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23|回复: 3

知识青年从军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4-2009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歌词: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 本帖最后由 blueswilder 于 17-4-2009 07: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09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①终军,姓终名军,字子云,汉武帝时人。汉书有传言: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然终为南越所害,亡时年仅二十余,时人称为「终童」。终军是济南人,现在济南有终军广场。南越国都番禺(今广州市),为南越郡龙川令赵佗所建,佗亦汉人,籍在河北。
  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称曹大家(gū)者,皆汉之史家。超为抄书小吏时,曾望立功异域以取侯封,故投笔叹息:安能久事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余城,凡经略西域三十余年,封爵定远侯。
  ③ 语出《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高峻也。孔子原意当为表现君子精神的言行,所处为开明盛世,可尽情表现,但帮无道时,说话要小心,但却不能做君子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无论何时行事一定要端。歌出之时,逢国家急难,意欲鼓励青年表现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
  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第一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诸如「百无一用是书生」等不过读书人之牢骚,此处引用当为激将。
  ⑤羽檄,鸡毛信也,常指通报战事的急信。鲍照诗《代出蓟北门行》的第一句「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最後一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联想。
  ⑥仿《木兰辞》「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句(整篇诗作的叙述亦仿《木兰辞》),仍用班超投笔从戎典。
  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正是知识青年从军时的号召。多数人认为语出蒋中正的讲演,亦有人言出自陈布雷。
  ⑧古人划天上星象为二十八宿(xiù)观测日月五星(太阳、月亮和水、金、火、木、土等五颗「行星」)的运行。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即二十八宿坐标法。太白,金星也,偶会穿过昴宿,也会与月亮靠近。虽然天象演变,但活用气冲斗牛或气冲牛斗的比喻,太白星竟是咱们吹进了昴宿和月亮,豪迈之情昂扬!多数引用此歌者皆曰:气吹太白入昂月,大约昴、昂二字太像,也怪不得别个,豕亥误人,以讹传讹。
  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最後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主侵掠,射天狼当指平定外患。
  ⑩ 应指宋金采石矶大战。绍兴末年,南宋军队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在采石矶大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渡江南侵灭亡宋廷。「复金陵」指收复故都,此处实指凭此役迅速收复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果然在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徵集办法》等法规後,不到一年抗日战争胜利。
  ⑾推想军舰和飞机向东北方向日本推进的景象,憧憬中国的反攻。不过此幕只有「攻克柏林」上演了欧洲版,国民政府也好、共产党也好均未上演这出解恨之快剧,只在自己的土地上表演了受降。
  ⑿此段更是想象与豪情并生,顾不得用典,不过其中高昂之汉民族之精神溢於言表,与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属一脉,与今日和气、和谐、和平、共和之类的低调全然不同。
  
创作背景:

  
  知识青年从军歌创作于抗战末期,在1944年国民政府发起的口号为“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青年军运动中作为征兵歌曲被广为传唱。本歌曲词曲作者不详,因为本歌曲最早出自驻缅远征军新编第一军,据信歌词源自一名在印度蓝姆加基地训练的战士时做的诗,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对这首歌曲颇为赞赏。鉴于驻缅远征军的文化程度在当时国军中是最高的,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可信的。自抗战六十周年纪念日之后,这首歌在进入公众的视线,但多被误认为新一军军歌。本歌曲歌词极富感染力,广泛应用历史典故,极富中国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听者顿觉血脉贲张,既唤起听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又激起了听众建功军中,光耀门楣的渴望,但是,歌曲由于主要针对知识青年,字里行间无可避免的流露出知识青年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未免有些脱离实际,但是,瑕不掩瑜,这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抗战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09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ueswilder 于 17-4-2009 07:40 PM 发表
I1VYDAAIPmc


歌词: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 ...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這句寫的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
打赢了就想侮辱敌人的女人,这和那些日本禽兽有什么区别,还知识青年呢,分明就是兵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8-2025 11:32 PM , Processed in 0.1032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