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66|回复: 33

[转贴] 谁说孔明的坏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4-2005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说孔明私心重,不能接纳魏延??


诸葛孔明对魏延向来是重用的,但是重用不表示什么都交给他。孔明在初出草庐之时,刘备也重用他,但并没有一下子把大权交给他,而是等孔明入柴桑,在危难之际说服了吴蜀连盟,刘备才真正对他委以大权。

孔明对于人才也是这样的对待,先小试之,再决定他能担多少事。孔明最赏识的姜维,在初投蜀汉时,也没有被委以大权,这难道可以统称为排挤妒贤吗?



[ Last edited by 真田辛村 on 15-4-2005 at 02:42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孔明于领土拓展上并无辉煌的表现?

  鲁肃的鼎立政策,奠基于「竟长江所极」以拒曹操,若发展不利,则退而求其次,鼎立江东。

  而诸葛亮的鼎立政策,则是要先有鼎立,刘备才能生存。

  这里就要提到刘备的立足点是如何产生的。

  刘备没有土地,如何鼎立?当时孙权表面上被孔明说得答应联合抗曹,其实真正的用意,不是鼎立,而是多一支刘备军,送他们去前线当炮灰的。

  刘备有多少军力可以当炮灰?刘备光棍一条带了老弱逃亡,又被曹操追着打,好不容易逃到江陵与关羽会合时,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加上赵云带着后主、甘夫人安全上垒,自然不是单骑逃出,而是带兵一起逃出来的。所以孔明对孙权说我们还有万人精甲,倒不是唬烂他,而是全部加一加还有差不多万人的兵员;然后一万多人是友军刘琦的,加起来两万多人。

  孔明是以这些军力,说服孙权接受他们加盟的。

  周瑜则调出了大约三万多人,一起赴战。

  曹操大约只有十五六万之众,官渡之战时他只有十万,等到了魏建国之后也才不过二十万,可以肯定:曹操致书孙权的信上说「今致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根本是扯蛋。曹操这十五六万众之中,有重兵分驻在江陵、襄阳等地,也削弱了赤壁之战实际上场人数。

  孙、刘的合力抗曹,是一场苦战,但是也不是绝对性的弱势。

  火烧起来之后,曹操大败。然后刘备跟周瑜说:

  「我要去打守在江陵的曹仁,他那儿粮多,久了会出事的。小周啊,两千兵借我使使。」

  善良的美周郎当然二话不说借了他两千兵,想不到刘备拐了两千个兵之后,直自夷陵渡江南,没多久就把荆南四郡给干掉了。

  从此之后,刘备才有了土地,不必再流浪。孙权发现这群炮灰「惦惦吃三碗公」,竟然把赤壁战的战果给独吞了,当时孙权有多么抓狂,是不难体会的。

  曹操败北之后,孙权不情不愿地「借」了荆州给刘备,周瑜还干脆分给他一些红利:枝江、艮山两个县(其实包含了六个县)。便是着眼于「两害相权取其轻」,若不给刘备荆州四郡,刘备仍无立锥之地;而将演变成孙、刘为了荆州而火并的局面,让曹操渔翁得利。

  换言之:孔明以灵活的手法(这是好听的讲法,根本是奸诈的手法!)建立了蜀国第一片土地,才有以后的三分之局。

  蜀国的疆域,本来就全是孔明的规划才打下来的,何来「蜀国建立后,诸葛亮还有没有再拓展过疆域」之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孔明三分天下之策并非孔明创见?


在三国时代,提出分地而治的观念者,不只孔明一人。鲁肃的榻上对,也是其中代表。但是,鲁肃所提出的对策,与孔明所提出隆中对,在层次及诉求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当时公孙瓒也很天才地固守本城,堆积存粮财宝,打算闭关闭到天下底定为止,这也算是分天下的政策吗?

  鲁肃的三分之策,是先建议孙权与曹操极长江坚战,战败才退守江东,划地称王。在这个蓝图里,「二分」优先,「三分」为退守之策。

  孔明的三分之策,则是只有三分,没有退路。

  而且当时刘备是贫无立锥之地,要执行孔明的三分之策,得有过人胆识。

  一种战略思想的诞生,必与时代有密切的结合,不见得是一个人、在独立的情境下,所能产生的。同样的构想由不同的人提出,是很常见的事。「分天下」与「效忠汉室」是当时的两种思潮,除了孔明与鲁肃之外,提出三国之论者必定还有其人,但是一样的「三分天下」理论,谁能执行它、谁能看出执行时的困难,这都是要考虑在内的。

  鲁肃提出过「类似」三分天下之论(其实周瑜、程昱、贾诩都有这种分天下的认知,都没有孔明完整,所以版权还是归孔明。),但是并没有执行;有赖孔明扶起一无所有的刘备,再推动鲁肃。

  鲁肃提醒了孙权鼎立的共识,曹操的入侵才逼得两家团结起来。但是孙刘的鼎立基础不一样,也因此孕酿了孙刘两家的争夺荆州之战。

  贾诩、程昱在赤壁之战前,便已警告曹操应该先巩固荆州,再徐图东进,便是一个由根本上断绝刘备生路的做法。

  因此虽有三分之论,实行起来还是危机重重。

  危机一:吴国的「竟长江所及」政策能与曹操分庭抗礼,划分南北朝;
  危机二:荆州被曹操占夺导致刘备失去鼎足条件;
  危机三:贾诩和程昱之建言。

  是孔明排除万难,重夺荆州;加上两个危机没有实现,才落实了三分。

  孔明除了眼光清析之外,更有实行力。孔明的贡献,与其说是「提出隆中对」,不如说是「实际地推行它」。说到孔明就会先提到隆中对,就是因为三分的历史新局之中,他是引导历史的「主要」(不是唯一)人谋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孔明六出祁山于史无据?


先说孔明为何要六出祁山。

  后世咸认为孔明出师,乃以攻为守。实因最具统一之相的还是魏。魏国认清无法攻取吴国之后,目标只有蜀。蜀国不出兵而坐待被灭,吴不会出手相助,反而可能趁机分一杯羹。反之,若蜀出兵,并向吴求援,实争取主动,将吴拖下水,以获得更大的空间。

  这更大的空间,并不是转弱为强,而是只是让蜀活得更久一点而已。在政治上没有「绝对的成功蓝图」,只有「较可行的蓝图」,以及「让国家活更久一点的蓝图」。北伐不能保证蜀国胜利,但可以保证蜀国平安更久一点。孔明的方针向来都是很平稳而且可行的。

  最后要说六出祁山是哪六次。

  这六次里,四次在陇山以西的甘肃省,两次在关中。

  地图形势是这样的:汉中在关中的正南方,中间横着秦岭。从汉中北出秦岭,兵下秦川可以夺取关中(刘邦的起家路线)。从关中西出经武兴,向西北迂回祁山,可以断陇右。从汉中东出,则可以直向宛、洛,或循汉水南下攻襄阳,或迂回武关取长安。

  1、228年春,攻占祁山,但以街亭之战的失败告终。

  2、228年底,围陈仓之战,这次是仓促出兵。是因为陆逊攻魏,关中空虚,诸葛亮掌握时机出兵,但是魏将郝昭坚守,孔明只好退兵。
──p.s:孔明只带了几千个兵就去打魏的几万兵,居然能全身而退,强吧?

  3、229年,武都、阴平之战,终于赢了一次。这两郡的战略位置正好屏蔽汉中、益州,对蜀很有利,而且魏鞭长莫及,孔明夺这两郡的目的是发挥战略作用。

  4、230年四月,魏国有点抓狂了,终于发现孔明简直不是人(殆天绶也!),小小的蜀国不可轻视,于是发动攻势,司马懿亲自出动。首阳山之战蜀国又赢了,不过是因为霖雨不止,魏兵先受不了。

  5、231年二月,围攻祁山之战,因为蜀国粮运不继,退还汉中。

  6、234年,吴蜀联兵伐魏与武功对峙,双方决定耗下去了,天地皆悲的五丈原之恨,也将上演。

  诸葛亮只有十万之众,而司马懿有三十万,司马懿以三倍军力,吞不下孔明十万之众,我觉得孔明真是太强了!不要说司马懿怕他,我想很多败给孔明的人都会认为「老天太不公平了,哪有人强到这种程度的」!

  千古一相,就是千古只有一个嘛,谁叫司马懿、曹操、周瑜生在那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孔明未能分层负责,太过劳心?

刘备做到了,他找到了孔明。

  孔明也做到了,他找到了刘巴管财政,赵云、姜维等人带兵、法正管体制,杨仪管后勤。孔明就是分层负责。他的死当然跟操过头有关,但是只认定「孔明事必躬亲」,也太过于简单化了当时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孔明没有为蜀汉栽培出优秀的接班人?

很多人都以为孔明没有培养接班人,因此他一死,蜀国就完了。

  事实上孔明培养出来的人非常多,姜维、董允、费祎、蒋琬等等,都是英才,他们各有一能,而且孔明还能压制他们本性上的缺点,发挥他们性格上的优点。

  孔明会用人的具体证据是:不要忘了,蜀国是在孔明死后「三十年」才亡的。况且这是乱世。

  这三十年中,司马懿父子正在旺,吴国也和魏国拟定了瓜分蜀国的计策,而刘禅正在和黄皓用力地败家,硬是败了三十年才败完,你说孔明的布局不还强吗?

  孔明治国二十七年,他死后,所安排的布局能再维持超过他治国时间的一倍,维持到这种地步,还不够犀利?要说他没有训练人才,未免是求全之毁。

  要说「没有训练出和他一样的人才」,那就真的莫法度了,像孔明这种智慧高到可以把刘备由「无立锥之地」拉拔到建立蜀国,而且对手还是超强的曹操,这种人才不是训练得出来的,多少要靠天才,而且「天才」的成份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后天读书求学的努力占了十分而已。(看孔明读书时不求甚解的那副屌样,就知道他不是死读书的)

  自古以来所有的主子对这种治国天才都哈得要死,不是孔明不训练,是训练不出来!他如果训练得出来,那他就真的是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孔明虽然是个人材,却还不够资格称作千古一相?

  诸葛亮之所以卓立于衮衮诸公,便是在于他除了绝佳的头脑之外,更有不凡的人格修养。

  诸葛孔明的贡献,大体上可分为五点:

  1、和吴:223年刘备死后,孔明第一件事就是令邓芝使吴,劝孙权绝魏。229年,孙权称帝,也是孔明力排众议,派陈震向吴国道贺,并订立了吴蜀中分天下的条约。致力两国和平上,孔明的努力未曾中断,孔明北伐之时,不但没有东顾之忧,还取得了吴国北边的呼应。
  
  2、和夷:最有名的就是七擒孟获,安定后方。孔明对南蛮的统治,非常艰苦,并不是众人所想象的:七擒孟获之后便天下太平了。但是在孔明派人管理之下,不致于对蜀汉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这已万分不易了。

  3、明法:刘备得到益州之后,驻兵汉中,孔明坐镇成都。治国之责全部在孔明身上。孔明选用贤吏、以严法治国,孔明的「用重典」,乃是针对汉末政治腐败,豪强乱法横暴的局面而实行的,以整顿吏治,压制豪门,革新政治。他的成果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吏不容奸,人怀自厉」,「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这就是具体的反映。

  4、治军:诸葛亮的作战能力和战略能力并不相并,但是也已堪称优秀。  
  具体的事实则为:

  a、蜀军的作战是以弱抗强,蜀国的人力就是那么多而已,孔明驱使少量之众,在秦岭来去自如,兵力多的司马懿一方反而是采取守势,足见孔明用兵的灵活与智慧。

  b、孔明所创造的连弩元戎、木牛流马,以及制造峰利的钢刀,都在实质上加强了蜀军的战力。

  5、正身:虽然这似乎对政治上「没什么用」,但是有了人格上的要求,正是孔明卓立于衮衮诸公的主要因素。在日本的教科书里,孔明并不是被列在历史课里的人物,而是「正身」课程的主角,这一点可谓日人研究三国确实有心得的表现。

  孔明的人格比他的治迹更值得向往与悠思,且不论他的虚心纳谏,这点或许会有争议,(其实并不是完全不保留地全盘接受别人的意见才有资格称作「虚心纳谏」,更高段的是能看透什么谏应接受,什么谏不能接受。)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孔明不蓄财。

  一直到死,孔明都保持着「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清白,而更难得的是:他的风化影响了朝廷,使得蜀国吏治的操守均高人一等。

  一个丞相能以身作则,风化全国,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局面。中国官居然不污,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其它诸公无法望其项背了。

  至于「管萧之亚匹」,这句评语向来被视为抬举了管仲和萧何。管仲的主子是天下霸主齐桓公,国势当时本已是最强,而齐国之富冠于春秋,再说他也没能让齐桓公一统春秋。而萧何最厉害的是在刘邦出兵时管后勤,能做到补给从不中断,是刘邦最后取得大胜的原因。这一点,孔明任用的杨仪就可以做到,蜀书杨仪传中说:「亮数出军,仪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杨仪是个讨人厌的人,换作在别人手底下,干不到三天绝对被砍,更不要说发挥才能。但是孔明能看出他的天份,加以运用,这是卓越的知人之明。萧何的能力,孔明没有,可是他能重用有这种能力的人为他做事,不是所谓的「将将之才」吗?

  在孔明死后一百多年,桓温征成汉时,见到孔明时代的小吏,年已百余岁,桓温问道:「诸葛丞相今与谁比?」言下之意,是自己似乎可以跟孔明比美。这位已是人瑞的小吏答道:「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诸葛丞相活着时,不觉得他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等到诸葛丞相死后,到现在没看过谁比得上他。

  这句平实的话,在下认为是对诸葛亮最佳的阐释。

  由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为人平实,不会说惊天动地的话,也不会做耸人听闻的事,但是却事事合理,等到他死了之后,曾在他治下的人民才发现别人的治理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原来诸葛亮是那么地会治国。所谓的「帝力于我何有哉」,岂不正是诸葛亮的风化所及吗?

  这些综合总分,在史上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因此称之为千古一相,并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5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嗬嗬, 一口气贴了这么多的帖子, 原因是实在是太兴奋!!

看到有人自己的英雄平反, 还说得合情合理的, 不得不合大家分享!

谁说孔明不是?  他简直是圣人嘛, 看过后, 别再毁辱孔明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埃历恩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4-2005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掌声鼓励,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05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明是我的偶像啊

他简直教导我很多东西啊

他的精神是我所向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05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明是我的偶像啊

他简直教导我很多东西啊

他的精神是我所向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5 03: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难得楼主这么辛苦发贴
顶顶顶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05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支持~~~

真实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5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明大失策~~
既要占荆州,又要联孙吴。
理论上来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孙权也有占据荆州的霸气!!

P/S:我也是孔明FAN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05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孔明的粉丝~~
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个姓黄的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4-6-2005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一个姓黄的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4-6-2005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6-2005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火神兽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3-8-2005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孔明是我的偶像,他太帅了!不像司马懿那么逊!每次给孔明玩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05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太棒了!
不过孔明的确较鲁肃狡智,都讨鲁肃便宜!

PS:我马是孔明的粉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7-2025 06:36 PM , Processed in 0.15989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