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82|回复: 11

情绪管理四步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4-2012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yosk 于 21-4-2012 06:32 PM 编辑

(一)觉察情绪


要管理情绪,首先要能觉察到情绪
比如你上山打老虎,如果你不知道老虎是什么样的,可能你打到只兔子还大声嚷嚷着打着老虎了。
所以,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要能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是愤怒?是焦虑?是忧伤?是委屈?是失落等等。

(二)接纳正常的情绪


健康情绪不是指时刻处于阳光状态。而是,你所表现出的情绪应与你所遇到的事件呈现出一致性
如果你失恋了,你伤心是正常的;如果你遇到抢劫,你有恐惧是正常的;如果你的亲人离世了,你有悲伤是正常的;如果你被误会了,你的愤怒是正常的。

所以,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暗示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情绪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情绪的抵触

(三)表达情绪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我时常在表达啊!据我的经验,中国人的表达情绪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发泄,所以伤己伤人,妨碍沟通。比如在我的婚姻个案中,先生回家晚了,太太的表达一般都是:“这么晚才回来,你心里根本没这个家”、“你真是太不像话了,要我说多少次你才你早点回来呢”,这样的表达一般都趋向于批评、指责对,主语是“你”,这样的表达会导致战火升级,沟通无从谈起,只会让先生更越来越晚回家,甚至关系破裂。

健康的情绪表达,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主语是“我”。

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一般会帮助太太调整成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你”、“晚上我一个人会害怕,老公如果早点回来陪我会让我感觉非常幸福”,这样的表达方式,加上温柔的语气,会让先生感觉到太太对自己的牵挂及爱,自然会怜惜起太太来,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其实,每个男人都是期待回家的。当然,那个家要让他感觉是温馨有吸引力的,而非是指责有压力的。

(四)陶冶情绪


情绪管理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及锻炼,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了,情绪自然也就会稳定有规律;
2.培养至少2项兴趣爱好;
3.照顾或帮助他人,学习付出;
4.时常听轻音乐或者大自然音乐。
5.和情绪稳定的人交往;
6.至少有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谈心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4-2012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人的情绪是由主宰系统在管理着。
当事情发生到来之际,我们会做出什么反应和什么感觉就是主宰系统在操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
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
心里的事情一多,
就会变得杂乱无序,
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

有些痛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
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
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
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
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4-2012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难打开的是心门,最难走的路是心路,
最难过的桥是心桥,最难调整的是心态。
世界上最难干的工程是改造人的内心世界!
手指脏了,大可不必把手指砍掉;
帽子小了,大可不必把头削掉。
当你抓住一件东西总不放时,或许你永远只会拥有这件东西,如果肯放手,便获得了其它选择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4-2012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yosk 于 21-4-2012 06:32 PM 编辑

心理咨询室专家告诉大家什么是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对很多的现代人来说是越来越不陌生的一个词语了,心理疾病对现代人生活的威胁也是越来越大的,因此也得到了人们的 广泛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疾病怎样就算是心理有问题了呢?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下面就请心理咨询室专家告诉大家这个问题。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以上就是心理咨询室专家告诉大家的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应该能够对一些朋友有帮助。实际上在医学上对心理疾病是有明确的定义的,一般情况下,偏离正常的社会规范的心理障碍类疾病都属于心理问题,对人的健都是有危害的,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ww.chinajs120.com  来源:互联网  文章点击数: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12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9-4-2012 08: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yosk 于 21-4-2012 06:32 PM 编辑

失眠症是当今社会人们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它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期过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所导致的其睡眠出现了障碍,而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又是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因此,长期的失眠症状不缓解必然会引起身体机能的衰退,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失眠症状表现,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及时对其进行诊断。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1)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据调查,失眠症发生率为5%左右,但有过失眠症状的人却多达30%~50%。因为,偶然出现的失眠症状还不构成失眠症。但却有不少因失眠而恐慌,生生把自己炼成了失眠症患者。临床上,这类“人为失眠”者为数不少。

    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并非一定要睡满几个小时才足够。有的人睡5个小时就够了,第二天不会困倦不会影响生活方式,这也很正常。有些人就爱做夜猫子晚睡晚起,这些“非传统睡眠”都是允许的,并非不正常。如果硬要改变,反而容易打开失眠阀门。



    对与失眠症这类心理疾病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是彻底摆脱该心理疾病的关键所在,而早发现的前提条件就是患者能够了解失眠症状表现,只有掌握了失眠症的临床表现,才能够对自身的异常症状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从而保证在最佳的治疗时间对其进行治疗,使自己能够彻底摆脱该心理疾病的困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12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4-2012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12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4-2012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际的相处和沟通里,“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切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同理心”在商业社会中常被忽视。运用於此的“同理心”是指领导者在决策时会认知员工的情绪、感受及需要。因为企业趋向以团队作为工作模式,小组领袖更需要理解员工的观点,愿意聆听员工的需要、开放自己与员工对话。“同理心”,能让领导者明白团队中的情绪组合,超卓的人才也会因领导人具备“同理心”而愿意留下。

随着企业的环球化,“同理心”在现今的商业社会中的地位将越益重要,因为领导者就是要对各国不同文化有一定的理解,而“同理心”给予他们包容种族文化的不同,并能化解冲突,达至商业上最高的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2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

  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

  这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洒脱是一种摆脱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级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还要空留恋呢?如果留恋有用,还要继续努力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8-2025 02:10 AM , Processed in 0.12574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