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34|回复: 10

大件事,原来kanasai这样写,前面两个字还很古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6-2010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后大选的时候,竞选海报要写kanasai的时候可以写得既通俗又文雅!最重要是再也不用別人的文字写自己的语言.

福建话大师Ooi Kee How告诉我的!来这里参加他的fb group:
閩南語復興運動組Hokkien Revival Campaign: Speak It To Younger Generations! [url]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27682672520&v=wall[/url]

《大日子》里面有一段管村长的对白原来是:"死囡仔!你看你做了什么,全村的人都在里面!令伯,令伯只有一隻手咧!" >
看这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9IT_Ysl7jA/ 第六分钟五十秒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6-2010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的解释,还配上出处!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27682672520&v=info#!/posted.php?id=127682672520&share_id=101092566607674&comments=1#s101092566607674

屎 = 覺若屎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中有一句:色染眞空如自失,香薰正
覺若相成。覺若,就是「好像」的意思。

Si Gin-a = 死囡仔
「仔」是閩南話中的常用字,本字有人說是「阿」或「兒」
,這個我有所保留。「死囡仔」就是指「死孩子」的意思,
責備孩子的時候會用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10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这个。。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大件事!!
我的福建人朋友说kanasai是“好像屎”的意思, 比喻事情很糟或是不爽之类。。
现在原来是觉若屎, 还有很禅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10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说“若”字能读成 na 有很多专家不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7-2010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说“若”字能读成 na 有很多专家不同意。
ongtk 发表于 8-7-2010 06:33 PM



   
有什么奇怪的,粤语"老头"几代人读下读下就变成读"老豆".

一个tau变成da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7-2010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粤语书写近代弄出来的粤语白话文的"嘅"根本原來就是"個".
   
"乜"和"咩"根本就是同一個來的.

"啲"根本就是"的"

"冇"根本就是"無"

"嚟"根本就是"來"


個人認為"咩"根本多餘,應該一個"乜"字多個讀音就可以了.

"冇"也是多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10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赵里昱

我不会对牛弹琴,你根本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人{:2_81:}。老豆根本就是本字你懂吗?
我有一本中国出版的闽南一万多个字的同音字表,“若”他们根本就不敢说可以念 na,na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7-2010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粤语书写近代弄出来的粤语白话文的"嘅"根本原來就是"個".
   
"乜"和"咩"根本就是同一個來的.

" ...
赵里昱 发表于 8-7-2010 07:56 PM

“咩”是合音词,乜本字是“物”
不懂请多学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7-2010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赵里昱

我不会对牛弹琴,你根本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人。老豆根本就是本字你懂吗?
我有一本 ...
ongtk 发表于 9-7-2010 07:58 AM


http://www.cantoneseculture.org/page_MediaNewsJournal/journal20081028_001.aspx

老頭一訛老豆再訛老竇

作者: 容若

原載: 《文匯報》〈教育‧放眼天下〉2008年10月28日


       

廣府人有暗呼其父為老頭的習慣。此習始於「狀元之鄉」順德。順德鄉音頭讀成豆。這種叫法傳到廣州,不只讀法,寫法也由老頭變成老豆。翻清末民初廣州報紙,就知甚為普遍。研究廣州話本字的詹憲慈,早在一九二五年已指出老豆實為老頭,只是未提訛變原因。大概無人留意,直到抗戰勝利後,省港澳報紙仍然清一色寫成老豆,至於讀法,不在話下了。

老豆的叫法,由背後轉到面前,由暗呼變成直呼,始於四十年代末鄧寄塵在廣州的電台講諧劇,不久又見於香港粵語笑片。兒子直呼其父為老豆,乃大行其道。有個為小報寫遊戲文章的人,乘機虛構故事,指老豆叫法是紀念「教五子,名俱揚」的竇燕山,所以應該寫成老竇云云。當時香港小報很多,副刊剪載舊稿之風甚盛,這個故事一再「翻炒」,竟然不脛而走。可笑有八家香港報刊,規定老豆要寫成老竇。更可笑的是有學者胡說老豆是簡寫,老竇才是正寫。識者捧腹。

九月十五日晚上,香港電台一個節目的主持人,把俗語當「經典」,考究廣府人呼父為「老竇」成了當晚該節目的內容。這當然又為識者所笑。因為人云亦云,他已不知是第幾十名了!

近年來,香港電台高層多次揚言,港台是「監督」港府的機構,卻沒有說他們的節目由誰來監督。如果一時尚未物色到適當人選,只要涉及語言文字或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容若願效微勞!


   
http://bbs.cantonese.asia/archiver/tid-2906.html

[討論]"老竇"一詞,原來不是正字-----粵語老豆本字是順德音"老頭"以下文章為網路上廣為流傳"老竇"之正寫:

廣東人管叫父親為「老竇」,極之普遍。有時候,我們會用「連老竇姓乜都唔記得」一語來責備那些沉迷玩樂的人。翻開報章雜誌,我們也時常看到「( 某藝人)十月榮升第二任老竇」,「( 某明星提早做老竇」等的標題。有人會嫌「老竇」過於粗俗,自己不肯說之餘,聽到別人說也渾身不自在。事實上,「老竇」一點也不粗俗,反而非常古雅,是我們對父親的一個很適當的敬稱。

         「老竇」的「老」,在這裡是一個前綴語,含有一種尊敬的意味,就像我們叫老師、老先生一樣。「老竇」其實就是對一個姓竇的人的尊稱。問題是,這個姓竇的是何許人也,竟教我們每日掛在口邊?

         讀過《 三字經 》的朋友肯定聽過「竇燕山」這個人物。沒錯,「老竇」的「竇」正是竇燕山。《 三字經》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本名竇禹鈞,是五代時人,名見《 宋史‧竇儀傳》,後周顯德年間官至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竇禹鈞是薊州人,薊州古屬燕地,故人們稱他「竇燕山」。據宋元兩代的一些筆記所載,竇燕山年到三十還是膝下無嗣。有一晚他夢見祖父對他說:「汝命中已該絕嗣,壽亦只在明歲,及早行善,或可少( 稍)延。」竇燕山由是戒奢克儉,行善布施,積了不少功德,果然陸續生了五個兒子( 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後來五個兒子還相繼登科,身濟卿相,號稱「竇氏五龍」,一時傳為佳話。而竇燕山本人也活到八十三歲,壽終正寢。十朝元老馮道與竇燕山頗有交情,曾贈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南宋王應麟的《 三字經 》中對竇燕山的描述,大概是源於這首詩吧。

        竇燕山「教子有義方」,五子皆顯,堪稱人父之典範,廣東人讀到這個典故,難怪會發明「老竇」這個雅稱。而今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典故,將「老竇」書作「老豆」,以為將錯就錯,殊不知「老竇」就是正寫。也許這個「竇」字太多筆畫了,人們將「老竇」簡化為「老豆」,也是值得諒解的。
==================================================================================================================================================================================================================================================


關於「老竇」一詞,容若老先生在《明報月刊》上指,是他當年的戲作。

當時他因為報章要求討論這個字,一時查不到來源,於是半開玩笑地把「竇燕山,有義方」作為「老竇」為正寫的理由。

他在文章指出,後來他跟一些順德(?)父老傾談,發現「老豆」原來跟竇燕山無關,只不過是「老頭」的訛轉。

但由於「老竇」一說太一紙風行,一時戲言,已被各大報章奉為佳作矣。

我一直深信"老竇"為正寫,却原來我也中招了.以訛傳訛,網絡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時盡書倒真的不如無書啊!!
出於《明報月刊》﹕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604/ll/01a.txt&page=1

考定粵語本字,單靠查書不一定有結果,必須另闢蹊徑。所謂「老豆」或「老竇」,是其一例。

  「老豆」的寫法,清末民初已見於省港報刊,一直是粵人暗稱其父之用。由暗稱改為直呼,約在一九五○年前後,同講諧劇、演諧角的鄧寄塵有關。如於一九四九年在廣州聽過新生電台的諧劇,或於一九五二年在香港看過粵語片《笑星降地球》,當知梗概。稍後,有人寫遊戲文章,謂「老豆」乃紀念五代的竇燕山(《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句),所以該寫成「老竇」云云。其實,寫此文者,當時未知此詞來歷,所說純屬虛構。不瞞各位,寫此文者,正是在下。遲遲未用文字交代,恐掠美也。換句話說,生怕有人杜撰在先。想不到,一經輾轉傳播,影響甚大。二十年後,香港有八家報刊規定「老豆」寫成「老竇」,內地研究粵語的學者,誤以「老竇」為正詞﹗

  找書查無實據,才會以訛傳訛。約於一九八○年前後,香港《文匯報》社長李子誦懷疑時下之「老豆」、「老竇」皆「老頭」之訛。我想起李先生是廣東順德人,於是靈機一觸,邀約三位順德父老,在不同時間而在同一地點(銅鑼灣礸石酒家)相敘,請他們各用筆寫出「老豆」二字。他們不約而同,寫的都是「老頭」,而皆讀成「老豆」。這就證實「老豆」或「老竇」都是「老頭」的音訛了。再去查書,找到有力的旁證。

  原來,廣府人有個暗稱其父為「老頭子」簡稱「老頭」的習慣,最初盛行於順德、南海等「狀元之鄉」,繼而傳至省城(廣州)。用順德話讀出,聽在省城人耳裏,「老頭」就變成「老豆」。清末民初省港報刊之有「老豆」一詞,由此而來。

  何以不是直呼而是暗喚,又不叫「阿爹」、「阿爸」、「阿大」﹖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巡,聽到民間稱他為「老頭子」,因而大興問罪之師(見徐禎卿《翦勝野聞》)。又有人說,二百年前,清朝乾隆皇帝(弘曆)得知紀曉嵐暗叫他為「老頭子」,一怒而加以申斥。可見「老頭」非佳語,豈敢用於直呼﹖

  自暗處曝光,受鄧寄塵的諧劇對白影響,已如上述。我虛構「紀念」故事,也受此影響,那裏預計得到帶來負面作用﹖但是,我在一九九○年前後,在香港多家報刊公開指出﹕不論「老豆」、「老竇」 都是「老頭」的音訛,我相信這可以「將功補過」。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指出「老豆」應為「老頭」,比我早得多,但只有一句話,沒有任何考證,而且其書遲至一九九五年才出版,同讀者見面,比我遲了好多年。不管如何,「老豆」本字為「老頭」之說,可謂吾道不孤。

  熟諳粵語者必知﹕「豆」「竇」不同音,「豆」陽去聲,「竇」陰去聲,「老竇」的讀法就像「老鬥」,儘管不致被人誤會為老是鬥人,畢竟是讀歪了。不知硬性規定「老豆」寫成「老竇」的某些人可具備這點粵音常識﹖

monfan 發表於 2006-8-14 03: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10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2_70:}我不会浪费时间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1-2025 07:09 AM , Processed in 0.14264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