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104|回复: 0

转载:马来西亚书法教育百年发展简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2012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⑥
马来西亚书法教育百年发展简述
陈 玉 佩

关键词: 华文书法 书法教育 书法考试 书法班 师资培训
陈玉佩:中国暨南大学文艺学硕士。
本文系中国国务院侨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4CQBYB009)

摘要:华文书法教育是随着华文教育和其他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在马来西亚独立以前,华文书法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美术学院的创立。1938年在新加坡创立的南洋美术专科学校(简称南洋美专),在水墨画课里,书法是学生课外自学的课业,所以学生毕业以后,皆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南洋美专水墨画课导师施香沱,不仅为新马两地培育了不少水墨画专才,也间接培育了许多的书法人才。二为书法造诣颇高的中国文人,他们南来之后,大多数在教育界里服务。如孔翔泰,江苏宜兴人,在马来西亚执教四十年。孔先生的书法深受槟城人的喜爱,并影响槟城一带的华人。李秀添的书风则影响雪兰莪及吉隆坡一带的华人。如今,随着华文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在华人社会里学习书法已是一件十分普及的事。华文小学的学生从四年级便开始学写毛笔字,并列为每周必交的功课;初中会考中,书法亦被列为华文科的必考项目之一。“全国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从1988年开始,将书法列为高中美术科的选考项目之一。书法作为学校的课业和考试项目之一,推动了华文书法教育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华社子弟学习书法的普及面已超越了西洋画,而且有不断增加之势。所以,当中国崛起后,华文的价值不断提高,其地位也备受重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看到华文书法在马来西亚发展的前景是一片欣欣向荣和乐观的。
————————————————————————————————————————————————————————
二战以前,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并无成形的书法教育。所谓书法课也就是当时的习字课,它仅仅是语文课里的一个附属任务,由华文老师来兼任指导。所以,除个别学校外,在中小学的课程里并无正规的书法课。

二战以后,华文教育面临空前的危机。于是,华人社会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力争华文在马来西亚的官方地位和平等待遇上。这时候,华文书法根本谈不上进一步的发展,而处在低迷的状态。马来西亚独立后,国内大力推行使用钢笔,毛笔顿时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唯有华文中小学的作文和习字课仍保留使用毛笔。直到70年代中期以后,书法才慢慢被人们所关注。经过80年代的努力,到90年代以后,华文教育得到较好的发展,华文书法教育适时而发展,各种书法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此时的书法教育,逐渐摆脱依附华文教育的地位,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华校、社团、个人开班办学,形成书法教育形式多元发展的格局。本文试图从学校书法课与考试项目、美术学院的书法课、书法班的设立及书法师资培训四个方面考察书法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梗概。

一、学校书法课与考试项目
1908年吉隆坡坤成女子学校将书法课列为正课。坤成女子学校是最早列书法为正课的学校。该课由渡边美子教授。1渡边美子是个日本人,日本比较重视汉字书法,加上她又是该校的创办人之一,将书法列为正课是理所当然的。而其他学校,不见有此措施。至今,书法课已不列为正课,只为课外活动而已。

雪兰莪巴生中华独立中学也曾经将书法列为正课,可惜只维持了一年,因该校的教学改革而被迫取消。目前,将书法列为正课的有吉隆坡循人中学,它列为初一和初二的正课,迄今已实行了六年。2此外,雪兰莪巴生兴华中学也从2004年开始正式将书法课列入初中一课表里。3独立中学这项举措都是为承传中华文化。

书法习作仍然是华文独立中学、国民型中学及华文小学学生必须作业。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华文老师都懂得书法,使得习字课成为“例行作业”。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华人社会的一片用心,那就是确保华校生除了懂得母语之外,也懂得书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中开设书法班。

在考试方面,从1957年至1977年英文媒介初中会考(LCE)、1960年至1992年政府初中会考(SRP)及1993年以后的初中评估考试(PMR)的华文试卷中,书法是必考项目之一。唯一区别的是,前者考“小楷”,后两项考“中楷”。“全国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独中统考),自1975年举办以来,1986年开始往多元评估方向发展,设初中美术科考试,1988年又制定高中美术科考试内容。书法列为高中美术科试卷之一,与水墨画并列作为试卷一乙组选项。书法考试范围包括书写一篇共十二字的中楷,每字约7.5公分×7.5公分,一篇共九十三字的小楷,每字约1.7 公分×1.7 公分;限用楷书或隶书两种书体。4

二、美术学院的书法课
从1900年至1957年间,马来西亚共有八所美术学院,即华侨美术学院(1922.10-1924年),玫瑰艺院(1929年-?)、南星艺术专科学校(1931.3.1-?)、白鹭美术学院(约1937-1938年)、西南美术学院(约1937-1938年)、蒙雅斯根美术学院(约1937-1938年)、西湖美术学院(1938.10.28至二战前)及南洋美术专科学校(1938.3-迄今)。5 其中只有华侨美术学院和南洋美术专科学校设有水墨画课6,而华侨美术学院维持了两年就被迫停办,只有南洋美专一直延办至今。

1938年,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简称南洋美专,1989年易名为南洋美术学院)创校,它被誉为“南洋艺术的摇篮”,创校至今为新马两地培养无数英才,尤其是擅于水墨画的专才。

南洋美专草创之时,并没有中国水墨画系,只有西洋画系、雕塑系、艺术教育系及实用美术系四个科系。7水墨画课只是众科系里的一门必修课。书法是水墨画的基础,它因水墨画课而突显其重要性。只可惜当时西洋画盛行,它只能依附水墨画课,作为一门课余自修的功课。惟一庆幸的是,自1941年施香沱担任水墨画课讲师以来,因嫌每周两小时的水墨画课不足以教授书法和篆刻,所以他让有志于书法和篆刻学习的学生课后到他家里进行个别指点和传授。这样让学生在书法方面获益良多。施氏在南洋美专任教的时间长,一直到1980年才退休,他被誉为新加坡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对墨骨笔法十分讲究,并坚持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观,影响美专的学生数十载。因此修读美专水墨画课的学生,多数能深谙笔墨技巧。他们中的佼佼者,如新加坡的黄明宗、陈建坡、曾纪策、李福茂等,马来西亚的钟正山、黄崇禧、余斯福、韩彪、黄乃群、谢忝宋等,毕业后从事教职,在教授水墨画时,仍然不时提及书法。他们对书法有深刻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写字和文化的层面上,而是更深刻地认识其艺术性,并把书法推向艺术层面上发展。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自行独立后,马来西亚还没有一所华人办的艺术院校。1967年,毕业于南洋美专的钟正山、庄金秀等人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人民办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在纯美术系里,水墨画被列为选修课之一。虽然只是区区一门水墨画课,但是它对日后的书法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书法是水墨画的基础,学水墨画者必涉及书法,使得书法的复兴有了契机。1992年该学院建立水墨画系,书法列为必修科目,为期三个学期,六个学分。可惜的是,2001年该院关闭了维持十一年的水墨画系。8在这十一年当中,该院水墨画系成功培养了一批水墨画与书法兼备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关注点不只是落在传统书法里,还参照了日本前卫派、中国现代书法等艺术风格,很早就从传统书法中跳脱出来,经营各自的书风,以突出个人性格为目的。

—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8-2025 07:39 PM , Processed in 0.20800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