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穿漢服看電影《孔子》
這活動源自于在第二屆的《華夏文化生活營》成功舉辦后,有一位生活營的學員提議大家穿漢服看電影,但我們覺得這麼做過于標新立異、嘩眾取寵,非我輩復興華夏文化者所當為。因為這對推廣漢服并沒有實質上的好處,反而會引入側目、惹人非議,讓人有機會誹謗漢服運動。
但是形式稍微調整一下,我們把這個變成漢服活動,那就出師有名了!
原本考慮的電影是馬來西亞本土制作的賀歲片《大日子!Wohoo!》,因為這也符合我們的立場:傳統節日穿漢服上街。但是我們馬來西亞的漢服運動成員博太郎覺得電影《孔子》即將上映,與其看《大日子!Wohoo!》不如看《孔子》。
我們和電影商家接觸后,《大日子!Wohoo!》的發行商表示他們的宣傳活動已經排滿,而且到了靠近新年時,那電影已經快下畫了,無法配合穿漢服看電影(雖然他覺得這點子很好!),可惜!
這樣只好把希望放在電影《孔子》了!我們首先查出電影《孔子》的馬來西亞發行商是嘉通院線(Golden Screen Cinema),幾經兜轉找到了他們的總部,登門拜訪他們的市場部經理,總機小姐說必須有預約,問道我們所為何事。說明來意,她建議我們直接聯系電影《孔子》發行的負責人:伊娃.吳小姐。
這小姐還真的難以和她預約,結果遲至2月2日才有辦法約她見面。其實我向她建議讓我們穿漢服的朋友可以免費看漢服的時候她還向我說她聯想不到漢服和孔子的關係。
我相信我以下的這一句話打動了她:“孔夫子兩千多年前感受到那個時代大夫專權、禮崩樂壞,所以他提倡恢復古禮、古文化,是一項復古運動。我們今天的華人已經沒有了民族服裝,也沒有了我們的禮儀,我們今天提倡的復興華夏,正好是和當年孔夫子的努力是一樣的。《孔子》這類型的電影很難在年輕朋友群中得到很好的反應,貴公司的首映禮就必須辦得比較特別、有創意,才能有宣傳效果。我相信《孔子》首映禮配上漢服是很好的點子,因為你會發覺到我們穿的衣服和孔夫子是一樣的格式,再者如果要辦一場有百多人穿上漢服的首映禮,那服裝上貴公司要花上很多錢,可是現在我們馬來西亞漢服運動的朋友們有漢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多位,只要你讓我們免費的穿漢服出席電影《孔子》的首映禮,這就是很好、很有特色的宣傳。而且我們可以在這首映禮上示范華夏禮儀。”
這一席話后,基本上馬來西亞漢服運動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對外漢服聚會:穿漢服免費看電影《孔子》,就成型了。

首映禮邀請卷
過后這一項活動獲得我們所屬的組. 織:青運總會的總會長黃振隆先生高度的重視,協助我們邀請了馬來西亞幾乎所有的中文報紙來采訪,同時約來了新華社的記者(這就是為甚麼中國大陸的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比馬來西亞還要早報導穿漢服看電影《孔子》的原因),最重要同時也是為甚麼有那麼多記者朋友肯賞臉過來采訪的原因是總會長成功的約來了馬來西亞新聞、通訊、藝術與文化部副部長,YB 王賽芝上議員到來現場觀禮。我們這次終于有機會在國家領導人的面前展演我們的漢服漢禮了!

協助派票柜臺的漢服姑娘
原本只是想要呈現一般行住坐臥的華夏禮儀,但這回越搞越大型,非得要辦一次比較具規模的禮儀活動不可,于是在首映禮上以三獻禮祭孔的形式定了下來。
聽說這是馬來西亞的第一次正規的祭孔(根據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的說法),我們沒有以前的例子可以參考,幸好我們在第二次的《華夏文化生活營》有學過。
所以說這次的三獻禮祭孔,其實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隔空聯手辦的,我把關于三獻禮的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向申老師和宋老師請教,兩位老師幫我們設計了三獻禮,我隔空居中協調,把整個三獻禮的儀程整合、定調。再請申老師幫我們草擬了一份祭文,我們在馬來西亞發動漢服運動的活躍份子來擔任三獻禮的執事們,并安排練習。

姑娘們拿到票了!
原本三獻禮的首獻官邀請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做代表、亞獻官邀請朱子學會做代表,三獻官則邀請馬來西亞民俗專家-李永球老師擔任,可惜三位德高望重的獻官們都各有節目,無法應邀。
我們只好由漢服運動里資深的三位成員:滄桑劍客、勤王之師和博太郎擔任獻官,我本身就添為贊者。
過后,一切順利的就是3月3日晚上八點,我們約齊了馬來西亞所有當晚能夠出席首映禮的漢服朋友,用三獻禮來祭拜至聖先師孔夫子。
也獲得了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的媒體的顯著報導。

另一邊廂三獻禮的執事們在做準備

首獻官在正衣冠

三獻禮的參禮者

三獻禮進行中

首獻官正在讀祭文,圖中手拿相機正在拍攝首獻官的姑娘,正是嘉通院線的發行部負責人:伊娃.吳小姐。是她促成了我們穿漢服免費看電影《孔子》,這里要謝謝她。

三獻禮成,和文化部副部長YB王賽芝合影

三獻禮完成,大家正準備要進入戲院觀賞電影《孔子》

看完電影過后的全體照,這一刻將永遠記錄在漢服運動的歷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