脑海里浮现了战争时期一位男士的话,他说"一阵阵的寒冷是多么的爽快"。我们在被蓝色牵牛花围绕的房子底下的球场上打网球。薄雾在每个下午来临,人们就回到各自房间休息,并烧制木材以便入眠。午茶后,我们在草场上进行槌球或是步行上青山,这里我见到了怪异的植物以及山中犀牛的足迹,这确实有点把我吓得魂飞魄散。

                                隔天我们步行前进九英里,当我们再次走下热带地区,感觉上并非普通炎热可形容,致使我们的战斗力给降低了。(皇帝的望景楼,S.Robert Aiken)

                                在这两天完全与世隔绝的美妙时段,没有电视机、收音机、报纸-可说是什么都没有。麦克斯韦旅程需有的只是大自然、好伴侣和良好的精神;也忘不了必备的雨衣。

                                吸取清新的空气,充实的生活,那就是值得我们度过的一生。

               
               

纪念那些防护我们的人士
                                当我们离开山庄时,第二世界大战的一个残酷提示映入我们的眼帘。通往麦克斯韦山庄的公路任何一旁平放着共和国墓地,这里摆放了许多一九四一年的墓碑,这一群勇士乃为占据土地的英国军对抗日本人侵入太平而起了战争。 这战争墓碑是日本军队战胜后由英国军队建设,这墓碑是从战场,暂时埋葬土地和从村庄和其它公民的墓碑。这墓地含有两个入口。基督徒墓碑建立于公路的东南边而穆斯林和尼泊尔族士兵的墓碑则位于对面。在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共有十二位未经确认伤亡的士兵,至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估计拥有超过八百五十士兵伤亡,然而超过五百是未经确认的。这只是马来西亚唯一的战争墓地,在新加坡的Kranji另有一座英国建设的战争墓地。



轉載:http://www.journeymalaysia.com.cn/maxwell.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9-2025 08:22 PM , Processed in 0.14088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