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3164|回复: 29
|
如果粵語、閩語都能算是方言,那麽日語絕對也是漢語方言之一了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11-3-2009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梦梦你真伟大,全世界都没弄明白日语属于哪个语系,你不但搞清了这个问题。还明确的指出,日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的成员。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3-2009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3-2009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09 08: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說了,無論發音如何不同,只要書面語相同就是漢語方言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4-3-2009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看到全编夹带假名么?
单就那几个“丿”“NO”和“卜”“TO”和句法等就表现出日文特性,这不是中华语言可以共通的。例如:第二个“深”字就念“F/HUKA”而不音读,接下去的那个符是“KU”表示日语的“深深地”。全编到处都是这样的训读字。不会日文就不要来行骗误人。哪一个方言或文言的“深深地”是很像“FUKAKU”的?
这根本就无条件作为汉语。 |
|
|
|
|
|
|
|
|
|
|
发表于 15-3-2009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照你那么说。。越南语、韩语也是汉语方言咯。。
不要感情用事的人好像是你自己哦。。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3-2009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4-3-2009 10:28 PM 发表 
你没看到全编夹带假名么?
单就那几个“丿”“NO”和“卜”“TO”和句法等就表现出日文特性,这不是中华语言可以共通的。例如:第二个“深”字就念“F/HUKA”而不音读,接下去的那个符是“KU”表示日语的“深深地” ...
粵語、客語、潮語的從屬關係詞 “o既” “介” ,官話都沒有
難道官話有人把 “的”讀成 ke, kai 的嗎? |
|
|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0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3-2009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6-3-2009 07:39 AM 发表 
閩語有將“肉”讀成/pak/ 、“飲” 讀成 /lim/
其實這些讀音不是漢語的白讀,而是百越殘留成分使用漢字來訓讀
擁有大量百越成分的粵語、閩語都能視爲漢語方言了,日語也一樣
闽语肉原字是“膴”,不是“肉”。
而且不要避重就轻,既使闽语在百话中有十巴仙是难写字也不造成这次争辩的主轴。
请回到焦点——日语的文言全篇音读无意义,比较已不成立。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3-2009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10:13 AM 发表 
闽语肉原字是“膴”,不是“肉”。
而且不要避重就轻,既使闽语在百话中有十巴仙是难写字也不造成这次争辩的主轴。
请回到焦点——日语的文言全篇音读无意义,比较已不成立。
膴不是本字,無在上古、中古都不和入聲字諧聲
而且閩南語不是10% 、‘難寫字’,而是10%的百越殘留
、‘甲甴’這些詞已經很明顯告訴你這不是漢語固有成分了
你說日語音讀無意義,那是沒有經過訓練而已,經過訓練一樣能讀懂日語音讀文言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9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6-3-2009 06:23 PM 发表 
膴不是本字,無在上古、中古都不和入聲字諧聲
而且閩南語不是10% 、‘難寫字’,而是10%的百越殘留
、‘甲甴’這些詞已經很明顯告訴你這不是漢語固有成分了
你說日語音讀無意義,那是沒有經過訓練而已 ...
"無"一字在上古有多种读法。“莫”这些都是通的。
“蛣虫出”这一词又怎么不成立?什么叫做很明显?推搪之辞多多就有。
而且这些是枝微末节,那是不到10%的差异。
我就算搁着这个部份不谈,让你全胜,你也仍然失去重点,只拿到少过10分。
你一再避重就轻,我就一再提起。
说到那个日语文言音读,现在问题是,即使是天皇,
也没有认为那是应然的训练,从古到今都没有。
天皇也不认为那样全篇音读是日本人的文字。
那些遣唐使或少数和他们接触的人才有可能这样念,
但这个时候他们也不认为这是日语,
他们认为那是高级的,用来炫耀的“外语”。
实际上,汉语是被消化了。
他们真正用在他们的语言时,从最高级到最低级顶多是多用汉字,
只求字音的乱用如“佐樣奈良”等也可以。
这和汉诸语情况不同。
大家念起李白的诗都不觉得那些诗专属哪一种汉族语文。而是大家共有的。
但在日文中,那样的音读就连天皇也不会认同了。比较结束,没人认同这样的训练,
至少日本人不这样认为那是他们语言文化的一部份。
如果要坚持那样的训练,那并非不能夠,但象叫一个汉人去学英语也不会使英语变成汉语。
因为英语、日语这些外语的情况不同,你用英语和汉人说话,没人会认为这是他们的语言,
全篇日语音读古中文也如此。
用文言方音读一篇子曰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历史条件及演化历史、平民话核心词比较等重点你也一再避开。
天天这样,我不是很习惯喔!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09:30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3-2009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09:28 PM 发表 
"無"一字在上古有多种读法。“莫”这些都是通的。
“蛣虫出”这一词又怎么不成立?什么叫做很明显?推搪之辞多多就有。
、“無” “莫” 是對轉,不是異讀
mak可以通 ma,是對轉
就好似廣東話 “黑媽媽” 和 “黑茫茫” 是陰陽對轉的關係 |
|
|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6-3-2009 10:25 PM 发表 
、“無” “莫” 是對轉,不是異讀
mak可以通 ma,是對轉
就好似廣東話 “黑媽媽” 和 “黑茫茫” 是陰陽對轉的關係
《說文》
“膴”=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謨”= 議謀也。从言莫聲。《虞書》曰:“咎繇謨。”,古文謨从口。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3-2009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7-3-2009 01:20 AM 发表 
《說文》
“膴”=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謨”= 議謀也。从言莫聲。《虞書》曰:“咎繇謨。”,古文謨从口。
讀若。。。。長讀、短讀?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3-2009 07: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7-3-2009 01:20 AM 发表 
《說文》
“膴”=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謨”= 議謀也。从言莫聲。《虞書》曰:“咎繇謨。”,古文謨从口。
此讀若乃何時何地之注音?
長讀、短讀亦有不同 |
|
|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9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7-3-2009 07:37 AM 发表 
此讀若乃何時何地之注音?
長讀、短讀亦有不同
你还看不到问题吗?这是许慎《说文》的原文。
那人是东汉硕儒,是“字圣”,当然用的是东汉(归上古)的雅语。
真正问题在于,你的论调。你认为“膴”字“無”声不得“读作入”。
同理,“謨”字“莫”声当然不能是非入声字。
但东汉的硕儒告诉你,“膴”一字音“謨”、“謨”音“莫”。
如果字圣硕儒遇非入声字可以用入声字来注音,一个带入声符的字可以表作非入声字,
你的论调立刻倒台。
实际上,“無”字古多读,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众多汉学家,
包含王力等人的观点。
在明代的古音学者也时有提及。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3-2009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7-3-2009 08:37 PM 发表 
你还看不到问题吗?这是许慎《说文》的原文。
那人是东汉硕儒,是“字圣”,当然用的是东汉(归上古)的雅语。
真正问题在于,你的论调。你认为“膴”字“無”声不得“读作入”。
同理,“謨”字“莫”声当 ...
這是陰陽對轉,不代表那個字就讀入聲 |
|
|
|
|
|
|
|
|
|
|
发表于 18-3-2009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7-3-2009 11:28 PM 发表 
這是陰陽對轉,不代表那個字就讀入聲
“莫”字不念入声念什么?那是字音注字“音”,不是注“义”。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