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30|回复: 18

賈詡在三國時代的爭議與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0-2004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聊史實裡的賈詡之前,我想先提一提兩本漫畫:蒼天航路和火鳳燎原,在這兩本對於三國迷來說可說都是耳熟能詳、堪為經典鉅作的漫畫裡頭,賈詡恰好在裡面都呈現出了一種很鮮明、很特別的角色形象;只不過,他在這兩本漫畫裡所遭遇的處境,卻頗為南轅北轍

在蒼天航路裡頭,由於這本漫畫是以曹操為中心,作者是極端崇拜曹操的,所以對於曾經三番兩次的痛宰曹操後來卻又投降了他的賈詡,作者似乎刻意將他刻畫成了一個窩囊、又反覆無常的無賴政客,在曹操的「淫威」之下活脫像是個畏首畏尾的小人,這是蒼天航路裡的賈詡給人的感覺和印象,講一句坦白的話,真的是有夠給他窩囊和淒慘的~~

然而,在火鳳燎原裡頭,賈詡卻彷彿是脫胎換骨了一般,變成了是一個情感豐沛、高深莫測、令人摸不著頭緒、又無敵恐怖的超級智者,其所展現出來的謀略以及其為人處事的智慧,在在都令人印象深刻

從這兩本漫畫當中,所顯現出來的,可以說是天南地北的形象差異,正好可以看出賈詡此人之難以定位、難以評價性


好,現在回過頭來聊史實裡頭的賈詡,首先先把焦點放在他的才能,我想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否認,他的智謀在全三國恐怕也都是鮮有人能與之匹敵,他的謀略是「真~~的~~真~~的非常可怕」,而且是已經可怕到有點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了;可以說,誰敢與他為敵,誰就是死路一條,沒有例外;呂布如此、馬騰如此、馬超如此、就連曹操也是如此;賈詡一生的謀略與判斷,可以說從未出錯過,是真正的百發百中;就算是天縱英明如曹操者,也是終其一生都拿他沒輒;此人不僅頭腦聰明,更重要的是還擁有遠大的眼光與智慧,這些都是無庸置疑的

但是,很奇怪,像他這樣可以說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天下奇才,卻似乎總是不太受到後世人們的注目(尤其和那個虛有其表、名過其實的郭嘉相比,更是兩個顯明極端的對比);當然,在這當中也是有他的背景環境因素,也和他為人處事的風格以及個性有關(現在不是常常有人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嗎?);從反面來說,這倒也證明了現代人在評價歷史人物,並不會完全只是從他的「才能」去作著眼、去下判斷。不錯!!我認為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檢視一下賈詡這個人的為人、這個人的性格、以及這個人的總體事蹟

有一些人在評論賈詡的時候,常常會把他比喻作成是「謀士裡的呂布」,理由很簡單,因為他的主子是一個接一個換,對他而言跳槽簡直就跟吃飯一樣,他總共投靠過5個勢力,全三國沒有人投靠過的勢力比他還要多(如果咱們偉大的劉備皇叔不算在內的話),也因此他常常被抨擊是「隨波逐流的政客」

不過,我卻覺得這樣的評論過於表面膚淺,對於賈詡也不公平;首先,賈詡雖然是不停的換主子,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背叛、出賣、暗算」自己的主子的事蹟;他的原則其實非常清楚,就是合則留、不合則去,當他覺得自己的主子已經不再適合輔佐的時候,他會毅然決然的選擇離開,而且還是好聚好散,他也不會還回過頭去倒打自己過去的主子一把,來個回馬槍什麼的;光這些,不要說是跟呂布相比,就算是跟張松、法正之流相比,他也都高明多了,也厚道多了

當然,像賈詡這種「跳槽大王」(他向來就只有「跳槽」,卻從來沒有「背叛」),在某些人的傳統觀念當中,似乎還是頗為令人難以接受;因為他這樣給人的感覺忠心度不夠,似乎過於「勢利」;但是如果以現代企業的眼光來看,這其實也是一種生涯選擇,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如果換作是你,待在一家公司裡頭鬱鬱不得志,那麼你會選擇像田豐、沮授那樣想盡辦法的去改變、影響大環境;或者是像賈詡那樣另外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一片天地?這其實就是一種生涯選擇;又好像某個職棒球員,離開了他原先待的聯盟,到了另外一個聯盟去尋求他更好的發展;有的球迷能夠接受,有的球迷不能接受,這也是每個人的觀感不同;而看看現代社會當中你我週遭所常常發生的事情,再回過頭來看看賈詡,似乎倒也有些東西可以值得深思...

除了「跳槽大王」之外,賈詡最常常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他在李傕手下做事的時候,曾經暗中幫助過漢獻帝;但是到了後來,他卻反而幫助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是曹丕得以登基的一大功臣,立場前後不一

說起來,這樣的批評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是各位可以想一想:不同的時空環境背景,本來就有可能會有不同的做法;李傕和曹丕是能夠相提並論的嗎?李傕時期的漢室氣數和曹丕時代的漢室氣數是能夠相類比的嗎?如果以天下蒼生的角度來說,李傕完全沒有任何政治才能,只會在哪裡胡搞瞎搞,對他不滿的人所在多有,如果是為了百姓著想,在那個時候當然要幫助漢獻帝以穩定局勢;而到了曹丕那個時候,魏國已經代表了新的武力、新的秩序;空有虛名的漢王朝如果持續加深與魏國的對立,只會給老百姓增加更多不安定的因子;姑且不論賈詡身在屋簷下,如果他「繼續堅持以往的立場」,對於老百姓會比較有幫助嗎!?

當然,我以上這樣的說法,對於道德觀比較強烈的人來說,似乎仍然是很難加以接受;這沒有關係,這是每個人價值觀的自由選擇;只不過每次看到賈詡的時候,倒也常常會讓我想起後來的五代十國時期,有名的「長樂老」--馮道;宋朝的大儒歐陽修,曾經在【新五代史】裡頭嚴厲的批評過馮道,說他「不知羞恥」,因為他曾經在多個朝代裡頭都擔任過宰相,號稱是官場裡的不倒翁;不過也有許多史學家替馮道講話,認為馮道運用了他出色的政治手腕,對於當時那個亂世裡頭局勢的穩定以及族群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幫助與貢獻,這是不能夠抹滅的;看看馮道,再看看賈詡,總覺得他們的氣質給人感覺有幾分神似;而他們為人處世所呈現的風格與哲學,似乎也頗為值得人們好好的去思考、深思

另外,相信許多人也都知道,賈詡在投靠了曹操之後,變得非常的低調、明哲保身,非到關鍵的時刻不會輕易發言(雖然他每次一出手都還是一語中的、一招斃命);因此也有人質疑他城府深沉、喜好揣摩曹操的心意,流於趨炎附勢;尤其看到曹操晚年時的一些無理亂搞,他也都是採取冷眼旁觀,似乎過於私心自用

但是,賈詡一生不結黨營私、謹守分寸、胸懷雍容自適,倒也不失為一個為官者的優秀風範;尤其,有一件事情非常的有趣: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特別把賈詡和荀彧、荀攸合在一起立傳,寫成了【荀彧荀攸賈詡傳】;沒錯,荀彧、荀攸和賈詡是被寫在一起立傳的;會被寫在一起,表示陳壽是把他們歸類為相近的同一類人;而荀彧叔姪在三國時代,可是一等一享負盛名、受人敬重的「君子」!!

程昱沒有被和他們寫在一起,郭嘉也沒有被和他們寫在一起;但是真正被和荀彧叔姪寫在一起立傳的,卻是賈詡!!而陳壽這樣的寫法,其實也引來了後世史學家很大的爭議與議論;替【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就曾經強烈的質疑陳壽這樣的寫法「沒有道理」,裴松之認為賈詡「沒有資格」和荀彧、荀攸寫在一起共同立傳;但是,以我的看法,我卻深深的堅信,陳壽當初之所以會這樣寫,背後裡頭一定是有他的玄機和用意...

總而言之,仔細探究賈詡這個人,會發現這個人其實真的是非~~常有趣也非~~常的特別;他這個人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評價、論述的;而且在他身上,也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難以形容的矛盾」以及許許多多值得探討、思考之處;我無法評價賈詡這個角色在歷史當中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意涵,我們究竟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這樣的一個人;但是在我的觀感裡頭,賈詡還真的是一點都不下於曹操,是一個值得細細的品味,在三國當中可說是獨樹一格,絕對不容輕易忽視的奇特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dark_heav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2004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目一新,楼主说得头头是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4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和那個虛有其表、名過其實的郭嘉相比,更是兩個顯明極端的對比
不知足下可以更清楚的讲明这一点呢?足下是以什么角度来下此评论呢?

贾诩令后人诟病的其中一点是他要求李傕和郭氾回攻长安,令到原本已经惨烈的长安得到更严重的破坏,而且还令到汉朝翻身的机会也没了。

但无可否认的贾诩是三国时代一流的谋士,我们可以这么说,他是职业谋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4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虛有其表可能用得太重一點﹐但我們可以想一想郭嘉只是在三國裡出現了短短幾年已過世了(只有幾件大事)﹐而贾诩卻留下很多事件讓人慢慢思考的空間。
但在三國裡郭嘉卻比贾诩出名得多

贾诩令后人诟病的其中一点是他要求李傕和郭氾回攻长安,令到原本已经惨烈的长安得到更严重的破坏,而且还令到汉朝翻身的机会也没了。
以上的評論不是很貼卻﹐有無以上的事件漢朝也將滅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4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虛有其表可能用得太重一點﹐但我們可以想一想郭嘉只是在三國裡出現了短短幾年已過世了(只有幾件大事)﹐而贾诩卻留下很多事件讓人慢慢思考的空間。
但在三國裡郭嘉卻比贾诩出名得多

郭嘉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差,他的事件不多只因他死的早,这不代表他不是一个一流的谋士,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郭嘉的实力,就是曹操对他推崇之至。

以上的評論不是很貼卻﹐有無以上的事件漢朝也將滅亡。
其实不然,当时董卓刚死,朝中大乱,但还有王允之辈来维持次序。虽然说汉朝已经暑气沉沉,但烂船还有三分钉,早期的曹操也有勤王之心,因此会有一些人起来重新建立之前的皇钢。汉朝也许是有机会恢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5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事件不多只因他死的早,这不代表他不是一个一流的谋士,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郭嘉的实力

对。他是去得早,否则会有更大的作为。如其保着一个名存实亡的汉朝,不如改朝换代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11-2005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俺还蛮欣赏賈詡的。。。他绝对不会比荀彧。荀攸或郭嘉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和生闲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6-7-2007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历史对很多人的评价都很不中肯的!

韩信帮助刘邦得天下,他的军事才华难道不比那个"失败者"诸葛亮强吗!?可是在历史上的名声,韩信却比不上诸葛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7-2007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生闲人 于 6-7-2007 12:53 PM 发表
其实,中国历史对很多人的评价都很不中肯的!

韩信帮助刘邦得天下,他的军事才华难道不比那个"失败者"诸葛亮强吗!?可是在历史上的名声,韩信却比不上诸葛亮了!!


隆中对!!!至今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以军事才能来说,这言论令人叹服!
六出祁山无功返,虽然有战略失误的决定,但地型的影响也很大...
更何况战争本来就是一件很具有随机因素的事,只能说天意弄人吧...

但我认为,诸葛亮名声大于韩信,军事才华是其次,以忠义而名留千古才是事实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07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苍天航路,听说原编剧李学仁未完成剧本就去世了,只能靠王欣太一个人苦苦支撑,若李学仁还在世,不知后期的故事会如何精采哩...
至于另一本火凤,出到了第二十七集了,史实早夭的吕布却仍在火凤中神采
飞扬,不知几时才会完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7 06: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51106 于 20-11-2005 07:49 PM 发表
他的事件不多只因他死的早,这不代表他不是一个一流的谋士,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郭嘉的实力

对。他是去得早,否则会有更大的作为。如其保着一个名存实亡的汉朝,不如改朝换代更好。

郭嘉如果长命的话,他或许会是个更出色的谋士。但是这可不一定会发生,在赤壁贾诩已经提供了最好的策略给曹操但是曹操还是不接纳啊!就算郭嘉以后存在也不能改变曹操一些错误的决定。而且郭嘉之前也给了一个很错的建议。刘大耳朵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收留呢? 他反咬人的工夫根本是天下第一。如果大耳朵有足够的本钱加上刘表迟点死,刘表也一样会遭受到同样的对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7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到了後來,他卻反而幫助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是曹丕得以登基的一大功臣,立場前後不一

事实上真正帮曹丕的是王朗和华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和生闲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7-2007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j007 于 6-7-2007 10:54 PM 发表


隆中对!!!至今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以军事才能来说,这言论令人叹服!
六出祁山无功返,虽然有战略失误的决定,但地型的影响也很大...
更何况战争本来就是一件很具有随机因素的事,只能说天意弄人吧...

但我认 ...


隆中对!!?? 拜托!! 那是演义里的故事啦!

以军事才能来论,
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夺,而韩信的明修践道,暗渡陈仓一举而助刘邦夺的天下,同是在刘邦兵败彭城时,刘邦把韩信的大军收为己用(为了保护刘邦自己),只留给韩信5000老弱之兵,可韩信一样平定赵,燕,齐.最后再已四面楚歌打败了刘邦的最大敌人--项羽!

以忠心而论,
我完全同意诸葛亮所以名留千古,正是他的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嘛!!我非常的尊敬他!可韩信难道不忠心!!??我不这么认为!!如果韩信真的要反,早在他当齐王时(项羽派人来说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成鼎足之势.当时韩信身边的谋士也是这么游说韩信的!)便反了!!
在自己最有权势的时候尚且不反,难道会在最弱的时候反(历史上说他想造反的时候,韩信事实上已是个有名无实的"王侯"了,身边无可用之兵,又如何造反!!??欲加之罪!!)!!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所以在读历史的时候,必须同是加入个人的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还有,演义和正史可是两回事!

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07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也有隆中对~
这是《三国志》的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是《三国演义》的隆中对: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当然,你可以说隆中对的作者其实就是陈寿而非诸葛亮,反正单就这事件
也没有任何一本强有力的史书来证明原作者是谁,虽然三国志里把这美名
送给了诸葛亮,我也没必要去做各种无谓的猜疑.

还有,你不断强调诸葛亮失败论,小心给某孔明饭射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和生闲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1-7-2007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j007 于 10-7-2007 11:18 PM 发表
三国志也有隆中对~
这是《三国志》的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 ...


隆中对固然是有的!可三分天下之计却不是诸葛亮提出的(他跟本没在隆中对中向刘备提过三分天下之计,三分天下之计是鲁肃的计谋)!

另外,诸葛亮固然有他成功的地方,可单是军事而论,他却不算是个成功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7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上的不要離題了,我們討論的是賈詡而不是諸葛亮。
老實說對賈詡這個人知道的還蠻少的,可能是小說或者正史里在他投考曹操後都沒什麼表現。
不過個人覺得他是因為知道曹操為人,所以儘量小心不出亂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7-2007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诩因为知道人性,洞察人心很一流
当时他想离开段隈(不知道是他吗?),投靠张绣时
有人说了,贾诩,段将军对你那么客气,为什么你要离开他?
贾诩说:这是段隈,怕我,他约对我客气,就是约怕我,假如我离开,他会很高兴,段隈会对我的家人很好,张绣那里没有谋士假如我投靠他,就是雪中送炭.

结果还是给他说中了

[ 本帖最后由 kuenboon 于 11-7-2007 06:4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和生闲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2-7-2007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生闲人 于 6-7-2007 12:53 PM 发表
其实,中国历史对很多人的评价都很不中肯的!

韩信帮助刘邦得天下,他的军事才华难道不比那个"失败者"诸葛亮强吗!?可是在历史上的名声,韩信却比不上诸葛亮了!!


不好意思,开始是发表这个帖的,主要是说中国历史埋没了很多的英雄才士,却把些不怎么成功的人给了太高的评价!整体来说,我是要为贾诩喊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05: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賈詡为人老谋深算,只顾私己。非忠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7-2025 04:21 AM , Processed in 0.14569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