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164|回复: 29

如果粵語、閩語都能算是方言,那麽日語絕對也是漢語方言之一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2009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據一些大中華主義人士,只要書面語一致的幾個 languages,無論發音差異如何大,都算是一個語言

那麽,和我們一樣書面語一致的日語算不算漢語方言呢?








任何受過良好古漢語訓練的人,基本上稍加努力就能讀懂日語文言了


請問這樣,日語算不算漢語方言之一呢?


不要感情用事哦,雖然日本人殺了很多chinaman,但是學術討論還是要嚴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3-2009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梦梦你真伟大,全世界都没弄明白日语属于哪个语系,你不但搞清了这个问题。还明确的指出,日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的成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田先生 于 11-3-2009 08:09 PM 发表
小梦梦你真伟大,全世界都没弄明白日语属于哪个语系,你不但搞清了这个问题。还明确的指出,日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的成员。


Aoda-san,知音啊!

就你最明白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09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是矮黑人+棕种+黄种人的杂种。他们的语言是独有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015f90100culu.html

D就是著名的矮黑人基因。

[ 本帖最后由 FearOfTheDark 于 13-3-2009 12:4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3-2009 08: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說了,無論發音如何不同,只要書面語相同就是漢語方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09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看到全编夹带假名么?
单就那几个“丿”“NO”和“卜”“TO”和句法等就表现出日文特性,这不是中华语言可以共通的。例如:第二个“深”字就念“F/HUKA”而不音读,接下去的那个符是“KU”表示日语的“深深地”。全编到处都是这样的训读字。不会日文就不要来行骗误人。哪一个方言或文言的“深深地”是很像“FUKAKU”的?

这根本就无条件作为汉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3-2009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照你那么说。。越南语、韩语也是汉语方言咯。。
不要感情用事的人好像是你自己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9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4-3-2009 10:28 PM 发表
你没看到全编夹带假名么?
单就那几个“丿”“NO”和“卜”“TO”和句法等就表现出日文特性,这不是中华语言可以共通的。例如:第二个“深”字就念“F/HUKA”而不音读,接下去的那个符是“KU”表示日语的“深深地” ...


粵語、客語、潮語的從屬關係詞 “o既” “介” ,官話都沒有

難道官話有人把 “的”讀成 ke, kai 的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3-2009 0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5-3-2009 07:52 PM 发表


粵語、客語、潮語的從屬關係詞 “o既” “介” ,官話都沒有

難道官話有人把 “的”讀成 ke, kai 的嗎?


看好来,这两件事情不平行。
像那样的御旨在日文中用音读不能通,即使只音读当中的汉字也不行,
那是连天皇自己也不懂的,明白了没? 更何况还有一堆“仮名”?

反之,用粵、客、潮等语去念中国历代帝王的御旨,不但全篇能读,而且是有意义的。

所以,这根本就不具比较的条件。

除非天皇说“TEE SHIN KAN。。。 ”全篇这样,就连仮名的部份也一定要这样读喔!
但他没能这样,日本的大臣也没能这样,因为对他们而言无意义,
如果天皇这样,他们会认为他疯了。

如果可以让所有这样的御旨这样读都有意义,那何止我要说日文是汉语方言?
我甚至愿意说汉语是日语方言。


其次,那些语法结构也不能成立,即使中华古文法也不能这样。

再来,历史让我们知道,即使日语文言对映成立了,它的平土话不是从古汉语演进而来的。这一点又和汉语诸方言不同。这一点它无条件比较。

而且再进一步进行平土话结构的对比,日语平土话又走到边边边边边边去了,根本无条件比较。

追究在历史及在平民土话和文言共同相比之下,汉诸语保持联系,而日语则显然要靠边。
条件差太多太多了。

还有,那些文言音读可以一个个词抽到汉语平土话去用。但日语不能,而且就如我一再强调的,即使是在日语文言,那样的音读也无意义。如那个“深”字就绝对不能读“SHIN”,连天皇也不例外!但汉诸语没这样的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02:31 AM 发表


看好来,这两件事情不平行。
像那样的御旨在日文中用音读不能通,即使只音读当中的汉字也不行,
那是连天皇自己也不懂的,明白了没? 更何况还有一堆“仮名”?

反之,用粵、客、潮等语去念 ...


閩語有將“肉”讀成/pak/ 、“飲” 讀成 /lim/

其實這些讀音不是漢語的白讀,而是百越殘留成分使用漢字來訓讀

擁有大量百越成分的粵語、閩語都能視爲漢語方言了,日語也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6-3-2009 07:39 AM 发表


閩語有將“肉”讀成/pak/ 、“飲” 讀成 /lim/

其實這些讀音不是漢語的白讀,而是百越殘留成分使用漢字來訓讀

擁有大量百越成分的粵語、閩語都能視爲漢語方言了,日語也一樣


闽语肉原字是“膴”,不是“肉”。

而且不要避重就轻,既使闽语在百话中有十巴仙是难写字也不造成这次争辩的主轴。

请回到焦点——日语的文言全篇音读无意义,比较已不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10:13 AM 发表


闽语肉原字是“膴”,不是“肉”。

而且不要避重就轻,既使闽语在百话中有十巴仙是难写字也不造成这次争辩的主轴。

请回到焦点——日语的文言全篇音读无意义,比较已不成立。



不是本字,無在上古、中古都不和入聲字諧聲

而且閩南語不是10% 、‘難寫字’,而是10%的百越殘留

、‘甲甴’這些詞已經很明顯告訴你這不是漢語固有成分了

你說日語音讀無意義,那是沒有經過訓練而已,經過訓練一樣能讀懂日語音讀文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3-2009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6-3-2009 06:23 PM 发表



膴不是本字,無在上古、中古都不和入聲字諧聲

而且閩南語不是10% 、‘難寫字’,而是10%的百越殘留

、‘甲甴’這些詞已經很明顯告訴你這不是漢語固有成分了

你說日語音讀無意義,那是沒有經過訓練而已 ...



"無"一字在上古有多种读法。“莫”这些都是通的。
“蛣虫出”这一词又怎么不成立?什么叫做很明显?推搪之辞多多就有。

而且这些是枝微末节,那是不到10%的差异。
我就算搁着这个部份不谈,让你全胜,你也仍然失去重点,只拿到少过10分。
你一再避重就轻,我就一再提起。

说到那个日语文言音读,现在问题是,即使是天皇,
也没有认为那是应然的训练,从古到今都没有。
天皇也不认为那样全篇音读是日本人的文字。
那些遣唐使或少数和他们接触的人才有可能这样念,
但这个时候他们也不认为这是日语,
他们认为那是高级的,用来炫耀的“外语”。
实际上,汉语是被消化了。
他们真正用在他们的语言时,从最高级到最低级顶多是多用汉字,
只求字音的乱用如“佐樣奈良”等也可以。

这和汉诸语情况不同。
大家念起李白的诗都不觉得那些诗专属哪一种汉族语文。而是大家共有的。
但在日文中,那样的音读就连天皇也不会认同了。比较结束,没人认同这样的训练,
至少日本人不这样认为那是他们语言文化的一部份。

如果要坚持那样的训练,那并非不能夠,但象叫一个汉人去学英语也不会使英语变成汉语。
因为英语、日语这些外语的情况不同,你用英语和汉人说话,没人会认为这是他们的语言,
全篇日语音读古中文也如此。
用文言方音读一篇子曰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历史条件及演化历史、平民话核心词比较等重点你也一再避开。
天天这样,我不是很习惯喔!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09:3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3-2009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6-3-2009 09:28 PM 发表



"無"一字在上古有多种读法。“莫”这些都是通的。
“蛣虫出”这一词又怎么不成立?什么叫做很明显?推搪之辞多多就有。


、“無” “莫” 是對轉,不是異讀

mak可以通 ma,是對轉


就好似廣東話 “黑媽媽” 和 “黑茫茫” 是陰陽對轉的關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09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6-3-2009 10:25 PM 发表


、“無” “莫” 是對轉,不是異讀

mak可以通 ma,是對轉


就好似廣東話 “黑媽媽” 和 “黑茫茫” 是陰陽對轉的關係


《說文》

“膴”=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謨”= 議謀也。从言莫聲。《虞書》曰:“咎繇謨。”,古文謨从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9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7-3-2009 01:20 AM 发表


《說文》

“膴”=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謨”= 議謀也。从言莫聲。《虞書》曰:“咎繇謨。”,古文謨从口。


讀若。。。。長讀、短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3-2009 07: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7-3-2009 01:20 AM 发表


《說文》

“膴”=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
“謨”= 議謀也。从言莫聲。《虞書》曰:“咎繇謨。”,古文謨从口。



此讀若乃何時何地之注音?

長讀、短讀亦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09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7-3-2009 07:37 AM 发表



此讀若乃何時何地之注音?

長讀、短讀亦有不同


你还看不到问题吗?这是许慎《说文》的原文。
那人是东汉硕儒,是“字圣”,当然用的是东汉(归上古)的雅语。

真正问题在于,你的论调。你认为“膴”字“無”声不得“读作入”。
同理,“謨”字“莫”声当然不能是非入声字。
但东汉的硕儒告诉你,“膴”一字音“謨”、“謨”音“莫”。
如果字圣硕儒遇非入声字可以用入声字来注音,一个带入声符的字可以表作非入声字,
你的论调立刻倒台。

实际上,“無”字古多读,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众多汉学家,
包含王力等人的观点。
在明代的古音学者也时有提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9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7-3-2009 08:37 PM 发表


你还看不到问题吗?这是许慎《说文》的原文。
那人是东汉硕儒,是“字圣”,当然用的是东汉(归上古)的雅语。

真正问题在于,你的论调。你认为“膴”字“無”声不得“读作入”。
同理,“謨”字“莫”声当 ...


這是陰陽對轉,不代表那個字就讀入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3-2009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7-3-2009 11:28 PM 发表


這是陰陽對轉,不代表那個字就讀入聲


“莫”字不念入声念什么?那是字音注字“音”,不是注“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1-2025 12:15 AM , Processed in 0.14523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