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942|回复: 61

车身架构...... 安全性知识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7-2011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upigrazox 于 2-8-2011 12:07 AM 编辑

同意xiun网友说改成 车身架构安全性知识贴会比较好。。。


一直听到很多人说protxn 的sxga/prxsona 还有prodxo的myxi是milo tin,轻轻撞车头就凹进去,软到。。。不安全啦,最好不要买啦。。。之类的话。。

可是自己又没有公信力,说的话没人会相信,所以上网找了下,目的是要教育他们车不是软就不安全的!也不是硬就不会死!!

如果没时间看完就看我放大的红字



  消费者们在自己最关注的车身质量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手指往引擎盖上一按,看看引擎盖凹下去多少。而像“这个车铁皮太软了,不行。”“钢板太薄,不结实”这些话对于大家来说也早已是耳熟能详了吧,不要说一般车友了,就连一些专业的汽车编辑也常常会把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引擎盖软,钢板就薄?车身就不结实?就不安全?




用手压引擎盖,有几个人没这样干过?

  引擎盖不代表车身!



  首先要告诉大家,现在的汽车引擎罩包括车身的大部分外饰件都是用0.6-0.8mm的镀锌冷轧板冲压而成的(少数铝合金、碳纤维车身的车型除外),所以如果单论引擎罩钢板厚度,那么可能几万元的车和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车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按起来也不会有多大的差异。这种“按引擎盖”的方法对于从前的老款式车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分辨作用,但是在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完全过时了,并且失去了它的意义,为什么?听笔者细细到来。



  按压引擎罩的真正目的



  我们先从按引擎盖这种行为的目的说起,大家都知道,对于一款不具备独立大梁的使用承载式车身的车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承载车身质量的壳体结构,所以我们对这样的车评价它们是否结实,是否安全时,实际上评价的是它的结构和整体刚性。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整个车身都必须要“硬”,从下面的介绍中我们就会知道,车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应当是乘员舱,而不是车身整体,所以,我们按压引擎罩实际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乘员舱是否坚固。



  但是引擎罩能代表乘员舱吗?能代表车身结构吗?承载式车身的主要受力和结构部位所使用的钢材与引擎盖这类外饰件所使用的普通钢板在成分、强度甚至是厚度等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说白了,需要变形吸能的引擎罩和必须保证坚固的乘员舱在特性上本身就是完全相悖的,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以引擎罩的厚薄软硬来评判车子是否结实了。



  车结实与否究竟该看哪些方面:



  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一款车是否结实呢?我们来看看关乎车身安全的几个因素:


在车身壳体结构里,最坚固的部分应当是乘员舱,支撑起乘员舱结构的钢材可不是一般的材料,通常使用的都是高强度钢(HSS),另外还有高级别的EHSS甚至屈服强度是高强度钢两倍以上的UHSS超高强度钢,在欧系及美系车型的车身上超高强度钢比较常见,而日系和韩系车型上使用超高强度钢材的车型相对较少,使用的比重也往往不及欧美车型高。


  对整体刚性而言,车身的结构设计和钢材的强度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元素,根据力学设计出的优化形状和结构往往能够在使用更少钢材的条件下使车身承受相同的应力,并且能够更好的保证乘员舱的完整和坚固。现在大多数轿车的车身结构采用的多是以“3H”结构为基础,有着较高的整体刚性。一般车辆的A、B、C柱(MPV、SUV等还有D柱)的强度就是体现乘员舱框架整体刚性最好的窗口。



大部分车型都以3H车身作为结构基础,带有色彩的部分均为高强度钢甚至更高强度的钢材



某日系车型车身结构,纵梁也采用了高强度钢



  关乎到车身整体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还有的焊接工艺,一个在设计上强度极高的车身结构,如果没有好的焊接工艺做支持,那就仅仅是空谈,尤其在很多关键的位置,常常需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材料进行拼焊,如果焊接强度不足,车身的整体强度会大打折扣,另外,在车辆的一些位置除了靠焊接来连接之外,还要加注结构胶,以实现隔音、提高密封性或增加连接强度等目的。



  此外,对于当代轿车而言,除了结实的乘员舱,车身还需要有吸能的设计,包围乘员舱的部分在碰撞中需要溃缩以吸收能量,起缓冲作用,减小人体在碰撞时受到的冲击。对于三厢车来说,车辆引擎舱的前半部分、车尾行李厢都为吸能结构设计,而对于两厢车而言,因为没有尾厢作缓冲,所以车尾必须有防护装置,在发生后碰事故时才能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有很多两厢车的车尾都安装了结实的纵向与横向防撞钢梁,不同品牌间对防撞钢梁的理解不同,有些品牌使用可溃缩的后部防护装置用来吸能,以弥补两厢车无尾厢无吸能部分的安全劣势,有些品牌则把防撞梁做的非常结实,为的就是在碰撞中能够保证乘员舱结构的完整。




  “按压引擎盖”过时了,但仍有意义



  笔者在前面已经说到,这种“按”引擎盖判断车身质量的做法,严格的来讲并不是不正确,而是已经过时了,它不能适用于当代的轿车。原因就在于“溃缩吸能”这个概念的逐渐普及,前面提到的高强度乘员舱和碰撞溃缩区的概念是由奔驰的安全工程师巴恩伊在50年前就已提出的,梅赛德斯-奔驰也是最早应用相关技术和理念的品牌。但是这种设计概念真正被大多数车型所借鉴和采用却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在上个世纪,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大多数品牌对于安全的理解仍停留在车子越结实越好的阶段。在他们眼里,造安全的车和造坦克的理念类似,其实这种理念真正关注的是车辆本身的完整性,并没有完全从车内乘员的安全角度出发。消费者也有这样的误区:车辆在碰撞中完整性越高就越安全。厂家追求的是整个车身的刚性而非局部的刚性,因而车辆的引擎罩、翼子板之类的外饰件也承担起了提高车身刚性的任务。那个时侯钢铁制造工艺远不如现在先进,还没有当代的超高强度材料,钢板的厚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车身的强度。所以对于上个世纪的大部分车型,尤其是欧系和美系车型,引擎盖的厚薄确实能够体现整车的刚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推出的桑塔纳2000已经具备了吸能式车身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身架构安全性知识贴...

本帖最后由 stupigrazox 于 31-7-2011 04:38 PM 编辑


随着厂家对产品碰撞事故数据的积累以及后来碰撞测试的普及和碰撞规程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厂家认识到车身整体全部为高刚性设计的做法并不是最安全的,“碰撞溃缩吸能”和“高强度乘员舱”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厂家应用,包括引擎罩在内的引擎仓承担了溃缩吸能的任务,同时,钢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强度材料,这些材料被应用在车辆的关键部位,其他部位则在保证抗扭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做到更轻更薄的轻量化设计以实现对经济性和车身响应表现的兼顾,外部钢板和车身壳体结构材料有着明显的差异,依靠引擎盖之类的外饰件已经无法判断车身结构的刚性,所以这种方法对现在的车型已经不再适用了。



  那么现在按引擎罩还有什么意义?有,它虽然不能帮你判断车身刚性和结构的好坏,但是引擎罩的钢板厚度和其他外饰件使用的钢板厚度通常是一样的,这意味着,拥有相对较厚较结实引擎盖的车型,其外饰件的钢板也相对结实,即便对于一些冲击稍大的碰撞,也可以通过简单的钣金来维修,避免了整体换造成的高额成本。当然,在轻微刮蹭方面,那些使用了大量树脂外饰件的车型更具维修成本优势。





  单说引擎盖,软了不安全?



  说完了引擎罩与车身是否结实没有直接关系之后,我们再来单看引擎罩,靠“按”的方法不能鉴别车身是否结实,那么能否通过这种“按”的方式来判断引擎盖本身的质量呢?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结构是重点,软硬厚度并非关键



  咱们先来看看引擎罩的组成,一般的引擎罩都是由两张0.6-0.8毫米的钢板冲压成型后直接焊接而成的,可以看到,我们示例中的引擎罩一内一外两张钢板构造截然不同,外部钢板就是我们看到的引擎罩外表造型,而内部的钢板有大量的蜂窝状镂空,这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轻量化,此外,它还有别的作用。





上下这两张钢板焊接起来,就是一个引擎罩了




好了,接着就说安全,我们说引擎罩在被动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口说无凭,我们看看E-NCAP的车辆碰撞测试。下面图中的是一辆在E-NCAP中拿到五星的奔驰E级轿车,看到图中画圈的位置了吗?引擎盖是卷曲的。A00级、A级、B级甚至SUV的引擎盖在碰撞时都会发生卷曲。那么,引擎盖发生卷曲有什么意义?首先是引擎盖碰撞时的卷曲翻折可以避免引擎盖受到过大冲击而侵入乘员舱的现象,防止对车内乘员造成损害,其次引擎罩的折叠能够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减少车内乘员受到的冲击。


不管什么类型的车子,引擎盖在碰撞时都会发生卷曲以保证安全




  现在明白引擎盖内板的镂空结构是怎么回事了吗?设计师们可以利用不同的镂空形状设计出引擎盖上受力最容易变形的部分,通俗的说就是最脆弱的部分,并且利用这种骨架可以设计引擎盖结构内的受力方向,这样就能够精确的按照碰撞的力度设计出引擎罩发生变形的位置,在发生碰撞时引擎盖就能够按照设计师们预想的形状发生卷曲,并吸收尽可能多的碰撞时的能量。



  然后我们可以回到开始那个问题了,引擎盖软,就不安全吗?答案已经有了,关键要看碰撞时引擎盖是否能够折叠变形吸能,也就是说即使按起来不结实的引擎盖,只要能够变形并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那就是好的,就是有利于提升被动安全性的,所以关键不在于软硬,而在于引擎盖的结构设计。




还是不能理解?好吧,我们拆掉“软”的引擎罩,换个5毫米厚的高强度硼钢引擎盖,假设它的强度高到100km/h时速碰撞都不会变形。这时候您可以想象一下,在发生碰撞的时候,这种极硬的引擎盖会怎样,它不会变形,那么正面碰撞时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这盖子就插进别的车里,要么就直接刺破本车的前风挡倾入乘员舱。开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引擎盖的后端的延长线正对脖子的部位,碰撞时巨大的冲击力足以让坚硬的引擎盖变成一把锋利的快刀插进座舱,将前排乘员的脑袋铲下...现在,你还认为引擎盖越硬越好吗?



  “软”对行人有好处,引擎盖还有高科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人车矛盾开始显现,汽车业也将“安全”的概念引申到了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行人身上,所以当代的汽车引擎盖还承担着保护行人安全的使命。因为引擎盖要比保险杠坚硬,所以碰到行人时,引擎盖对行人腿部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熟悉的新君威、雅力士等车型的前保险杠都采用了整体式设计,包裹了整个车头和前格栅,引擎盖的前端位置后移,这种设计就是出于行人碰撞安全的考虑,在碰撞时能够以相对较软的保险杠接触行人,减少硬伤害。



  尤其对于轿车而言,在撞击行人时常常会将人铲起,行人会落到引擎盖上,这时候就需要引擎盖发挥保护作用,一方面引擎盖与下面的发动机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止行人落下来后直接砸在坚硬的发动机上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引擎盖应发挥良好的缓冲作用,减少行人的躯干、头部所受的冲击。从这个方面来讲,引擎盖也绝非越硬越好,想想用头去撞石头和用头去撞纸盒,哪一个更疼?所以按起来有韧性的引擎盖也许正是出于对行人安全的考虑才那样设计的,通过自身的形变来缓冲行人受到的撞击。我们现在常常看到越来越多的新车采用了饱满的引擎盖设计,看起来肌肉感十足线条丰满,其实那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让发动机顶端和引擎盖之间能够留有充足的缓冲空间。



  在很多高端车型上,都配备了由爆破螺栓固定的铰链和可举升的引擎盖装置,在撞击行人时,内置的传感器能够引爆引擎盖根部铰链的爆破螺栓,同时引擎罩后部抬起,“接住”落到引擎罩上的行人,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带有爆破螺栓和举升装置的引擎盖能够“接住”行人,缓冲撞击



  希望通过以上的解读能让车友对“按压引擎罩”这种行为的意义能够重新认识和了解,要判断一款车质量的好坏涉及到很多方面,远远不是一两个步骤能够解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刚在隔壁JBX看到了milo tin的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标题改去 “车身架构安全性知识贴” 会更好。

我刚看标题时不想进来因为我以为是吵架贴。
可是原来很有教育性质。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重点是引擎罩milo tin吧? 所以不能批评viva类型的车milo t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xiun

车身架构安全性知识

不敢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洋葱小弟


   不止viva啦。。。大家对所有车软的谜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夢幻天下


   对咯对咯。。。{:3_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7-2011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很喜欢吊那些 “用神仙手来判断车子安全性” 的仙家淋,用神仙手按一按,就能判断车子的安全带,管你什么 NCAP。{:2_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擎盖软但是撞车不伤害到A柱。问题是milo tin 一撞,整辆煲汤lehh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夢幻天下


   对咯对咯。。。
stupigrazox 发表于 31-7-2011 04:17 PM



    那边的小孩不懂那个是PU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很喜欢吊那些 “用神仙手来判断车子安全性” 的仙家淋,用神仙手按一按,就能判断车子的安全带,管你 ...
proton_saopei 发表于 31-7-2011 04:17 PM



上次车坛还出现一位用屁股顶车门的,他说车门会凹进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夢幻天下


   我妈说是plastic。。更死。。。不要笑人啦。。。不好。。。{:3_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车坛还出现一位用屁股顶车门的,他说车门会凹进去的。
SARS的奴隶 发表于 31-7-2011 04:23 PM



    我一个同事也是很恐怖。用他的safely shoes飞脚关我的车门。久久不敢载他。看不起老车也不要这样嘛。我一月才喷漆弄到新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是说买车应该买Milo tin 因为milo tin 比较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没听过有人说persona milo t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3irb


   这帖时说买NESTLE的车比较安全。。。因为他们专卖milo...{:3_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irb


   这帖时说买NESTLE的车比较安全。。。因为他们专卖milo...
stupigrazox 发表于 31-7-2011 04:45 PM


但是Nestle 没有用milo tin来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Nestle 没有用milo tin来做车。。。。。
3irb 发表于 31-7-2011 04:49 PM



MILO有做车啊....










不过人家少少都用4 X4来做广告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1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车门,车顶呢?需不需要硬一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爱车专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9-2025 01:34 PM , Processed in 0.19911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