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9|回复: 1
|
智能手机(Smartphone)在顾客心理到底有没有成功?--《品牌的起源》再诠释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keith_wong 于 2-10-2010 12:53 PM 编辑
缘起--
有关《品牌的起源》(The Origin of Brand)这本书,所有部分个人都能吸收并加以运用。
唯独,个人不太同意有关智能手机(Smartphone)的篇章。
不过经过一年的思考和观察,个人可以一并接受他对于这个篇章的说法了。
注一:本篇不对实际的商业数据加以分析,只以宏观的角度分析品牌和企业的长久成功和影响力。
一门生意能不能长久成功,最主要的,是能同时做到“感知”和“认知”的品质与独特性。
~Keith Wong
内容--
智能手机(Smartphone)的历史,根据维基的资料,可以追溯到以下的名单:
1992年,IBM,Simon
1996年,Nokia,9000 Communicator
1997年,Erisson,GS88 (第一次以Smartphone之名推出的手机)
2000年,Erisson,R380(第一个使用Symbian OS的手机)
2001年,Windows,Windows Mobile OS(没读到到底是那一台手机开始使用)
2002年,Handspring,Palm OS Treo
2002年,RIM,Blackberry(第一个特别为无线邮件而大程度改良的手机)
2007年,Nokia,N95
2007年,Apple,iPhone(第一个结合多重触控荧幕的手机)
2007年,LG,LG Prada
2007年,HTC,HTC Touch
2008年,HTC+T Mobile,HTC Dream/ T Mobile G1(第一个使用Google联合研发的Android OS的手机)
《品牌的起源》作者以书中的理念,推断智能手机(Smartphone)将是一个失败的市场。
可是,智能手机(Smartphone)不是已经很成功了吗?
我们必须承认,智能手机(Smartphone)已经失败了,那些能长久成功的,已经不“叫做”智能手机了!
我的意思是,那些以智能手机(Smartphone)自居的品牌或产品,已经慢慢的退出市场了。
大家应该知道我讲的是那几个品牌或产品。
一门生意能不能长久成功,最主要的,是能同时做到“感知”和“认知”的品质与独特性。
换个方式来说,一门生意能不能长久成功,最主要的,是能同时做到“类别”和“品牌”的品质与独特性。
再换个方式来说,一门生意能不能长久成功,最主要的,是能同时做到完全的“感观分类”和完全的“深层记忆”。
讲的白一点,一门生意能不能长久成功,最主要的,是能同时做到让人们“永远想到你”和“永远记起你”。
了解了上面那段,我们评断,“智能手机”(Smartphone)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没有完全的“感观分类”,
也就是无法提供完全的“感知”的品质与独特性。
这是我的结论,主流市场:iPhone + iOS(娱乐性的),主流市场:Android OS + Branded Phone(娱乐性的)
利基(niche)市场:Blackberry(商业性的),边缘(Marginal)市场:Symbian OS + Branded Phone。
下来进入到《品牌的起源》的系统...。
Blackberry是第一个(成功定位市场的)特别为无线邮件而大程度改良的手机,
这让Blackberry成为一个全新“类别”的品牌,这个独特的“类别名称”叫做“商用邮件手机”。
其关键是,创造一个收发邮件的全新体验(完全的感观分类),这包括独特的Push和键盘等。
其后来的关键是,创造一个独特的品牌名称和形象(完全的“深层记忆”)。
iPhone + iOS是第一个(成功定位市场的)对触控萤幕大程度改良的手机,
这让iPhone成为一个全新“类别”的品牌,这个独特的“类别名称”叫做“触控手机”(Touch Phone)。
其关键是,创造一个触控和观看萤幕的全新体验(完全的感观分类),
这包括独特的Multi Touch、gyroscope、高解析度萤和Apps Store幕等。
其后来的关键是,创造一个独特的品牌名称和形象(完全的“深层记忆”)。
Android OS是第一个(成功定位市场的)开放并大程度改良的手机驱动程式,
这让Android OS成为一个全新“类别”的品牌,这个独特的“类别名称”叫做“开放手机驱动程式”。
使用Android OS的手机,已经向iPhone的Multi Touch和Apps Store靠拢,
这让这些手机也成为“触控手机”(Touch Phone)这个类别的“第二品牌”。
所谓第二品牌,就如可口可乐(Cococola)的类别“可乐”的第二品牌,百事可乐(Pepsi)一样。
第二品牌的长久生存的条件是,和第一品牌的特性有所区别(百事可乐主攻年轻路线)。
Android OS目前的区别是“开放性”。
这里讲的第一和第二不是市场份额,是品牌强度,这个强度不是永远不变的。
结合上面两段,使用Android OS的手机同时有上两段的两个特性。
有两个特性可能产生一个缺点,就是很难创造完全的“深层记忆”。
(片面的诠释--如,Android OS手机该买那一台?)
Windows Mobile可能是比较负面的例子。
第一点,Window Mobile没能提供完全的感观分类和品质。
这包括使用触笔使用的困难和不方便、选项过多、较差的视觉萤幕解析度和较差的收放的直觉与感观等等,
还有,和电脑的机能接近却无法相等或超越(没有感知上的机能区别性)。
第二点,Windows Mobile这个品牌名称取得错误。
和Windows这个大品牌名字重叠,无法产生完全的“深层记忆”。
Mobile这个字眼没有“品牌想象力”,无法产生完全的“深层记忆”。
Symbian没有品牌名字重叠,可惜还是和Windows Mobile的第一点一样,
难以长久的生存。
关于名单上个人不熟悉的品牌或产品,这里就不多分析了。
回到本篇主题,智能手机(smartphone)这个字眼最糟糕的三个部分是,
一、没有感知的大程度优化,单纯结合电脑的技术(类别的合支将无法长久成功)。
二、智能(smart)这个字缺乏“认知分类”的逻辑叙述。
三、智能(smart)这个字缺乏类别想象力。(就如食物的类别名称不能叫做“好吃”一样)
在下一波“科技感知革命”来临前,情况的改变将不会太大,
真的来临了,你们会看到新的品牌名称(和全新类别)。
到时见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0-2010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