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899|回复: 5
|
华校的英校生现象
[复制链接]
|
|
|
文:欧宗敏
去 年我曾在本栏的文章〈那一群华人〉里,提到在我年少时代的一群受英文教育朋友,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体验了另一种不同的思维与想法,而文章也提到,近十 年来,这一群受英文教育的华人都纷纷把他们的孩子送进华校就读,期望他们的孩子能学习三语,以便将来在职场上展现掌握多语的优势。
在我的中学年代(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除了一群受英文教育的朋友之外,尚有一群“特别”的同学,是我的另一群朋友。这群“特别”的同学,他们的双亲或者家人,多数是受英文教育,因此他们在家里沟通的语言是方言和英语。虽然他们都是华小毕业再进入国民型中学,可是他们的华文水平极度薄弱,连同学之间交谈也极少或者完全不使用华语。
对于这群“特别”的同学,后来让我想到一个归类的名称:华校的“英校生”。
我的这群华校的“英校生”同学,和受英文教育朋友有着同样的嗜好与生活方式。他们迷恋的流行歌曲几乎全部都是西洋歌曲,在那个年代,西洋乐队如Bee Gees,BoneyM,ABBA,Air Supply等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我的西洋流行歌曲之旅也几乎全靠他们引导。
当年我迷上英超足球联赛也是受到这群同学的影响。那时候的英超足球联赛不像现在如此容易观赏,当时电视每周播放一场球赛,而且还不是直播,只有足总杯决赛才有直播可看。我最喜爱的球队是曼联(自1978年起,我还保存当年的球队海报),可是那个年代领尽风骚的是利物浦,每个星期球赛成绩公布,我们几位曼联支持者看着那几位利物浦支持者的不可一世模样,心里不禁咬牙切齿。
后来,我的这群华校的“英校生”同学,多数都出国留学,好几位甚至不回来,早已定居外国。
虽然许多人对于他们从小到大念华校的背景感到难以置信,可是他们不认为华语说得不好、看不懂华文有什么不妥。在他们心中,华语只是一个科目,刚巧这个科目掌握得不好而已。他们并没有肩负什么民族大业、民族教育、振兴中华的使命,能够用方言和亲朋好友沟通就可以了,至于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常识,他们多数从英文报纸或书籍得知。
目前我的太太在国民型中学教华文,她发现有一群学生的华文程度非常差,可是其他科目都考得不错,而这群学生多数都使用英语交谈,最令我太太哭笑不得的是在教导这群学生华文时,必须常常借助英文来解释华文词汇的意思。
其实面对类似的华校的“英校生”,当老师的必须先抛开那种“华人必须学好华文”、“不懂华文就不配做华人”的民族主义思维,因为这群学生没有这样子的文化包袱,所以他们也不会把这种话听进去。类似充满民族荣耀、文化使命的说法,反而让他们有受到歧视的感觉。
我的太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我那么幸运,有华校的“英校生”同学,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她,也觉得棘手。随着我国中小学实行以英文教数理之后,学生的英文能力增强,这群华校的“英校生”人数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我的太太发现这群学生多数天资聪慧,只是对华文的兴趣不大,所以只能用不同、创新的教学法,让他们觉得华文是有趣的,而且是不难学的,以便引起他们对华文的兴趣。
在我年少的日子,这群华校的“英校生”同学,让我的人生在青春阶段就体验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也引发我对西方文化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明白一个事实:对一些华人来说,华文的本质是一种语文。
http://hi.baidu.com/greatsunrise ... a0b6f53b87ce71.html |
|
|
|
|
|
|
|
|
|
|
发表于 8-9-2008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1-9-2008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屮0_0屮 的帖子
对落!你老子当年送你到\宽中干吗?弄到现在给新加坡人欺负酱惨
让你去马来校给马来仔欺负更好拉 |
|
|
|
|
|
|
|
|
|
|
发表于 11-9-2008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无药可救的脑残 的帖子
普通話不值錢不代表其他東西不值錢
寬中學的又不僅僅是普通話 |
|
|
|
|
|
|
|
|
|
|
发表于 11-9-200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2-9-2008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枫画血叶 的帖子
我住pj看过大把
以前我在华小班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讲英语
[ 本帖最后由 无药可救的脑残 于 12-9-2008 02:20 AM 编辑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