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钱穆先生的《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拜读此书,感慨如下: 一,团队合作势必胜过个人英雄主义。历代以来,凡终成大功业的人物,必是一合作团队的领袖。如刘邦组建了萧何(后勤),张良(参谋),韩信(前敌统帅)的优秀团队,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英雄楚霸王。即便是英雄味十足的唐太宗李世民,背后也有着名的“十八学士”智囊团,而太宗的英雄行为是在团队合作的大前提下演绎的,也就是说他的英雄壮举不过是他所领导的优秀团队所分工的一部分,相反,如其演绎太过,反有所害。何况天下稳定后,唐初确有一套相当完善的政治制度做保障,使得人才辈出,江山稳固,方开启一代大唐雄风。总之,历代以来,凡有作为的人物,必有一厉害的“幕僚”团队,如若重点依靠个人英雄主义,则局限很多,难成大业。 二,中国的思想与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合于道。道生一,一生二。所以真正的中国文化可百家争鸣,但并行而不相害,反而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道无双,不论儒释道兵法墨,皆可认为是各自在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大道。所以中国人是有福气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一直流淌有自在,包容,和谐,智慧,刚健的元素,吾辈当再接再厉,去粗取精,继承而发展之。 三,从附录的致辞中,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钱穆先生“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境界。在国家动荡之秋,先生与诸先驱寓居港岛,在艰难困苦中立下续传中华文化的誓言,十数年如一日,咬牙坚持,扎硬寨打死仗而绝无动摇。他常说“只要新亚一日不关门,我必然奋斗下去,待书院略具基础,那时才有我其它想法之自由。”十五年后,新亚并入香港中文大学而境况好转时,先生又翩然而退,辞职时先生谈到虚云和尚的筚路蓝缕,为而不有;谈到“人生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俗世界,一个是理想的真世界。人即是现实世界中之俗人,亦须同时成为一理想世界中之真人”,谈到“当再回新亚时,必带回新研究的内容和稿件”,十四年后,即先生重回新亚做此《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的演讲时,果真抱着研究朱子的书稿原件,时年先生八十有四……呜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择善而固守之,先生真的做到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如果买不到实体书,分享个电子版本,这本书收录在“掌上文库”里,ios阅读地址:http://itunes.apple.com/my/app/z ... ku/id437155333?mt=8,有iphone、ipad的都可以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