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11|回复: 5

简体字和正体字:两者并存在马来西亚大众媒体的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7-2009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明显的简体字或正体字使用近乎一面倒的情况,可是马来西亚呈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
由于没有来自政府的特别管制,最贴近群众的大众媒体如招牌和广告,在马来西亚既可用简体字呈现,也可用正体字呈现。这其中应该涉及人们使用的心理因素、字形得以制造的效果、人们的教育程度和受教育年代等方面。
我觉得可以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尝试探讨两者使用的情况和成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7-2009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負責任分析


我爺爺一輩,讀寫正體字、說母語方言。
這個年代祖輩剛從中國遷居大馬,對中華文化歸屬感較深,幾乎只用正體。政府的簡體字及國語方案尚未成熟,華人依祖籍操各地方言。

我媽媽一輩,慣讀正體、慣寫正體字、主要說母語方言、開始說華語。
1950年代左右中國興起漢語改革,簡體字和普通話方案開始推行,這個環境下的華人,無論是出於文化依賴或其他因素,依然傳承上一代的正體字和母語方言。其中許多人是在有了孩子後才接觸簡體和華語以便溝通。

我和朋友這一輩,簡正體皆懂、寫簡化字、語言依環境而定。
中國大陸的簡化字和普通話教育逐漸定型,本地華語課本也隨之採用簡化字並以大陸普通話為標準。但由於正體普遍存在,電視臺的中文節目也多從港台引進,他們同時也識正體;但手寫則多為簡體。網路普及使得資訊更流通,簡正體都有人用。

語言有地方與文化差異:受華文教育並在家中以方言溝通者,母語方言和華語並用;受華文教育並在家中以華語溝通者,華語為主。當然這也包括其他因素如接觸媒體、同儕影響、社會經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09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属于实用功能,这部分和经济利益挂钩;
语言也有审美的功能,在情感上认定一种语言好,可以出于多种原因,但几乎都可以归类为一种宗教式的虔诚。

繁体和简体汉语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可以从很多种角度呈现,但我觉得研究的意义不大。
从实用的经济角度研究,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写写随笔的档次;
从审美角度研究,和各类人物的心态相关,无非你屁股坐在哪一方的问题,口水仗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09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pensword 的帖子

从实用的经济角度研究,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写写随笔的档次


如果照你这样说的话,中国文字学这门学问岂不是研究得来不就白费心机?不要用这个角度来看待汉字,如果说汉字就只是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写写随笔的档次的文字,那早在中国西汉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创作出来的功能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每一个汉字由一笔一划的构造来阐述它背后所带来的意义。而且你要知道文字学这门学问是非常独特的,这就是它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不同之处。所以请你们不要每样东西就用实用的经济角度来看待这些学问,因为并不是每一样东西都是可以用这样的角度来衡量及评估它对我们人类的价值,尤其是祖先留给我们这些学问及智慧。

[ 本帖最后由 卧隆先生 于 27-7-2009 05:0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9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我说得不是同一回事,至少你把我的观念歪曲了。
我没说“汉字就只是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等等。

关于中国文字学,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


原帖由 卧隆先生 于 27-7-2009 05:04 PM 发表
从实用的经济角度研究,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写写随笔的档次

如果照你这样说的话,中国文字学这门学问岂不是研究得来不就白费心机?不要用这个角度来看待汉字,如果说汉字就只是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09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nsword 于 28-7-2009 10:48 AM 发表
你我说得不是同一回事,至少你把我的观念歪曲了。
我没说“汉字就只是没什么意义,很浅显的道理”等等。

关于中国文字学,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




那你的意思又是什么?我的看法也和卧隆先生一样,就是认为你的看法是那样的。


什么专业学者干的,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1-2025 04:22 AM , Processed in 0.09972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