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58|回复: 24

藏书超万册 Michael Jackson是个书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7-2009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J, 不只是The King of POP, 他也跟这里的诸位一样,是个书痴。


迈克尔·杰克逊深夜逛书店。


最近,与迈克尔·杰克逊同处洛杉矶,有着近水楼台便利的《洛杉矶时报》竟然挖掘出杰克逊还是一位标准“书痴”的秘密。

今年年初,杰克逊回到洛杉矶的时候,就有一些当地人竟然在圣莫妮卡的书店里隐约看到他的影子。
迈迷们对这个消息惊讶得不得了,他们可能更认为杰克逊会在某个豪华夜店里享乐。但对于书店老板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闻,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卡洛琳·克罗格(Carolyn Kellogg)略加进行了调查,竟然发现书店老板们对天王的印象都不错。

一位艺术与建筑书店的老板透露,迈克尔是他们店的常客,当杰克逊去世的消息传来,他说,“我们会想念他的。”

著名的独立书店布兰特伍德书店(Dutton’s Books)的老板道格·都顿(Doug Dutton)说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时初第一次见到杰克逊,他当时“戴着很大的太阳镜”,“身边都是警卫,但自己却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呆着。”道格说,天王的身上没有任何写着“杰克逊”标示的符号,也没说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不过每次来一般都要捧回四五本书。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杰克逊最红的时候,他要去书店,则必须搞个大排场。道格的兄弟戴夫当时接到一个电话,问能不能把店关了,因为杰克逊要来。他们后来的确把店关了,专心接待天王,后者坐着一辆大篷车缓缓驾到,从神色紧张的警卫部队中走进书店,表情挺亲切。

而在90年代初,书店老板们这时见到的杰克逊戴着整容手术后的面具。那家艺术建筑书店的老板曾将他的现场录像了下来,里面的杰克逊一边看书,一边由助手打着一把黑伞盖过他的脸。

这位“流行之王”喜欢看什么书呢?戴夫说,他喜欢在诗歌书柜前徘徊,他认为超验主义诗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是杰克逊的最爱。“我觉得他歌词里有很多超验主义,无所不包的哲学理念。”

作者也询问了一些杰克逊身边的人,结果,“书痴”的形象越来越鲜明。杰克逊自学长大,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书。他的律师鲍勃·桑格(Bob Sanger)说,他经常和杰克逊讨论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霍桑等文学,还有社会学,黑人历史以及和种族问题有关的社会学。

据《洛杉矶周刊》的报道,杰克逊的藏书超过万本,看来,杰克逊除了拥有“梦幻庄园”,游乐场、人工湖、无数豪华玩具,无数天价收藏之外,他可能还有着一个私藏多年的小小宝贝:图书馆。

2009年07月06日 07:27:53  来源:新京报


[ 本帖最后由 秦漢 于 6-7-2009 06: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7-2009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天王也跟大家一样。。。
我觉得有时候媒体有些过分渲染了他的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09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逝者已逝,现在说什么也是徒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7-2009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我等进入中年的开始。。。

不胜唏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09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都让人谈论,有时候他行为怪异还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隐私。 最近很多人说他是患病皮肤才变白的, 但坊间却说他漂白。

我现在刚好在看一本整容的小说, 里面有提到把黑皮肤变白的美国歌手, 很明显的是在说MJ。 这本书出了很久, 是我今天才开始看而已, 时间点刚好是在MJ所有新闻闹轰轰的时候, 在看到那一部分的时候, 心里难免觉得无奈及唏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09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娱乐比较适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7-2009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09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折翼-碎 的帖子

放在娱乐跟这里, 讨论的点不一样, 始终有看书及没有看书的人, 在看到MJ原来也是爱书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现在充斥着争产, 死因之类的大新闻的时候, 对娱乐来说MJ爱看书只是小品新闻。 在这里, 我们也爱看书, 也爱逛书店, 原来MJ也跟我们一样, 反而会有另一种不同的感受。

"戴夫说,他喜欢在诗歌书柜前徘徊,他认为超验主义诗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是杰克逊的最爱"

"他的律师鲍勃·桑格(Bob Sanger)说,他经常和杰克逊讨论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霍桑等文学,还有社会学,黑人历史以及和种族问题有关的社会学。 "

我看到这两句我真的很震撼, 我也很喜欢爱默生,而弗洛伊德的书我一直很想看。

在这里, 比较是以书及同为书痴的角度讨论吧。

以上是个人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7-2009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已死,说什么都是徒劳。
何必趁他还在世,换他一个清白的形象?不过是不可能的。
突然想起以前听过的事情,没人要从事艺术行业,因为是死后才吃香,才尊为大师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7-2009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vhom 于 7-7-2009 11:46 AM 发表
放在娱乐跟这里, 讨论的点不一样, 始终有看书及没有看书的人, 在看到MJ原来也是爱书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现在充斥着争产, 死因之类的大新闻的时候, 对娱乐来说MJ爱看书只是小品新闻。 在这里, 我们也爱看书,  ...


你的意见,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09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他不是巨星,可能他會是個詩人。

或許,他在古代就是個吟游詩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09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来媒体和读者都想知道他的八卦新闻,反而对他做的好事和对社会的贡献都不感兴趣。
现在人死了,再说什么都没用了。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中国:高效率,低品质。



杰克逊传记从选题到上架仅7天 能出好书么?

    6月26日,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当天下午现代出版社总编辑臧永清和编辑们确定迈克尔·杰克逊传记的图书选题;30日,该社编辑张璐拿到了她责编的《天堂里的太空步》样书,7月3日,该书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上架。从确定选题到内容写作再到图书上市,用时不过7天,一位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这是在用做新闻的方式做图书,用开车来比喻的话,叫“飙车”。

    “两天内写不完就不出”
    出版社要求第一时间抢市场
    6月26日,国内媒体开始报道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意外去世的消息,“当时我跟他俩(作者江小鱼、星汉)说,如果你们能在两天内写完,咱们就做,写不完,我就放弃。同时我跟出版队伍说,如果能在一周内上市就做,不能上市就不做。”臧永清介绍说。
    对于两个人如何能在两天之内完成13万字作品的问题,作者之一江小鱼表示:我之前一直做音乐评论,对迈克尔·杰克逊非常熟悉,写起来可以说得心应手。“那两天没睡觉,一直在赶。”
    “这种速度在当今出版界并不稀罕”,臧永清表示,他当年在中信出版社作副总的时候,曾主持编写过一本“超女”主题的书,超女比赛结束后仅两天,书就放到了西单北京图书大厦。臧永清还介绍说,有的出版社在汶川地震12小时内就出书了。
    “这是一种‘快书’,要在第一时间出,如果半个月一个月出来,最先出来的已经占领了市场,你的书做得再好也不好卖。”臧永清表示,对于那些想在第一时间了解迈克尔·杰克逊的人们,先给他们一本速读的书,足够了。
    据张璐介绍,《天堂里的太空步》已经印了3万册,而现在的图书市场,一本书能卖到1万册就算很成功了。
    “没想到等来的是摘录网上现有资料的书”

    版权和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我一直很期待,期待MJ的自传会有个正式的中文版。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么一个摘录网上现有的资料而汇集成的一个册子。”一位网友在当当网发表评论说。
    记者将《天堂里的太空步》与网上流传的现代出版社1989年版《太空步》电子版进行了初步的对照,结果发现很多内容非常相近,比如,第五章《迷人的太空步》大多数段落与《太空步》相一致,很多地方只是将第一人称叙事改为第三人称。
    其中,第66页倒数第二段写道:“纪录片《“颤栗”的制作》的成功很令迈克尔·杰克逊震惊,盒式录像带卖出了100万盒,直到现在,它仍然保持着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音乐录像带的纪录。”
    在《太空步》中,这一段是:“纪录片《“颤栗”制作花絮》的成功很令我们震惊。它的盒式录像带卖出了100万盒,直到现在,它仍保持着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音乐录像带的纪录。”
    不仅内容一致,连“直到现在”也没有“与时俱进”,1988年在美国出版的《太空步》距现在已经20多年,纪录还停留在20多年前吗?
    对此,江小鱼表示:“实际上它是一本以编为主的著作,要能在短时间内把内容梳理出来,里面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判断。因为它是一本紧跟时事的书,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等到再版的时候我们会把不太准确的东西进行修订。”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飙车”出版需规范
    即使对乐评人江小鱼和诗人星汉这样熟悉杰克逊的专业人士,要在两天内完成一本由事实和评论构成的传记也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对于那些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的诸多枪手而言,“飙车”写作则无异于瞎子摸象然后为象写生。
    曾经做过出版的王玉先生告诉记者,著名演员陈晓旭去世后,他所在的图书公司也曾在一星期内编写出一本陈晓旭的传记,结果陈晓旭的家人不同意出版,原因是对内容的真实性放心不下。
    “一般涉及国外的著作权和真实性问题,只要销量不是特别突出,没人会注意,也没有人追究,违规操作的成本很低。”出版人袁先生说,这种图书拼的不是质量,而是速度,谁在第一时间出谁就能挣到钱,至于内容,往往是根据网上现成的资料攒出来的,慢的一个月,快的一星期。
    袁先生表示,正常情况下,写一本传记,从采访到核实情况再到完成写作,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像这样紧跟突发性新闻的传记作品,除非作者早有准备,否则没有资格为人立传。而现在出版界的情况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结果是你快,我比你还快,“飙车”出版越来越普遍。
    “在迈克尔·杰克逊意外去世之后,人们急切想了解有关死者的一切,因此传记的出版速度对于出版商而言,无疑意味着效益;另一方面,图书的写作和出版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出,这一条必须坚持,这既是对传主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袁先生表示。 (记者 董 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杰克逊传记看图书出版“飙车”

  6月26日,美国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当天下午现代出版社就确定了杰克逊传记的图书选题。一本名为《天堂里的太空步》的书,由之突击出版——从确定选题到内容写作再到图书上市,用时竟然不过7天。(7月7日《人民日报》)

    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在“用做新闻的方式做图书”,用开车来比喻叫“飙车”。这比喻真可谓形象。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本13万字的杰克逊传记由两人操刀,两天之内完成。且不说两人合作出书须先拟提纲,并花工夫讨论修改,少说也要占去半天时间;就说两人分工每人写6.5万字,即便按每天12小时、每分钟打40个字计算,两天之内也难以完成,何况还是必须动用脑子的人物传记撰写!

    人物传记,必须兼具真实和生动两个特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力。真实的标准,一是引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二是人物的记述必须实事求是。只有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才能对传主负责,也对读者负责。而要做到真实,就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并细心鉴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和考证。想想看,迈克尔·杰克逊这样一个世界关注的风云人物,从5岁第一次登台到50岁突然去世,在长达45年之久的舞台表演生涯中,有多少精彩故事,又有多少是是非非。两个人即便本事再大,不要说在两天写成这本传记,就是真正完成翔实资料的收集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两天时间够吗?

    何况,人物传记写法必须生动。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必须反复推敲,下一番工夫。不然,孔老夫子何以几千年前就提醒我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司马迁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以出类拔萃的文笔刻画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这才有了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的《史记》。即便我们今天有电脑与网络之便,不下一番苦功岂能写出生动的人物传记?

    然而,不可能的事竟然发生了——两个人竟然只用两天时间写成了一部杰克逊传记。这一“奇迹”的出现,说是仅仅靠两个作者“两天没睡觉,一直在赶”,又“对迈克尔·杰克逊非常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谁会相信?

    心细的记者将杰克逊传记与网上流传的1989年版《太空步》电子版进行对照,发现不仅很多内容非常相近,甚至连“直到现在”也没有“与时俱进”——杰克逊传记中的记录依然停留于20多年前。难怪网友牢骚满腹:我们一直很期待,却没想到等来的是摘录网上现有资料的书。

    这就是用做新闻的方式做图书?就是用“飙车”速度写出的书?真实性不必说了,文笔的粗糙也不必说,单是版权和质量问题就让人摇头。应该问问出版社,以这样的“飙车”速度滥出书、出劣书欺骗读者捞取收益,社会责任何在? (李北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09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所谓的赚死人钱。 其实喜欢MJ的, 要求的是书的品质, 好的书才可以让他们怀念自己的偶像及一代巨星, 也比较尊重MJ, 相反, 这只是侮辱而已。

快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什麽都有假货的,假酒,假车,假蛋到这类假书。。。

但只有一样东西不会有假的,那就是老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7-2009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秦漢 的帖子

我喜欢旅游, 可是中国很少会是我考虑要去的, 除了丝绸之路。 我之前去中国的时候, 住的饭店对面刚好有一栋很大的书店, 我完全没有进去, 因为我记得有看到新闻关于书店里面也有卖翻版或劣质的书。

我知道有一个公司, 最近有中国人去协商, 后来那些中国人回去中国后就自制那个公司的产品, 以协商之名去观察那些产品回去后就复制出来。 真的不知道该赞中国人的复制能力高还是该不耻他们这种行为, 不过当然是后者。

中国最假的, 让我形象最深刻的是四川地震。 我还记得当时中国政府承诺所有捐款一定会全给灾民, 但捐款数目如此地庞大, 以目前重建的速度及成果很难说服人。明明豆腐渣建筑害了那么多人及小孩, 却被压迫及隐瞒这个全世界已经知道的事, 睁眼说假话。 还有当初第一时间跳出来说捐款的人也被质疑假捐款(是有听说有一些机构及人)。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国家没有假东西, 也有一些人超级假的, 这就不明说了。

老千本是假, 又如何会有假老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09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J 有出过本亲手下笔的书
<< Moonwalk >>

在 amazon 看到他的价格标到 $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09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去世之后
才越發發掘到他更多的優點
...又還能怎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7-2009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紙飛機 于 14-7-2009 11:48 PM 发表

人去世之后
才越發發掘到他更多的優點
...又還能怎樣


这叫盖棺论定。像MJ这等影响深远的巨星的生前事蹪,更要拨乱反正,还原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1-2025 04:22 AM , Processed in 0.14559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