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曱”,有的人认为这是“粤语字”,这是肯定是欠妥的,汉语的很多方言中都使用着这个字,它应该是一个汉语字儿不仅仅是粤语字。起码来说,海南话(闽南语的一种次方言)中“曱”不但使用,而且是常用字。海南话中“蟑螂(曱甴)”叫“曱节(读gà dāt)”,海南话中还有大量的以“曱gà”开头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如:
gà”开头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如:
曱gà堵dvǔ:一种很大的盛载谷物的农具。
曱gà胳lō:即胳膊窝
曱gà兀dū:一种海南传统提挂袋,大多用草编织而成。
曱gà吹cûi:即屁股。
曱gà怵dõn:一种生理现象,比如用橡皮擦玻璃发出的声音使人曱gà怵dõn。
曱gà己gî: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曱gà闪iàm:十分快。
曱gà霜dô:受污染不干净的意思。
曱gà蚌bà:一种蚌类水生贝壳软体动物。
曱gà辫bî:一种专门附着在牛畜身上吸血而生的无甲壳的节枝类动物。
曱gà萆fǐ:指附着在石头上的苔藓及附着在水面的浮萍。
曱gà掰vε:一种竹制的用来抛掷去壳的农具。
曱gà蓢lõ:一种盛物用的农具。
曱gà恔niâo:胳肢。
曱gà簝liāo锥dûi:一种大刺鳗。
曱gà节dāt:一种甲壳节枝动物,即蟑螂。
......
很多很多,在海南话中以“曱gà”开头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起码有好几百个。从上面关于“曱”字的海南话构词中,可以看到,“曱”字在词中的语义十分复杂,要准确下“曱”的字义是很困难的,考虑海南民谚有“从cǒng人nǎng叫jió阿à,从cǒng虫whǎng叫jió曱gà”的说法,因此,“曱”字的字义应该有“从虫”之意,就特指某虫类,如“曱gà蚌bà”、“曱gà辫bî”等,但观察到“曱gà掰vε”、“曱gà兀dū”、“曱gà堵dvǔ”、“曱gà蓢lõ”等词汇中“曱”字的含义,则又有“从物”的意思,《字學指南》上有说:曱,取物也,與甲字不同。所以,“曱”应该不限于虫儿泛指物。但又观察到“曱gà胳lō”、“曱gà吹cûi”等词汇,则又指人身体的一部分了,而“曱gà闪iàm”、“曱gà怵dõn”、“曱gà霜dô”等中的语义就更复杂了,特别是 “曱gà霜dô”这个词,“霜”本来是洁净的东西,“曱霜”则反指程度很轻的不洁净了,从这个构词中也可以看出,“曱”字的构词实际上是一种附着、假借、跟从的黏着构词,即取义也,这符合“曱”字的造字特性,即“曱”字是假借“甲”自而造出来的。可见,海南话构词存在着黏着语的特性。
附:
《字彙補》:烏謔切,音押。
《字學指南》:曱,取物也。與甲字不同。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